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一、选择题1.2019年10月,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举行。博览会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展示,展示了济南市学校教育在京剧、曲艺、武术、剪纸等非遗传承方面取得的成果。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共性特征A.B.C.D.答案:B解析:“极具传统特色”“历史演变”分别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符合题意。立足于社会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说法错误。这些中国元
2、素显示的是中华文化的独特性而不是共性,说法错误。故选B项。2.中华世纪坛序中指出:“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这说明()A.中华文化的发展没有波折B.中华文化优越无双C.中华文化已发展到顶峰D.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答案:D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快速的键盘输入取代了手写汉字,汉字的日常书写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据调查,85.2%的被调查者认为,全民的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如果请你撰文谈谈书写汉字的重要性,下列可作为文章标题的是()A.普及书法,古为今用B.书写汉字,批判继承C.立足实践,创新汉字D.书写汉字,传
3、承文化答案:D解析:题干强调书写汉字的重要性,A、B、C三项都是从措施角度分析的,不符合题意。只有D项从汉字的重要性角度来分析,故入选。4.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需要()继承传统,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立足现实,深入挖掘黄河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面向世界,积极对外进行黄河文化推广渗透经济唱戏,让黄河文化直接转化为生产力A.B.C.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说明
4、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需要继承传统,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要立足现实,深入挖掘黄河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正确且符合题意。错在“渗透”,排除。文化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错误。故选A项。5.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剧、秦腔、汉调等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A.各具特色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C.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清题干是从“时间”的角度、“空间”的角度,还是从“关系”的角度来阐述京剧的形成。由信息“经徽剧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之长”可以看出京剧的
5、形成是兼收并蓄的结果,即体现了包容性,C项正确。异彩纷呈、一脉相承都偏离题意,排除A、B两项。D项错误,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实现融会贯通。6.2019年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文化和旅游部在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集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开展这一活动()旨在使非遗文化免遭破坏有利于展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可以增进中国人对自身非遗文化的认同感能够提升人们的科学素养A.B.C.D.答案:C解析:集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可以增进中国人对自身非遗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展现中华
6、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符合题意。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使非遗文化免遭破坏不是开展这一活动的目的,错误。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不能提升人们的科学素养,错误。故选C项。7.毛泽东引用汉书中“实事求是”一词,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说明()A.传统文化已不适合现代生活B.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时要敢于否定一切C.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并“推陈出新、革故鼎新”D.我们要成为文化的传播者和享用者答案:C解析:“引用”指向继承,“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指向推陈出新,C项正确。A、B两项没有对传统文化进行
7、一分为二的分析,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8.在春节等中华民族重大节日里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然而,燃放烟花爆竹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可忽视。对于重大节日是否取消燃放烟花爆竹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观点一认为:不能取消,燃放烟花爆竹是重要的民族习俗,是对传统春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观点二认为:应该取消,燃放烟花爆竹会导致空气污染和资源浪费。结合材料,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在春节等中华民族重大节日里是否应取消燃放烟花爆竹。(可以任选一种观点论述)答案:答案一:不能取消。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文化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燃放烟花爆竹这一习俗应该得到继承。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
8、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烟花爆竹是传统节日符号之一,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不应该被禁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重大节日燃放烟花爆竹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在春节等民族节日里燃放烟花爆竹,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二:应取消。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应该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空气,必须禁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传统民俗文化,采取一些新的庆祝方式来继承传统节日。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燃放烟花爆
9、竹污染空气,我们要剔除这种习俗,取消燃放烟花爆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利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培育文明社会风尚。(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9.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以来受到广泛赞誉,在社会上掀起了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也使中华儿女进一步树立起文化自信。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答案:中华文化具有
10、包容性。我们应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我们应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等级考素养提升一、选择题1.2019年9月14日,“2019遇见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中秋大型文化宣传活动在瑞士首都伯尔尼联邦广场举行。活动举办方组织了中国武术、舞龙舞狮、中国音乐等多场表演。参与的表演者80%是瑞士人。这充分反映了瑞士人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和瑞士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
11、处包容性使中华文化可以吸收、借鉴其他一切外来文化包容性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特性A.B.C.D.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而不是吸收一切外来文化,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不选。“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正确。故选B项。2.福建泉州作为古代“海上
12、丝绸之路”的起点,海外贸易十分活跃,世界各大宗教也随之传入泉州。宋元时期,伊斯兰教、景教、道教、佛教、天主教、印度教和摩尼教在泉州并行流传,造就了今日独具魅力的泉州宗教景观。这反映了泉州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由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A.B.C.D.答案:D解析:错误,泉州文化融汇了很多不同国家的文化,但不是由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错误,泉州文化并不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故选D项。3.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忠臣屈原,每到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这说明()传统文艺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具有民族色彩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
13、产生持久的影响传统习俗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A.B.C.D.答案:B4.键盘时代,“提笔忘字”现象屡见不鲜,一些生编硬造的网络语言使语言的美感荡然无存。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这是因为()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A.B.C.D.答案:D解析:说法错误,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排除。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文化传媒,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物质载体,错误。汉字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正确。二、非选择题5.齐鲁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范围的地域文
14、化,是山东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通过融汇各种思想、去伪存真而形成的具有山东特色的地方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齐鲁文化具有明显的双重性:一方面,作为两千多年封建统治思想的儒家思想是在汲取齐鲁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多地打上了齐鲁文化的烙印;另一方面,齐鲁文化又是一种地域文化,齐鲁文化除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核外,更具有明显的山东特色。依据上述材料,说明齐鲁文化的双重性反映的道理。答案:(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原因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儒家思想汲取了齐鲁文化的营养,才能历经几千年而不衰。(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
15、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中华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共同体,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性。解析:本题要求运用中华文化特点等知识分析现实问题。首先,“两千多年”和“地域文化”,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其次,汲取其他文化体现出其包容性;再次,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内核和具有山东特色,体现出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关系。6.在维也纳联合国中心举办的“中国文字展”开幕式上,维也纳联合国行政司司长在致辞中说,中国文字展是一场文化盛宴。它不仅向观众展示了中国文字的历史、文化以及精美的造型,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作为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之一的中文以及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了解。汉字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也是从古至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中国驻维也纳代表团临时代表在致辞中说,汉字有着5000年的历史,是中国语言与文化的代表。它是人们沟通的工具,也是中华文明的载体。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文字展”的认识。答案:作为一种交流活动,在维也纳联合国中心举办“中国文字展”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巨大作用。文字作为一种传媒手段,在文化传播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