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案(共7课)(2022新版)2.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0979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案(共7课)(2022新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案(共7课)(2022新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案(共7课)(2022新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案(共7课)(2022新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案(共7课)(2022新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案(共7课)(2022新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案(共7课)(2022新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案(共7课)(2022新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案(共7课)(2022新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案(共7课)(2022新版)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案(共7课)(2022新版)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案(共7课)(2022新版)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案(共7课)(2022新版)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案(共7课)(2022新版)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案(共7课)(2022新版)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 环境与我们1.地球宇宙的奇迹【教材分析】本课是科教版科学五下环境与我们单元的第一课,即是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从宏观入手,感知地球是人类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是宇宙的奇迹。本节课聚焦问题“地球有什么独特之处?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梳理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探索环节,通过资料、视频、绘图等形式帮助学生形象化的表达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了解地球的四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恰到好处地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研讨环节,通过思考问题“为什么要珍惜地球家园”以及“设计空间站”强化学生科学概念的理解,同时进一步感受地球是宇宙

2、的奇迹,培养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我们的地球家园、三年级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和五年级地球表面的变化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和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知道地球上的空气、水等为生命生存提供了必要条件,但对地球的独特性缺乏系统性认识,即地球的四大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恰到好处地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地球存在生命的必要条件,再通过绘图强化学生的认知。学生认识到地球的独特性,才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为什么要珍视、爱护地球。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2.地球为生命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3、3.海洋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多种资源。科学探究目标1.交流、讨论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必要条件。2.探讨宇宙空间站要为宇航员提供哪些生存条件。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2.感受地球的神奇以及生存环境的珍贵。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地球的独特性,认识到人类对环境的依存关系,知道珍视、爱护我们地球家园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交流、探索、记录地球为生命生存提供了哪些必要条件。难点画一画地球,并标出与生命活动有关系的部分。【材料准备】班级记录表、相关视频。【教学过程】1.聚焦教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马斯克的火星移民计划吗?遥望太阳系,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之一。我们真的能像生

4、活在地球一样,生活在火星吗?预设学生不能。展示火星与地球全貌图。提问:地球为生命生存提供了哪些必要条件?预设学生回答:地球是一个水球,有生命所需的水;地球上有大气层;地球有氧气;地球有适宜的温度等。教师总结学生回答:除此之外,地球还有哪些独特之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宇宙的奇迹地球。(板书:地球宇宙的奇迹)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话题“移民火星计划”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系中与地球相似的火星,生命能够在此生存吗?然后展示火星与地球的图片,学生通过对比能够很明显的发现地球是一颗水球,地球上有大气等特点,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为生命生存提供哪些必要条件。2.探索 活动一:梳理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观看视

5、频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师引导:我们的地球普通又独特,它孕育着动植物和人类,那么地球为生命的生存提供哪些必要条件呢?预设学生回答:1.地球上的生命都离不开水。2.生命都必须在适宜的温度下生存。3.动物都需要食物。4.植物都需要养分。教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引导学生关注他们容易忽略的点,如大气层可以阻碍紫外线辐射、陨石撞击等。设计意图观看视频,帮助学生完善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通过班级记录表,总结学生已有认识,强化科学概念。活动二:画一画,我们的地球教师引导:我们的地球存在哪些生命活动有关的部分呢?画一画我们的地球并标记出与生命活动有关的部分。学生在记录单上画图(记录单中已经标记出太阳能为地球提供热

6、量)。展示学生的记录单(重点关注学生绘画的内容是否有地球上的生物圈,还可以包括阳光、臭氧层等与生命紧密相关的事物。)设计意图通过画图,引导学生把地球的环境条件和生命活动关联起来,把前面梳理好的生存条件进行形象化表达。活动三:阅读资料,这些星球适合生存吗?教师引导:地球是宇宙千万星球中渺小却又独特的一颗行星,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适合我们生存吗?请阅读资料思考。学生活动:阅读太阳系图和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情况对比资料以及书本中拓展资料(主要包括大气、水、气候等条件)。学生关注到地球上存在生命,大气层、水、岩石和土壤、温度、气候等条件缺一不可。设计意图学生阅读太阳系图和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情况对比资料

7、,进一步理解地球是一颗独特的星球,它为生命提供了全部的生存条件。3.研讨研讨一:地球为生命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预设学生回答:适宜的温度、气候、空气、大气层的保护、水、土壤和岩石、植被等。研讨二:人类这些行为是对的吗?为什么要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呢?设计意图展示人类破坏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研讨三:如果要在火星建一个空间站,需要提供哪些生存条件?设计意图:与前面交流的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发觉宇宙空间站的生命支持系统极为复杂,类似于地球的环境条件都必不可少,进一步理解地球是宇宙的奇迹。4.拓展观看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史视频。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中国航空航天发展历程,

8、在学生心中埋下航空航天的种子。阅读“丰富的海洋资源”。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必要条件,树立保护海洋的意识。【教学后记】2.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材分析】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地球这颗独特的星球为人类提供珍贵的生存条件,本节课聚焦“我们的地球家园面临哪些环境问题?有哪些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引起的?这些环境问题对人类产生怎样的影响”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地球面临的复杂、严重的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影响地球环境。探索部分设计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列举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收集资料知道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全球变暖等问题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这些环境问题给地球上的生

9、物带来了灾难。第二个活动用气泡图的形式整理和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影响,帮助学生深入认识环境问题的影响。第三个环节,了解全球变暖的情况。研讨部分通过四个问题对这节课进行总结和梳理。拓展部分,展示所在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树立环保意识。【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生活在城市之中,他们对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有所认识,但认识的不够深刻,无法直观的感受到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也对地球上有些地区正在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认识不足。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种类了解的也不全面。【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1.有些环境问题是由人类的活动引发的,地球面临着多种环境问题。 2.人类的一些不合理

10、的活动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科学探究目标能够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查阅资料、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有关环境问题的信息。科学态度目标关注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树立改善环境问题的信心。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教学重难点】重点整理并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影响,研讨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难点分析研讨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材料准备】教师相关视频。学生整理环境问题的资料。【教学过程】1.聚焦展示自然灾害动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见到过这些自然灾害吗?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地球造成怎样的伤害呢?学生预设:房屋摧毁、地表断

11、裂、树木倒塌等等。教师提问: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地球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除了自然灾害以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呢?预设学生回答:水污染、空气污染等。教师总结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地球上人类活动引起环境问题。(板书: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设计意图从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动图出发,这些灾害破坏地球的环境。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除了自然灾害,人类活动会破坏地球环境吗?从而揭示主题。2.探索 活动一:列举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师提问:你知道我们面临哪些环境问题吗?这些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吗?预设学生回答:1.汽车尾气导致大气污染。2.乱扔垃圾污染土地和水资源。3.工业废水排入河流污染水

12、资源。 教师把学生列举的环境问题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并且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认识常见的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播发视频:全球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思考生活中遇到的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老师帮助总结环境问题分几大类,加深学生的认识。最后观看目前全球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视频,帮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树立环保意识。活动二: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影响学生课前预习书本、查阅资料,用气泡图的形式整理和分析几种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影响。小组讨论,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分享自己的气泡图,整理小组成员收集到每种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影响。分析哪些表现及其影响较为典型。小组长展示气泡图(关

13、注环境问题对我们的影响)。设计意图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课中讨论、分享、总结,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活动三:认识全球变暖观看全球变暖的危害视频。学生通过阅读和观看,了解全球变暖的情况。然后组织学生说一说,全球变暖会给地球带来怎样的灾难。设计意图学生观看全球变暖相关视频,深入认识全球变暖的危害。3.研讨研讨一:举例说一说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预设学生回答: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全球变暖。研讨二:这些问题会给地球上的生物带来哪些危害?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环境问题给生物带来灾害。研讨三: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预设学生回答:浪费纸张森林减少生

14、活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出水污染4.拓展展示目前深圳面临的环境问题。教师总结:我们生活的地方,碧海蓝天的深圳依然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比如深圳还面临哪些环境问题呢?我们又是怎样解决的呢?同学们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深圳的环境问题以及应对的措施。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加深学生理解。【教学后记】3.珍惜水资源【教材分析】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地球这个独特的星球,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本节课将聚焦水资源短缺问题,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世界淡水资源短缺以及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的问题,进而引起他们关注“珍惜水资源”这个主题。本课分为四个环节。聚焦环节,观察图片,提问“地球

15、的表面有那么多的水,为什么许多地方还是缺水?”,引发学生思考,进而聚焦“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和利用水资源”的问题。探索环节,分为四个活动。活动1,阅读资料并讨论,我们为什么要担忧水资源问题。活动2,学生对家庭用水量进行调查,认识到我们的用水量比较大以及水资源的重要性。活动3,了解正在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防治污染,生活节水,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等。活动4,交流我们能为节约用水做些什么。研讨环节,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节水技术,也为拓展部分的任务提出需求。拓展环节,设计制作一个盆栽植物的简易滴灌装置。【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生活在城市之中,日常生活中没有过严重缺水的体验,一般也不会关心家庭的用水情况;对

16、于现代节水技术、灌溉技术了解更少。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水资源的珍贵,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制作简易滴灌装置,控制水的流量,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1.地球上的水很多,但可供利用的水资源却很紧缺。2.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多。3.新技术帮我们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科学探究目标1.调查家庭一个月的生活用水,并利用图表进行比较、分析。 2.设计、制作简易的滴灌装置。科学态度目标感受水资源的珍贵,关注水资源紧缺、水污染问题。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滴灌装置技术能节约水资源。 【教学重难点】重点阅读、计算、比较我们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调查家庭一个月的生活用水。难

17、点提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可行性办法。【材料准备】教师相关视频。学生家庭月用水量数据。【教学过程】1.聚焦展示深圳旱情新闻。教师提问:地球表面有那么多水,深圳还靠海,为什么深圳还缺水呢?学生预设:我们需要淡水资源、人口太多需水量大等等。教师提问:我们如何珍惜和利用水资源呢?预设学生回答:不浪费水、一水多用等。教师总结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水资源短缺现状以及如何珍惜水资源。(板书:珍惜水资源)设计意图结合实际,向学生展示深圳旱情状况,让学生深刻的了解到水资源短缺,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聚焦节水话题。2.探索 活动一:我们为什么担忧水资源问题学生阅读书本资料,计算水资源状况,分析全球水资源现状。教

18、师提问:从两幅饼状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预设学生回答:1.淡水资源占有量少。2.淡水资源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水资源占有量少。3.淡水湖河流资源占有量小等。教师总结学生回答。教师提问:中国的人均水资源状况是怎样的?(提醒学生与世界人均水资源状况进行比较)预设学生回答:1.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063立方米。2.中国人均水资源量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3.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低于大多数国家等。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学生完成记录单。学生阅读2021年广东省水资源现状新闻,结合书本问题思考。教师提问:广东省的人均水资源是怎样的?(提醒学生与世界人均水资源状况进行比较。)

19、预设学生回答:1.广东省人均水资源量为2250立方米,高于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广东省水资源总量大,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量少。3.广东省人均本地水资源不足1700立方米等。教师总结学生回答。设计意图学生阅读分析书本资料和教师整理的本地水资源情况资料,总结中国水资源现状,意识到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迫切性,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活动二:家庭用水量调查学生汇报了解到的家庭月用水量情况。并算一算家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教师统计全班每人每月用水量。教师提问:人均年用水量与深圳市人均水资源量相比差距大吗?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水量大?(学生调查后发现家庭用水中人均年用水量较少,但是生活中有许多需要用水的地

20、方也会算入人均年用水量中,比如洗车、市政用水、学校企业用水等。)阅读2020年深圳总用水量和人均用水量相关资料,回答教师问题。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家庭用水的调查,了解身边人的用水情况,认识到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意识到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迫切性,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活动三:了解全社会正在采取的措施学生阅读书本资料。教师提问:我们全社会采取哪些节水措施?学生总结。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深圳政府采取了哪些节水措施?观看深圳政府节水措施视频。设计意图学生了解所住的城市节水措施,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活动四:说一说,如何节约水资源小组之间讨论,畅所欲言。3.研讨研讨一: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21、有限,种植业对水的需求不断增加,面对这一矛盾,你认为该怎么解决?预设学生回答:滴灌技术。4.拓展制作一个简易滴灌装置播放视频,安排学生课后制作一个简易的滴灌装置。【教学后记】4.解决垃圾问题【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任务是以解决垃圾问题为核心,通过问题调查、数据统计、对策设计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垃圾问题的严峻,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本课教材基于课程标准的“人类生存需要防御各种灾害,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环境”学习目标而设定的。本课共设有四个部分,聚焦部分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垃圾对环境的极大影响,通过提问直接将重点放在垃圾问题的解决上来。探索包含四个活动,探索一通过问题调查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关于垃

22、圾源头、种类、质量、去向等方面的信息。探索二通过数据统计、图标资料展示感受生活垃圾的数量庞大并顺势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了解基本的分类方法。探索三基于垃圾数量多、种类复杂的问题及基本的分类方法了解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探索四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的角度提出解决垃圾问题的实用方法。研讨部分通过关于垃圾分类的意义的探讨为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创新性解决垃圾问题进行铺垫,层层递进,回归本课核心问题。拓展部分关于堆肥箱的介绍给学生提供了创新地解决垃圾问题的一种思路,引导学生能够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认识堆肥箱的设计。【学情分析】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垃圾问题,但对于垃圾问题的严重程度、

23、垃圾的分类、垃圾的最终去向、如何更好处理垃圾等问题认识较为模糊。因此需要通过直观的数据展示、调查统计、资料扩充加以引导。当有了关于垃圾问题的基本认识后,才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动机,引导、带动学生参与到解决垃圾问题的行动中来。【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人们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2.解决垃圾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3.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或后续的处理处置。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调查统计家庭一天产生的垃圾质量和种类。2.经历垃圾的分类分装、回收利用的活动。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严重程度。2.关注垃圾的去向。3.用实际行动减少垃圾的

24、产生,养成节约的好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评价堆肥箱的设计。【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垃圾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难点对不同种类的垃圾提出合理的处理解决办法。【材料准备】学生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教师垃圾问题调查班级记录表、垃圾堆和垃圾场图片、不同材料的可回收物品、堆肥箱。【教学过程】1.聚焦教师活动:展示垃圾问题的相关视频,并提问:我们每天产生的垃圾已经严重影响了地球上的环境和其他生命,怎么解决垃圾问题呢?学生活动:观看垃圾问题相关视频(视频来源: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演示联系实际生活情景使学生直观感受垃圾的数量之多,进而意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之大,形

25、成解决垃圾问题的意识。2.探索(1)垃圾问题调查教师活动:出示垃圾问题调查班级记录表,并引导学生根据记录表中的问题展开班级讨论。学生活动:根据课前调查结果讨论,完成记录单的填写并汇报不同场所产生的垃圾种类、质量和去向。教师提问:通过调查我们能够发现垃圾的哪些特点呢?学生活动:回答、补充问题,明确垃圾来源复杂、种类繁多、质量大、去向单一的特点。教师提问:垃圾填埋场能够完全解决所有的垃圾吗?学生活动:思考现有单一的垃圾处理办法存在的问题。教师提问: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垃圾问题?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调查、数据统计、讨论交流带领学生直观感受垃圾现状的严峻和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从而引起对垃圾问题的重视。(2)家

26、庭生活垃圾统计教师活动:出示平均每个家庭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的质量,协助学生估算全班、全校一天的生活垃圾总量。学生活动:估算全班、全校、所在城市(地区)一天的生活垃圾总量。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意识到垃圾数量多的问题,但是每天究竟能产生多少垃圾没有明确的概念,因此在计算的过程中能够带领学生切实感受到垃圾产生的数量之庞大。教师活动:出示世界各地区每年垃圾的产生量图表和相关文字资料。学生活动:阅读图表和文字资料。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知道在班级、学校、城市(地区)小范围内产生的垃圾数量庞大,通过资料的阅读会发现世界各地都面临着严重的垃圾问题,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远比我们想象中多。教师活动:介绍生活垃圾分类的三种分

27、类方法,在黑板上贴垃圾分类桶图标。提问:你能对班级记录表中的生活垃圾按照“易腐、可回收和有害”标准进行分类吗?学生活动:根据班级记录单,将各种生活垃圾的名称写在卡片上,粘贴到黑板上的分类垃圾桶图标里。设计意图模拟垃圾分类,与实际生活中垃圾分类活动很接近,直观展示垃圾的分类情况,利于学生体会垃圾种类的复杂。(3)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教师提问:日常生活中哪些方法可以解决垃圾问题呢?学生活动:交流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教师活动:出示解决垃圾问题的三种方法。学生活动:阅读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教师提问:黑板上这三种垃圾分别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呢?学生活动:讨论并提出对应的垃圾解决办法。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

28、垃圾解决方法的学习,从而更加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的意义。教师提问:如果垃圾不分类会出现什么情况?垃圾分类有什么意义呢?学生活动:研讨垃圾分类的意义。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垃圾分类和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的学习后,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意义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4)我们能做什么教师提问:对于解决垃圾问题,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学生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说出自己对于垃圾解决的看法。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列举更多减少垃圾的方法,促使学生参与减少垃圾的活动。3.拓展教师活动:观察堆肥箱制作视频(视频来源:学生活动:参与制作堆肥箱,观察堆肥箱的变化。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很好的垃圾再利用的体验,学生能够对垃圾

29、产生新的认识,启发解决垃圾问题的新思路。【教学后记】5.合理利用能源【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任务是认识能源的合理利用,并通过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和污染性之间的矛盾聚焦主题。解决问题的核心导向是明确问题的重要性,探索过程通过数据资料呈现能源问题,并设计模拟温室效应实验直观展示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最终提出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案,用于指导实践。本课教材基于课程标准的“人类生存需要防御各种灾害,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环境”学习目标而设定的。本课共设有三个部分,聚焦部分直接以文字的形式展示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和污染性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产生关注能源问题的兴趣。探索一通过资料阅读、班级谈论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化石燃

30、料仍作为最广泛能源的主要来源,在利用的过程中也将面临巨大的环境问题。探索二通过资料显示和模拟实验直观感受化石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效应。探索三在明确问题的重要性后,从节约能源、利用新技术、开发新能源的角度探寻问题解决的方案。探索四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交流节约能源的措施。研讨部分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能够从各个角度展开思考并提出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的方案,利用所学内容指导生活实践。【学情分析】能源问题一直是一个比较有热度的社会话题,关于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问题学生在之前的学习生活中都有简单的了解。但能源的来源广泛,关于现阶段最广泛的能源及其主要来源学生是比较模糊的,学生知道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

31、,但并不清楚化石能源在利用的过程中引发的温室效应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关于节约用电四年级的学生都能够从生活经验中提出相应的措施,但对于新能源的开发、新技术的应用等其他角度很难提出能源的合理利用方案,因此需要以资料、实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提供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有一些能源是有限的。2.能源的利用过程会对环境带来影响。3.要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科学探究目标1.讨论合理使用能源的方法。2.能够模拟温室效应实验。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强烈的能源意识,养成合理利用能源、节约利用能源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了解地球上的一些能源是有限的。【教学重难点】重点

32、关注能源利用过程中的问题和掌握合理使用能源的方法。难点通过温室效应模拟实验形成对能源利用过程中问题的关注。【材料准备】学生学生活动手册、塑料袋、温度计、班级记录表。教师“2017年我国的电能来源”饼状图、教学课件。【教学过程】1.聚焦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什么时候、哪些地方使用了能源?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生活中使用能源的场景。教师追问:如果家里突然停电或停煤气会发生什么状况?学生活动:回忆并描述家里停电、停煤气时的情况。教师活动:我们家里使用的电和煤气都是从哪里来的?同时出示关于化石燃料的种类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提问:使用这些化石燃料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吗?学生活动:讨论

33、使用化石燃料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教师提问:化石燃料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造成环境污染,那该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设计意图通过回忆生活中对化石燃料的利用情况及停电停气时的场景,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能源的重要性,体会能源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通过讨论,交流意见,广泛了解能源利用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从而将重点聚焦到化石能源的重要性和污染性的矛盾解决上来,形成强烈的能源意识。2.探索(1)为什么要关注能源教师活动:出示“2017年我国的电能来源”饼状图和小资料,提问:家庭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电能主要来源于什么呢?学生活动:阅读资料,了解目前在所有能源利用中占最大比重的能源。教师

34、活动:播放火力发电的视频。提问:使用最广泛的化石能源可能会存在什么问题?学生活动:交流并回答广泛使用化石能源的问题。教师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能源问题呢?学生活动:分组交流关注能源问题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小资料的阅读,学生了解到电能作为家庭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能源仍旧以化石燃料为主要来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学生在一系列的资料阅读中感受到关注能源问题的必要性。(2)模拟温室效应教师活动:使用化石燃料会引发温室效应,出示关于使用化石燃料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产生温室效应的资料。学生活动:阅读资料,了解温室效应的含义和产生的原因。教师活动:播放模拟温室效应微课,介绍模拟实验的材料和步骤

35、:取1个透明的密封袋和两只型号相同的温度计,将一支温度计装入密封袋内,封好口袋;把装入密封袋的温度计和另一支温度计并排放置在阳光下;按照相同的时间间隔观察两只温度计的读数变化,将观察到的数据记录下来。组织学生到室外阳光下进行试验,并让学生思考:实验中的塑料袋模拟了什么?学生活动:进行模拟实验并填写探究记录单。教师提问:通过模拟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塑料袋具有什么作用?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对地球会产生什么影响?学生活动:对比实验结果,明确温室效应的含义。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实验,学生对模型的认识能够类比至模拟原型,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温室气体像塑料袋那样,既能让阳光的热量进入温室内,又能阻止一部分热量

36、的散失,导致气温升高,持续的温室效应会让全球变暖。(3)探寻解决方案教师活动:提示合理利用能源的解决思路,温室效应会带来全球的气温升高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我们有哪些具体的解决方案呢?学生活动:分别从节约能源、利用新技术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的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4)我们能做的教师提问:为了节约能源,我们能够做什么呢?学生活动:联系生活实际从多方面交流看法。设计意图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节约能源的角度提出一定的看法,老师通过提供开发新能源、利用新技术节约能源的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思维,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考维度,激发学生产生更多关于合理利用能源的解决方案。3.研讨教

37、师提问:以“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为标准,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说一说,可以怎样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生活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学生活动:尝试从各个角度思考,结合本课所学内容,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设计意图通过班级交流,获取更加丰富的信息,让学生用课本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学习。【教学后记】 6.让资源再生【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制作再生纸,进一步认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再生。资源问题是当今社会核心问题,把人与环境紧密联系起来,本课以造纸作为资源再生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资源环境的视角对资源再生产形成认识。本课教材基于课程标准的“人类生存需要防御各种灾害,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环境”学习目标而设定

38、的。本课共设有四个部分。聚焦部分先以案例形式介绍资源可以分为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并直接提出本课的任务制作一张再生纸,研究再生纸对环境的影响。探索一了解古代的造纸技术,一方面感受古人的智慧,另一方面为下一个活动制作再生纸做准备。探索二通过制作再生纸,带领学生直观感受资源的回收利用和制作过程的相对环保。探索三在学生感受再生纸的制作之后了解造纸厂的工作流程,在纸张特点、制造过程的对比中,感受再生纸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研讨再生纸的意义可以在探索三之后进行,以再生纸为例探讨资源再生的意义,学生才能够有话可说,并对资源再生产生更多的认同感。探索四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从节约用纸的角度说一说我们能够做什么,通

39、过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两方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拓展部分了解更多的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拓宽对于资源再生的认识,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学情分析】资源问题是当今社会的核心问题,也是受到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有效解决资源问题不仅仅是不利用,而是在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做到有效利用、充分利用、循环利用。四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社会生活中已经形成一定的资源意识,但是对于资源问题的认识较为单一,仅仅停留在少利用、节约资源的层次,且将资源与环境认为是两个割裂的问题。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学生感受现代技术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再生产,从社会资源的角度评价资源再生产的意义,如人力、经济效益等方面,并且

40、能够从环境的角度认识理解资源问题。【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有些资源不可以再生利用,有些资源可以再生利用。2.纸的再生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减少垃圾、减少污染。科学探究目标模拟再生纸的制作。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2.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评价再生纸的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模拟再生纸的制作。难点从经济、环境等方面评价资源再生的意义。【材料准备】学生学生活动手册、废报纸、纸巾、水、水杯、搅拌器、干毛巾、事先制作的再生纸成品。教师中国古代造纸流程图。现代造纸厂造纸流程图、多种再生纸样品、以再生纸为原料的

41、商品。【教学过程】1.聚焦教师活动:展示玻璃瓶、塑料瓶上的循环利用标志,对比塑料袋等包装材料,提问:这些标志代表什么呢? 学生活动:观察并猜测标志的含义。教师活动:介绍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并举例说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关于“资源再生”的知识。学生活动: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关于资源再生的知识。教师活动:出示再生纸,让学生观察再生纸的特点,并提问:怎样制造一张再生纸?使用再生纸对环境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吗?学生活动:观察并思考再生纸的特点及价值。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关于“再生资源”的前概念,引入本课重点,关注再生纸,通过观察再生纸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2.探索(1)了解我国古代的造纸技术教师活动

42、:展示“我国古代造纸流程图”,让学生了解古代造纸的一般流程。学生活动:学习教科书中关于古代造纸技术的内容,明确具体流程。教师提问:古代的造纸流程对于我们制作再生纸有什么启发呢?学生活动:明确制作再生纸每一步的制作工序。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古人造纸的一般流程,一方面感受古人的制作智慧,并指导学生自主制作再生纸。明确制作工序后,学生才不至于无从下手,才有动手的兴趣,才能让制作活动更有效果。(2)制作再生纸教师活动:播放再生纸制作视频,出示制作流程,提示小组做好分工,并发放材料;撕碎:将一张废报纸或一小块纸巾撕碎;搅拌:将纸屑放入杯中加水搅拌,直到成为均匀的稀纸浆;平铺:把稀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尽可能

43、铺压平整;挤压吸水:盖上吸水棉布、毛巾等挤压吸水。通风晾干:将挤压后定型的再生纸放置在塑料片上,然后小心地揭下来,在阴凉通风处自然干燥。学生活动:讨论如何分工,动手制作,直到晾晒为止。教师活动:给学生分发提前制作好的再生纸,让学生观察、试着书写,感受再生纸和普通纸的区别。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观察并试着使用再生纸,感受再生纸的特点。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再生纸制作过程中的一般流程及其相对环保的特点,便于与活动三造纸厂的工作流程进行对比。通过对再生纸的观察和使用体验,尝试寻找再生纸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机会。 (3)了解造纸厂的造纸流程教师活动:提供“造纸厂造纸流程图”,并提问:再生纸和普通纸在制作

44、过程中有什么区别?学生活动:阅读“造纸厂造纸流程图”并从各个工序对比两种造纸技术的不同。教师提问:利用废纸回收制作再生纸有什么意义?学生活动:在再生纸和普通纸的制作对比中探索再生纸的意义并交流。设计意图当学生了解两种造纸术的工作流程后,会尝试着从制作过程的角度对两种纸进行对比,从资源的角度来看,再生纸不论从制作工序、资源消耗还是制作成本都要优于普通纸。从使用体验感来看,普通纸的使用场所更加广泛。这需要学生在对比之后进行利弊权衡,从而梳理出再生纸的意义。(4)我们可以做的教师提问:为了能够节约用纸,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学生活动:反思在日常生活中纸张的使用习惯,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设计意图从资源节约和

45、回收利用两方面思考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将所学知识用于指导生活实践。3.研讨教师提问:以纸的回收利用为例,谈谈你对资源再利用的看法。设计意图以再生纸为例,引导学生从人与环境的视角分析资源再生的问题,培养学生强烈的资源意识。4.拓展教师活动: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固体废物的回收和利用情况。学生活动:课后结合资料查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情况和家庭废弃物回收的情况,做一份统计表。设计意图课后了解更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情况,强化资源回收利用的意义,培养学生资源意识。【教学后记】7.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任务是以一个非常典型的环境破坏环境治理环境恢复的案例,让学生从不同职业、不同角

46、色视角来分析环境问题,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认识到处理环境问题需要有平衡协调的措施。环境问题并不是单一的社会问题,它是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本课让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认识问题的视角经历由单一到多元再到初步尝试平衡协调取舍的转变。本课教材基于课程标准的“人类生存需要防御各种灾害,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环境”学习目标而设定的。共设有三个部分。聚焦部分通过直接呈现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明确水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并知道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活动对自然水域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探索部分有3个活动。探索一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城中湖的环境问题然后试着提出一些解决方案,认识环境问题的复杂

47、性。探索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色出发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为下一活动对不同视角的解决办法进行比较和分析做准备。探索三讨论每一种解决办法对不同角色群体带来的利弊及该如何权衡协调,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需要有平衡协调的措施。研讨部分四个问题之间有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依次在对应的探索活动后进行。比较不同角色小组的环境破坏行为和解决措施的异同,认识到每个人都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要兼顾权衡各方的利益,达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措施大都能够从个人角度出发说出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环境问题的种类和成因有了一定的认识。但

48、对于环境问题形成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因此对于环境问题容易一刀切,对多种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可能造成的其它风险或影响不能共情,缺少全面、整体分析环境问题的经验。通过角色体验的方式让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措施,在表达个人看法和交流意见的过程中才会更加生动、有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环境问题是复杂的,各种因素是相互关联的。2.人们的行为可能破坏环境,也能够通过努力改善环境。3.处理好环境问题需要有平衡协调的措施。科学探究目标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交流。科学态度目标树立改善环境问题的信心。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家乡环境的保护活动。科学、技术

49、、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要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教学重难点】重点从不同身份出发研讨、分析环境问题并平衡、协调措施。难点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分析环境问题,并通过平衡协调处理好环境问题。【材料准备】学生学生活动手册、相关资料教师城中湖治理前后的典型图片或者反映当地典型环境治理前后的某一区域图片。【教学过程】1.聚焦教师活动:出示石岩河的现图,并提问:河中的生物靠什么维持生命?预设回答:充足的阳光、氧气、食物、干净的水源等。教师活动:出示石岩河整治前的图片和河中生物情况资料,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治理前的石岩河会对水生生物和周边的居民产生什么影响?预设回答

50、: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难闻的气味、污染地下水等。教师追问:生活在石岩河周围的人们是如何影响河流生态环境的呢?预设回答:排放污水、乱扔垃圾等。教师活动:同学们,现实中的环境问题往往是多元的、复杂的,不同身份职业的人对同一环境问题的立场和看法可能是不一样的,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河流为例,明确自然水域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水域生态环境会产生重要影响,这个影响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从而激发学生深入了解实际环境问题的兴趣和动机。2.探索(1)分析问题教师活动:出示城中湖环境问题的资料,提问:被污染前,城中湖的生态环境是怎样的?预设回答

51、:水质好、水生生物生存良好。教师提问:城中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出现哪些环境问题?预设回答:水质变差、水体富营养化、水生生物减少。设计意图通过城中湖生态环境破坏前后多方面的对比直观地带学生体验自然水域生态环境破坏的触目惊心,坚定学生分析环境问题的心理倾向。教师提问:城中湖生态环境的污染源是什么呢?预设回答:周边居民楼、工厂企业、田地等。教师追问:是哪些人群加剧了城中湖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的呢?预设回答:周边居民、湖周边企业、湖区渔业养殖户、游客、游船船主等。设计意图通过对城中湖污染源的分析发现湖区周围不同职业群体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湖区生态环境的严重性,初步认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即多种职业身份

52、群体对环境的共同影响,污染源不单一。教师活动:我们发现湖区周边不同的人群在一定程度上都给城中湖生态环境产生了破坏,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湖边生活的普通市民、湖区渔业养殖户、湖景区游船船主和环湖地区房地产开发商四个角色中选择一个,讨论并列举本组在加剧城中湖环境问题严重性方面的一些行为,请及时做好小组探究记录单的填写。学生活动:讨论列举并记录不同群体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行为。教师提问:不同小组在破坏湖区环境方面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呢?预设回答:都造成了污染、污染的程度不同、污染物的种类不同等。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色的角度来分析环境问题,为探索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铺垫,并通过对比不同群

53、体对水域环境的污染,了解各个群体都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2)解决问题教师活动:组织小组讨论,尝试从各组所扮演的身份角度提出解决城中湖环境问题的三种方法,组织学生做好班级记录表的填写。学生活动:讨论列举本组所代表的角色在城中湖生态环境改善中的措施。教师提问:通过对比不同小组提出的解决办法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回答:都对改善城中湖生态环境有帮助;都不违背自己的利益等。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角色群体对湖区生态环境恢复都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对比更深入认识不同角色的改善措施都是在不违背个人利益的情况下提出的,同时也为下一个探索活动对不同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和平衡协调铺垫。(3)协调措施教师活动

54、:组织班级辩论每一种解决办法对城中湖环境改善的有利影响,以及这种办法对自己小组所扮演的角色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商讨协调解决的办法,并做好记录。学生活动:各小组交流展示各自认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提出的过程中其他小组认为触及到自身的利益可以及时提出质疑并互相协调得出最终的解决方案,做好记录。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对比班级记录单中各小组提出的恢复生态环境的措施和经过大家协调讨论后的措施,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回答:有些措施没有人反对;讨论协商后的措施更能满足大家共同的利益;有些协商后的措施在执行时需要多方面的力量支持。设计意图通过对每种措施的利弊分析讨论和协商带领学生感受解决环境问题的冲突性和复杂性,需要协调各方利益,并且需要各方的共同支持才能有效解决环境问题。教师提问:我们作为个人,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当地的环境问题呢?学生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说出自己对于垃圾解决的看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将环保知识与行动联系起来,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活动。3.拓展教师活动:请同学们课后收集资料,了解我们家乡存在的环境问题、治理举措和已经取得的成果。【教学后记】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