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轮地理专题二 自然灾害与防治二轮地理系统构建考点剖析当堂演练二轮地理系统构建整合知识构建体系答案:1.防御2.自救二轮地理考点剖析突出热点剖析解题二轮地理步骤1 审题:(1)审材料:“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及“耕地面积比重增加”反映该地农业结构由畜牧业向种植业转变,从而使受灾体变化。(2)审图表:柱状图的高低反映雹灾发生的月份,揭示雹灾的时间分布特征。二轮地理(3)审设问:第(1)问“年内分布特征”要求回答的是时间分布特征,既要回答总体分布规律,又要回答极值分布。第(2)问,“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引导我们思考受灾体的变化对成灾次数的影响。步骤2 尝试答题:(1)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
2、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主要集中在59月;8月最多。(2)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二轮地理【应用点拨】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分布见附表二轮地理二轮地理步骤1 审题:(1)审材料:“福建省低山丘陵区”限定了区域位置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预示各月降水差异大,水旱灾害频发;“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说明各月次数存在差异,可能与降水差异有关。(2)审图表:结合图中信息,联系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在地形、降水、土质、植被等因素中,地质灾害的季节差异与降水关系密切。二轮地理(3)审设问:“6月、7月”限定了时间;“自然原因”限定了答题角度。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6
3、、7月降水特点是:6月份为梅雨季节、7月份受伏旱影响。步骤2 尝试答题: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二轮地理【应用点拨】我国常见的几种灾害天气及时空分布规律灾害天气典型分布地区时间形成原因综合防治台风东南沿海夏秋热带洋面上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抗台风过境准备干旱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36月、7月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季风未到,降水少;副热带高气压控制调整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选择优
4、良品种,建设水利工程,营造防护林等夏涝华北78月夏季风到得早,影响时间长,降水强度大低洼处排水,疏浚河道寒潮青藏高原、滇南谷地以外的广大地区冬半年强冷空气活动及时预报、作物覆盖、人造烟雾等沙尘暴北方地区春季干旱、土地沙化、大风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二轮地理二轮地理步骤1 审题:(1)审材料:“洪涝年份水位变化”指示水位变化与洪涝存在一定的联系。(2)审图表:1月5月及10月12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且河湖均位于低水位;6月9月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且均处于高水位。二轮地理(3)审设问:第(1)问,“最可能发生的时间”限定了时间的特殊性;“自然原因”限定了答题角度从地形、气候、河湖水位关系等方面
5、回答。第(2)问,“涝灾”的防治措施限制了答题的角度。步骤2 尝试答题:(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为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二轮地理【应用点拨】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二轮地理当堂演练锻炼思维提高技能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如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二轮地理解析:图示地区位于江南丘陵区,属于亚热带季风
6、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图中居民点位于谷底两岸,暴雨时流水易汇聚。应对措施可从加固大堤、将居民点向海拔较高的地方迁移等方面分析。答案:原因: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等。二轮地理2.(2014湖南联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受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影响,云南省干旱仍有蔓延之势。截至2014年5月20日,全省16个州市不同程度受旱,有106条河道断流,76座
7、水库干涸;因旱造成138万人、69万头牲畜饮水困难,270.32万亩农作物受旱。目前,中央已下达5 000万元特大抗旱资金,云南省政府安排3 000万元抗旱资金支持各地抗旱救灾。(1)云南省在冬春季节容易发生旱灾,主要的气象原因是什么?(2)除了气象因素,有专家认为工程性缺水是云南省旱灾损失严重的重要原因,谈谈云南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二轮地理解析:第(1)题,旱灾与形成降水的大气环流因素有关,还与蒸发量有关。冬春季节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西南风)弱,降水较少;云南省纬度较低,多干晴天气,蒸发旺盛,加剧干旱。第(2)题,正确解答该问题必须明确水利工程建设的内容,理解水利工程建设的背景和目的
8、。水利工程建设的背景: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喀斯特地貌区土层薄,持水能力差而渗漏性强。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在于加强水资源的利用,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答案:(1)冬春季节,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较弱,难以形成降水。降水少,太阳辐射强,气温偏高,蒸发旺盛。(2)云南省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易发干旱;石灰岩面积大,地表水容易发生下渗,导致地表水缺乏;地下水资源丰富,但开采难度大。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收集雨水,蓄积地表水,开发利用地下水。减少旱灾的损失。二轮地理3.(2014河南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3年2月18日至21日,我国云南省、四川省发生近20次地震,震级最高为4
9、.9级。2月19日10时46分发生在云南省巧家县、四川省宁南县交界处的4.9级地震(如图所示),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云南昭通市防震减灾局联合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对该次地震进行了成功预警,此次地震引起部分地区山体滑坡,有5间房屋倒塌受损,造成7人受伤。2012年6月24日,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四川省盐源县交界处发生5.7级地震,造成4人死亡,28人重伤,414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为7.72亿元。(1)云南省、四川省地震频繁,说明云南省、四川省等地震多发的原因。(2)分析2013年2月19日与2012年6月24日这两次地震所造成损失存在差异的原因。二轮地理解析:该题以西南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我国西南区域多地震、地震造成不同区域损失差异的认知与分析能力。第(1)题,结合云南省、四川省地理位置与板块构造的关系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两次地震造成损失大小不同,需要从两次地震的震级、震源深度、防震意识与能力、预警是否及时、人口与经济密度等方面分析。答案:(1)云南省、四川省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2)2013年地震震级比2012年的小;地震预警系统对2013年的地震进行了成功预警;地震频繁,人们防范地震的意识增强,采取了防范措施。二轮地理点击进入综合演练二轮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