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1.(2014河北石家庄模拟)邓子恢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结束,已经成功;现在进入社会主义,已经开始走向社会主义,但又还没有达到,这就是()A.农业合作化时期 B.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C.过渡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过渡时期”这一概念的理解。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结束已经开始走向社会主义,但又还没有达到”可知,当时的中国正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答案C2.(2016南京、盐城质检)下表反映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得知()行业项目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4.512.825.4
2、1953年农轻重比重(%)52.829.617.61957年农轻重比重(%)43.529.227.3A.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C.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解析材料信息不能体现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判断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基本依据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表格平均增长速度可知,重工业增长速度远高于农业、轻工业,故C项正确;19531957年不属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C3.(2016吉林高三摸拟)“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作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多快好
3、省的经济方针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依据材料中“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作合作社”的信息可以知道是三大改造中建立农业合作社,故A项正确;多快好省的经济方针是1958年全面建设总路线提出的,与题干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大集体劳动,与农业合作社不同,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分散经营,与题干合作社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4.(2016江苏百校大联考)根据下列图片,判断它反映了我国哪一时期的国民经济状况()A.改革开放初期B.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前后C.“文革”十年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答案B5.(2016无锡期中)“披星戴月奔忙跑,
4、滴滴汗珠变钢水。冲天干劲就是诗,快马加鞭就是画。”这是一首来自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一首民歌。与此民歌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三大改造 B.大跃进 C.八字方针 D.八大决策解析“滴滴汗珠变钢水”可知民歌反映并夸大了人民热情高涨,鼓足干劲建设国家的情景,三大改造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没有夸张冒进的内容,故A项错误;大跃进是片面追求高速度和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的左倾错误,与材料相符,故B项正确;八字方针提出是20世纪60年代,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的措施,故C项错误;八大决策主张综合平衡进行经济建设,与材料中的夸大事实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6.(20
5、15惠州四模)打油诗“出工鹭鸶探雪,收工流星赶月,干农活李逵说苦,挣工分武松打虎”,说明了()A.三大改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大跃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了农民觉悟的提高D.“一大二公”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不是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故A项错误;大跃进时期高举浮夸风,左倾错误迅速发展,谈不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不是促进农民觉悟的提高,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一大二公”,在经营方式是集中劳动、集中经营,分配方式按工分平均分配。这种体制导致的弊端是: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材料
6、民谚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弊端,故D项正确。答案D7.(2015北京海淀二模)下表中从甲到乙的变化反映的历史过程是()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B.从“一五”计划到“大跃进”C.从“大跃进”到国民经济调整D.从国民经济调整到“文革”发动解析国民经济恢复是1949年到1952年,“一五”计划是1953年到1957年,与本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是1953到1957年,大跃进是1958年,与本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大跃进是1958年,国民经济调整是1960年,调整农轻重的比例,重工业比例调低,城市人口减少,故C项正确;此时间段尚未到文革发动,故D项错误。答案C8.(2015郑州二模)
7、下图为中国(1952年2008年)城市化率曲线图,其中城市化率出现最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三年经济困难人口大量减少B.国民经济调整精简城镇人口C.城市知识青年大量上山下乡D.左倾错误导致工业生产缩减解析根据图片城市化率出现最大幅度下降是在19621965年间。三年经济困难是19591961年,时间不符,且人口减少与城镇化率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故A项错误;1960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大跃进时期农轻重比例进行调整,发展轻工业和农业,控制重工业的发展速度,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随重工业比重的下降,城镇人口比重也下降,故B项正确;上山下乡是出现在文革期间,时间不符
8、,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是在经济建设方面纠左的表现,故D项错误。答案B9.(2016南通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党深信,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5月29日)材料二19571962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单位:万吨)年份1957196019621965钢产量5351 8666671 223粮食产量3 9002 8703 2003 891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领
9、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总之,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社论体现的心态。结合19561957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2)计量化的方法是史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观察材料二中的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
10、料所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作用。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等信息和材料语气可作判断;第二小问,迁移所学知识解答即可。第(2)问,关键是要细致观察解读材料中数据变化,然后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第(3)问,抓住“物质技术基础”“骨干力量工作经验”等信息概括即可。答案(1)社会心态:乐观自信;急于求成。主要因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一五”计划完成,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缺乏建设经验。(2)主要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3)历史作用:奠定物质基础;培养骨干力量;积累建设经验;提供深刻教训。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