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案例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原因。 (2)了解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表现形式、原因和优势,以及工业地域联系的主要形式。 (3)理解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工业部门之间、地域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进行综合的看待复杂问题的教育。通过因果关系的分析,了解工业联系和工业集聚是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运用图表来理解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由工业地域的形成,认识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意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加强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
2、义教育。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2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让学生能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3解决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案例分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三、教学方法 : 呈现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呈现图表,分析总结。四、教学手段 : 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 : ks5u新课导入(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录像带,使学生对本节 教材内容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从录像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个地区内,工厂之间、工厂内部的各个生产过程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不同的关系彼此联系在一起。一、工业的联系在我们生活中离不开各种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
3、品绝大部分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生产出来。请大家以服装和汽车为例,说明它们的主要生产过程。(学生回答。答案不必太细。)既然一种工业产品需要经过比较复杂的过程才能生产出来,那么承担生产任务的工厂(或工序)之间,就必然有一定的联系。工业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建立起来的:1生产过程的联系如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造。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也属于这种联系方式,如生产流水线。2产品用途的联系如汽车零配件生产厂汽车总装厂。3生产基础条件的联系如某经济开发区中的不同工业部门。(指导学生自己设计绘制工业联系示意图。)二、工业的集聚和分散1工业的集聚现象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往往会在较近的距离内
4、集中在一起,这种现象称为工业的集聚。在传统的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如钢铁工业等),协作工厂往往集聚在主要的专业化工厂附近,形成专业化的生产集聚地域(如德国的鲁尔区)。在新兴工业的发展中,各企业为了更接近高科技地区和产品消费市场,也会形成集聚。近几十年来,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域内(如美国的硅谷)。工业的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协作,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如条件允许,可引导学生简单分析工业集聚的弊端。)2工业的分散现象(学生阅读图538,分析图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近些年来,一些科技含
5、量高、产品复杂的工业(如飞机、汽车制造工业和电子工业等)开始出现分散的趋势。这些工业产品的原料和零部件种类很多,可能由分布在很多地区的工厂供应。这些工业往往合并在一起,形成跨国企业,进行国际和区际的劳动分工。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或接近原料地,或接近市场,或接近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建立各个协作工厂,以最终获得较大的综合经济效益。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各地区出现的许多“三资”企业,就是这种工业分散的表现。三、工业地域1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一类是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前者主要是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自发集聚形成的;后者中既有与前
6、者相同的类型,也有在共同的基础设施条件吸引下,不同工业集聚而形成的。(1)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2)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2不同工业地域的发展特点在经济相当落后地区,以当地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一般具有规模小、发育程度低、生产潜力小的特点。在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以现代化大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一般具有规模大、发育程度高、综合性强、生产潜力大的特点,往往能够形成专业化很强的工业城市。我国和世界许多著名的“钢城”、“汽车城”、“石油城”等,都属于这种工业地域。(1)以当地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规模小、发育程度低、潜力不大。(2)以现代化大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规模大、发育程度高、综合性强、潜力大。围绕某种大型工业企业而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其地理位置通常是由核心工厂的区位因素而定的。如钢铁工业,最初指向煤炭区位。20世纪初转向铁矿区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发展出了港口区位。(学生分析前一节 中的图531和图532,说明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