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学考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8 N:14 Na:23 Fe:56 Zn:65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A. HC1的电子式:B. CO2的比例模型: C. 乙酸的分子式:CH3COOHD. 甲烷的实验式为CH4【答案】D【解析】【详解】AHC1分子中含有共价键,电子式为,A错误;B由于碳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半径,则不能表示CO2的比例模型,B错误;C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C错误;D甲烷是最简单的碳氢化合物,实验式为CH4,D正确。答案选D。2
2、.下列各组微粒或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A. 白磷和红磷B. K和K+C. 13C和C60D. 12C和14C【答案】D【解析】分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详解:A. 白磷和红磷均是磷元素形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A错误;B. K和K+是钾元素的两种不同微粒,不能互为同位素,B错误;C. 13C是碳元素的一种核素,C60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不能互为同位素,C错误;D. 12C和14C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的判断,明确同位素的含义是解答的关键
3、,题目难度不大。对于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这四组概念,学习时应着重从其定义、对象、化学式、结构和性质等方面进行比较,抓住各自的不同点,注意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3.下列气体中,无色无味的是A. SO2B. NO2C. Cl2D. N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解析。【详解】A. SO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不符;B. 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不符;C. Cl2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C不符;D. N2无色有无气味的气体,故A符合;故选D。4.在光照条件下,纳米TiO2能将甲醛催化氧化成二铖化碳和水。经10小时(h)催化氧化后,某密闭空间内甲
4、醛的浓度从2.010-7mol/L降到1.010-7mol/L,则甲醛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 4.010-8mol/(Lh)B. 3.010-8mol/(Lh)C. 2.010-8mol/(Lh)D. 1.010-8mol/(Lh)【答案】D【解析】经10小时(h)催化氧化后,某密闭空间内甲醛的浓度从2.010-7mol/L降到1.010-7mol/L,甲醛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1.010-8mol/(Lh),故选D。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O2、O3互为同素异形体B. 、互为同系物C. 正丁烷、异丁烷互为同系物D. 金刚石、石墨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A【解析
5、】【详解】AO2、O3是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正确; B、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故B错误;C正丁烷、异丁烷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金刚石、石墨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D错误;选A;6.如果不小心在食用油中混入部分水,请你选用下列最简便的方法对油水混合物进行分离A. B. C. D. 【答案】B【解析】A、此装置属于蒸馏或分馏装置,一般用于互溶两种液体的分离,或者分离挥发性和难挥发性物质,故A错误;B、食用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因此采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故B正确;C、此装置为过滤,用于不溶物与可溶物的分离,故C
6、错误;D、此装置为蒸发结晶,一般是得到固体晶体,故D错误。7.焰色实验中Na的火焰颜色是( )A. 红色B. 绿色C. 黄色D. 蓝色【答案】C【解析】【详解】常见的焰色: 含Cu 元素是绿色; 含Ca元素是砖红色;含 Na元素是黄色;含Co元素是蓝色;焰色实验中Na的火焰颜色是黄色,故选C。8.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酸中B. 点燃氢气前,先检验氢气的纯度C. 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对着人D. 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别胶体和溶液【答案】A【解析】【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A错误;B点燃氢气前,先检验氢气的纯度,B正确;C加热液体
7、时,试管口不对着人,C正确;D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可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别胶体和溶液,D正确;答案选A。9.下列实验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 )A. 蘸有浓氨水玻璃棒和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互相靠近有白烟生成B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有气体生成C. 将NO2通入水中,气体由红棕色逐渐转变为无色D. 向Fe2 (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和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互相靠近,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A; B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
8、化碳、水,没有化合价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B;C将NO2通入水中,气体由红棕色逐渐转变为无色,NO2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N元素化合价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选C;D向Fe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没有化合价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D;选C10.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 黄铜B. 硬铝C. 不锈钢D. 金刚石【答案】D【解析】【详解】A黄铜是由铜和锌组成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不选A; B硬铝是指铝合金中以Cu为主要合金元素的一类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不选B;C不锈钢是由铁、铬、碳及众多不同元素所组成的合金,属于
9、金属材料,故不选C; D金刚石是有碳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属于非金属,故选D。选D。11.CuZn稀硫酸组成原电池装置,当导线中有0.5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两极的变化是锌极反应:Zn-2e-=Zn2+,锌片上产生0.25mol的H2铜极反应:2H+2e-=H2,锌片溶解16.25g电流由铜极经导线流向锌极 溶液中SO42-移向铜极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锌易失电子作负极,锌极反应:Zn2e=Zn2+,铜电极上生成氢气,故错误;铜极反应:2H+2e=H2,锌片溶解质量=16.25g,故正确;放电时,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所以电流由铜极经导线流向锌极,故正确;溶液中SO4
10、2移向负极锌极,氢离子移向正极铜极,故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根据失电子难易程度确定正负极,知道正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注意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移动方向,为易错点12.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常见的放热反应有:燃烧、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铝热反应和绝大多数化合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某些化合反应(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碳与水蒸气的反应、氯化铵晶体与Ba(OH)28H2O的反应等,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以此来解答。【详
11、解】AZn与稀硫酸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浓硫酸稀释放热,为物理过程,不是化学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D图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故D符合题意;答案选D。【点睛】需要注意:物理变化中的放热或吸热不能归为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13.下列自然现象与化学变化无关的是A. 雷雨肥庄稼B. 植物光合作用C. 形成臭氧层空洞D. 冰雪消融【答案】D【解析】A. 雷雨肥庄稼过程中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NO2溶于水生成硝酸,硝酸最终转化为硝酸盐,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B. 植物光合作
12、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C. 形成臭氧层空洞过程中臭氧转化为其它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D. 冰雪消融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正确,答案选D。14.不是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A. 都比较稳定,密封放置不产生沉淀B. 都有丁达尔效应C. 加入少量NaOH溶液都可产生沉淀D. 分散质微粒均可透过滤纸【答案】B【解析】【详解】A、溶液和胶体外观基本一致,一般为均一透明、稳定,故A不选;B、只有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不具备,故B选;C、向Fe(OH)3胶体中加入NaOH溶液,会使胶体发生聚沉,产生Fe(OH)3沉淀,而M
13、gCl2与NaOH反应生成Mg(OH)2沉淀,故C不选;D、溶液和胶体都能透过滤纸,故D不选;答案选B。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B. 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是44g/molC. 标准状况下,22.4L水物质的量是1molD. 1mol氧气的质量是16g【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A错误;B摩尔质量用g/mol作单位时,其数值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是44g/mol,故B正确;C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mol,在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因此,在标准状况下22.4L
14、水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故C错误;D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mol, 1mol氧气的质量是32g,故D错误;选B。16.以下物质的主要成分不是SiO2的是( )A. 石英坩埚B. 光导纤维C. 水晶D. 干冰【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石英、光导纤维、水晶主要成分都是SiO2,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成分不是SiO2。答案选D。17.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O(g)+CO(g)CO2(g)+H2(g)。当H2O、CO、CO2、H2的浓度不再变化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B.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等于零C. H2O和CO全部转化为CO2和H
15、2D. H2O、CO、CO2、H2的浓度一定相等【答案】A【解析】【详解】A当H2O、CO、CO2、H2的浓度不再变化时,是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故A正确;B化学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大于零,故B错误;C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反应,则H2O和CO反应不可能全部转化为CO2和H2,故C错误;D平衡状态时H2O、CO、CO2、H2的浓度不变,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答案选A。18.可用来鉴别苏打(Na2CO3)和小苏打(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的方法是( )A. 分别取少量固体加入到水中,观察二者是否可溶B. 分别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后,加入石灰
16、水,观察有无沉淀C. 分别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后,加入氯化钙溶液,观察有无沉淀D. 分别取少量固体滴加足量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体【答案】C【解析】【详解】ANa2CO3、NaHCO3都易溶于水,不能用溶于水的方法鉴别Na2CO3、NaHCO3,故不选A;BNa2CO3、NaHCO3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用石灰水鉴别Na2CO3、NaHCO3,故不选B;CNa2CO3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NaHCO3和氯化钙溶液不反应,加入氯化钙溶液观察有无沉淀,能鉴别Na2CO3、NaHCO3,故选C;DNa2CO3、NaHCO3都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盐酸鉴别Na2CO3、
17、NaHCO3,故不选D;选C。19.有机物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大量的有机物B. 碳原子能与其它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且碳原子间也相互成键C. 有机物除了含碳元素外,还含其他多种元素D. 有机物分子结构十分复杂【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有机物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且碳原子之间也能相互成键,选项B符合题意。20.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 苯B. 氯化铁C. 乙烷D. 乙烯【答案】D【解析】【详解】A、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是物理变化,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A错误;B、氯化铁与溴水
18、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均不反应,B错误;C、乙烷与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均不反应,C错误;D、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而褪色,D正确;答案选D。二、非选择题21.某同学为制取乙酸乙酯,在试管a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酸,按下图所示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1)试管b中盛放的溶液是_; (2)实验完成后,试管b的页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产生。若分离该液体混合物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 (3)乙醇和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类型是_;(4)在制取乙酸乙酯中,有关浓硫酸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_;A.催化剂
19、B.吸水剂 C.脱水剂 D.提高反应速率(5)试管b中溶液的作用是_;(6)乙酸在酯化反应中断键方式是在的_处。【答案】 (1). Na2CO3 (2). 分液漏斗 (3). 取代反应 (4). C (5). 吸收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6). b【解析】【分析】(1)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2)根据b中的液体混合物分层,用分液法分离;(3)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4)乙酸与乙醇需浓硫酸作催化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5)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乙醇与水混溶,乙酸能被碳酸钠
20、吸收;(6)发生酯化反应时“酸脱羟基醇脱氢”。【详解】(1)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所以试管b中盛放的是饱和碳酸钠溶液;(2)b中的液体混合物分层,用分液法分离,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3)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方程式是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酯化反应);(4)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需浓硫酸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故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吸水剂,选C;(5)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
21、乙酯,主要是利用了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乙醇与水混溶,乙酸能被碳酸钠吸收,所以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6)有机酸和醇反应生成酯时,酸脱羟基醇脱氢,酸中断的是CO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乙酸乙酯的制备,注意实验的基本操作以及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明确酯化反应的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了解浓硫酸在酯化反应中的作用。22.“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子漂浮物,颗粒很小(直径小于10-7m),不易沉降(可漂浮数小时甚至数年),它与空气中SO2、O2接触时,SO2部分转化为SO3,使空气中酸度增加形成酸雨。(1)下列关于S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
22、ASO2既可以做氧化剂,也可以做还原剂 BSO2不是大汽污染物 C大气中SO2的主要来源是汽车排出的尾气 DSO2具有漂白性,因而可以使石蕊溶液褪色(2)下列反应中,SO2表现了还原性的是_;ASO2+H2OH2SO3 BSO2+2NaOH=Na2CO3+H2O C2SO2+O2 2SO3 DSO2+CaO=CaSO3(3)不能鉴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试剂是_;A品红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溴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4)下列哪种危害不是酸雨导致的_;A造成洪涝灾害 B腐蚀建筑物 C恶化人类环境 D导致树木枯萎(5)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_;溶液现象结论A含HCl、B
23、aCl2的Fe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SO2有还原性BH2S溶液产生黄色沉淀SO2有氧化性C酸性KMnO4溶液紫色溶液褪色SO2有漂白性DNa2SiO3溶液产生胶状沉淀酸性:H2SO3H2SiO3(6)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下列的哪些措施_。少用煤做燃料 把工厂烟囱造高 燃料脱硫 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清洁燃料,如天然气等 开发新能源【答案】 (1). A (2). C (3). B (4). A (5). C (6). 【解析】【分析】(1)根据SO2的性质判断;(2) SO2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SO2表现还原性;(3)根据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不同性质分析;(4)酸雨的危害很大,可以腐蚀建
24、筑物、导致树木枯萎、影响农作物生长、使水体酸化等;(5)根据SO2的性质判断;(6)减少酸雨的方法有: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燃料脱硫,碱液吸收等措施;【详解】(1) ASO2中S元素化合价为中间价态,所以既可以做氧化剂,也可以做还原剂,故A正确; BSO2有毒,是大汽污染物,故B错误; C大气中SO2的主要来源是煤炭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故C错误; D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使石蕊溶液变红,故D错误;选A;(2) ASO2+H2OH2SO3,元素化合价不变,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SO2不表现还原性,故不选A;BSO2+2NaOH=Na2CO3+H2O,元素化合价不变,属
25、于非氧化还原反应,SO2不表现还原性,故不选B; C2SO2+O2 2SO3 ,S元素化合价由+4升高为+6,SO2表现还原性,故选C;DSO2+CaO=CaSO3,元素化合价不变,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SO2不表现还原性,故不选D;选C;(3) A二氧化碳不能使品红褪色,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能用品红溶液鉴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故不选A; B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故选B; C二氧化碳和溴水不反应,二氧化硫和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能用溴水鉴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故不选C; D二氧化碳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
26、应,二氧化硫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故不选D; 选B;(4)酸雨可导致的危害有:可以腐蚀建筑物、导致树木枯萎、影响农作物生长,导致树木枯萎,洪涝灾害不是酸雨导致的,故选A;(5) AFe3+把SO2氧化为硫酸,硫酸和BaCl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体现SO2还原性,故A正确;BH2S和SO2发生归中反应生成S沉淀,SO2中S元素化合价降低,体现SO2氧化性,故B正确;C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体现SO2的还原性,故C错误;D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和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沉淀,说明酸性H2SO
27、3H2SiO3,故D正确;选C;(6)少用煤做燃料,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酸雨的发生; 把工厂烟囱造高,不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不能减少酸雨的发生;燃料脱硫,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酸雨的发生; 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清洁燃料,如天然气等,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酸雨的发生;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酸雨的发生;故选。【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硫的性质,注意从化合价的角度把握二氧化硫的性质,明确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但二氧化硫不能使石蕊等酸碱指示剂褪色。23.钠和铝是两种重要的金属。请根据钠与铝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水中,可观察到的实验
28、现象是_;(2)钠在自然界中最主要的存在形式是_;(3)相同质量的钠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产生的氢气最多_;A放在水中 B放在足量盐酸中 C放在足量CuSO4溶液中 D用刺有小孔的铝箔包好放入足量水中(4)铝分别与足量的NaOH溶液和盐酸反应,若两个反应在相同状况下放出等量的气体,则反应中消耗的NaOH和HCl物质的量之比为_;(5)常温下铝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主要原因是_;(6)将铝片投入到下列溶液中,铝片不溶解的是_ANaOH溶液 B NaCl溶液 C H2SO4溶液 DHCl溶液【答案】 (1). 略 (2). 氯化钠 (3). D (4). 1:3 (5). 常温下铝表面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
29、铝薄膜 (6). B【解析】【详解】(1)钠漂浮在水面上,剧烈反应;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并伴随着“嘶嘶”声。(2)钠因为过于活泼,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3)因为Na与酸和水都可以反应,故前三种情况生成的氢气一样多,D选项中由于Al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 ,故生成的氢气最多。(4) ,故可知当Al与足量的NaOH和HCl反应时,NaOH和HCl物质的量之比为1:3;(5)铝常温下铝表面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氧化膜可以抗腐蚀。(6)铝可以和酸碱反应,故答案选B。24.下表列出了六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族周期IA01IIAIIIAIVAVAVIAVIIA23(1)可以形成最简单的有
30、机物的元素是_ (填序号);(2)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3)元素和元素形成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4)、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_; (5)元素和元素形成的氢化物,其稳定性强弱顺序为_(填化学式);(6)元素、元素和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_化合物(填化合物类型);【答案】 (1). 和 (2). 5 (3). Na2O或Na2O2 (4). 增强 (5). H2O H2S (6). 可能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解析】【分析】分别是H、C、N、O、Na、S,最简单有机物为甲烷,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详解】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形成的元素是
31、碳元素和氢元素;故答案为:和。元素是N,N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5,因此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故答案为:5。元素和元素形成常见离子化合物为氧化钠或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或Na2O2;故答案为:Na2O或Na2O2。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因此、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答案为: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其氢化物稳定性减弱,因此元素和元素形成的氢化物,其稳定性强弱顺序为H2O H2S;故答案为:H2O H2S。元素、元素和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为硝酸,也可能为硝酸铵,因此可能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故答案为:可能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点睛】元素周期表、元
32、素周期律常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是常考题型,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25.化学能是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变化过程需要吸收能量的是_;A氢气球发生爆炸 B向污染的河水中投放生石灰 C D(2)反应C(石墨)C(金刚石)正向反应是吸热反应,由此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金刚石比石墨稳定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金刚石和石墨不能相互转化(3)已知断开1 molH2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开1 molCl2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而形成1mol HCl分子中的化学要释放431kJ的能量,则1mol氢气与1mol
33、氯气反应时能量变化为_;(4)下列过程能实现热能转化成化学能的是_;A燃料电池 B火力发电 C铝热焊接 D煅烧石灰石(5)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_;A氢气 B煤炭 C天然气 D石油(6)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中错误的是_;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B会产生新物质 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答案】 (1). D (2). (3). 放出183kJ能量 (4). D (5). A (6). C【解析】【详解】(1)A氢气球发生爆炸,放出热量,故A不选;B向污染的河水中投放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化合,放热反应,故B不选;C 形成Cl-Cl键,放热,故C不选;D,拆开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故
34、D选;故答案为:D;(2)反应C(石墨)C(金刚石)正向反应是吸热反应,石墨能量低,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故正确;金刚石能量高,金刚石比石墨稳定差,故错误;金刚石和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正确;金刚石和石墨能相互转化,故错误;故答案为:;(3)H2(g)+Cl2(g)=2HCl(g)的反应热=生成物的键能减反应物的键能=436kJmol1+243kJmol1-2431kJmol1=-183kJmol1,故1mol氢气与1mol氯气反应时放出热量为183KJ,H=-183kJmol1,故答案为:放出183kJ能量;(4)A燃料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不选;B火力发电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故B不选;C铝热焊接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C不选;D煅烧石灰石热能转化成化学能,故D选;故答案为:D;(5)A氢气属于新能源,故A选; B煤炭属于化石燃料,故不选; C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故不选;D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故不选;故答案为:A;(6)A化学反应是旧键断裂,新键生成,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故A正确; B化学反应会产生新物质,故B正确; C化学反应不一定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故C错误; D化学反应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D正确;故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