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1.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中提到:“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此说是A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的体现 B为国家干预经济制造舆论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D形成四大家族的理论根据2.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这三大理论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在哪些会议上( )A、七大、十五大、十六大 B、七大、七届二中全会、十五大C、七届二中全会、八大、十六大 D、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3.有
2、学者认为,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奠基者、探索者和先行者。其主要依据在于毛泽东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C.论十大关系等文章的发表 D.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深刻揭示4.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A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B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C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5.201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和语录,下列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金沙水拍云崖暖
3、,大渡桥横铁索寒。”“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A B C D6.1977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的这一看法()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要求B首次提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C揭开了改革开放大潮的序幕D推动了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7.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邓小平理论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三个代表8.以下是毛泽东在不
4、同时期的著作或讲话,请按时间顺序排列( )新民主主义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A B CD9.1977年12月10日前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举行了高考,有570万青年穿着厚厚的冬衣走进了他们陌生而又倍感亲切的考场,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保障了新时期建设人才需要C解决了知识青年待业问题D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10.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促进了时期科技的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时期内没有
5、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11.生活即历史。1992年夏天,深圳一家露天咖啡馆里,四个小伙子在聊天。从他们聊天的内容中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 )A小张说:“今年春节后不久,我在深圳有幸看到邓小平”B小李说,“我把小平同志到深圳这件事,通过互联网发给了在美国的同学”C小马说:“今冬召开的党的十靼大,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D小赵说:“听说上海浦东可能会开发开放,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到浦东去创业。”12.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下列四组文章中属于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的是A.发展是硬道理,重新审视市场与计划关系B.论
6、祖国统一的方式,迈向科学发展的春天C.新时期发展的两要知识与人才,力争高速度D.新时期新转折新理论,吸收无产阶级的新鲜血液13.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指出:“适者生存,不适者灭亡;优者胜,劣者败。抵抗外国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积极的,这种方法就是振起民族精神,求民权、民生之解决,以与外国奋斗。二是消极的,这种方法就是不合作。不合作是消极的抵制,使外国的帝国主义减少作用,以维持民族的地位,免致灭亡。”由此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与严复的思想一脉相承 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得到了民众的普遍认同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A. B. C. D.14.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中曾列举以下内容:(1)有
7、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数量的红军;(4)有便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毛泽东先集)这段材料论证了( )A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B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 C持久抗战的有利因素 D解放战争胜利的经验 15.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总结报告中说:“这次二中全会,按其性质来说就是一次党的代表会议。”这表明这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极为崇高的政治和历史地位。该会议A.第一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B.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共召开的最后一次党的全体代表大会C.正确的分析和预见了人民内部矛盾将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是一次制定夺取全国胜利和胜利后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会议16.1956
8、年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在文学、电影、戏剧创作上展现出了勃勃生机,涌现出如红旗谱、青春之歌、关汉卿等家喻户晓的作品,这一盛况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双百”方针的确立C.中共八大的召开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17.下图是“19492008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读图,从中能得到的结论是A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B各级各类教育跨上了新台阶C中国的教育立法取得较大进展 D形成了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体系18.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问题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主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19.毛泽东在谈到一份党代会的
9、政治报告时说:“报告里边有这几个大题目,都可以讲。但是重点是两个,一个是社会主义改造,一个是经济建设。这两个重点中主要还是在建设,这个报告的主要部分,三万字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可见,这次会议最主要议题是A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B探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D作出人民公社化的决定20.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为此,美国方面称“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文中这一“突发消息”最可能是:A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 B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C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D华沙条约组织宣告成立
10、21.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A.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B.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 “三个代表”C.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D.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2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C“神舟”载人飞船试验成功 D选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23.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新闻可能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C.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1、D.杂交水稻“南优二号”首次培育成功24.胡锦涛主席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的“先驱”活动体现在A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民主政治B最早进行了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斗争C最早领导推翻了封建制度D最早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5.列宁在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中说:“必须承认这样的事实:我们党在大多数工人代表苏维埃中只占少数要向群众说明: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下列毛泽东的论著与此文献发挥过类似作用的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D论十大关系26.美
12、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A.认识到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强大力量B.认识到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C.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27.下图反映了我国国防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成就()加强了中国国防能力打破了美、苏核垄断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实施了“863”计划AB C D28.1998年对3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他们心中曾为中国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选择邓小平的占89c70,究其原因有“文革”后
13、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恢复高考 邓小平提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邓小平提出“教育大革命”A. B. C. D.29.下列不属于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所代表的是:A、先进生产力 B、先进文化 C、先进道德 D、人民根本利益30.孙中山在1925年3月留下了致苏联政府的遗书。他在其中写道:“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上的重大转变是A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14、 B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C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 D由主张改革到主张革命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材料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
15、大的作用。 邓小平(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6分)(2)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侧重点并分析其原因。二人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共同价值取向是什么?(10分)3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迅猛发展,下列关于建国以来教育事业发展表述不正确的是A.20世纪50年代,我国确立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B.20世纪60年代,我国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20世纪80年代,制定了义务教育法D.进入21世纪,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33.下列纲领与策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是中共“一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奋斗目标中
16、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抗战期间毛泽东的持久战策略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A B C D34.2013年1月18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郑哲敏、王小谟两位院士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个奖项每年授予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这则材料最主要说明A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一项重要国策 B应该坚持把科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C知识和科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尊重知识和人才35.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
17、,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A结束满洲贵族的统治B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C实现民主政治 D平均地权解决国民生计36.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在艺术上“百花齐放”,在学术上“百家争鸣”B.学者在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创作、批评、辩论的白由C.主要是为了尽快把错误的学术倾向暴露出来D.当时的“百家争鸣”与两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在背景上并不相似37.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一生致力于国民革命。他领导辛亥革命的理论武器是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理论中,最能反映出孙中山奋斗的核心目标是( )
18、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38.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对以上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A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 B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C此时孙中山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 D欧美等西方国家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39.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对图片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A图1反映了中国汉代在天文观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B图2反映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C图3反映出“文化
19、大革命”促进了中国高新科技的发展D图4反映出中国在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40.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 )A证明孙中山的阶级属性发生改变B表明孙中山已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C说明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D说明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有所调整41.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
20、是A林则徐建议制造炮船以抵御英国侵略,被道光帝批为“一派胡言”B康有为抨击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C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D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42.简明中国教育史中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某时期的教育现象:“红专学校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标,还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A.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B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C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 D发射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43.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
21、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A.民本主义 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44.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A坚持“城市中心”B工农武装割据C坚持“持久战”D实行人民民主45.马克思主义产生后,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下列有关这些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
22、戈尔巴乔夫提出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否定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A. B. C. D. 46.毛泽东1939年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A.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经验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47.下列中国的科技成果中,出现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A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B把宇航员送入太空C原子
23、弹、氢弹研制成功 D“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48.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展示了邓小平的重要历史活动瞬间。右图所示邮票展示的场景是为了纪念邓小平提出了A“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9.某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武器。下列表述符合该理论的是A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实行“耕者有其田”B新民主主义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C解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D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
24、化的新形势,是进入21世纪后中共的重要指导思想50.大学生就业可以反映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以下属于1950年代后期大学生就业情形的是A供需见面,双向选择 B听党指挥,服从分配C上山下乡,扎根农村 D考研出国,自主创业试卷答案1.A考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由材料“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得知孙中山主张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体现的是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体现扶助农工,故B项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材料只是新三民主
25、义中的民生主义,故C项错误;四大家族形成是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不是孙中山时期,故D项错误。所以应选A。2.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毛泽东思想在中共七大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分别在十五大、十六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组合不符合史实。考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3.C 4.A5.B依据所学,“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发生在19341936年的长征期间,“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指1949年9月通过的共同纲领,“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是指1927年秋收起义,
2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指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因此先后顺序是,所以应选B。6.D7.C考查毛泽东思想。依据所学,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共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故应选C。8.C9.D新中国的教育。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现代中国文革过后恢复高考相关内容。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C两项表述具有片面性,具有夸大嫌疑,排除;A项表述与题干材料内容核心意思衔接得不好,不准确。进一步可知,D项表
27、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10.A 11.A 12.A 13.C14.B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有相当数量的红军”进行判断,可知是指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工农武装割据时期。与中共相关的革命军队北伐时称“国民革命军”,抗战时称“八路军”和“新四军”,解放战争时称“人民解放军”,故排除A、C、D三项。因此选B。15.D试题分析:A项是在中国七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B项是指的1945年的中共七大;C项指的是中共八大;D项正确七届二中全会是一次制定夺取全国胜利和胜利后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会议,为建国做了思想上的准备。考点:中共成立后的几次重要的代表会议16
28、.B 17.B18.C试题分析:民权主义是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问题。 故选C。A项是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D项是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因此AD项均不符合题意。B项是迷惑项,无实质意义。考点:三民主义19.B考查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从材料“一个是社会主义改造,一个是经济建设。这两个重点中主要还是在建设,这个报告的主要部分,三万字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予以分析。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是议题,但不是最主要议题,故A项错误;“这两个重点中主要还是在建设”、“三万字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说明最主要议题是关于建设问题,故B项正确;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在社会主
29、义改造之前,故C项错误;作出人民公社化的决定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故D项错误。所以应选B。20.C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做本题时首先一定要明确赫鲁晓夫下台同一天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所以这一 “突发消息”只可能是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另外,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属于赫鲁晓夫在位的时候并不属于赫鲁晓夫下台的时候。21.D 22.D 23.A24.C考查对孙中山的认识。分析选项,AB表述错误,与史实不符;C符合题意,D从属于C。故应选C。25.B本题考查近代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材料中的文献
30、指明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 革命转变的任务,即指明了俄国革命的前途。与此类似,毛泽东的新 民主主义论指明了建立新中国的目标,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方向26.D27.C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依据图片可知是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20世纪60年代,而是在20世纪80年代,应该排除。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美苏争霸的背景下发生的,因此打破了美、苏核垄断地位。28.D29.C“三个代表”的主要内容是(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0.A考查孙中山的思想。根据材料的
31、关键信息“1925年”“致苏 联政府的遗书”“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判断,“重大转变”应当指的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故应选A。31.(1)爱因斯坦:科学是工具,其作用取决于人类本身。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对生产发展作用巨大。(6分)(2)侧重及原因:爱因斯坦侧重于科学与战争的关系,原因是当时人类正面临战争威胁。邓小平侧重于科学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原因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中国改革开放。(8分)价值取向:科学应造福于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2分)32.D 33.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近代以来,中国的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革命
32、任务还是“反帝反封建”,而中共一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奋斗目标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故答案中有的都排除。所以答案选B。34.D35.C三民主义的内容。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的信息体现的是孙中山的政治革命思想,即实现民主政治,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其它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36.C37.C试题分析: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即“创立民国”,也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保障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等权利。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
33、的内涵38.B三民主义。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等信息说明孙中山认为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故本题选择B。39.D考查中国的科技。依据所学,简仪为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发明,排除A;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排除B;“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动乱拉大了我国在科技等领域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排除C;“嫦娥三号”登上月球反映出中国在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所以应选D。40.
34、D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1925年”,可知,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回忆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孙中山为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发展了三民主义,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故,D说明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有所调整选,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D。其余ABC三项均不正确。41.D考查近代项西方学习。题干所涉及的时间、事件是指近代前期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转变。而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
35、合的光辉典范,与题干时间不符。故应选D。42.B 43.C44.B考查近代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联系教材所学,毛泽东找到的这条“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之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之路,故B项符合题意。事实证明,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失败了,故排除A。坚持持久战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策略,故排除C。实行人民民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原则,与题干所述时期不符。所以应选B。45.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马克思主义”,本题考查对“马克思主义”等的相关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
36、断选项,可知:三项的表述均符合史实,表述正确。项表述不正确,邓小平理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行动指南。本题正确答案选A。46.D47.B考查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建设成就。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A是1973年,B是2003年,C分别是1964年和1967年,D是1970年。故应选B。48.D49.B考查毛泽东思想。依据材料可知,该理论是毛泽东思想。故A错误,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的理论;B正确;C错误,指的是邓小平理论;D错误,指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以应选B。50.B 试题分析:上山下乡运动发生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不符合时间要求。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考研出国,自主创业是现代中国的就业选择。听党指挥,服从分配是新中国初期的就业政策。 - 1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