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最新考纲 1.理解命题的概念;2.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3.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含义 1命题的概念 在数学中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_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的语句叫真命题,的语句叫假命题 判断真假判断为真判断为假2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 3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的真假性;(2)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关系 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如果pq,则p是q的,q是p的;(2)如果pq,qp,则p是q的 相同没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2、【思考辨析】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x22x34”是“a2且 b2”的充分条件()(6)若(0,2),则“sin 1”的充要条件是“32”()【答案】(1)(2)(3)(4)(5)(6)1命题“若 4,则 tan 1”的逆否命题是()A若 4,则 tan 1 B若 4,则 tan 1C若 tan 1,则 4D若 tan 1,则 4【解析】命题“若 4,则 tan 1”的逆否命题是“若tan 1,则 4”,故选 C.【答案】C2已知命题p:若x1,则向量a(1,x)与b(x2,x)共线,则在命题p的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A0 B2C3
3、 D4【解析】向量a,b共线xx(x2)0 x0或x1,命题p为真,其逆命题为假,故在命题p的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2.【答案】B 3(2015陕西)“sin cos”是“cos 20”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先将cos 20等价转化,再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 cos 20等价于cos2 sin2 0,即cos sin.由cos sin 可得到cos 20,反之不成立,故选A.【答案】A 4(2014安徽)“x0”是“ln(x1)0”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4、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ln(x1)0,0 x11,1x0.x0是1x0,则方程x2xm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A若方程x2xm0有实根,则m0 B若方程x2xm0有实根,则m0 C若方程x2xm0没有实根,则m0 D若方程x2xm0没有实根,则m0【解析】(1)只有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时,这两个平面才相互平行,所以为假命题;符合两个平面相互垂直的判定定理,所以为真命题;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或异面,所以为假命题;根据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易知为真命题(2)根据逆否命题的定义,命题“若m0,则方程x2xm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若方程x2x
5、m0没有实根,则m0”,故选D.【答案】(1)D(2)D【思维升华】(1)写一个命题的其他三种命题时,需注意:对于不是“若p,则q”形式的命题,需先改写;若命题有大前提,写其他三种命题时需保留大前提(2)判断一个命题为真命题,要给出推理证明;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反例(3)根据“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这一性质,当一个命题直接判断不易进行时,可转化为判断其等价命题的真假 跟踪训练 1(1)命题“若 3,则 cos 12”的逆命题是()A若 3,则 cos 12B若 3,则 cos 12C若 cos 12,则 3D若 cos 12,则 3(2)命题“若x,y都是
6、偶数,则xy也是偶数”的逆否命题是()A若xy是偶数,则x与y不都是偶数 B若xy是偶数,则x与y都不是偶数 C若xy不是偶数,则x与y不都是偶数 D若xy不是偶数,则x与y都不是偶数(2)由于“x,y都是偶数”的否定表达是“x,y不都是偶数”,“xy是偶数”的否定表达是“xy不是偶数”,故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若xy不是偶数,则x,y不都是偶数”,故选C.【答案】(1)C(2)C【解析】(1)命题“若 3,则 cos 12”的逆命题是“若cos 12,则 3”题型二 充要条件的判断【例 2】(1)(2015重庆)“x1”是“log12(x2)1log12(x2)0,log12(x2)1x1,“
7、x1”是“log12(x2)0,2xa,x0有且只有一个零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Aa0 B0a12C.12a1(2)已知集合 Ax|x2 mx10,若 AR,则实数 m的取值范围为()Am4C0m4 D0m1.观察选项,根据集合间关系a|a1,故答案选A.【答案】(1)A(2)A(2)AR,则 A,即等价于方程 x2 mx10 无实数解,即 m40,即 m4,选 A.注意 m0 时也表示 A.【思维升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应用,一般表现在参数问题的求解上解题时需注意:(1)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求解(2)
8、要注意区间端点值的检验 跟踪训练3(1)(2016浙江“六市六校”联盟模拟)条件p:2x4,条件q:(x2)(xa)0;若q是p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则a的取值范围是()A(4,)B(,4)C(,4D4,)(2)已知命题 p:实数 m 满足 m212a20),命题 q:实数 m 满足的方程 x2m1 y22m1 表示焦点在 y 轴上的椭圆,且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 a 的取值范围为_【解析】(1)由题意,可得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x|2x4x|(x2)(xa)4,即a0,m27am12a20,得3am4a,即命题 p:3am0.由 x2m1 y22m1 表示焦点在 y 轴上的椭圆,可
9、得 2mm10,解得 1m32,即命题 q:1m1,4a32或3a1,4a32,解得13a38,所以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13,38.【答案】(1)B(2)13,38思想与方法系列1 等价转化思想在充要条件中的应用【典例】(1)设p:|4x3|1;q:x2(2a1)xa(a1)0,若綈p是綈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0,12B.0,12C(,012,D(,0)12,(2)f(x)是R上的增函数,且f(1)4,f(2)2,设Px|f(x t)13,Q x|f(x)1 Ct3Dt3【解析】(1)设 Ax|4x3|1,Bx|x2(2a1)xa(a1)0,易知 Ax12 x1,B
10、x|axa1 由綈 p 是綈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从而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 AB,a12,a11或a12,a11,故所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0,12.(2)依题意,Px|f(xt)13x|f(xt)2x|f(xt)f(2),Qx|f(x)4x|f(x)f(1)因为函数f(x)是R上的增函数,所以Px|xt2x|x2t,Qx|x1,要使“xP”是“x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需有2t3.【答案】(1)A(2)D【温馨提醒】(1)本题用到的等价转化 将綈p,綈q之间的关系转化成p,q之间的关系 将条件之间的关系转化成集合之间的关系(2)对一些复杂、生疏的问题,利用等价转化思想转化成简
11、单、熟悉的问题在解题中经常用到 方法与技巧 1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的关键是分清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然后按定义来写;在判断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以及逆否命题的真假时,要借助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同真或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或同假来判定 2充要条件的几种判断方法(1)定义法:直接判断若p则q、若q则p的真假(2)等价法:即利用AB与綈B綈A;BA与綈A綈B;AB与綈B綈A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否定形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3)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设Ax|p(x),Bx|q(x):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或q是p的必要条件;若AB,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 失误与防范 1当一个命题有大前提而要写出其他三种命题时,必须保留大前提 2判断命题的真假及写四种命题时,一定要明确命题的结构,可以先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3判断条件之间的关系要注意条件之间关系的方向,正确理解“p的一个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是q”等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