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2019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 I 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习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
2、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说的是()A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出现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2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民贵君轻,当行仁政C加强中央集权D兼相爱、交相利3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下列对这段
3、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D君主的地位是可动摇的4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给清华大学学生讲授二千五百年儒学变迁概略时指出:“儒家在北朝时专讲注疏,中唐以后,要把春秋三传束之高阁儒家在北朝时,专讲训诂名物,中唐以后主讲明心见性”梁启超之意是()A佛教的兴盛影响了儒学的发展B唐朝时出现了“三教合归儒”的现象C北朝至唐,儒学失去了正统思想的地位D心学实际上孕育于中晚唐时期5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
4、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6古希腊一则寓言:“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朋友熊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蚊蝇。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离去。熊被激怒了,当这只苍蝇再次落在隐士的头上时,熊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了下去,”这则故事的寓意是()A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B世间上根本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C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D道德必须以知识为
5、基础,无知是导致罪恶之因7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认为:“政体、法律和道德都不是自然的,也不是神意的产物,而是人为约定的。”此材料观点()A是反对封建神学理论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B极力宣扬社会契约思想C有利于人性的自我觉醒D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8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宗教卷在评论马丁路德发表的九十五条论纲时说:“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这说明德意志宗教改革是()A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B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分离C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冲突D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平衡9“人类肯定想象不
6、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这是伏尔泰笔下的中国。在引用这一资料研究伏尔泰思想时,需要注意的有()作者提出这一观点的目的作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秦汉时期中国的政治状况ABCD10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去把握生活的真谛,首先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把握直接就使人们的生活更有意义,而不是因为它会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造成更好的后果。这说明启蒙思想家们()A认为理性会影响历史的进程B认为要用理性思考社会问题C认为社会进程影响理性
7、产生D认为理性会人们生活更幸福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在中国,破布制成的优质纸约从公元 100 年就有了,并很快取代了书写用的笨重的木片和竹条。但是由于纸不像木片那样经久耐用,而且它早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就有了,所以不能不有悖常理地认为,某些书的散失应归咎于纸。”材料反映了造纸术的发明()A领先于欧美国家而且简洁实用B对后世具有无可估价的重要性C造成了大量中国文学作品外流D一度使部分中国文化典籍散失12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炼;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B商品经
8、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13有学者认为: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庶民成为推动城市大众文化的主流,出现一种新型文化“庶民文化”。下列不属于“庶民文化”范畴的是()A风俗画B心学C宋词D明清小说14伏尔泰(16941778 年)重大的历史事件这样评价:“整个自然界、所有的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 5 英尺的小动物(人)竟然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这个事件是()A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1540 年B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 年C达尔文发表物
9、种起源1859 年D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的基础1907 年15爱因斯坦曾说道:“牛顿先生,很抱歉推翻了您的理论,不过您的成就是您那个时代一个人的智力和创造力所能达到的巅峰。但是,当我们对宇宙万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后,这些观念将会被一些更抽象的新观念所取代。”这表明了()A牛顿的理论完全被爱因斯坦推翻B相对论是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C新观念必然全盘否定先前的观念D人类不断创新对宇宙万物的认识16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粹”。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B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C乐器以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D
10、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17苏轼曾经感慨道:“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这反映了()A手抄本书籍在宋代已消失B造纸术改变了书籍短缺的现象C印刷术促进了文化传播D宋人不重史学重诸子百家之说18后汉书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脂、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B文字记载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原料选择与降低造纸成本无关D人类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19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这样写道
11、:“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材料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A李鸿章B曾国藩C康有为D谭嗣同20康有为认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今世之学者,非偏于此即偏于彼,徒相水火,难能成才。”“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其意图是()A彻底否定“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观念B以“中西会通”宣传西方近代政治思想C以“中西会通”否定中国传统儒家文化D完善“中体西用”思想以维护传统体制21陈独秀在爱国心与自觉心中写道:“土地、人民
12、、主权者,成立国家之形式耳。人民何故必建设国家?其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谋幸福,斯为成立国家之精神。”又说:“爱国者何?爱其惟保障吾人权利、谋益吾人幸福之团体也。”此论述旨在阐明()A爱国的前提是国家要保障人民权利B国家应具备土地、人民、主权等形式C国家创立的根本途径是缔结社会契约D一国人民要自觉地热爱自己的国家22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域出现,并且广为流行的语汇或话语。流行语必定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记录着人类生活及其观念的变化。下列能体现 20 世纪初的时代特征的流行语是()A洋务、危机、新潮、革命B改良、维新、立宪、政党C革命、民主、共和、科学D和平、新华、国华、光明23孙中山认为,民国
13、建立之后,三民主义只剩下一民主义了,并于 1913 年春演讲时称:“不难以平和办法,逐渐促社会之改良。”“一民主义”指的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24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孙中山以纺纱织布为例,认为棉布的制成除工人外,也离不开种植棉花的有关人员,因而其认为马克思的观点“忽略社会上其他各种有用分子的劳动”,从而提出“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据此可知()A二者都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B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C民生主义源自剩余价值学说D三民主义比马克思主义先进25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
14、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人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毛泽东“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关键是()A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B制定了灵活的方针政策C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D建立了工农革命武装第 II 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非选择题26世界历史是一部各国、各民族彼此交融联系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 世纪结束时,这些外国社会发明了新的产业和科学方法西方的生产力飞速发展,他们决心把自己的国际交往标准强加给中国,必要时不惜一战。由此爆发的冲突挑战了中国对世界的根本看法。(美)基辛格论中国材料二 16 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
15、起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欧洲的统治也迅速的扩大到全球。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国家主席习近平于 2014 年 7 月 4 日在韩因首尔大学的演讲(1)阅读材料一,列举 18 世纪晚期外国“新的产业和科学方法”的主要表现,并结合史实说明 l9 世纪中后期“中国对世界的根本看法”有何改变。(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欧洲的统治也迅速的扩大到全球”?依据所学知识,回答 16 一 19世纪西欧崛起的主要因素。(3)阅读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试指出二十世纪主要大国之间“以利相交”“以势相交”的重大政治事件并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7
16、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孟子认为“王如施仁政于民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韩非子认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材料二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挨打、屈辱、抗争,让民族复兴成为近代中国无法绕开的主题,更激发起无数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抱负;梁启超提出了“少年中国”,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李大钊呼吁为“中华民族更
17、生再造”而奋斗为了民族复兴,几代人魂牵梦萦,亿万人心结难解。任忠平筑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材料三 1956 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 90 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的治国主张。(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资产阶级各派别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做出的反应,新文化运动后期在道路选择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请结合建国初期的相关史实,从民族、民权、民生三方面概述中国共产党“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20182019 学年新疆维吾尔
18、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 史 答 案1A【解析】由材料中的“王道既微,诸侯力政”、“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可知是百家争鸣,故选 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2B【解析】由“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得知孟子的这一思想是“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故 B 项正确;A 项是孔子的思想,排除;C 项是法家的思想,排除;D 项是墨家的思想,排除。3D【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材料的阅读探究能力。材料的大致意思是国家如果出现要败亡的迹象,上天会先降下灾祸作为
19、警告,如果还不知道反省,上天又会降下怪异的事情警告,如果还不知道天下有变,国家的灭亡就来临了,这是上天想通过仁爱的君主制止祸乱的发生。由此可以推知 AB 两项正确;天人合一本身就是对儒学的发展,故 C 正确。故答案选 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名师点睛】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思想主张:(1)政治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2)哲学思想:“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3)经济主张:“限民名田”、
20、“塞兼并之路”,国家对百姓“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儒家仁政思想的应用)。(4)伦理思想:三纲五常。董仲舒思想的特点: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儒学体系;使儒学披上神学外衣和宗教迷信色彩;维护大一统,为封建专制服务。4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来,佛教盛行,儒学面临挑战。儒学从“专讲注疏到把春秋三传束之高阁”,从“专讲训诂名物到主讲明心见性”,说明儒学受到佛教的影响,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发生了改变,故 A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儒学和佛教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出三教合一,故 B 项正确;C 项说法错误,从西汉武帝开始
21、,儒学一直是正统思想,排除。心学是宋明时期出现的,故 D 项排除。5C【解析】宋明理学在明清时期仍居于统治地位,其地位并未丧失,A 项错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学,实际上是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而不是彻底否定,B 错误;材料主要是讲官方正统思想是程朱理学,非官方出现了有悖于程朱理学的思想,联系明清时期的史实可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学,实际上是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C 正确;倡导“自由”“平等”思想是民主思想的体现,不符合明清时期的封建制度下的思想启蒙的史实,D 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
22、息“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结合所学,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学,实际上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6D【解析】题干中的熊为了表达对苍蝇的愤怒以及对朋友的关爱,就不顾它的朋友的身体,反映的是由于太过于对朋友呵护,但是因为无知,导致了最终使朋友的身体遭受损害,说明“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无知是导致罪恶之因”,故答案为 D 项。ABC 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苏格拉底7C【解析】材料强调法律为人为约定,强调人的作用,有利于人文精神兴起,故 C 项正确。普罗泰格拉生活
23、在希腊的奴隶社会,排除 A;B 是卢梭的观点;D 是苏格拉底的观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8A【解析】材料“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体现了宗教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说明其带有偶然性,故选 A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宗教改革9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作者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赞扬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抨击他所生活的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的社会状况,故正确;因为作者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高度赞扬显然和实际情况有不相符的情况,故正确;作者在材料中提到“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
24、试才被录用”,实际上是指科举制,不是秦汉时期中国的政治状况,故错误。故选 A 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0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从材料的内容可知,启蒙思想家们着重强调“号召人们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去把握生活的真谛”,即人们要用理性把握生活的真谛,思考社会问题。分析选项,B 项符合题意,其它三项都不符合题意。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意义11D【解析】材料信息“但是由于纸不像木片那样经久耐用,而且它早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就有了,所以不能不有悖常理地认为,某些书的散失应归咎于纸”说明造纸术的发明一度使部分中国文化典籍散失,故D 项正确;
25、材料没有体现出造纸术发明领先于欧美国家而且简洁实用,故 A 项错误;造纸术的发明对后世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但这不能从材料信息中反映出,故 B 项错误;大量中国文学作品外流不符合史实,故 C 项错误。12B【解析】本题考察对古代文学艺术的理解。宋词以后的文体倾向于平民,主要是因为商业的繁荣,城市的兴起,再加上技术的先进和交流,故 BCD 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A 项错误,错在“去纲常化”。此时宋朝出现理学,推崇纲常思想。故选 A。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社会生活1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庶民文化”是指市民文化,也就
26、是城市中的普通民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力量,因此 A、C、D 三项均是为迎合下层民众的文化需要而创作产生的文化形式,而 B 项中心学则为社会上层知识分子“陆王”二人所创的新儒学体系,是为上层统治者服务,对底层民众有强烈的约束作用,故 B 项不属于“庶民文化”的范畴,符合题意要求。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世俗化【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阶段性特征是非常明显的,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下移现象;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中国古代社会的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社会的民族融合,希望学生对此多加关注。14B【解析】根据材料“整个自然界、
27、所有的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7 年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力有引力定律等,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牛顿力学体系中,故 B 项正确;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A 项错误;达尔文 1859 年发表物种起源,与题干伏尔泰所处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爱因斯坦 1907 年发表广义相对论的基础,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点睛】“整个自然界、所有的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和伏尔泰的生平是解题的关键。15D【解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继承和发展,故 AC 两项表述错误;相对论是爱因斯坦的科学
28、成就,故 B 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当我们对宇宙万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后,这些观念将会被一些更抽象的新观念所取代”可知,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在不断创新,故 D 项符合题意。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材料“当我们对宇宙万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后,这些观念将会被一些更抽象的新观念所取代”;从中可以人们认识事物的观念在不断更新。16B【解析】本题属于否定型选择题,京剧表演艺术将唱、念、做、打有机地结合,而说、学、逗、唱是相声的手段,因此选 B。考点:中国古代艺术点评: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高考命题中不占重要地位,命题几率比较低。一般来讲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和书画艺术。命题角度一表现为科技内容及其影响,二
29、表现为文学艺术的成就、风格、流派等。命题意图一表现为考查学生的识记再现能力,二表现为考查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17C【解析】依据材料“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可知,后来书籍变多,容易得到,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宋朝活字印刷的推广,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故 C 项正确;A 项说法错误,错在“已消失”;材料反映的是印刷术改进的作用,没有体现出造纸术的作用和宋人不重史,故 BD 项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18D【解析】蔡伦是
30、造纸术的改进者,不选 A 项。实物记载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不选 B 项。选择成本更低的树皮、麻头、破布、渔网为原料造纸,直接关系造纸的成本,不选 C 项。由于竹简太重不便携带,而帛书太贵不易推广,人们需要低廉的造纸原料,所以人类的需求是推动造纸术的发展原因,故选 D 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成就四大发明19C【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为宣传维新思想,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经史相结合,托古改制,将孔子塑造成主张改革的先师,故选 C。AB 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不主张变法革新;谭嗣同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纲
31、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发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排除 C。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的思想【名师点睛】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学说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2)成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很大,而且必然会失败。20B【解析】提取题干中“二者相需缺一不可”和“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可知康有为主张体用并举并没有彻底否定“中体西用”,故 A 项错误;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并没有维护
32、传统体制,故 D 项错误;否定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张,故 C 项错误;康有为利用儒家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相结合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中西会通”符合体用并举,故 B 项正确。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21A【解析】“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谍幸福,斯为成立国家之精神”、“爱其惟保障吾人权利、谋益吾人幸福之团体也”,表明了爱国的前提,故 A 项正确;“土地、人民、主权者,成立国家之形式耳”,但与“旨在阐明”不符,故 B 项错误;“缔结社会契约”是启蒙思想,但忽略了“爱国心与自觉心”的主题,故 C 项错误;据“爱国者何?爱其惟保障吾人权利、谋益吾人幸福之团体也”的论述,陈独秀不
33、可能要求人民要自觉地热爱袁世凯的中华帝国,故 D 项错误。22C【解析】根据材料“20 世纪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初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相继发生,革命、民主、共和、科学成为当时流行语,故 C 项正确;“洋务”是 19 世纪六十年代的流行语,故 A项排除;“改良、维新、立宪”是 19 世纪末的流行语,故 B 项排除;D 项反映的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时代特征,排除。23C【解析】由“不难以平和办法,逐渐促社会之改良”可以分析出孙中山主要是以平和办法改进人民生存的社会环境,所以“一民主义”指的是民生主义,故 C 项正确;民族主义在 1912 年 3 月至 1913年主要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
34、,材料没有体现,故 A 项排除;民权主义主要是强调公民的权力,与题干材料不符,故 B 项排除;民主主义也是体现公民的地位和公民的权力,与材料不符,故 D 项排除。24A【解析】马克思认识到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而马克思从棉布的制成角度来说明,工人和农民等都是社会有用的人士,由此关注到了解决民生问题,来消除贫富两极分化,故 A 符合题意;民权主义才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故 B 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借鉴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但同时也使之得到了发展,故 C 不符合史实;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思想主张,故没有可比性,所以 D 不符合史实。25C【解析】“从欧洲借
35、来的”“共产主义”“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说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最终“中国起死回生”(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束缚),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走向富强,故选 C;ABD 均从属于 C,故不如 C 更确切。考点: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及影响26(1)主要表现:棉纺织技术革新;蒸汽机的改进;机器制造业的诞生;工厂制的诞生。说明:从“天朝上国”到“向西方学习”。鸦片战争前后兴起的“睁眼看世界”的新思潮;“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实业救国思潮;维新变法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西欧崛
36、起的因素:经济上: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科技上: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兴起。(3)“以利相交”: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加速一战的爆发。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参加一战,加快一战的结束进程。法西斯轴心同集团形成,加速二战的爆发。1942年 1 月,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加快二战的结束进程。“以势相交”:二战结束后,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世界交往的历史。从两次工业革命、中国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世界
37、市场的形成、两次世界大战等方面来分析。【详解】(1)第一小问表现,18 世纪西方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原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考生识记其主要表现便可以答题,涉及有蒸汽动力革命、新的纺织技术的革新、生产管理组织形式上的转变以及新型工业的出现,特别是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第二小问改变,其中含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对西方世界认识的思想如何转变,19 世纪中后期,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开始受西方文明的影响,部分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另一个问题需要对中国如何开始向西方学习的主要思潮史实进行罗列论述,涉及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实业救国、维新变法与民主共和思潮。(2)第一小问理解,结合问题与材料二可了解到当时欧
38、洲正在进行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与掠夺,将其势力范围在全球迅速扩大,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第二小问因素,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当时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考生在答题时,将 1619 世纪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方面对欧洲崛起有影响因素的内容进行回顾作答即可。(3)第一小问二十世纪主要大国“以利相交”的表现,从时间上回顾结合利益趋向,将一战、二战中的各个盟国出于自身利益导向加入不同联盟的史实进行罗列,并回答不同联盟的组成对一战、二战的发展态势造成的影响,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一战、二战的爆发,另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有利于二战的结束。第二小问“以势相交”导向可以界定问题为美苏两大不同社会制度形态下对峙的
39、阵营,其影响促使两极格局对峙的态势的形成。27(1)老子:无为而治;孟子:施行仁政;韩非子:依法治国;墨子:以贤治国。(2)反应:维新派:否定君主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共和制。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变化:从“走西方人的路”到“走俄国人的路”。(3)民族:推翻三座大山,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民权: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颁布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民生:进行土地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消灭了剥削
40、制度和剥削阶级);实行一五计划(大力发展生产力)。【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春秋时期不同思想家代表着不同的学派:老子是道家学派,因此主张的是清静无为;孟子是儒家学派的,因此主张的是仁政;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因此主张的是依法治国;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因此主张的是兼爱非攻、尚贤节用。(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到底有几个派别,有多少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有维新派,主张是君主立宪制;还有革命派,主张暴力革命推翻政权。此外,材料还有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民主和科学文化知识。变化我们要从内容上看,也就是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3)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41、能力。所谓的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他的思想主要体现。中国共产党把三民主义赋予新内涵,民族方面是将民族扩展为中华民族,取得了民族的独立;民权方面是实现了人民的当家作主;民生方面是经济上使人民翻身做主人,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是主要表现。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主要思想流派;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思想派别;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内涵【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将中国古今的思想演变综合在一起的题目,涉及到了古代思想史、近代思想、以及时代赋予思想的新内涵。这种类型题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往往还会出现历史对比性的问题,以及现实性的思考,所以在备考的时候要格外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