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阅读专题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徐孝克,少有口辩,能谈玄理。既长,遍通 “五经”,博览史籍,亦善属文,而文不逮义。梁太清初,起家为太学博士。性至孝,遭父忧,殆不胜丧,事所生母陈氏,尽就养之道。梁末,侯景寇乱,京邑大饥,饿死者十八九。孝克养母,饘粥不能给。孝克剃发为沙门,改名法整,兼乞食以充给焉。后东游,居于钱塘之佳义里,与诸僧讨论释典,遂通三论。每日二时讲,旦讲佛经,晚讲 礼传,道俗受业者数百人。天嘉中除剡令非其好也寻复去职太建四年征为秘书丞不就乃蔬食长斋昼夜讲诵法华经高定甚嘉
2、其操行六年,除国子博士,迁通直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孝克每侍宴,无所食啖,至席散,当其前膳羞损减,高宗密记以问中书舍人管斌,斌不能对。自是斌以意伺之,见孝克取珍果内绅带中,斌当时莫识其意,后更寻访,方知还以遗母。斌以实启,高宗嗟叹良久,乃敕所司,自今宴享,孝克前馔,并遣将还,以饷其母,时论美之。至德中,皇太子入学释奠,百司陪列,孝克发孝经题,后主诏皇太子北面致敬。祯明元年,入为都官尚书。孝克性清素而好施惠,故不免饥寒,后主敕以石头津税给之,孝克悉用设斋写经,随得随尽。二年,为散骑常侍,侍东宫。陈亡,随例入关。家道壁立,所生母患,欲粳米为粥,不能常办。母亡之后,孝克逐常啖麦,有遣粳米者,孝克对而
3、悲泣,终身不复食之焉。开皇十年,长安疾疫,隋文帝闻其名行,寻授国子博士。后侍东宫讲礼传。十九年,以疾卒,时年七十三。(节选自陈书徐孝克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嘉中除剡令/非其好也/寻复去职/太建四年/征为秘书丞/不就/乃蔬食长斋/昼夜讲诵法华经/高宗甚嘉其操行/B. 天嘉中除剡令/非其好也/寻复去职/太建四年征/为秘书丞/不就/乃蔬食长斋/昼夜讲诵法华经/高宗甚/嘉其操行/C. 天嘉中除剡令/非其好也/寻复去职/太建四年征/为秘书丞/不就/乃蔬食/长斋昼夜/讲诵法华经/高宗甚嘉其操行/D. 天嘉中除剡令/非其好也/寻复去职/太建四年/征为秘书丞/不就
4、/乃蔬食/长斋昼夜/讲诵法华经/高宗甚/嘉其操行/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典籍,为历代儒家学子核心研习书经。B.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博士”是太学里学识最渊博、学位最高、权力最大的人。C. “释莫”是我国古代在学校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属于古代祭祀“三礼”中的君师礼。D. “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一般为国家储君也就是太子的居所,常借指太子。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孝克博览群书,精通儒释典籍。他年少时就有辩才,长大后遍读“五经
5、”,广泛阅读史书,擅长写文章;精通三论,能讲佛经和礼传。B. 徐孝克为人至孝,乞食以养母亲。他遭逢父亲去世,哀痛极切;赡养母亲极尽孝心,在京城大饥荒时,曾剃发为僧,兼带乞讨来供养母亲。C. 徐孝克德才兼备,深得皇帝认可。高宗对他的孝心深为感叹,隋文帝听说过他的名声德行,这两位皇帝都曾让他任国子监博士,侍讲东宫。D. 徐孝克清廉好施,一生历经三朝。他生性清廉朴素,乐善好施,把赏赐的税收用于设斋写经;一生历经梁、陈、隋三朝,都曾在朝中任职。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今宴享,孝克前馔,并遣将还,以饷其母,时论美之。(2)孝克遂常啖麦,有遗梗米者,孝克对而悲泣,终身不复食之焉河
6、南省开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初,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
7、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十四年秋,也先大入寇,帝亲征。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郴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埕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从汝”。卒奉上皇以归,谦力也。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固辞不允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且一人必密访谦视诸选耎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愤者益众。馀埕以议南迁,为谦所斥。至是改名有贞,稍稍进用,尝切
8、齿谦。石亨本以失律削职,谦请宥而用之,畏谦不得逞,亦不乐谦。景秦八年正月壬午,亨与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下狱。诬谦等与黄该构邪议,更立东宫;又与太监王诚等谋迎立襄王子。都御史萧惟祯定谳,处极刑。丙戌改元天顺,丁亥谦弃市。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谲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节选自明史于谦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固辞不允/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用一人/必密访谦/B.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固辞不允/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用一人/必密访谦/C.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
9、西华门/固辞/不允/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用一人/必密访谦/D.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固辞/不允/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用一人/必密访谦/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扈跸,古代帝王出巡时,所经过的路途有侍卫警戒,并且清道止行。B.北狩,指到北方狩猎或向北进军,文中是皇帝被掳到北方的委婉说法。C.改元,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D.弃市,指在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并将尸体弃置街头示众的一种刑罚。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谦巡视地方,一心为民办事。他巡视江西,昭雪冤屈的囚犯;上疏奏
10、报陕西祸害百姓的官吏;巡抚河南、山西,访查民情。B.于谦很有见识,反对南迁建议。他极力反对徐埕南迁的建议,认为京师是国家根本,不应重蹈宋朝的覆辙,郝王赞成他的看法。C.于谦性格刚直,受到权贵怨恨。他轻视怯懦的大臣、有功勋的旧臣和皇亲贵戚,对他不满的人很多;徐埕和石亨也出于不同原因怨恨他。D.于谦清正廉洁,堪为官员表率。他的住宅极为简陋,却没有接受皇帝赏赐的府第;被抄家时,家中也没有多余的钱财。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石亨本以失律削职,谦请宥而用之,畏谦不得逞,亦不乐谦。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5月质量检测(期末考试)
11、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袁宪,字德章,幼聪敏,好学,有雅量。梁武帝修建庠序,别开五馆,其一馆在宪宅西,宪常招引诸生,与之谈论,每有新议,出人意表,同辈咸嗟服焉。寻举高第,以贵公子选尚南沙公主,即梁简文之女也。大同元年,释褐秘书郎。太清二年,迁太子舍人。侯景寇逆,宪东之吴郡,寻丁父忧,哀毁过礼。敬帝承制征授尚书殿中郎高祖作相除司徒户曹永定元年授中书侍郎兼散骑常侍与黄门侍郎王瑜使齐数年不遣天嘉初乃还太建三年,迁御史中丞。时豫章王叔英不奉法度,逼取人马,宪依事劾奏,叔英由是坐免黜,自是朝野皆严惮焉。宪详练朝章,尤明听断,至有狱情未尽而有司具法者,即伺闲暇,常
12、为上言之,其所申理者甚众。尝陪宴承香阁,宾退之后,高宗留宪与卫尉樊俊徙席山亭,谈宴终日。高宗目宪而谓俊曰:“袁家故为有人。”其见重如此。六年,除吴郡太守,以父任固辞不拜。九年,秩满,除散骑常侍,兼吏部尚书,寻而为真。宪以久居清显,累表自求解任。高宗曰:“诸人在职,屡有谤书。卿处事已多,可谓清白,别相甄录,且勿致辞。”十三年,迁右仆射,参掌选事。及高宗不豫,宪与吏部尚书毛喜俱受顾命。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宪曰:“群情喁喁,冀圣躬康复,后事之旨,未敢奉诏。”以功封建安县伯,邑四百户。至德元年,太子加元服,二年,行释奠之礼,宪于是表
13、请解职,后主不许,进号云麾将军、置佐史。京城陷,入于隋。开皇十八年卒,时年七十。赠大将军、安城郡公,谥曰简。(节选自陈书袁宪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敬帝承制征授尚书殿中郎高祖作相除司徒户曹永定元年授中书侍郎兼散骑常侍与黄门侍郎王瑜使齐数年不遣天嘉初乃还B. 敬帝承制征授尚书殿中郎高祖作相除司徒户曹永定元年授中书侍郎兼散骑常侍与黄门侍郎王瑜使齐数年不遣天嘉初乃还C. 敬帝承制征授尚书殿中郎高祖作相除司徒户曹永定元年授中书侍郎兼散骑常侍与黄门侍郎王瑜使齐数年不遣天嘉初乃还D. 敬帝承制征授尚书殿中郎高祖作相除司徒户曹永定元年授中书侍郎兼散骑常侍与黄门侍郎王
14、瑜使齐数年不遣天嘉初乃还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庠序,本指古代地方上创办的学校,商代叫庠,周代叫序,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B. 释褐,即“解褐”,指脱去平民时所穿的衣服,改穿官服,常借指始任官职或进士及第授官。C. 顾命,文中指帝王临终前的遗诏,后称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为“顾命大臣”。D. 元年,帝王即位或改换年号的第一年;现代一般指某个事物或事件刚开始发生的时间。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袁宪聪慧过人,学术见解独到。他年少时聪明机敏,爱好学习,经常与儒生们谈论学术,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见解,同辈人都很
15、佩服他。B. 袁宪屡任要职,为官尽忠职守。他曾任秘书郎、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职,执掌过遴选官员的职务;始兴王叛逆,他指挥部署立了大功。C. 袁宪刚正不阿,重视疑案审理。他不惧违法乱纪的豫章王,详悉朝廷典章,对审结粗疏的诉讼案件,他利用闲暇,重新调查审理了多起。D. 袁宪廉洁淡泊,深得皇帝信任。他多次上表请求解职,高宗知他清廉,加以慰勉;高宗和后主病重,都对他倍加信赖,以身后国事相托。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侯景寇逆,宪东之吴郡,寻丁父忧,哀毁过礼。(2)宪依事劾奏,叔英由坐免黜,自是朝野皆严惮焉。河南省平顶山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一)
16、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富直柔字季申。少敏悟,有才名。靖康初,晁说之奇其文,荐于朝,召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建炎二年,召近臣举所知礼部侍郎张浚以直柔应诏授著作佐郎迁右谏议大夫范致虚自谪籍中召入直柔力言致虚不当复用出知鼎州迁给事中。医官、团练使王继先以覃恩转防御使,法当回授,得旨特与换武功大夫。直柔论:“武功大夫惟有战功、历边任、负材武者乃迁,不可以轻授。”上谓宰相范宗尹曰:“此除出自朕意,今直柔抗论,朕屈意从之,以伸直言之气。”四年,迁御史中丞。直柔请罢右司侯延庆,而以苏迟代之,上曰:“台谏以拾遗补过为职,不当荐某人为某官。”于是延庆改礼部员外
17、郎,而迟为太常少卿。十月,除签书枢密院事。故事,签书有以员外郎为之,而无三丞为之者。中书言非旧典,时直柔为奉议郎,乃特迁朝奉郎。自是寄禄官三丞除二府者,迁员外郎,自直柔始,遂为例。绍兴元年,诏礼部太常寺讨论隆祐太后册礼,直柔曰:“陛下推崇隆祐,天下以为当,然人亦不以为非哲庙与上皇意,愿陛下勿复致疑。”乃命礼官讨论典礼。既而王居正言:“太后隆名定位,宜用钦圣诏,奏告天地宗庙,其典礼不须讨论。”议遂定。上虞县丞娄寅亮上书言宗社大计,欲选太祖诸孙“伯”字行下有贤德者视秩亲王,使牧九州,以待皇嗣之生,退处藩服。疏入,上大叹悟,直柔从而荐之,召赴行在,除监察御史。于是孝宗立为普安郡王,以寅亮之言也。除同
18、知枢密院事。侍御史沈与求论直柔附会辛道宗、永宗兄弟得进,并论其所荐右司谏韩璜。先是,直柔尝短吕颐浩于上前,颐浩与秦桧皆忌之,由是二人俱罢。六年,丁所生母忧。起复资政殿学士,辞不赴。起知衢州。以失入死罪,落职奉祠。寻复端明殿学士。徜徉山泽,放意吟咏,与苏迟、叶梦得诸人游,以寿终于家。(节选自宋史富直柔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召近臣举所知/礼部侍郎张浚以直柔应/诏授著作佐郎/迁右谏议大夫/范致虚自谪籍中召入/直柔力言致虚不当复用/出知鼎州/B.召近臣举所知/礼部侍郎张浚以直柔应/诏授著作佐郎/迁右谏议大夫/范致虚自谪/籍中召入/直柔力言致虚不当/复用出
19、知鼎州/C.召近臣举所知/礼部侍郎张浚以直柔/应诏授著作佐郎/迁右谏议大夫/范致虚自谪籍中召入/直柔力言致虚不当/复用出知鼎州/D.召近臣举所知/礼部侍郎张浚以直柔/应诏授著作佐郎/迁右谏议大夫/范致虚自谪/籍中召入/直柔力言致虚不当复用/出知鼎州/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覃恩,广施恩泽,在古代多用来表现皇帝对臣下、百姓的财物封赏和罪行赦免等。B.藩服,古代王畿以外之地分九服,封国离王畿最远的称为藩服,后指藩国或藩臣C.起复,又称“夺情”,指官员被降职或革职后重新起用以及服丧未满三年而应召赴任官职。D.奉祠,宋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多
20、被任宫观使(原主管祭祀)等职,无职事只领俸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富直柔为官尽职,勇于直谏。富直柔任给事中时曾上疏说不要轻易授予武功大夫的职位,担任御史中丞时直言罢免右司侯延庆的官职而让苏迟来替代。B.富直柔越级提拔,终成惯例。富直柔由奉议郎提拔为签书枢密院事不合旧例,朝廷就把他升为朝奉郎,从此三丞担任二府官职的人升任为员外郎就成了惯例。C.富直柔看重同僚,力荐英才。娄寅亮请求选拔太祖众孙“伯”字辈有贤德的来任官,富直柔同意意见并推举娄寅亮为监察御史,后又推荐孝宗为郡王。D.富直柔晚年闲适,潇洒交友。富直柔在担任端明殿学士时,经常在山水间安闲自
21、在地游玩,豪放不羁、吟咏诗歌,与苏迟、叶梦得等人交往,无疾而终。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此除出自朕意,今直柔抗论,朕屈意从之,以伸直言之气。译文:_(2)先是,直柔尝短吕颐浩于上前,颐浩与秦桧皆忌之,由是二人俱罢。译文:_河南省信阳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刘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22、瑾遣人迹而加害守仁托投水脱去得至龙场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屡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乃多遣间谍,佯言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宁王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守仁闻南昌兵少则大喜,曰:“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凡三十五日而贼平。京师闻变,诸大臣震恐。王琼大
23、言曰:“王伯安居南昌上游,必擒贼。”至是,果奏捷。守仁当危疑之际,神明愈定,智虑无遗,虽由天资高,其亦有得于中者欤。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弟子盈天下,世遂有“阳明学”云。明史赞曰: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摘编自明史王守仁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瑾遣人迹/而加害守仁/托投水脱去/得至龙场/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B.瑾遣人迹/而加害守仁/托投水脱去/得至龙场/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
24、守仁C.瑾遣人迹而加害/守仁托投水脱去/得至龙场/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D.瑾遣人迹而加害/守仁托投水脱去/得至龙场/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设置的最高功名,明清时期举人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B.驿丞,驿站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职责是掌管驿站当中的仪仗、车马,迎送往来的官员。C.入觐,指中国古代诸侯在秋季朝见天子的礼仪。按规定,行觐礼时天子不得下堂见诸侯。D.刑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最高长官是刑部尚
25、书,副职是刑部侍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文武兼备,才智过人。他弘治年间考中进士。少年时,曾纵览山川形胜,不仅善骑射而且喜欢谈论军事,早期积累为他后期平叛安邦奠定了基础。B.王守仁正直耿介,不畏强权。他反对刘瑾滥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人,向皇帝上奏章请求营救,此举触怒刘瑾,结果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C.王守仁善于用兵,出奇制胜。他在攻下九江、南康,迫近安庆时,不去攻打安庆而去攻打南昌,三十五天就平定宁王叛乱。这一战术与围魏救赵相似。D.王守仁励学修身,弟子众多。他勤奋好学,二十岁乡试中举;他重视道德教育,主张向内心求索,以培养良知为主;创立“阳
26、明学”,弟子遍布天下。(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守仁急趋吉安,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河南省许昌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也。幼笃志好学,昼夜不倦。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能属文。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聪明过人。好坟籍,聚书至两万卷,京师莫比。少时孤贫,丐于宗党,得米数百斛,为宗人所侮,覆米而去。及贵,不以为憾,用为郡部传。齐初为征虏记室,
27、所奉之王,齐文惠太子也。太子入居东宫,为步兵校尉,校四部图书。时东宫多士,约特被亲遇,每直入见,影斜方出。当时王侯到宫,或不得进,约每以为言。太子曰:“吾生平懒起,是卿所悉,得卿谈论,然后忘寝。卿欲我夙兴,可恒早入。”后太子薨,时高祖勋业既就,天人允属,约尝扣其端,高祖默而不应。某日又进曰:今童儿牧竖悉知齐祚已终莫不云明公其人也天文人事表革运之征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光亦不可违得也今王业已就,天心不可违,人情不可失。昔武王伐纣,始入,民便曰吾君,武王不违民意。公自至京邑,已移气序,比于周武,迟速不同。若不早定大业,合天人之望,脱有一人立异,便损威德。”高祖然之。高祖受禅,为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约
28、久处端揆,有志台司,论者咸谓为宜,而帝终不用,乃求外出,又不见许。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与勉,勉为言与高祖,弗许。天监二年,遭母忧,舆驾亲出临吊,以约年衰,不宜致毁,遣中书舍人断客节哭。服阕,迁侍中、右光禄大夫,寻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约性不饮酒,少嗜欲,虽时遇隆重,而居处俭素。十二年,卒官,时年七十三。(节选自梁书沈约传)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童儿牧竖/悉知齐祚已终/莫不云明公其人也/天文人事表/革运之征/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光/亦不可违得也B.今童儿牧竖/悉知齐祚已终/莫不云明公其人也/天文人事/表革运之征/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光/亦不可违得也C.今童儿牧
29、竖/悉知齐祚已终/莫不云明公其人也/天文人事表/革运之征/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光亦不可违得也D.今童儿牧竖/悉知齐祚已终/莫不云明公其人也/天文人事/表革运之征/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光/亦不可违得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斛,中国旧量器名,也是古代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多以计量粮食。B.薨,古代称诸侯或者有爵位大臣的死叫“薨”,也可以指皇帝的高等妃嫔和皇子公主之死。C.端揆,指相位,是魏晋南北朝时尚书令的别称,宰相居百官之首,总览国政,故有此称。D.遭母忧,又称“丁外忧”或者“丁母忧”,指古代官员遭逢母亲去世,辞官守丧。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30、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约心胸豁达,不计前嫌。他幼年孤苦,曾经向宗族求助,却被族人侮辱,后来他做了高官,没有记仇,还任用了那位族人。B.沈约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当时东宫多士人,他受文惠太子赏识,有的王侯很难见到太子,他常常以此事向文惠太子进言。C.沈约善抓时机,勇于进言。齐国气数已尽,高祖功业既成,沈约以朝代更迭是天愿人望,不可谦让,迟则生变为由,力劝高祖称帝。D.沈约一生质朴,颇受重用。他喜读书,不爱饮酒,所受恩遇优厚,节俭朴素,受齐梁两朝重用,但自梁高祖即位后就一直想隐退。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若不早定大业,合天人之望,脱有一人立异,便损威德。舆驾亲出临吊,以约年
31、衰,不宜致毁,遗中书舍人断客节哭。河南省驻马店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生孔子。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额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孔子学鼓
32、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
33、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困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0.下面对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孔子贫且贱地位低下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繁盛生长B.孔子适郑到,往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通“腰”C.未得其数也规律,技巧困于陈、蔡之间在D.子路愠见曰生气,怒君子固穷原本,本来11.对原文中加粗字或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孔
34、子,字仲尼,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儒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论语。我们还学过儒家学派孟子和荀子的文章。B.郭,指外城的墙;城,指内城的墙;城郭,泛指城邑。像这样近义的两个字组成的词语我们还学习过:阡陌、仓廪、敲扑、牺牲等。C.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在师说中我们学过。文中加点句子可“句读”为: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D.己丑,干支之一,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可以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文中的“己丑”指己丑年。12.对原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孔子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他离开鲁国,带着弟子到齐、宋、卫、陈、蔡等国游历,宣扬学说,即便“似丧家之狗”,也不在意。
35、B.孔子在学习上追求精益求精。他跟师襄子学习鼓琴,熟悉了曲子,还要掌握弹奏技巧;掌握了技巧,还要领会曲中志趣。C.孔子遭受困境仍坚守理想。他被陈、蔡大夫陷害,困在野外,无法行动,没有粮食。弟子生病,孔子仍旧讲学、诵诗,唱歌弹琴不止。D.孔子追求“君子”式的完美人格。他认为君子和小人都会遇到困厄,但是在困境中君子和小人做出的人生选择却有区别。13.翻译下面语句。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河南省新乡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周瑜字公
36、瑾,庐江舒人也。初,孙坚与义兵讨董卓,徒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顷之,袁术遗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途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五年,策薨,权统
37、事。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时刘备为曹公所破,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顷之烟炎张天丛马烧凝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曾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國守其地,好与马超结
38、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节选自三国志周瑜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B.曹公军吏土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C.曹公军吏士皆延领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D.曹公军更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
39、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守,我国古代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B.江,文中指长江。后用作江河的通称。C.薨,古代用来称大夫或有名望的人的死。D,牙旗,通常指旗杆上饰有象牙的大旗。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瑜英勇善战,深得孙策赏识。周瑜襄助孙策攻克横江、当利,击溃管融、薛礼;回到吴郡,孙策亲自迎接周瑜,授任他为建威中郎将。B.周瑜善于识人,能够择主而从。袁术让周瑜代替周尚做丹杨太守,但周瑜认为袁术终究成就不了大事,所以请求出任居巢长,借路东归。C.周瑜决策果断,善于抓住时机。周瑜与刘备在
40、赤壁合力抗击曹操,曹军因疾病流行,败退后驻扎于长江北岸,周瑜用火攻之计击溃了曹军。D.周瑜谋略超凡,做事高瞻远瞩。赤壁之战后,他提出先攻取蜀地,再吞并张鲁,结援马超,据襄阳以进逼曹操,这样北方就能够谋取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5分)(2)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5分)河南省豫西名校2020-2021学年下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吕大忠字进伯。登第,为华阴尉。熙宁中,令与刘忱使契丹,议代北地,会遭父丧。
41、起复,知代州。契丹使箫素、梁颍至代,设次,据主席,大忠与之争,乃移次于长城北。大忠数与素、颍会,凡议,屡以理折之,素、颍稍屈。已而复使萧禧来求代北地,神宗召执政与大忠、忱议,将从其请。大忠曰:“彼遣一使来,即与地五百里,若使魏王英弼来求关南,则何如?”神宗曰:“卿是何言也。”对曰:“陛下既以臣言为不然,恐不可启其渐。”忱曰:“大忠之言,社稷大计,愿陛下熟思之。”执政知不可夺,议卒不决,罢忱还三司。其后竟以分水岭为界焉。元丰中,为河北转运判官,言:“古者理财,视天下犹一家。朝廷者家外计者兄弟居虽异而财无不同今有司惟知出纳之名有余不足未尝以实告上故有余则取之不足莫之与甚大患也。”乃上生财、养民十二
42、事。元祐初,夏人自犯麟府、环庆后,遂绝岁赐,欲遣使谢罪,神宗将许之。大忠言:“夏人强则纵,困则服,今阳为恭顺,实惧讨伐,宜且命边臣诘其所以来之辞。”时郡籴民粟,豪家因之制操纵之柄。大忠选僚采自旦入仓,虽斗升亦受,不使有所壅阏。民喜,争运粟于仓,负钱而去,得百余万斛。马涓以进士举首入幕府,自称状元。大忠谓曰:“状元云者,及第未除官之称也,既为判官则不可。今科举之习既无用,修身为己之学,不可不勉。”又教以临政治民之要,涓自以为得师焉。谢良佐教授州学,大忠每过之,听讲论语,必正襟敛容曰:“圣人言行在焉,吾不敢不肃。”卒,诏复学士官,佐其葬。 (节选自宋史吕大忠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43、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朝廷者家/外计者兄弟/居虽异而财无不同/今有司惟知出纳之名/有余不足/未尝以实告上/故有余则取之/不足莫之与/甚大患也B.朝廷者家/外计者兄弟/居虽异而财无不同/今有司惟知/出纳之名有余/不足未尝以实告上/故有余则取之/不足莫之与/甚大患也C.朝廷者家/外计者兄弟/居虽异而财无不同/今有司惟知/出纳之名有余/不足未尝以实告上/故有余则取之/不足莫之与甚/大患也D.朝廷者家/外计者兄弟/居虽异而财无不同/今有司惟知出纳之名/有余不足/未尝以实告上/故有余则取之/不足莫之与甚/大患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复”原指我国古代官员因
44、父母丧而辞官守制,未满期而奉召任职;明清后指服父母丧满期后重行出来做官。B.“社稷”代指国家,“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土地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C.“状元”又称殿元、鼎元,一般指科举考试中考取殿试第一甲第一名的人,现也喻指在本行业中成绩最好的人。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属“六经”之一,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忠忠心为国,维护国家利益。对契丹使者来议事却以客据主的做法,他坚决反对;对西夏强大了就放纵、疲弱了就顺服的行为,他有清醒的认B.大忠善于管理,为官治政有方。担任河北转运
45、判官,他上疏生财、养民十二事;在郡县收购粮食,他借势制裁豪强,不使收购受阻,得到百姓拥护。C.大忠为人正直,对事敢于直言。对契丹求代北地的无理要求,神宗想答应,他不赞同;对马涓担任判官还称状元,他言之以理,劝其重视修身之学。D.大忠颇有才学,得到大家认可。他考中进士后出仕,曾教马涓处理政事、治理百姓的方法,马涓就以他为师;他听谢良佐讲圣人之言,必正襟肃容。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执政知不可夺,议卒不决,罢忱还三司。(5分)(2)今阳为恭顺,实惧讨伐,宜且命边臣诘其所以来之辞。(5分)文言文阅读专题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46、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徐孝克,少有口辩,能谈玄理。既长,遍通 “五经”,博览史籍,亦善属文,而文不逮义。梁太清初,起家为太学博士。性至孝,遭父忧,殆不胜丧,事所生母陈氏,尽就养之道。梁末,侯景寇乱,京邑大饥,饿死者十八九。孝克养母,饘粥不能给。孝克剃发为沙门,改名法整,兼乞食以充给焉。后东游,居于钱塘之佳义里,与诸僧讨论释典,遂通三论。每日二时讲,旦讲佛经,晚讲 礼传,道俗受业者数百人。天嘉中除剡令非其好也寻复去职太建四年征为秘书丞不就乃蔬食长斋昼夜讲诵法华经高定甚嘉其操行六年,除国子博士,迁通直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孝克每侍宴,无所食啖,至席散
47、,当其前膳羞损减,高宗密记以问中书舍人管斌,斌不能对。自是斌以意伺之,见孝克取珍果内绅带中,斌当时莫识其意,后更寻访,方知还以遗母。斌以实启,高宗嗟叹良久,乃敕所司,自今宴享,孝克前馔,并遣将还,以饷其母,时论美之。至德中,皇太子入学释奠,百司陪列,孝克发孝经题,后主诏皇太子北面致敬。祯明元年,入为都官尚书。孝克性清素而好施惠,故不免饥寒,后主敕以石头津税给之,孝克悉用设斋写经,随得随尽。二年,为散骑常侍,侍东宫。陈亡,随例入关。家道壁立,所生母患,欲粳米为粥,不能常办。母亡之后,孝克逐常啖麦,有遣粳米者,孝克对而悲泣,终身不复食之焉。开皇十年,长安疾疫,隋文帝闻其名行,寻授国子博士。后侍东宫
48、讲礼传。十九年,以疾卒,时年七十三。(节选自陈书徐孝克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嘉中除剡令/非其好也/寻复去职/太建四年/征为秘书丞/不就/乃蔬食长斋/昼夜讲诵法华经/高宗甚嘉其操行/B. 天嘉中除剡令/非其好也/寻复去职/太建四年征/为秘书丞/不就/乃蔬食长斋/昼夜讲诵法华经/高宗甚/嘉其操行/C. 天嘉中除剡令/非其好也/寻复去职/太建四年征/为秘书丞/不就/乃蔬食/长斋昼夜/讲诵法华经/高宗甚嘉其操行/D. 天嘉中除剡令/非其好也/寻复去职/太建四年/征为秘书丞/不就/乃蔬食/长斋昼夜/讲诵法华经/高宗甚/嘉其操行/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
49、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典籍,为历代儒家学子核心研习书经。B.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博士”是太学里学识最渊博、学位最高、权力最大的人。C. “释莫”是我国古代在学校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属于古代祭祀“三礼”中的君师礼。D. “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一般为国家储君也就是太子的居所,常借指太子。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孝克博览群书,精通儒释典籍。他年少时就有辩才,长大后遍读“五经”,广泛阅读史书,擅长写文章;精通三论,能讲佛经和礼传。B. 徐孝克为人至孝,乞
50、食以养母亲。他遭逢父亲去世,哀痛极切;赡养母亲极尽孝心,在京城大饥荒时,曾剃发为僧,兼带乞讨来供养母亲。C. 徐孝克德才兼备,深得皇帝认可。高宗对他的孝心深为感叹,隋文帝听说过他的名声德行,这两位皇帝都曾让他任国子监博士,侍讲东宫。D. 徐孝克清廉好施,一生历经三朝。他生性清廉朴素,乐善好施,把赏赐的税收用于设斋写经;一生历经梁、陈、隋三朝,都曾在朝中任职。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今宴享,孝克前馔,并遣将还,以饷其母,时论美之。(2)孝克遂常啖麦,有遗梗米者,孝克对而悲泣,终身不复食之焉【答案】10. A 11. B 12. C 13. (1)自今往后饮宴群臣,徐孝克
51、面前的菜肴全部让他拿回家孝敬母亲,当时的人们谈论这件事,纷纷赞美徐孝克。(2)孝克就常吃麦饭,有人送来粳米,他对着粳米悲伤哭泣,终身不再吃粳米。【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太建四年”表时间,应该为独立成分,前面需要断开,排除BC。“昼夜”为时间状语,修饰“讲诵”,不需要断开,排除D。句意:天嘉年间,被授予剡县县令的职位,而这并非他的爱好,不久又离职了。太建四年,被征召为秘书丞,没有就任,还素食斋戒,昼夜讲授诵读法华经,高宗非常赞赏他的操守。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太学博士是太学里学识最渊博、学位最高、权力最大的
52、人”错误。太学博士,学官名。汉、魏置五经博士,分经教授弟子员。东晋不复分经,统称太学博士。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侍讲东宫”错误。结合“除国子博士,迁通直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隋文帝闻其名行,寻授国子博士。后侍东宫讲礼传”分析,徐孝克被授予国子博士的职位,升任通直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不久授予他国子博士的官职。后来,徐孝克又侍奉太子,讲授礼传。高宗时没有侍讲东宫。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馔”,一般的食品、食物;“饷”,供给食物;“美”,赞美。(2)“啖”,吃;“遗”,送,赠送;“悲泣”,悲伤哭泣。参考译文:徐孝克
53、,小时候就有很好的口才,长于谈论玄妙的道理。成年以后,精通五经,博览史籍,擅长写作,语言不能完全表达思想。梁朝太清初年,徐孝克初仕太学博士的官职。徐孝克为人最孝,父亲去世后,他伤心得几乎无法举丧,侍奉生母陈氏,极尽赡养的义务。梁朝末年,侯景作乱侵扰,京城发生大饥荒,饿死的人有十分之八九。徐孝克奉养生母,连稀饭也不能(正常)供给。徐孝克剃发为僧,改名法整,兼带讨饭来补充生活之需。后来徐孝克向东游历,居住在钱塘的佳义里,与僧人们讨论佛经,于是精通三论。每天早晚两次开讲,早晨讲解佛经,晚上讲解礼传,僧俗信徒有几百人。天嘉年间,被授予剡县县令的职位,而这并非他的爱好,不久又离职了。太建四年,被征召为秘
54、书丞,没有就任,还素食斋戒,昼夜讲授诵读法华经,高宗非常赞赏他的操守。太建六年,徐孝克被授予国子博士的职位,升任通直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徐孝克每次陪皇帝吃饭时,没见他吃什么,到了散席的时候,他面前的食物却少了,高宗暗暗记住这件事,并询问中书舍人管斌,管斌无法应答。从此,管斌用心观察这件事,他看到徐孝克取出珍果放入衣带当中,当时不解他的用意,后来就进一步寻访,这才知道拿回家后给母亲吃。管斌把实情禀报高宗,高宗为之叹息很久,于是下令有司,自今往后饮宴群臣,徐孝克面前的菜肴全部让他拿回家孝敬母亲,当时的人们谈论这件事,纷纷赞美徐孝克。(陈后主)至德年间,皇太子入学举行祭拜至圣先师的礼仪,百官陪同。
55、徐孝克阐发孝经的题意,后主命令皇太子面朝北致敬。祯明元年,徐孝克入朝担任都官尚书。生性清正廉洁喜欢接济他人,所以免不了饥寒之苦。后主下令拿石头津的税收送与他,徐孝克把它全部用来备办素食、抄写佛经上,随得随尽。至德二年,担任散骑常侍,侍奉太子。陈朝灭亡后,按例入关。徐孝克家徒四壁,生身母亲患病,想吃粳米粥,也不能经常办到。母亲亡故之后,孝克就常吃麦饭,有人送来粳米,他对着粳米悲伤哭泣,终身不再吃粳米。开皇十年,长安发生疫病,隋文帝听说了徐孝克的名望与操守,不久授予他国子博士的官职。后来,徐孝克又侍奉太子,讲授礼传。开皇十九年,因生病而去世,时年七十三岁。河南省开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
56、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初,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十四年秋,也先大入寇
57、,帝亲征。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郴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埕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从汝”。卒奉上皇以归,谦力也。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固辞不允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且一人必密访谦视诸选耎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愤者益众。馀埕以议南迁,为谦所斥。至是改名有贞,稍稍进用,尝切齿谦。石亨本以失律削职,谦请宥而用之,畏
58、谦不得逞,亦不乐谦。景秦八年正月壬午,亨与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下狱。诬谦等与黄该构邪议,更立东宫;又与太监王诚等谋迎立襄王子。都御史萧惟祯定谳,处极刑。丙戌改元天顺,丁亥谦弃市。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谲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节选自明史于谦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固辞不允/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用一人/必密访谦/B.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固辞不允/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用一人/必密访谦/C.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固辞/不允/帝知谦/深所论/奏无
59、不从者/用一人/必密访谦/D.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固辞/不允/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用一人/必密访谦/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扈跸,古代帝王出巡时,所经过的路途有侍卫警戒,并且清道止行。B.北狩,指到北方狩猎或向北进军,文中是皇帝被掳到北方的委婉说法。C.改元,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D.弃市,指在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并将尸体弃置街头示众的一种刑罚。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谦巡视地方,一心为民办事。他巡视江西,昭雪冤屈的囚犯;上疏奏报陕西祸害百姓的官吏;巡抚河南、山西,访
60、查民情。B.于谦很有见识,反对南迁建议。他极力反对徐埕南迁的建议,认为京师是国家根本,不应重蹈宋朝的覆辙,郝王赞成他的看法。C.于谦性格刚直,受到权贵怨恨。他轻视怯懦的大臣、有功勋的旧臣和皇亲贵戚,对他不满的人很多;徐埕和石亨也出于不同原因怨恨他。D.于谦清正廉洁,堪为官员表率。他的住宅极为简陋,却没有接受皇帝赏赐的府第;被抄家时,家中也没有多余的钱财。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石亨本以失律削职,谦请宥而用之,畏谦不得逞,亦不乐谦。【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
61、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D.“固辞”的主语为于谦,而“不允”的主语为皇上,所以中间断开,排除A、B;“深”是修饰“知”,表示程度,所以应在“深”后断开,排除C。句意:于谦奉行俭朴节约,所居住的房子只能遮蔽风雨。皇
62、帝赐给他西华门的住宅,他坚决推辞,皇帝不允许。皇帝很了解于谦,他所建议上奏的没有不听从的。任用一个人,必定要悄悄地询问于谦。故选:D。(2)A.“古代帝王出巡时,所经过的路途有侍卫警戒”错。扈跸,随侍皇帝出行至某处。故选:A。(3)D.“却没有接受皇帝赏赐的府第”错。由原文“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固辞不允”可知,皇帝赏赐的府第于谦坚决推辞,但是皇帝并没有允许,所以最后还是接受了皇帝赏赐的府第。故选:D。(4)阿,迎合;指,意图;望,怨恨;“擅举人自代”,宾语前置句,擅自举荐他人代替自己。译文:通政使李锡迎合王振的意图,弹劾于谦因为长期不升迁而怨恼忿恨,擅自举荐他人代替自己。“石亨本
63、以失律削职”,被动句,石亨本来因为违犯法律被削职;宥,宽恕。译文:石亨本来因为违犯法律被削职,于谦请求饶恕并且任用他,他畏惧于谦不敢放任,也不喜欢于谦。答案:(1)D(2)A(3)D(4)通政使李锡迎合王振的意图,弹劾于谦因为长期不升迁而怨恼忿恨,擅自举荐他人代替自己。石亨本来因为违犯法律被削职,于谦请求饶恕并且任用他,他畏惧于谦不敢放任,也不喜欢于谦。参考译文:于谦,字廷益,钱塘人。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高煦伏在地上颤栗,自
64、称罪该万死。皇帝很高兴。班师回朝北京,给于谦赏赐和各大臣一样。出京巡按江西,昭雪冤屈的囚犯数百人。上疏奏报陕西诸处文武官吏是百姓的祸害,皇帝下诏派御史逮捕他们。于谦越级升迁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达官所,轻装骑马全面视察所管辖的地方,邀请访问父老乡亲,审察当时情况,了解所应当创建和革除的,马上写好奏疏言明其事。起初,太监王振刚刚掌权,恰巧有一个姓名像于谦的御史,曾经忤逆王振。于谦进入朝廷,举荐参政王来、孙原贞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锡迎合王振的意图,弹劾于谦因为长期不升迁而怨恼忿恨,擅自举荐他人代替自己。案件交给法司,被判处死罪,于谦被关在监狱里三个月。不久,王振知道自己的失误,于谦得到
65、释放,贬官为大理寺少卿。十四年秋天,也先大举入侵,皇帝亲自征讨。等到皇帝陷落在土木堡,京城大为震惊,大家不知道怎么办。郴王代理国政,命令群臣讨论是进攻还是防守。侍讲徐埕说星象有变化,应当向南方迁移。于谦厉声说:“主张南迁的人,应该斩首。京城是天下的根本,一旦迁移大势就去了,难道没看见宋朝南渡的事吗!”郴王认为他说得对,防守的决议于是确定。这年八月,离上皇被俘北去快要一年了。也先看见中原无隙可乘,更加想求和,请求让上皇回去。大臣王直等人建议派遣使者接回上皇,皇帝不高兴。于谦不慌不忙地说:“天位已经确定,难道还会有其它,只是按照道理应当快速迎回罢了!”皇帝看着他改变脸色说:“听你的。”终于迎接上皇
66、返回,这都是于谦的功劳。于谦自己奉行俭朴节约,所居住的房子只能遮蔽风雨。皇帝赐给他西华门的住宅,他坚决推辞,皇帝不允许。皇帝很了解于谦,他所建议上奏的没有不听从的。任用一个人,必定要悄悄地询问于谦。对于那些怯懦的大臣、有功勋的旧臣和皇亲贵戚,于谦内心很轻视他们,于是怨恨他的人更多。徐珵因为建议南迁,被于谦斥责。从此改名为有贞,渐渐升官任用,曾切齿痛恨于谦。石亨本来因为违犯法律被削职,于谦请求宽恕并且任用他,他畏惧于谦不敢放纵,也不喜欢于谦。景秦八年正月壬午,石亨和徐有贞等人已经迎接上皇再次登上皇位,宣告训谕大臣完毕,马上捉拿于谦关进监狱。诬陷于谦等人和黄该合谋奸邪之事,重新立太子,又和太监王诚
67、等人谋划迎立襄王的儿子。都御史萧惟祯判决案件,判处死刑。丙戌年改元天顺,丁亥年于谦被杀害。到登记没收他的所有财产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东西。只有正室的锁很坚固,打开一看,是皇上赐给他的蟒衣、剑器。【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
68、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5月质量检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袁宪,字德章,幼聪敏,好学,有雅量。梁武帝修建庠序,别开五馆,其一馆在宪宅西,宪常招引诸生,与之谈论,每有新议,出人意表,同辈咸嗟服焉。寻举高第,以贵公子选
69、尚南沙公主,即梁简文之女也。大同元年,释褐秘书郎。太清二年,迁太子舍人。侯景寇逆,宪东之吴郡,寻丁父忧,哀毁过礼。敬帝承制征授尚书殿中郎高祖作相除司徒户曹永定元年授中书侍郎兼散骑常侍与黄门侍郎王瑜使齐数年不遣天嘉初乃还太建三年,迁御史中丞。时豫章王叔英不奉法度,逼取人马,宪依事劾奏,叔英由是坐免黜,自是朝野皆严惮焉。宪详练朝章,尤明听断,至有狱情未尽而有司具法者,即伺闲暇,常为上言之,其所申理者甚众。尝陪宴承香阁,宾退之后,高宗留宪与卫尉樊俊徙席山亭,谈宴终日。高宗目宪而谓俊曰:“袁家故为有人。”其见重如此。六年,除吴郡太守,以父任固辞不拜。九年,秩满,除散骑常侍,兼吏部尚书,寻而为真。宪以久
70、居清显,累表自求解任。高宗曰:“诸人在职,屡有谤书。卿处事已多,可谓清白,别相甄录,且勿致辞。”十三年,迁右仆射,参掌选事。及高宗不豫,宪与吏部尚书毛喜俱受顾命。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宪曰:“群情喁喁,冀圣躬康复,后事之旨,未敢奉诏。”以功封建安县伯,邑四百户。至德元年,太子加元服,二年,行释奠之礼,宪于是表请解职,后主不许,进号云麾将军、置佐史。京城陷,入于隋。开皇十八年卒,时年七十。赠大将军、安城郡公,谥曰简。(节选自陈书袁宪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敬帝承制征授尚书殿中郎高祖作相除
71、司徒户曹永定元年授中书侍郎兼散骑常侍与黄门侍郎王瑜使齐数年不遣天嘉初乃还B. 敬帝承制征授尚书殿中郎高祖作相除司徒户曹永定元年授中书侍郎兼散骑常侍与黄门侍郎王瑜使齐数年不遣天嘉初乃还C. 敬帝承制征授尚书殿中郎高祖作相除司徒户曹永定元年授中书侍郎兼散骑常侍与黄门侍郎王瑜使齐数年不遣天嘉初乃还D. 敬帝承制征授尚书殿中郎高祖作相除司徒户曹永定元年授中书侍郎兼散骑常侍与黄门侍郎王瑜使齐数年不遣天嘉初乃还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庠序,本指古代地方上创办的学校,商代叫庠,周代叫序,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B. 释褐,即“解褐”,指脱去平民时所穿的衣服,改穿
72、官服,常借指始任官职或进士及第授官。C. 顾命,文中指帝王临终前的遗诏,后称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为“顾命大臣”。D. 元年,帝王即位或改换年号的第一年;现代一般指某个事物或事件刚开始发生的时间。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袁宪聪慧过人,学术见解独到。他年少时聪明机敏,爱好学习,经常与儒生们谈论学术,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见解,同辈人都很佩服他。B. 袁宪屡任要职,为官尽忠职守。他曾任秘书郎、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职,执掌过遴选官员的职务;始兴王叛逆,他指挥部署立了大功。C. 袁宪刚正不阿,重视疑案审理。他不惧违法乱纪的豫章王,详悉朝廷典章,对审结粗疏的诉讼
73、案件,他利用闲暇,重新调查审理了多起。D. 袁宪廉洁淡泊,深得皇帝信任。他多次上表请求解职,高宗知他清廉,加以慰勉;高宗和后主病重,都对他倍加信赖,以身后国事相托。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侯景寇逆,宪东之吴郡,寻丁父忧,哀毁过礼。(2)宪依事劾奏,叔英由坐免黜,自是朝野皆严惮焉。【答案】10. D 11. A 12. C 13. (1)侯景叛乱时,袁宪往东回到吴郡,不久遭逢父亲去世,因哀伤过度(超过了丧礼的礼仪)而损坏身体。(2)袁宪依据事实上奏弹劾,陈叔英因此获罪被罢免,从此朝廷内外都十分畏惧袁宪。【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征授”的
74、意思是“征召授官”,因此“征授”二字不能断开,由此排除A、B项;“与”是连词,“黄门侍郎”是王瑜的官职,因此“黄门侍郎王瑜”之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C项。这句话的意思是:敬帝承应制令,征辟他为尚书殿中郎,高祖陈霸先任梁相时,任命他为司徒户曹。永定元年,又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兼任散骑常侍。袁宪与黄门侍郎王瑜出使到北齐,被羁留了数年不让他返回,直到天嘉初年才回到南陈。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商代叫庠,周代叫序”说法错误。应是商代称学校为“序”,周称“庠”。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他利用闲暇”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
75、即伺闲暇,常为上言之”,这是说袁宪等候皇帝有闲暇的时候,就乘机向皇帝提及,并不是他自己利用闲暇时间。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寇逆”,叛乱;“东”,名词作状语,向东;“毁”,损伤身体。(2)“坐”,因获罪;“黜”,动词,罢免;“严惮”,十分畏惧。参考译文:袁宪,字德章,幼年就聪明机敏,喜好学习,有宽宏的度量。梁武帝修建学校,另外开设了五馆,其中一馆在袁宪的住宅西边,袁宪经常邀请儒生弟子,与他们谈论学术,常有新的见解,出乎一般人的见识之外,同辈人都表示赞叹佩服。不久袁宪以成绩优等而中试,以贵公子的资格被选配给南沙公主,南沙公主就是梁简文帝的女儿。大同元
76、年,初入仕为秘书郎。太清二年,升任太子舍人。侯景叛乱时,袁宪往东回到吴郡,不久遭逢父亲去世,因哀伤过度(超过了丧礼的礼仪)而损坏身体。敬帝承应制令,征辟他为尚书殿中郎,高祖陈霸先任梁相时,任命他为司徒户曹。永定元年,又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兼任散骑常侍。袁宪与黄门侍郎王瑜出使到北齐,被羁留了数年不让他返回,直到天嘉初年才回到南陈。太建三年,袁宪升任御史中丞。当时豫章王叔英不遵法度,强行索取人马,袁宪依据事实上奏弹劾,陈叔英因此获罪被罢免,从此朝廷内外都十分畏惧袁宪。袁宪详知熟谙朝廷的法规制度,尤其能准确判决诉讼,如有案情还没有充分暴露而有关官员却行文了结的案件,就常常等到天子的闲暇时间,乘机提及,
77、由于他申说而重新办理的案件很多。他曾经在承香合侍陪御宴,宾客散退之后,高宗留下袁宪和卫尉樊俊把筵席移到山亭里,君臣谈话侍宴终日。高宗目光向着袁宪对樊俊称说:“袁家仍然是有英才。”袁宪就是这样地被看重。太建六年,袁宪被任命为吴郡太守,因为父亲曾任此职而一再推辞不受任命。九年,任期届满,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兼吏部尚书,不久即实授吏部尚书。袁宪认为自己担任轻闲而重要显贵的职务为时过久,感到有所不宜而多次表奏天子请求解职。高宗说:“许多在职官员,屡屡被人书面检举。你处理了很多事务,可以说清白廉洁,我不考察选用别的人,你也用不着辞职了。”十三年,升任右仆射,参与职掌官员的遴选工作。当高宗病重临终之时,袁宪
78、和吏部尚书毛喜一同领受遗诏而为顾命大臣。始兴王叔陵背叛作乱,袁宪指挥部署平息这场叛乱,起了重大作用。后主身上长了恶疮病得很厉害,他握着袁宪的手叮嘱说:“我儿子还幼小,我死后的一切事情就委托给你了。”袁宪说:“陛下被众情所仰慕,盼望圣体康复,至于陛下所谓的后事,我不敢领受圣旨。”因为有功被封为建安县伯,食邑四百户。至德元年,太子加冕,二年,为太子举行了用牛、羊、猪、皮、玉、帛祭奠先圣先师的入学大礼,这时袁宪又上表请求解除自己的职务,后主没有同意,进升官号为云麾将军,授权让他自行安排下属官吏。京城失陷后,袁宪入仕于隋朝。开皇十八年去世,这年七十岁。朝廷追赠他为大将军、安城郡公,谧号是“简”。河南省
79、平顶山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富直柔字季申。少敏悟,有才名。靖康初,晁说之奇其文,荐于朝,召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建炎二年,召近臣举所知礼部侍郎张浚以直柔应诏授著作佐郎迁右谏议大夫范致虚自谪籍中召入直柔力言致虚不当复用出知鼎州迁给事中。医官、团练使王继先以覃恩转防御使,法当回授,得旨特与换武功大夫。直柔论:“武功大夫惟有战功、历边任、负材武者乃迁,不可以轻授。”上谓宰相范宗尹曰:“此除出自朕意,今直柔抗论,朕屈意从之,以伸直言之气。”四年,迁御史中丞。直柔请罢右司侯延庆,而以苏迟代之
80、,上曰:“台谏以拾遗补过为职,不当荐某人为某官。”于是延庆改礼部员外郎,而迟为太常少卿。十月,除签书枢密院事。故事,签书有以员外郎为之,而无三丞为之者。中书言非旧典,时直柔为奉议郎,乃特迁朝奉郎。自是寄禄官三丞除二府者,迁员外郎,自直柔始,遂为例。绍兴元年,诏礼部太常寺讨论隆祐太后册礼,直柔曰:“陛下推崇隆祐,天下以为当,然人亦不以为非哲庙与上皇意,愿陛下勿复致疑。”乃命礼官讨论典礼。既而王居正言:“太后隆名定位,宜用钦圣诏,奏告天地宗庙,其典礼不须讨论。”议遂定。上虞县丞娄寅亮上书言宗社大计,欲选太祖诸孙“伯”字行下有贤德者视秩亲王,使牧九州,以待皇嗣之生,退处藩服。疏入,上大叹悟,直柔从而
81、荐之,召赴行在,除监察御史。于是孝宗立为普安郡王,以寅亮之言也。除同知枢密院事。侍御史沈与求论直柔附会辛道宗、永宗兄弟得进,并论其所荐右司谏韩璜。先是,直柔尝短吕颐浩于上前,颐浩与秦桧皆忌之,由是二人俱罢。六年,丁所生母忧。起复资政殿学士,辞不赴。起知衢州。以失入死罪,落职奉祠。寻复端明殿学士。徜徉山泽,放意吟咏,与苏迟、叶梦得诸人游,以寿终于家。(节选自宋史富直柔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召近臣举所知/礼部侍郎张浚以直柔应/诏授著作佐郎/迁右谏议大夫/范致虚自谪籍中召入/直柔力言致虚不当复用/出知鼎州/B.召近臣举所知/礼部侍郎张浚以直柔应/诏授著
82、作佐郎/迁右谏议大夫/范致虚自谪/籍中召入/直柔力言致虚不当/复用出知鼎州/C.召近臣举所知/礼部侍郎张浚以直柔/应诏授著作佐郎/迁右谏议大夫/范致虚自谪籍中召入/直柔力言致虚不当/复用出知鼎州/D.召近臣举所知/礼部侍郎张浚以直柔/应诏授著作佐郎/迁右谏议大夫/范致虚自谪/籍中召入/直柔力言致虚不当复用/出知鼎州/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覃恩,广施恩泽,在古代多用来表现皇帝对臣下、百姓的财物封赏和罪行赦免等。B.藩服,古代王畿以外之地分九服,封国离王畿最远的称为藩服,后指藩国或藩臣C.起复,又称“夺情”,指官员被降职或革职后重新起用以及服丧未
83、满三年而应召赴任官职。D.奉祠,宋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多被任宫观使(原主管祭祀)等职,无职事只领俸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富直柔为官尽职,勇于直谏。富直柔任给事中时曾上疏说不要轻易授予武功大夫的职位,担任御史中丞时直言罢免右司侯延庆的官职而让苏迟来替代。B.富直柔越级提拔,终成惯例。富直柔由奉议郎提拔为签书枢密院事不合旧例,朝廷就把他升为朝奉郎,从此三丞担任二府官职的人升任为员外郎就成了惯例。C.富直柔看重同僚,力荐英才。娄寅亮请求选拔太祖众孙“伯”字辈有贤德的来任官,富直柔同意意见并推举娄寅亮为监察御史,后又推荐孝宗为郡王。D.富
84、直柔晚年闲适,潇洒交友。富直柔在担任端明殿学士时,经常在山水间安闲自在地游玩,豪放不羁、吟咏诗歌,与苏迟、叶梦得等人交往,无疾而终。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此除出自朕意,今直柔抗论,朕屈意从之,以伸直言之气。译文:_(2)先是,直柔尝短吕颐浩于上前,颐浩与秦桧皆忌之,由是二人俱罢。译文:_【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
85、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礼部侍郎张浚以直柔”句意不通,“应”当归属此句,整句解释为“礼部侍郎张浚举荐了富直柔”,在“应”后断句,排除CD。“言”的内容是“致虚不当复用”而非仅仅是“致虚不当”,“不当复用”指不应该重新任用,在“复用”后断句,排除B。故选A。译文:皇帝下诏让近臣举荐信任的人,礼部侍郎张浚举荐了富直柔。皇帝下诏授予富直柔著作佐郎一职,后升任右谏议大夫。范致虚以贬降官被召入
86、朝廷,富直柔极力进谏,认为范致虚不应该重新任用,(于是)范致出京担任了鼎州知州。(2)C有误。“夺情”不同于“起复”,“夺情”是指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的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但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的情况。(3)C“后又推荐孝宗为郡王”分析有误,原文为“于是孝宗立为普安郡王,以寅亮之言也”,意思是“于是孝宗被立为普安郡王,就是因为娄寅亮的进言”,所以并非富直柔而是因娄寅亮的进言孝宗才被立为普安郡王。(4)除:任命官职;抗论:直言反对;屈意:委屈心意;伸:伸张。译文:这次任命官职出自我的旨意,现在富直柔直言反对,我委屈心意听从他,用来伸张敢于直言的风气。先是:在此之
87、前;短:作动词,揭发短处;忌:忌恨;由是:因此。译文:在此之前,富直柔曾在皇上面前揭发吕颐浩的短处,吕颐浩与秦桧都恨他,因此二人都被罢免。答案:(1)A(2)C(3)C(4)这次任命官职出自我的旨意,现在富直柔直言反对,我委屈心意听从他,用来伸张敢于直言的风气。在此之前,富直柔曾在皇上面前揭发吕颐浩的短处,吕颐浩与秦桧都恨他,因此二人都被罢免。参考译文:富直柔,字季申。从小就聪明过人,有才名。靖康初年,晁说之认为他的文章很杰出,就把他推荐给朝廷,(朝廷)征召赐同进士出身,授任秘书省正字。建炎二年,皇帝下诏让近臣举荐信任的人,礼部侍郎张浚举荐了富直柔。皇帝下诏授予富直柔著作佐郎一职,后升任右谏议
88、大夫。范致虚以贬降官被召入朝廷,富直柔极力进谏,认为范致虚不应该重新任用,(于是)范致出京担任了鼎州知州。升任给事中。医官、团练使王继先因为皇帝推恩转任防御使,按照法度他应该回授,得到圣旨特换任武功大夫。富直柔议论说:“武功大夫应该是有战功、历任边官、有才能又勇武的人才能升任,不可以轻易授人。”皇上对宰相范宗尹说:“这次任命官职出自我的旨意,现在富直柔直言反对,我委屈心意听从他,用来伸张敢于直言的风气。”四年,升任御史中丞。富直柔请求罢免右司侯延庆,而让苏迟代替,皇上说:“台官谏官以纠正补救帝王的过失为职责,不应该举荐某人为某官。”于是侯延庆改任礼部员外郎,而苏迟任太常少卿。十月,授任签书枢密
89、院事。依照旧例,签书有员外郎担任的,却没有三丞来任职的情况。中书进言说这不符合原来的制度,当时富直柔任奉议郎,于是特别升任朝奉郎。从此,寄禄官三丞任二府官职的人,升任员外郎,从富直柔开始,于是成为惯例。绍兴元年,皇帝诏令礼部太常寺讨论隆祐太后册封典礼的事情,富直柔说:“陛下推崇隆祐太后,天下人认为应当如此,然而人们也认为是哲宗与太上皇的意思,希望陛下不要再疑虑。”于是命令礼官讨论典礼。不久王居正进言:“太后隆名定位,应该用钦圣诏命,奏告天地宗庙,典礼不需要讨论。”议论于是定了下来。上虞县县丞娄寅亮上书谈到宗庙社稷大计,希望选太祖众孙“伯”字辈有贤德的人视为亲王,使他们为官治民,来等待皇嗣降生,
90、退下重做藩王。奏疏呈上,皇上深为感悟,富直柔同意娄寅亮的主张并推荐他,召赴皇帝所在地,任监察御史。于是孝宗被立为普安郡王,就是因为娄寅亮的进言。任同知枢密院事。侍御史沈与求弹劾富直柔依附辛道宗、辛永宗兄弟得以进升,同时弹劾富直柔所推荐的右司谏韩璜。在此之前,富直柔曾在皇上面前揭发吕颐浩的短处,吕颐浩与秦桧都恨他,因此二人都被罢免。六年,生母去世服丧。服丧未满,被起用为资政殿学士,推辞不赴任。起用为衢州知州。因为错判他人死罪,被削去官职担任祠禄官。不久,恢复为端明殿学士。经常在山水间安闲自在地游玩,豪放不羁、吟咏诗歌,与苏迟、叶梦得等人交往,在家中无疾而终。【点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
91、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
92、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河南省信阳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刘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遣人迹而加害守仁托投水脱去得至龙场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屡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
93、而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乃多遣间谍,佯言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宁王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守仁闻南昌兵少则大喜,曰:“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凡三十五日而贼平。京师闻变,诸大臣震恐。王琼大言曰:“王伯安居南昌上游,必擒贼。”至是,果奏捷。守仁当危疑之际,神明愈定,智虑无遗,虽由天资高,其亦有得于中者欤。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弟子盈天下,世遂有“阳明学”云。明史赞曰:王守仁始以直节著,
94、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摘编自明史王守仁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瑾遣人迹/而加害守仁/托投水脱去/得至龙场/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B.瑾遣人迹/而加害守仁/托投水脱去/得至龙场/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C.瑾遣人迹而加害/守仁托投水脱去/得至龙场/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D.瑾遣人迹而加害/守仁托投水脱去/得至龙场/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
95、木为屋/以栖守仁(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设置的最高功名,明清时期举人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B.驿丞,驿站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职责是掌管驿站当中的仪仗、车马,迎送往来的官员。C.入觐,指中国古代诸侯在秋季朝见天子的礼仪。按规定,行觐礼时天子不得下堂见诸侯。D.刑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副职是刑部侍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文武兼备,才智过人。他弘治年间考中进士。少年时,曾纵览山川形胜,不仅善骑射而且喜欢谈论军事,早期积累为他后期平叛安邦奠定了基础。B
96、.王守仁正直耿介,不畏强权。他反对刘瑾滥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人,向皇帝上奏章请求营救,此举触怒刘瑾,结果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C.王守仁善于用兵,出奇制胜。他在攻下九江、南康,迫近安庆时,不去攻打安庆而去攻打南昌,三十五天就平定宁王叛乱。这一战术与围魏救赵相似。D.王守仁励学修身,弟子众多。他勤奋好学,二十岁乡试中举;他重视道德教育,主张向内心求索,以培养良知为主;创立“阳明学”,弟子遍布天下。(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守仁急趋吉安,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
97、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本题中,“瑾遣人迹而加害”,“而”字表示转折关系的时候才能在两个动作之间断开,此处是承接关系,“瑾遣人迹而加害”中间就不能断
98、开,排除AB。“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的主语是“夷人”,所以“夷人”不能做“因俗化导”的宾语,排除C。故选D。译文:刘瑾派人跟踪想暗中加害他,王守仁制造了投水自尽的假象才得以逃脱,能够到达龙场,龙场一带群山连绵,苗族、僚族人混杂相居。守仁根据他们的风俗加以教化、引导,这些少数民族人民很高兴,大家一起砍伐树木建造房子给守仁居住。(2)A“明清时期举人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错误。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中者为“举人”,会试中者为“贡士”,殿试中者为“进士”,此处的“举人”应是“贡士”。(3)C“他在攻下九江、南康”错误。原文为“宁王袭下九江、南康”,攻下九江和南康的是“宁王朱宸濠”,而不是“王守仁”。
99、(4)“暴”,暴露,在此译为“公布”;“俾”,让、使;“勤王”,起兵救王难。译文:王守仁紧急赶到吉安,传布讨贼檄文公布朱宸濠的罪状,让太守县令各自率领官吏士兵起兵救难。“比”,等到;“从”,带领,使跟从,使动用法;“逋”,逃亡。译文:王守仁开始因为正直有节操而著称,等到接管边境防务,带领羸弱的士卒,让一群书生跟从他扫平了作乱多年的逃亡贼寇,又平定了作乱的藩王。答案:(1)D(2)A(3)C(4)王守仁紧急赶到吉安,传布讨贼檄文公布朱宸濠的罪状,让太守县令各自率领官吏士兵起兵救难。王守仁开始因为正直有节操而著称,等到接管边境防务,带领羸弱的士卒,让一群书生跟从他扫平了作乱多年的逃亡贼寇,又平定了
100、作乱的藩王。参考译文: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的进士第一名。王守仁十五岁时,曾到居庸关、山海关,寻访友人,放眼纵览山川壮美。二十岁乡试中举,学业大有长进。只是更加喜欢谈论军事,并且擅长射箭。考中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向皇帝上奏章营救,刘瑾发怒,把守仁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刘瑾派人跟踪想暗中加害他,王守仁制造了投水自尽的假象才得以逃脱,能够到达龙场,龙场一带群山连绵,苗族、僚族人混杂相居。守仁根据他们的风俗加以教化、引导,这些少数民族人民很高兴,大家一起砍伐树木建造房子给守仁居住。刘瑾伏诛后,遇赦调迁到庐陵做知县。入
101、宫朝见皇帝,升任为南京刑部主事。屡次升迁为考功郎中,擢升为南京太仆少卿,又升迁为鸿胪卿。正德十四年六月,武力平定福建叛军。王守仁来到丰城时,宁王朱宸濠造反,守仁紧急赶到吉安,传布讨贼檄文公布朱宸濠的罪状,让太守县令各自率领官吏士兵起兵救难。于是他派出很多间谍,对外假称所统领的军队共计十六万人,直捣南昌。宁王朱宸濠袭击攻下九江、南康,然后兵出长江,逼近安庆。守仁听说南昌守军数量少就非常开心,说:“现在九江、南康已被敌军占有,我们越过南昌和敌人在江面上相持,九江、南康两郡兵力断我后路,这样将会腹背两面受敌。不如直接攻打南昌,敌军精锐部队全都出动(离开),南昌守卫防护空虚,我军是新集结的部队,锐气正
102、盛,进攻就一定会胜利。朱宸濠听到南昌被攻下,一定会解除围困自救南昌。我们在湖中迎击他们,没有不能取胜的。”总共三十五天朱宸濠的叛乱就被平定了。京城里得知叛乱事发,朝廷里的大臣们感到震惊、恐惧。王琼扬言说:“王伯安驻兵南昌上游,一定会活捉朱宸濠的。”到此时,果然得到报上的胜利消息。守仁在遇到危难和疑惑之际,心神更加稳定,智谋思虑没有遗漏,虽然由于他天资聪颖,也有得益于其个人心中对事情和事理作出精准的判断以及合理的分析。他从事教育,专门以培养良知为主。当时求学的人一致追随他,弟子遍布天下,世上于是有了“阳明学”的称呼。明史称赞道:王守仁开始因为正直有节操而著称,等到接管边境防务,带领羸弱的士卒,让
103、一群书生跟从他扫平了作乱多年的逃亡贼寇,又平定了做乱的藩王。纵观明代文官带兵取胜的,没有像王守仁那样的。【点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
104、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河南省许昌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二)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也。幼笃志好学,昼夜不倦。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能属文。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聪明过人。好坟籍,聚书至两万卷,京师莫比。少时孤贫,丐于宗党,得米数百斛,为宗人所侮,覆米而去。及贵,不以为憾,用为郡部传。齐初为征虏
105、记室,所奉之王,齐文惠太子也。太子入居东宫,为步兵校尉,校四部图书。时东宫多士,约特被亲遇,每直入见,影斜方出。当时王侯到宫,或不得进,约每以为言。太子曰:“吾生平懒起,是卿所悉,得卿谈论,然后忘寝。卿欲我夙兴,可恒早入。”后太子薨,时高祖勋业既就,天人允属,约尝扣其端,高祖默而不应。某日又进曰:今童儿牧竖悉知齐祚已终莫不云明公其人也天文人事表革运之征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光亦不可违得也今王业已就,天心不可违,人情不可失。昔武王伐纣,始入,民便曰吾君,武王不违民意。公自至京邑,已移气序,比于周武,迟速不同。若不早定大业,合天人之望,脱有一人立异,便损威德。”高祖然之。高祖受禅,为尚书仆射,封建昌县
106、侯。约久处端揆,有志台司,论者咸谓为宜,而帝终不用,乃求外出,又不见许。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与勉,勉为言与高祖,弗许。天监二年,遭母忧,舆驾亲出临吊,以约年衰,不宜致毁,遣中书舍人断客节哭。服阕,迁侍中、右光禄大夫,寻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约性不饮酒,少嗜欲,虽时遇隆重,而居处俭素。十二年,卒官,时年七十三。(节选自梁书沈约传)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童儿牧竖/悉知齐祚已终/莫不云明公其人也/天文人事表/革运之征/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光/亦不可违得也B.今童儿牧竖/悉知齐祚已终/莫不云明公其人也/天文人事/表革运之征/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光/亦不可违得也C.今
107、童儿牧竖/悉知齐祚已终/莫不云明公其人也/天文人事表/革运之征/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光亦不可违得也D.今童儿牧竖/悉知齐祚已终/莫不云明公其人也/天文人事/表革运之征/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光/亦不可违得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斛,中国旧量器名,也是古代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多以计量粮食。B.薨,古代称诸侯或者有爵位大臣的死叫“薨”,也可以指皇帝的高等妃嫔和皇子公主之死。C.端揆,指相位,是魏晋南北朝时尚书令的别称,宰相居百官之首,总览国政,故有此称。D.遭母忧,又称“丁外忧”或者“丁母忧”,指古代官员遭逢母亲去世,辞官守丧。12.下列对原文有关
108、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约心胸豁达,不计前嫌。他幼年孤苦,曾经向宗族求助,却被族人侮辱,后来他做了高官,没有记仇,还任用了那位族人。B.沈约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当时东宫多士人,他受文惠太子赏识,有的王侯很难见到太子,他常常以此事向文惠太子进言。C.沈约善抓时机,勇于进言。齐国气数已尽,高祖功业既成,沈约以朝代更迭是天愿人望,不可谦让,迟则生变为由,力劝高祖称帝。D.沈约一生质朴,颇受重用。他喜读书,不爱饮酒,所受恩遇优厚,节俭朴素,受齐梁两朝重用,但自梁高祖即位后就一直想隐退。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若不早定大业,合天人之望,脱有一人立异,便损威德。舆驾亲出临吊,
109、以约年衰,不宜致毁,遗中书舍人断客节哭。【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天文人事表革运之征”的意思是天文和人事,表现出国运变更的
110、征兆。“革运之征”作“表”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虽欲谦光亦不可违得也”的意思是即使想谦逊礼让,也是不可能的。“虽,亦”译为“即使,也”,故应在“虽欲谦光”后停顿,排除D。故选:B。句子翻译为:现在小到小孩和牧童,都知道萧齐的气数已尽,没有不说您是(取代萧齐的)最恰当的人。天文和人事,表现出国运变更的征兆,假如是朝代更替的时间已经到来了,即使想谦逊礼让,也是不可能的。(2)D.“遭母忧,又称丁外忧”错。“遭母忧”,也称“丁内艰”或“丁内忧”。“丁外忧”指遭遇父亲去世。(3)D.“一直想隐退”说法有误。根据原文“约久处端揆,有志台司,论者咸谓为宜,而帝终不用,乃求外出,又不见许”可知
111、,梁朝以来,沈约位居高官却“有志台司”,他并不是一直想隐退。(4)若:如果;合天人之望:与天象和人事的希望相合;脱:倘若。句子翻译为:如果不早些确定帝业,与天象和人事的希望相合,倘若有一个人背离,便有损您的威势和德政。舆驾:皇上;以:因为;致毁:因哀痛过度而伤害身体;断:谢绝。句子翻译为:皇上亲自出宫临丧哭吊,因为沈约年老,不宜因哀痛过度而伤害身体,就派遣中书舍人去谢绝来客,让他节哀。答案:(1)B(2)D(3)D(4)如果不早些确定帝业,与天象和人事的希望相合,倘若有一个人背离,便有损您的威势和德政。皇上亲自出宫临丧哭吊,因为沈约年老,不宜因哀痛过度而伤害身体,就派遣中书舍人去谢绝来客,让他
112、节哀。参考译文:沈约,字休文,是吴兴武康人。幼年意志坚定,爱好学习,昼夜不知疲倦。他的母亲担心他太劳苦而损坏身体,常常减少给他点灯的油或灭掉他的灯。但是沈约白天所诵读的文章,在夜间就能背诵,于是他广泛通晓各种书籍,善于写文章。沈约左眼两个瞳仁,腰上有紫色的胎记,聪慧睿智超过常人。爱好古代典籍,积累典籍达到两万卷,京都没有人与他相比。沈约年幼时孤苦贫寒,向宗族乞求,得到了几百斛米,但被族人侮辱,他把米倒掉然后离开。等到显贵了,沈约不因此怨恨,任用这个族人为郡部传。齐初年,沈约担任征虏将军府记室,他侍奉的王,是萧齐的文惠太子萧长懋。太子入居东宫时,沈约担任太子步兵校尉,校理四部图书。当时东宫士人很
113、多,沈约特别受到文惠太子的宠幸,每次他当值时进宫觐见太子,到太阳西下了才出来。当时王侯到东宫,有的得不到允许不能进去,沈约常常用这件事(向文惠太子)进言。太子说:“我生平懒得起床,这您是知道的,有您和我谈论,然后我才忘记了睡觉。您想让我早早地起床,可以早些进来。”后来文惠太子去世,当时高祖功业已成,天和人都觉得允当,沈约曾试探高祖(是否有称帝)的心思,高祖沉默不回答。某一天沈约又进言说:“现在小孩和牧童,都知道齐的气数已尽,没有不说明您是(取代齐的)那个人。天文和人事,表现出国运变更的征兆。假如天运已经到来,即使想谦逊礼让,也是不可能的。现在帝王的基业已经就绪,天意不可违抗,人心不可违背。从前
114、武王伐纣,刚进入商都,民众就说(这是)我们的君主,武王不违背民意。您自从到了京城,已经改变了节令,与周武王比起来,(只有)早晚不同。如果不早些确定帝业,与天象和人事的希望相合,倘若有一个人背离,便有损您的威势和德政。高祖认为沈约的话对。高祖接受禅让后,沈约任尚书仆射,封为建昌县侯。沈约长时间处于相位,有志于三公之位,议论的人都认为他适合此位,但是皇帝始终没有任用他,于是沈约请求外调任职,也不被允许。沈约与徐勉一向相处得好,于是给徐勉写信陈述衷情,徐勉替他向高祖进言,高祖还是不允许。天监二年,沈约母亲去世,皇上乘车驾亲自出来吊唁。(皇上)认为沈约年老,不宜于过于哀伤,就派遣中书舍人去帮他回绝客人
115、节制哭泣。守丧期满,沈约升任为侍中、右光禄大夫,不久又升任为尚书令,兼任太子少傅。沈约生性不饮酒,少有嗜好,虽然当时给他的待遇优厚,但是他居家仍节俭朴素。天监十二年,沈约在任上去世,享年七十三岁。【点评】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
116、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河南省驻马店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生孔子。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额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
117、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
118、“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困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0.下面对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孔子贫且贱地位低下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繁盛生长B.孔子适郑到,往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通“腰”C.未
119、得其数也规律,技巧困于陈、蔡之间在D.子路愠见曰生气,怒君子固穷原本,本来11.对原文中加粗字或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字仲尼,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儒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论语。我们还学过儒家学派孟子和荀子的文章。B.郭,指外城的墙;城,指内城的墙;城郭,泛指城邑。像这样近义的两个字组成的词语我们还学习过:阡陌、仓廪、敲扑、牺牲等。C.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在师说中我们学过。文中加点句子可“句读”为: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D.己丑,干支之一,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可以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文中的“己丑”指己丑年。12.对原文的理解,有误的一
120、项是 A.孔子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他离开鲁国,带着弟子到齐、宋、卫、陈、蔡等国游历,宣扬学说,即便“似丧家之狗”,也不在意。B.孔子在学习上追求精益求精。他跟师襄子学习鼓琴,熟悉了曲子,还要掌握弹奏技巧;掌握了技巧,还要领会曲中志趣。C.孔子遭受困境仍坚守理想。他被陈、蔡大夫陷害,困在野外,无法行动,没有粮食。弟子生病,孔子仍旧讲学、诵诗,唱歌弹琴不止。D.孔子追求“君子”式的完美人格。他认为君子和小人都会遇到困厄,但是在困境中君子和小人做出的人生选择却有区别。13.翻译下面语句。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分析】(1)本题
121、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D“君子固穷”意思是“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固:动词
122、,固守。(2)A“代表作论语”错误。论语不是孔子的著作,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C“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错误,正确句读应为“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都是“孔子之时”的情况,如断为“孔子之时周室微“那么”孔子之时“仅包括“周室微”,这与文意不合,“周室微而礼乐废”的“而”表并列关系,中间不可断开。D“文中的己丑指己丑年”错误,由文章最后“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可知,这里的“己丑”是指日。故选B。(3)C“弟子生病”错误。古代汉语词典中“病”字的义项:指重病,古称轻者为疾,重者为病,又泛称疾病;指饥饿,又指因
123、饿而病,后举“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为例。选项在表述弟子的情况时,应突出“饥饿”“饿”这些字眼。此句中“病”字通行的解释也有“筋疲力尽”“疲倦、劳累”“疲惫不堪”之意,不是“生病”之意。(4)孔子贤者:判断句;所刺讥:所讽喻的事情;疾:弊病。句子翻译为:孔子是当今圣贤,他所讽喻的事情,都正中各诸侯国的弊病。饭:名词作动词,吃;曲肱:弯着胳膊;于:对于;如:像。句子翻译为: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答案:(1)D(2)B(3)C(4)孔子是当今圣贤,他所讽喻的事情,都正中各诸侯国的弊病。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
124、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参考译文: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叔梁纥娶颜姓女子生了孔子。孔丘生下来,叔梁纥就去世了,埋葬在防山。孔子家贫且地位低下。到长大了,曾经做过季氏的小吏,粮食称量公平标准;曾作司职吏一职掌管牲畜养殖之事。因此而做了司空。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在宋国、卫国被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们走失散了,孔子一个人站在外城的东门。郑国人有看见了就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郑子产,可是从腰部
125、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真像一条丧家狗。”子贡见面把原话如实地告诉了孔子。孔子高兴地说道:“他形容我的相貌,那还是次要的。但说我像条丧家狗,对极了!对极了!”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
126、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再拜,答道:“我的老师也认为这的确是文王操。”孔子迁居到蔡国三年,吴国讨伐陈国。楚国救援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蔡两国之间,楚国派人去聘请孔子。孔子将要前往拜见并接受聘礼,陈国和蔡国的大夫商议说:“孔子是当今圣贤,他所讽喻的事情,都正中各诸侯国的弊病。如今长久地停留在陈国和蔡国之间,众大夫的措施和作为都不合仲尼的想法。如今的楚国,是个大国,派人来聘请孔子。如果孔子被楚国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他们就一同派遣一些
127、服劳役的人在野外把孔子围困起来。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无法动身,又断绝了粮食。随行的弟子饿病了,没人能站起来。孔子却还在给大家讲习诵读,演奏歌唱,没有停下来。子路恼怒地见到孔子说:“君子也有处境困窘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即使穷途末路,依然坚守节操和本分;小人身处逆境,就容易想入非非,胡作非为。”孔子的时代,周王室衰微而礼乐废弃,诗书残缺。孔子追寻探索夏、商、周三代的礼制,整理书传,上记唐尧、虞舜之际,下至秦缪公之时,依次编排其间史事,说:“往后即使推到一百代,它的礼制也可以知道,因为总是一代崇尚文采而一代崇尚质实。”孔子七十三岁时,在鲁哀公十六年四月的己丑日去世。【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
128、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
129、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河南省新乡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初,孙坚与义兵讨董卓,徒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
130、杨。”瑜还。顷之,袁术遗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途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五年,策薨,权统事。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时刘备为曹公所破,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顷之烟炎张天丛马烧凝
131、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曾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國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节选自三国志周瑜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B.曹公军吏土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顷之/烟
132、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C.曹公军吏士皆延领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D.曹公军更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守,我国古代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B.江,文中指长江。后用作江河的通称。C.薨,古代用来称大夫或有名望的人的死。D,牙旗,通常指旗杆上饰有象牙的大旗。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瑜英勇善战,深得孙策赏识。周瑜襄助孙策攻克横江、当利,
133、击溃管融、薛礼;回到吴郡,孙策亲自迎接周瑜,授任他为建威中郎将。B.周瑜善于识人,能够择主而从。袁术让周瑜代替周尚做丹杨太守,但周瑜认为袁术终究成就不了大事,所以请求出任居巢长,借路东归。C.周瑜决策果断,善于抓住时机。周瑜与刘备在赤壁合力抗击曹操,曹军因疾病流行,败退后驻扎于长江北岸,周瑜用火攻之计击溃了曹军。D.周瑜谋略超凡,做事高瞻远瞩。赤壁之战后,他提出先攻取蜀地,再吞并张鲁,结援马超,据襄阳以进逼曹操,这样北方就能够谋取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5分)(2)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
134、连兵相事也。(5分)【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言”的具体内容是“盖降”,要连在一起,排除BC。“甚众”指“很多
135、”,修饰前面的后置定语“人马烧溺死者”,要连在一起,排除D。故选A。译文:曹操军队的将士们都伸着脖子远远观望,指指点点地说黄盖前来投降。黄盖放出众船,同时点起火来。当时风势很猛,大火蔓延燃烧到曹军岸上的营寨。没过多久,曹营烟火弥漫天空,被烧死和落水淹死的曹军人马很多,曹军于是大败后退,撤军据守南郡。(2)C“薨,古代用来称大夫或有名望的人的死”有误。“薨”应是“称诸侯或大官的死”。(3)B“袁术让周瑜代替周尚做丹杨太守”错,原文“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术欲以瑜为将”,袁术让袁胤代替周尚为太守而让周瑜为将领。(4)“诣”,拜见;“逆”,抗击;“遇于赤璧”,状语后置句,应是“于赤壁遇”。译文:(刘备)
136、派诸葛亮去拜见孙权,孙权于是派遣周瑜及程普等人与刘备合力抗击曹操,与曹操在赤壁相遇。“折衄”,遭受挫败;“方”,正在;“相事”,相与从事战争。译文:现在曹操刚刚遭受挫败,正有忧虑在心,不能和将军您交兵作战。答案:(1)A(2)C(3)B(4)(刘备)派诸葛亮去拜见孙权,孙权于是派遣周瑜及程普等人与刘备合力抗击曹操,与曹操在赤壁相遇。现在曹操刚刚遭受挫败,正有忧虑在心,不能和将军您交兵作战。【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
137、,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河南省豫西名校2020-2021学年下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
138、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吕大忠字进伯。登第,为华阴尉。熙宁中,令与刘忱使契丹,议代北地,会遭父丧。起复,知代州。契丹使箫素、梁颍至代,设次,据主席,大忠与之争,乃移次于长城北。大忠数与素、颍会,凡议,屡以理折之,素、颍稍屈。已而复使萧禧来求代北地,神宗召执政与大忠、忱议,将从其请。大忠曰:“彼遣一使来,即与地五百里,若使魏王英弼来求关南,则何如?”神宗曰:“卿是何言也。”对曰:“陛下既以臣言为不然,恐不可启其渐。”忱曰:“大忠之言,社稷大计,愿陛下熟思之。”执政知不可夺,议卒不决,罢忱还三司。其后竟以分水岭为界焉。元丰中,为河北转运判官,言:“古者理财,视天下犹一家。
139、朝廷者家外计者兄弟居虽异而财无不同今有司惟知出纳之名有余不足未尝以实告上故有余则取之不足莫之与甚大患也。”乃上生财、养民十二事。元祐初,夏人自犯麟府、环庆后,遂绝岁赐,欲遣使谢罪,神宗将许之。大忠言:“夏人强则纵,困则服,今阳为恭顺,实惧讨伐,宜且命边臣诘其所以来之辞。”时郡籴民粟,豪家因之制操纵之柄。大忠选僚采自旦入仓,虽斗升亦受,不使有所壅阏。民喜,争运粟于仓,负钱而去,得百余万斛。马涓以进士举首入幕府,自称状元。大忠谓曰:“状元云者,及第未除官之称也,既为判官则不可。今科举之习既无用,修身为己之学,不可不勉。”又教以临政治民之要,涓自以为得师焉。谢良佐教授州学,大忠每过之,听讲论语,必正
140、襟敛容曰:“圣人言行在焉,吾不敢不肃。”卒,诏复学士官,佐其葬。 (节选自宋史吕大忠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朝廷者家/外计者兄弟/居虽异而财无不同/今有司惟知出纳之名/有余不足/未尝以实告上/故有余则取之/不足莫之与/甚大患也B.朝廷者家/外计者兄弟/居虽异而财无不同/今有司惟知/出纳之名有余/不足未尝以实告上/故有余则取之/不足莫之与/甚大患也C.朝廷者家/外计者兄弟/居虽异而财无不同/今有司惟知/出纳之名有余/不足未尝以实告上/故有余则取之/不足莫之与甚/大患也D.朝廷者家/外计者兄弟/居虽异而财无不同/今有司惟知出纳之名/有余不足/未尝以实告上/故
141、有余则取之/不足莫之与甚/大患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复”原指我国古代官员因父母丧而辞官守制,未满期而奉召任职;明清后指服父母丧满期后重行出来做官。B.“社稷”代指国家,“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土地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C.“状元”又称殿元、鼎元,一般指科举考试中考取殿试第一甲第一名的人,现也喻指在本行业中成绩最好的人。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属“六经”之一,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忠忠心为国,维护国家利益。对契丹使者来议事却
142、以客据主的做法,他坚决反对;对西夏强大了就放纵、疲弱了就顺服的行为,他有清醒的认B.大忠善于管理,为官治政有方。担任河北转运判官,他上疏生财、养民十二事;在郡县收购粮食,他借势制裁豪强,不使收购受阻,得到百姓拥护。C.大忠为人正直,对事敢于直言。对契丹求代北地的无理要求,神宗想答应,他不赞同;对马涓担任判官还称状元,他言之以理,劝其重视修身之学。D.大忠颇有才学,得到大家认可。他考中进士后出仕,曾教马涓处理政事、治理百姓的方法,马涓就以他为师;他听谢良佐讲圣人之言,必正襟肃容。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执政知不可夺,议卒不决,罢忱还三司。(5分)(2)今阳为恭顺,
143、实惧讨伐,宜且命边臣诘其所以来之辞。(5分)【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知”的宾语是“出纳之名”,要连在一起,排
144、除BC。“甚”修饰“大患”,要连在一起,“甚大患也”是一个判断句,意思是“这真是极大的隐患啊”,排除D。故选A。译文:朝廷如家,在外管理的各地如同兄弟,所处位置虽然不同财政上却没有不同。如今主管部门只知道支出和收入的空名,哪里有余、哪里不足,却没有把实情告诉皇上。所以哪里有余就从哪里收取,不足的地方却不给他补充,这真是极大的隐患啊。(2)D“论语属六经之一”说法错误,“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而论语属于儒家十三经。(3)B“他借势制裁豪强”错。原文为“豪家因之制操纵之柄。大忠选僚采自旦入仓,虽斗升亦受,不使有所壅阏”,大意是“豪富之家趁机把持操纵(谋求私利)。吕大忠挑选同僚大清早就进入官仓(收
145、购粮食),即使只有一斗一升也接受,不让收粮之事有一点阻碍”。(4)“夺”,改变;“卒”,最终;“还”,回到。译文:执政大臣知道他们的看法不可改变,商议最终也没有结果,就罢免了刘忱,让他回三司任职。“阳”,表面;“诘”,责问;“所以”,的原因。译文:现在他们表面上装作恭敬顺从的样子,实际上是害怕讨伐他们。应该命令边防大臣责问他们来的理由。答案:(1)A(2)D(3)B(4)执政大臣知道他们的看法不可改变,商议最终也没有结果,就罢免了刘忱,让他回三司任职。现在他们表面上装作恭敬顺从的样子,实际上是害怕讨伐他们。应该命令边防大臣责问他们来的理由。参考译文: 吕大忠字进伯,科举考中进士,担任华阴尉。熙
146、宁年间,被命令和刘忱一起出使契丹,商议代北地区事宜,恰逢父亲去世(没有出使)。后被重新起用,任代州知州。契丹使臣萧素、梁颍到了代州,设置帐篷,却要占据主位,吕大忠和他们据理力争,他们于是转移驻地到长城以北。吕大忠多次与萧素、梁颍相会,每次谈判,常以道理折服他们,使萧素、梁颍稍稍让步。后来契丹又派萧禧来要求割让代北地区(给他们),神宗皇帝召集执政大臣与吕大忠、刘忱商议此事,打算答应他们的要求。吕大忠说:“他们派一个使臣过来,就给他们五百里土地,如果派魏王英弼来要求割让关南地带,那怎么办?”神宗说:“你这是说什么话。”吕大忠回答说:“陛下虽然对我的话不以为然,但我还是担心不能开这个口子。”刘忱道:
147、“吕大忠的话,符合稳固社稷的大计,希望陛下好好考虑他的话。”执政大臣知道他们的看法不可改变,商议也最终没有结果,就罢免了刘忱,让他回三司任职。之后最终两国以分水岭为边界。元丰年间,吕大忠任河北转运判官,说:“古时候管理财政,对待天下如同一家。朝廷如家,在外管理的各地如同兄弟,所处位置虽然不同财政上却没有不同。如今主管部门只知道支出和收入的空名,哪里有余、哪里不足,却没有把实情告诉皇上。所以哪里有余就从哪里收取,不足的地方却不给他补充,这真是极大的隐患啊。”于是上疏陈述生财、养民十二件事。元佑初年,西夏人自从进犯麟府、环庆之后,宋就停止了给西夏岁币,西夏打算派遗使者来谢罪(请求恢复岁币),神宗皇
148、帝准备答应他。吕大忠说:“西夏人强大了就放纵、疲弱了就顺服,如今他们表面恭顺,实际上是害怕讨伐,应该命令边境官员责问他们来的理由。”当时郡府收购百姓的粮食,豪富之家趁机把持操纵(谋求私利)。吕大忠挑选同僚大清早就进入官仓(收购粮食),即使只有一斗一升也接受,不让收粮之事有一点阻碍。百姓们大喜,争相运粮食到官仓(售卖),拿钱离去。最终收到粮食有一百多万解。马涓以进士第一名(状元)的身份进入幕府,就自称状元。吕大忠说:“状元这个叫法,是过了科考(得了第一)而未被任用为官的人的称号,已经做了判官就不应该这么称呼了。现在,科举考试的习气已经没有用处了,修身为已的学问,不能不勤勉。”又教他处理政事治理百
149、姓的要道,马涓自己也认为已找到了老师。谢良佐在州学讲课,吕大忠每次经过,听他讲授论语,必定正襟肃容,说:“圣人的言行就在其中,我不敢不严肃。”吕大忠去世后,又有诏命降下恢复了他的学士官身份,以助他按礼下葬。【点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