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综合评估(三)(时间:35分钟分值:7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016江苏卷,1)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D)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解析: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但是该实验只能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而不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
2、T2噬菌体是病毒,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DNA复制等生命活动,故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是通过侵染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而被标记的,该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2.(2017河北石家庄二模)核糖体RNA(rRNA)在核仁中通过转录形成,与核糖核蛋白组装成核糖体前体,再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一步成熟,成为翻译的场所。翻译时rRNA催化肽键的连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C)A.rRNA的合成需要DNA做模板B.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C.翻译时,rRNA的碱基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D.rRNA可降低氨基酸间脱水缩合所需的活化能解析:rRNA是以DNA的一条链
3、为模板转录形成的,因此rRNA的合成需要DNA做模板;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翻译时,mRNA的碱基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rRNA能催化肽键的连接,可见其具有催化功能,即可降低氨基酸间脱水缩合所需的活 化能。3.(2017东北三校模拟)现有一株基因型为AaBbCc的豌豆,三对基因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自然状态下产生子代中重组类型的比例是(C)A.B.C.D.解析: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一株基因型为AaBbCc的豌豆自然状态下产生子代中亲本类型(ABC)占=,因此重组类型的比例是1-=。4.(2017山东栖霞模拟)果蝇的黑背对彩背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4、黑背纯合子致死;红腹对黑腹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一只彩背红腹雄蝇和一只黑背黑腹雌蝇杂交,所产生的子代中(D)A.彩背红腹雄蝇占1/4B.黑背黑腹雌蝇占1/4C.雄蝇中红腹和黑腹各占1/2D.雌蝇中黑背和彩背各占1/2解析:根据题意,假设黑背、彩背受等位基因A、a的控制,红腹、黑腹受等位基因B、b的控制,则彩背红腹雄蝇的基因型为aaXBY,黑背黑腹雌蝇的基因型为AXbXb,又因为黑背纯合子致死,所以黑背黑腹雌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它们的后代中,彩背红腹雄蝇aaXBY占0=0;黑背黑腹雌蝇AaXbXb占0=0;雄蝇全部为黑腹;雌蝇中黑背和彩背各占1/2,雄蝇中黑背和彩背也各占1/2。5.
5、家蚕中,基因S(黑缟斑)、s(无斑)位于第2染色体上,基因Y(黄血)和y(白血)也位于第2染色体上,假定两对等位基因间完全连锁无互换。用X射线处理蚕卵后,发生了图中所示的变异,具有该类型变异的一对家蚕交配产生的子代中,黑缟斑白血无斑白血为2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D)A.具有甲图基因的家蚕表现为黑缟斑、黄血B.具有甲图基因的家蚕交配产生的后代有三种基因型C.X射线照射后发生的变异为染色体缺失D.缺失杂合体和缺失纯合体的存活率相同解析:具有甲图基因的家蚕两对性状都为显性;具有甲图基因的家蚕交配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2;X射线照射后Y基因缺失,为染色体缺失;该类型变异的一对家蚕交配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
6、比例为Ssy=11,理论上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应为SSSsyssyy=121,表现型分别为黑缟斑、黑缟白血、无斑白血,根据题干后代比例可知,缺失纯合体不能存活,缺失杂合体能存活。6.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但这一特性对雌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C)A.决定表现型的基因可以随着生殖而世代延续B.种群的繁衍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代代相传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保存对环境更适应的性状D.雌孔雀对配偶的选择影响种群基因频率解析:基因型是决定表现型的内部因素,基因可以通过生物的生殖,将其传递给后
7、代;种群内部有新个体的产生,也有老个体的死亡,但种群内的个体可以通过有性生殖将基因代代相传;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雌孔雀虽然选择的是生物的表现型,但生物的表现型由基因型决定,所以这种选择定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39分)7.(2017河北石家庄二模)(9分)牵牛花的三个显性基因(A、B、C)控制红花的形成,这三对基因中的任何一对为隐性纯合时花瓣为白色;具有这三个显性基因的同时,存在基因D花瓣为紫色;基因E对色素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只要含有基因E花瓣就为白色。(1)一个5对基因均为显性纯合的个体,花瓣表现为 色。(2)某紫花品系种植多年后,偶然发现了
8、一株开白花的个体,此白花性状的出现最可能是某基因发生了 (填“显”或“隐”)性突变。该白花个体自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3)两个纯合的白花个体杂交得到的子一代自交,如果子二代出现的紫花个体占,能否确定子一代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间是自由组合关系?,理由是 。解析:(1)由分析可知,ABC Dee为紫花,其他为白花,因此AABBCCDDEE表现为白花。(2)某紫花品系种植多年后,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白花的个体,说明该紫花品系是纯合子,基因型是AABBCCDDee,变异产生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最可能是AABBCCDDEe,属于显性突变,该白花个体自交得到的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CCDDE AAB
9、BCCDDee=31,前者为白花,后者为紫花。(3)两个纯合的白花个体杂交得到的子一代自交,如果子二代出现的紫花个体占,该比例可以写成,是五个分离定律的组合,因此可以判断五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1)白(2)显白花紫花=31(3)能子二代中紫花个体占,该比例可以写成,是五个分离定律的自交实验结果,只有5对基因自由组合才能出现这个 结果8.(2017名校冲刺卷)(10分)小鼠毛色的黄与灰、尾形的弯曲与正常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R、r和T、t控制。从鼠群中选择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雄鼠和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雌鼠,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黄毛弯曲尾黄毛正常尾灰毛弯
10、曲尾灰毛正常尾00(1)分析题干及题表可知,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 ,其中控制尾形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让F1的全部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中r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2)若F1中出现了一只正常尾雌鼠,欲通过杂交实验探究这只雌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还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写出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杂交亲本,并做出相应的实验结果预期。解析:(1)由分析可知,2对相对性状中,黄毛对灰毛是显性性状,弯曲尾对正常尾是显性性状;控制尾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是RrXTXtRrXTY,对于R、r基因来说,子一代的基因型是RRRrrr=121,其中RR致死,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Rr= 12,子一代随
11、机交配,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RRRrrr=144,RR致死,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Rrrr=11,r的基因频率是+=。(2)对于尾形来说,亲本基因型是XTXtXTY,子一代雌鼠的基因型是XTXT、XTXt,都表现为弯曲尾,如果F1中出现了一只正常尾雌鼠,如果该雌鼠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则不能遗传,该正常尾雌鼠与弯曲尾雄鼠杂交,子代雌鼠都表现为弯曲尾,雄鼠表现为弯曲尾或正常尾弯曲尾=11;如果是基因突变引起的,正常尾雌鼠的基因型是XtXt,与弯曲尾雄鼠杂交,子代雌鼠全为弯曲尾,雄鼠全为正常尾。答案:(1)黄毛、弯曲尾X(2)亲本组合:该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雄鼠预期实验结果:若后代雌鼠全为弯曲尾,雄鼠全
12、为正常尾,则该雌鼠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若雄鼠出现弯曲尾,则该雌鼠是由环境因素引 起的9.(2017安徽黄山模拟)(10分)下图表示由甲、乙两种植物逐步培育出戊植株的过程,请据图回答:(1)通过过程培育出丙种植物的方法有以下两种:方法一:将甲、乙两种植物杂交得到基因型为 的植株,并在期用 (化学物质)处理,从而获得基因型为bbDD的丙种植物。方法二:先取甲、乙两种植物的,利用 处理,获得具有活力的 ;然后用方法诱导融合、筛选出基因型为的杂种细胞;接下来将该杂种细胞通过 技术培育出基因型为bbDD的丙种植物,此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2)将丙种植物经过程培育成丁植株,发生的变异属于 ;将丁植株经过
13、程培育成戊植株的过程,在育种上称为 。(3)若B基因控制着植株的高产,D基因决定着植株的抗病性。如何利用戊植株(该植株为两性花),采用简便的方法培育出高产抗病的新品种(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请画图作答并作简要说明。(4)通过图中所示育种过程, (填“能”或“不能”)增加物种的多样性。解析:(1)分析图示并结合题意可知,方法一为多倍体育种,其过程为:甲(bb)、乙(DD)两种植物杂交得到基因型为bD的植株;因基因型为bD的植株不育,因此需要在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加倍,从而获得基因型为bbDD的丙种植物。方法二是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新品种,其过程是:先取甲、乙两
14、种植物的体细胞,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去除细胞壁,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再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筛选出基因型为bbDD的杂种细胞;将该杂种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出基因型为bbDD的丙种植物;此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克服了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2)由图可知:由丙种植物经过程培育成丁植株的过程中,b和D基因所在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易位,所以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易位)。将丁植株经过程培育成戊植株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该育种方法为诱变育种。(3)利用戊植株(该植株为两性花)培育出高产抗病的新品种,所采用的简便育种方案是让戊植株自交,其遗传图解及简要说明见
15、答案。(4)通过图中所示育种过程培育出的丙种植物,与亲本甲种植物和乙种植物都存在生殖隔离,是一个新物种,所以能增加物种的多样性。答案:(1)bD幼苗秋水仙素体细胞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原生质体物理或化学bbDD植物组织培养克服了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易位)诱变育种(3)如图所示从子代中选出高产抗病的植株,不断自交选育,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即可培育出基因型为的高产抗病的新品种(4)能10.(2017山东潍坊二模)(10分)果蝇的体色有灰身和黑身、翅形有长翅和残翅、眼色有红眼和白眼之分,三对相对性状分别受等位基因B和b、D和d、E和e控制。已知控制体色和翅形的基
16、因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且雌蝇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部分性母细胞的这对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而雄蝇无此现象。某同学为验证所学知识,利用一果蝇种群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将纯种灰身长翅与纯种黑身残翅果蝇杂交,得到的F1中雌雄果蝇全部为灰身长翅;再利用黑身残翅雄蝇与F1中的灰身长翅雌蝇测交,得到F2中表现型有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所占比例分别为42%、8%、8%、42%。实验二:将纯种红眼与白眼果蝇杂交,得到的F1中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F1中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的三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为 。(
17、2)根据实验一推断,果蝇的体色和翅形的遗传都符合孟德尔的定律,请对F2中表现型的比例做出合理的解释: 。(3)结合摩尔根的经典实验判断,实验二中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 。如果将F2中的白眼雄蝇与F1中的红眼雌蝇杂交得到下一代,预期结果 (填“能”或“不能”)验证果蝇的眼色遗传与性别有关,原因是 。(4)若进行一次杂交实验,既能说明雄性果蝇不发生交叉互换,又能说明果蝇的眼色遗传与性别有关,则用来杂交的亲本基因型最佳组合为 。解析:(1)实验一中,纯种灰身长翅与纯种黑身残翅果蝇杂交,得到的F1中雌雄果蝇全部为灰身长翅,说明灰身对黑身是显性性状、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实验二纯种红眼与白眼果蝇杂交,得到的
18、F1中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说明红眼对白眼是显性性状。(2)实验一,测交后代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所占比例分别为42%、8%、8%、42%。灰身黑身=11,长翅残翅=11,因此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由于亲本基因型是BBDD、bbdd,子一代的基因型是BbDd,BD位于一条染色体上,bd位于一条染色体上,雌性个体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产生基因型为Bd、bD两种重组类型的配子,且BD、bd两种类型的配子多且相等,重组类型的配子少且相等,因此用黑身残翅雄蝇与F1中的灰身长翅雌蝇测交,得到F2中表现型有灰身长翅、灰身
19、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所占比例分别为42%、8%、8%、42%。(3)由分析可知,果蝇的红眼对白眼是显性性状,且位于X染色体上,子二代雄果蝇中红眼、白眼各占一半,因此子一代的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EXe,子二代雌果蝇都是红眼,因此子一代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EY,亲本基因型是XEXE、XeY;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eY,子一代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EXe,二者杂交后代表现为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1111,如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ee,子一代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Ee,杂交后代仍然是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1111,不能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0、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4)如果说明不发生交叉互换,可以用基因型为BbDd的雄性个体与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进行杂交,不发生交叉互换,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是两种,BDbd=1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是2种,比例是11,如果发生交叉互换,则会产生4种配子类型,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是4种;若要说明果蝇的眼色遗传与性别有关的杂交组合是XeXe与XEY杂交。因此若进行一次杂交实验,既能说明雄性果蝇不发生交叉互换,又能说明果蝇的眼色遗传与性别有关,则用来杂交的亲本基因型最佳组合为bbddXeXeBbDdXEY。答案:(1)灰身、长翅、红眼(2)分离F1雌蝇在产生配子(卵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导致产生的两种(亲本型)BD和bd配子(卵细胞)数量多且相等,产生的两种(重组型)Bd和bD配子(卵细胞)数量少且相等(3)XEXEXeY不能不论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其后代均有两种表现型;且每种表现型的性别比例均为11,故不能确定果蝇的眼色基因是否在性染色体上(4)bbddXeXeBbDdX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