1、高中地理(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内容解读地理1一、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测试要求:了解不同及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月系太阳系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其它恒星系统其它行星系统地球月球(1)天体系统的结构:(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太阳系中行星之一。按距太阳由近到远顺序排列,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见必修一P6太阳系模式图)。测试要求: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1)地球的普通性:地球与其他行星的运动特征相似,都按自西向东的方向绕太阳公转;公转的轨道近圆性,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
2、面上,即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从结构特征来看,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同属于类地行星,有许多共同之处;木星和土星同属于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属于远日行星。(2)地球的特殊性:在人类目前所能探测到的宇宙环境中,地球是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宇宙环境:a、运行轨道安全:地球与其他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b、光照条件稳定:太阳没有明显变化; 自身条件:c、日地距离适中,温度条件适宜,地球表面的水多以液态存在;d、质量、体积适中,形成适宜的大气圈;e、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温度变化小。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测试要求: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能量主要来自
3、于太阳核心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为人类生产、生活直接、间接提供能源。测试要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2)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现象出现层次对太阳活动的指示作用周期黑子光球层上常出现的暗黑斑点(实质:温度较其它区域低)光球层一般以太阳黑子数的增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约为11年耀斑色球层上有时出现的局部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色球层(3)对地球的影响:a)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b)扰动地球磁
4、场,产生磁暴现象;c)对地球的大气状况有影响,与天气、气候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d)极地上空产生极光现象。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测试要求: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比较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意图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 周期23时56分4秒,即1恒星日365天6时9分10秒,即1恒星年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相等,均为15/小时。(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两极为0。公转轨道为接近正圆的椭圆,当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测试要求: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5、(1)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见必修一教材P15图1-3-3)。(2)地理意义: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回归运动。(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见必修一教材P15图1-3-4)回归运动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测试要求: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间里只能照亮半个地球。面向太阳、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昼半球;反之为夜半球。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晨昏线: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由晨线和昏线组成。特征:过地心与太阳光线垂直。画法:在正视
6、图上,过地心画太阳光线的垂线。晨线和昏线的判断:顺地球自转方向,昼半球夜半球:昏线;夜半球昼半球:晨线。昼夜交替的周期:约24小时,1太阳日。(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时刻,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这就产生了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3)区时计算: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东西跨15个经度。划分方法如图所示。按自西东的方向,从自西12区到东12区,每过一个时区,时间增加1个小时。东12区比西12区多24个小时,即1天。国际上规定,把东、西12区之间的180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
7、天。日界线并不与1800经线完全吻合,它是一条折线。(4)地球自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在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向。地球自转偏向力对风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运动都有影响,如北半球的河流对右岸冲刷显著,南北半球的河流对左岸冲刷显著。测试要求: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并理解其成因。(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随纬度的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即:春分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
8、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时,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的最大值。(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日期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状况北半球南半球极地四周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极昼南极圈以南极夜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极夜南极圈以南极昼春分日和秋分日赤道昼夜等长昼夜等长昼夜等长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 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周围极昼南极周围极夜秋分日至春分日(北半球冬半年)南半球: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周围极夜南极周围极昼(3)四季更替的原因: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造成地球表面的季节更替。四季更替在中纬度地区最为明显。四季的划分:我国传统上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西欧、北美中高纬度国家传统上以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作为司机的开始;北温带的一些国家常将3、4、5三个月划为春季,6、7、8三个月为夏季,9、10、11三个月为秋季,12、1、2三个月为冬季,季节划分与气候的变化大致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