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CS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知识无价,但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正带来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的变革,让知识付费成为一股新潮流。如何评价某部热门影视作品?中国传统颜色怎样应用到设计实践中?
2、网络平台上的知识问答区、内容打赏区及付费社群内,贴满了五花八门的问题和解答。可以明显感觉到,今天知识生产的方式更个性化,知识获取的渠道更多元,知识传播和知识学习在数字时代呈现出新的面貌。理论上说,大部分的知识获得都有经济成本,知识付费并不是新鲜事。无论是旧时的私整,还是今日的网课,都可以算作广义的知识付费。而今,知识付费作为一个话题被提出,很大程度上源于互联网上免费资源浩如烟海,免费知识已经铺天盖地,为何还要付费获取知识?这就涉及信息社会人们对知识的双重需求。一方面,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知识饥渴、本领恐慌的时代。人们为自身有限的技能和认知而焦虑,担心跟不上科技步伐,终身学习越来越成为共
3、识。另一方面,互联网降低信息传播的成本,带来海量信息甚至信息过载,筛选出高价值、个性化知识的成本越来越高。知识付费带来的首要改变,就是让随时随地学习和个性化知识需求得到满足。互联网上的知识学习不受时空限制,主打碎片化时间学习,所学内容更是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调查显示,目前最热门的知识付费品类是职业技能类,尤其是和时间管理、互联网技能相关的产品。除此以外,投资理财类、生活兴趣类、专业知识类也是用户购买较多的品类。对此,平台运营方有明确的产品定位,大力开发那些用户感兴趣、普通人与专业人士有较大信息差、可以用简明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的知识领域和内容。实际上除却这些目标明确的知识付费项目,还有许多泛知识
4、类产品也在蓬勃生长。理工博士越讲科技新知、网红教授用夹杂着方言的普通话介绍古典文学,类似的知识科普视频在青少年喜欢的视频网站上受到追捧。定位明确的培训课程也好,轻松活泼的泛知识产品也罢,都将知识的大门进一步敞开,而且可以激励普通人贡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参与到知识生产和传播中来。对知识付费所代表的碎片化学习以及碎片化知识,有些人表示质疑。然而,科技的发展、媒介的变革、生活节奏的加快,让我们日常的信息接受和知识学习难免碎片化。哪怕是碎片化的知识,对于我们提高知识更新频率、拓宽认知边界都有帮助。关键是在碎片化学习之后,能否进一步延展、整合、深化,对碎片化知识进行系统淬炼。目前知识付费平台普遍
5、存在复购率低、完课率低、使用时长低的问题。这些问题既与平台的内容提供有关畅销的知识付费产品不少都是功能性甚至是功利性的,存在将知识狭隘化、内容同质化的弊端;还折射出知识付费背后更深层的问题我们究竟是为了获取知识,还是为了获得一种关于知识的“体验”,抑或只是为了缓解知识焦虑而付费?购买不等于获得,躺在收藏夹里的知识离内化为个人收获,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我们越来越满足于知识可以随时查阅、随时调用,却忽视了知识并不只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速成不得。“学而时习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古人的这些为学之道,今天品味起来,像是来自历史深处的善意提醒。(改编自胡妍妍知识付费成为知识服务新潮流)1.下列关
6、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天知识的生产、获取传播和学习的方式出现系列变化,这与互联网的发展有关。B.海量信息和信息过载提高了筛选的价值、个性化知识的成本,这导致人们要为知识付费。C.知识付费项目蓬勃发展,将知识的大门敞开,也激励着普通人参与知识的生产和传播。D.畅销的知识付费产品几乎都是功能性和功利性的,存在将知识狭隘化、内容同质化弊端。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文章在论述知识付费带来的改变时,注重以调查结果和具体事例为依据,使论证更具说服力。B.针对人们对碎片化学习和碎片化知识的质疑,作者基于现实提出自己的观点,具有启发意义。C.文章最后一
7、段作者引用古代的名人名言,意在强调知识并不只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D.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论证知识付费成为潮流的原因带来的改变并分析了出现的问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分)A.平台运营方有明确的产品定位,这使得明确定位的培训课程比泛知识产品热门。B.虽然碎片化的知识和学习有一些不足之处但作者仍然肯定了其积极意义。C.能否对碎片化知识进行系统化淬炼是影响碎片化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D.当前知识付费平台存在的问题,与平台提供的内容和购买者的动机都有关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中华文明从“满天星斗”到“众星拱月”,古蜀国文
8、明便是“满天星斗”时代最为璀璨夺目的星辰之一。最早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三星堆遗址,称得上“横空出世”,却从来不是没有故事。史书对古蜀国的记载,与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互为印证,正在为我们拼凑出一幅古蜀国历史的悠悠图景。古蜀国历史久远,西汉扬雄蜀王本纪言“从开明已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东晋常璩华阳国志有“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之说。在上古神话谱系中,盘古开天辟地后有天皇、地皇、人皇相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是为最原始意义的“三皇”。(摘自吴鹏我们查了史书为古蜀国写的日记,人民日报2021年3月20日)材料二:“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1986年曾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以大量重大的新发现,近
9、日“再惊天下”,新发现6座古蜀“祭祀坑”,已出土黄金面具等500余件重要文物。有媒体不仅对考古现场进行直播,还连线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讲解,吸引了很多公众观看。但是,直播连线中出现的一张面孔,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他就是盗墓笔记系列小说的作者“南派三叔”,许多网友对此表示不解。此外,制片方发布的消息显示,根据盗墓笔记改编的动画作品盗墓笔记秦岭神树计划于3月24日在三星堆博物馆举办首映礼。这也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关注,一些考古工作者和历史爱好者发言谴责,“盗墓不等于考古”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馆方将取消这次合作。用南派三叔引发大家对文物的关注、热情,了解文物的价值研究的意义,乃至用商业合作增加考古研究的投
10、入,似乎是一件好事。但盗墓与考古水火不容,当与考古有关的新闻中出现了盗墓元素,而且还不是以负面形象示人,难免引起专业人士反感。(摘自刘言考古现场容不下盗墓IP真不是上纲上线,中国青年报2021年3月24)材料三:公安部有关负责人向媒体介绍,2017年以来,公安部会同国家文物局连续组织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侦破盗掘、盗窃、倒卖文物案件300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000余人,破获了一大批重大文物犯罪案件,让6万余件被盗掘、倒卖文物重新回归。在新的专项行动中,将建立专业队伍,加大装备投入,加强新技术新手段建设运用,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努力开创打击文物犯罪工作新局面。要针对文物犯罪特点,创新打法
11、手段,实行一体化作战,全链条打击盗掘、盗窃、倒卖、运输、销赃、收赃、走私等各个环节。要坚持打防结合,加强联合巡逻,配合文保部门梳理安防漏洞,加快技术改造,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称,当前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打击和防范文物犯罪将是长期任务。各级文物部门要全力配合,为公安机关持续开展打击文物犯罪提供强力支持。要强化末端守护,全面实施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示公告制度;持续推进文物平安工程,加强文物安全防护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高科技应用水平,增强预警防控能力;立足长效、科学施策,全力保障石窟寺安全。要坚持守正创新,树牢底线思维,做到守土有责,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提供坚强的安全
12、保障。(摘自蒋小天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南方都市报,2021年3月28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星堆文明历史悠久。据记载,上古神话谱系中的“人皇”曾经担任过古蜀国的首领。B.三星堆出土了许多文物,还发现了新的“祭祀坑”,这对研究“古蜀国”历史帮助很大。C.史书中的记载和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相互印证,为我们拼凑出了古蜀国的历史图景。D.考古与盗墓性质不同,相关部门连续组织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是强有力的证明。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星堆遗址既有故事又有历史,曾两度“惊天下”,近日之所以于“再惊天下”,是因为有许多新
13、发现。B.南派三叔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竟然出现在三星堆考古现场直播中,这是引发强大舆论关注的主要原因。C.必须防范和打击文物犯罪,我国只有严厉打击盗掘、盗窃和倒卖等各个环节,才能减少相关犯罪行为。D.李白写的“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二句典故里的“古蜀国”与三星堆的历史文明有一定关系。6.三则材料都与文物有关,请简要概括各材料的主要内容。(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小野先生金仁顺小野先生是我的朋友莉央介绍来的。他是大学历史学教授,近年来,很多精力放在东北亚近当代史的研究上。我跟小野先生约好上午九点在酒店大堂见面。我问他想去哪里,可有计划。他说没
14、有,客随主便。我跟小野先生说,每次外地有朋友来,最让我发愁的就是长春没什么可看的,不像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文明起源早。“在我看来,”小野先生说,“长春是心灵幽深之地。”他很认真,没有故弄玄虚也没有客气。我们开车去新民大街,后参观了伪满皇宫。旧楼、做旧的家具、蜡像人物,小野先生都看得很认真,但真正让他驻足的,是游客们最走马观花的展宽厅。我在他身后跟着,发现最吸引他的是那些次要人物,小野先生戴上了眼镜,一会儿踮起脚尖一会儿弯下腰去,一会儿蹲一会儿站,有时候靠得太近,鼻尖都快要贴到照片上了。“您在找什么人吗?”我问他。“啊,“小野先生好像考试打小抄被人抓住那样,笑了,我父亲年轻的时候,曾经在长春服役过
15、,下等军官,我在想有没有可能因为某种机缘,他被拍下来过。”“那您是怎么知道他曾经在长春的?”“是他战友说的。”有一次他们去吃寿喜烧,一个包着头巾的男人从厨房出来,拍了老小野先生一下,“我看着就像你!”寿喜烧店老板激动地说。“我记得父亲当时的样子,”小野先生说,“他的脸瞬间白了,整个人就像被咒语定住了。那个人好像没注意到这个,在他身上又拍又打的,父亲慢慢缓过来,恢复正常。”他们喝了一下午的酒,大部分时间,老小野先生只喝酒,不说话。寿喜烧老板话又多又密,话语从他的嘴里倾倒似的奔涌而出。在长春,他们俩在一个小分队,经常一起执勤。他们一起去过妓院,为了掩饰心里的紧张,说任何话之前先骂别人是蠢货、混蛋。
16、他们还一起杀过人,三个中国人,他们死前的哀求声哭喊声现在还经常出现在他的梦里,还有他们的血,那么多的血,像红油漆一样,弄脏了他们军靴的靴底那天他们喝了很多很多酒。老小野先生醉了三天,他在房间里沉睡,偶尔起来喝杯水。老小野先生酒醒后,瘦了一圈儿,脸色灰败,仿佛大病初愈。小野先生试图跟父亲聊聊,但他父亲就像没听见似的。他在垃圾桶里发现父亲扔掉了那天离开时寿喜烧老板塞进他衣服口袋里的名片。于是他明白,父亲再也不会去那家店了,偶然被推开的回忆之门,被父亲重新关闭了。两年以后,他又去过那家寿喜烧店。老板娘告诉他,三个月前,老板突发心梗过世了。小野先生大学毕业的时候,老小野先生去参加毕业典礼。典礼结束后他
17、们一起去吃饭。小野先生对父亲提起他曾去过寿喜烧店,告诉他,他的战友去世了。“死在自己的床上?”老小野先生问。“是的。”“死在洁白干净的床单上?”小野先生不知道寿喜烧老板家的床单是什么样的。“他不配。”老小野先生说,“我们都不配!”老小野先生二十年前过世。他给小野先生所在的办公室打电话,请他那天晚上务必回家。小野先生下课后回到家,发现父亲穿着和服,雕塑般地坐在窗前,他叫了一声,没有回应。走到跟前才发现不对劲儿。老小野先生把家里的东西都处理掉了,日用品杂物衣服鞋一样没留,房子空空荡荡的,他的身边只留了一盆兰草,遗书夹在草叶之间。“他抹掉了他所有的生活痕迹。”小野先生说。为什么他保持沉默?为什么他撑
18、了那么多年,八十岁的时候选择了自杀?他是以什么样的心情,把一切杂事处理好,在空无一物的家中孤寂地死去?一想到这个小野先生就内心酸楚,为了缓释这种痛苦,他想改变一些东西,或许他可以用字词和叙述把老小野先生清除掉的东西一点一滴地还原回来。“我知道这样做会漏洞百出”小野先生说,“如此,也总好过一片虚空。”晚餐我定在“长春1939”。餐馆的装修更像个博物馆或者杂物馆,走廊设计成了百年前的老胡同。胡同中间铺了条有轨电车道,车是小型的,最多能坐四个人,移动的速度比人步行还慢,一路咣当咣当响,眼下坐在上面的是两个七八岁的小朋友。“餐馆为了强调特色,打怀旧牌,形式大于内容。”我对小野先生说,“有些虚假,但感受
19、一下也无妨。”“您太费心了,”小野先生冲我点头,打量着四周,感慨了一句,“时光走廊。”吃完饭我们离开餐馆时,走到门口处,小野先生停下了脚步,他回头打量着拥有有轨电车的这一条仿古街道。“假如真的有时光走廊,”小野先生问我,“我在这条走廊里遇见父亲,您猜会发生什么?”我想象了一下,“他会装作不认识您。”“没错!”他双手击掌。我们一起笑,笑得很大声,笑得停不下来,到最后,小野先生的眼泪都笑出来了。(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情节安排严谨,小野先生不同于其他游客的行为正好与后文小野先生对父亲自杀的困惑相呼应。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脸瞬间白了
20、”“瘦了一圈儿,脸色灰败”等,表现了老小野先生内心的痛苦。C.小说讲述了“我”陪同小野先生游历长春的故事,在平静细腻的笔触中,隐藏着过去战争的残酷与悲情。D.小说运用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次要人物,是所有故事情节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8.文章开头,小野先生称“长春是心灵幽深之地”,结合全文,请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及作用。(6分)9.文章中“我”与“小野先生”的对话占大量篇幅,这样安排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也。幼笃志好学,昼夜不倦。母恐其
21、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能属文。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聪明过人。好坟籍,聚书至两万卷,京师莫比。少时孤贫,丐于宗党,得米数百斛,为宗人所侮,覆米而去。及贵,不以为憾,用为郡部传。齐初为征虏记室,所奉之王,齐文惠太子也。太子入居东宫,为步兵校尉,校四部图书。时东宫多士,约特被亲遇,每直入见,影斜方出。当时王侯到宫,或不得进,约每以为言。太子曰:“吾生平懒起,是卿所悉,得卿谈论,然后忘寝。卿欲我夙兴,可恒早入。”后太子薨,时高祖勋业既就,天人允属,约尝扣其端,高祖默而不应。某日又进曰:令童儿牧竖悉知齐祚已终莫不云明公其人也天文人事表革运之征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光亦
22、不可违得也今王业已就,天心不可违,人情不可失。昔武王伐纣,始入,民便曰吾君,武王不违民意。公自至京邑,已移气序,比于周武,迟速不同。若不早定大业,合天人之望,脱有一人立异,便损威德。”高祖然之。高祖受禅,为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约久处端揆,有志台司,论者咸谓为宜,而帝终不用,乃求外出,又不见许。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与勉,勉为言与高祖,弗许。天监二年,遭母忧,舆驾亲出临吊,以约年衰,不宜致毁,遣中书舍人断客节哭。服阕,迁侍中、右光禄大夫,寻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约性不饮酒,少嗜欲,虽时遇隆重,而居处俭素。十二年,卒官,时年七十三。(节选自梁书沈约传)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
23、项是(3分)A.今童儿牧竖/悉知齐祚已终/莫不云明公其人也/天文人事表/革运之征/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光/亦不可违得也B.今童儿牧竖/悉知齐祚已终/莫不云明公其人也/天文人事/表革运之征/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光/亦不可违得也C.今童儿牧竖/悉知齐柞已终/莫不云明公其人也/天文人事表/革运之征/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亦不可违得也D.今童儿牧竖/悉知齐柞已终/莫不云明公其人也/天文人事/表革运之征/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光/亦不可违得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斛,中国旧量器名,也是古代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多以计量粮食。B.薨,古代称诸侯或者有爵位
24、大臣的死叫“薨”,也可以指皇帝的高等妃嫉和皇子公主之死。C.端揆,指相位,是魏晋南北朝时尚书令的别称,宰相居百官之首,总览国政,故有此称。D.遭母忧,又称“丁外忧”或者“丁母忧”,指古代官员遭逢母亲去世,辞官守丧。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沈约心胸豁达,不计前嫌。他幼年孤苦,曾经向宗族求助,却被族人侮辱,后来他做了高官,没有记仇,还任用了那位族人。B.沈约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当时东官多士人,他受文惠太子赏识,有的王侯很难见到太子,他常常以此事向文惠太子进言。C.沈约善抓时机,勇于进言。齐国气数已尽,高祖功业既成,沈约以朝代更迭是天愿人望,不可谦让,迟则生变为
25、由,力劝高祖称帝。D.沈约一生质朴,颇受重用。他喜读书,不爱饮酒,所受恩遇优厚,节俭朴素,受齐梁两朝重用,但自梁高祖即位后就一直想隐退。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若不早定大业,合天人之望,脱有一人立异,便损威德。(2)舆驾亲出临吊,以约年衰,不宜致毁,遣中书舍人断客节哭。(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夜思中原刘过中原邈邈路何长,文物衣冠天一方。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关河夜月冰霜重,宫殿春风草木荒。犹耿孤忠思报主,插天剑气夜光芒。注刘过:南宋词人。文物:礼乐、典章制度统称。天阊:天门。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
26、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紧扣诗题“思”字,叙写了北方尽入金人之手,诗人远离礼乐典章制度、世家大族所在的中原。B.颔联感情激越,诗人感叹朝廷上没有为国挥洒血泪的奇杰人物,也反映了当时朝廷的萎靡不振。C.尾联用龙泉剑典故,以宝剑自比,虽被沉埋而精光不灭,仍可上插于天,表现其坚强性格。D.本诗风格沉郁悲壮。以悲语起笔,然后追忆当年事迹,再回到眼前景象,营造了凄凉的氛围。15.“思中原”之情意蕴丰富,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登高中“ , ”由高到低,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渲染了秋江的景物特点。
27、(2)蜀道难中“ , ”描写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景象,展现了蜀道的险峻和难行。(3)岳阳楼记中,诗人在列举悲喜两种情境后,道出超乎这两者的更高理想境界“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近年来,文化类电视节目广受观众喜爱。通过这些节目,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迈出学术研究专业领域,得以流行并进入广阔的公共视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何以走出书斋、走进生活?第一,提炼优秀传统文化内核,让传统文化和当代精神有效衔接。今天的我们在用文艺作品表现传统文化时,要去伪存真、 。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主创人员钻研思考中华典籍的思想内容,慎重选择、果断剪裁,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 、提炼与阐
28、释,从而把传统文化中最具普遍意义也最有光彩的部分 出来,使其与当代精神相交融。第二,以故事打动人心,用故事传递精神。典籍里的中国上演了一场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两位科学家,跨越300余年、共筑“禾下乘凉梦”的动人故事。这个故事感动了观众,也使天工开物中的那句“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更加 ,让观众油然生出敬仰之情、追慕之志,而这正是故事的力量。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去芜存菁 扬弃 凸显 铿锵有力 B.激浊扬清 摒弃 显露 抑扬顿挫C.去芜存菁 摒弃 显露 铿锵有力 D.激浊扬清 扬弃 凸显 抑扬顿挫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
29、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通过这些节目,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迈出学术研究专业领域,得以流行并进入广阔的公共视野。B.通过这些节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迈出学术研究专业领域,得以流行并进入广阔的公共视野。C.通过这些节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迈出学术研究专业领域,进入广阔的公共视野并得以流行。D.通过这些节目,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迈出学术研究专业领域,进入广阔的公共视野并得以流行。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杂交水稻之父”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这条警犬的起点并不高,在受训时,起初常常“挂科”。B.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C.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举
30、行。D.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热情呼吁:“少年强则国强。”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汉乐府民歌上邪有言: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以冬天打雷和夏天下雪这两种罕见的天气现象来表明自己捍卫誓言的决心。 ,但当二者同时出现时,就变成了一种很少见的天气“雷打雪”。冬季雷电天气少是因为天气寒冷干燥,加之太阳辐射弱,剧烈的对流运动很难形成。我国受大陆冷气团控制,特别是在下雪的时候,地面温度一般来说在2以下,不利于对流发展形成雷雨云, 。在下雪期间同时打雷或者看到闪电似乎有点奇怪,但事实上, 。如果同时满足
31、降雪和雷电发生的条件,“雷打雪”天气便可能出现。21.请把下面的几个句子组合成一个长单句,不得遗漏信息,可以增删个别词语。(5分)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按照一定的体系结构将我国各项基本的民事法律制度进行编纂。它是一部规范性文件。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韩非说:“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32、,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XCS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试题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A 解析:B以偏概全,从原文“这就涉及信息社会人们对知识的双重需求。”可知成本的增加只是原因之一。C“将知识的大门敞开”错误,应是“进一步敞开”。D“几乎都是”错误,原文是“不少都是”。2.(3分)D 解析:D“并列式结构”错误,应是“递进式结构”。3.(3分)A 解析:强加因果。(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3分)C 解析:混淆时态,原文是“正在为我们拼凑出”而
33、不是“拼凑出了”。5.(3分)B 解析:强加因果,从原文中“但盗墓与考古水火不容,当与考古有关的新闻中出现了盗墓元素,而且还不是以负面形象示人,难免引起专业人士反感,为公众提起考古就想到盗墓痛心疾首。”可知引发舆论关注的主要原因不是南派三叔是非专业人士,而是与考古有关的新闻中竟然出现盗墓元素。6.(6分)(1)材料一: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可以印证史书对古蜀国的记载。(2)材料二:盗墓不等于考古,考古直播现场出现盗墓元素,引发热议。(3)材料三:相关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活动。(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3分)D 解析:小说中插叙小野先生对父亲回忆的故事情节
34、是我听说的,但不是参与者。8.(6分)含义:长春承载着父亲隐瞒的一段记忆,而这即是小野先生极力想要探寻和还原的真相。因此,称长春是心灵幽深之地。作用:(1)放在小说开头部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去探究其背后深层含义。(2)该句贯穿了整个故事情节,失父之痛激励着小野先生来到长春进行历史研究。(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9.(6分)(1)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对话引出小野先生来访的目的,使小野先生回忆父亲的情节水到渠成。(2)使人物更加真实,便于抒发复杂的情感。对话表现了小野先生对父亲的爱和对历史的尊重。(3)交代故事内容,表现了战争给两代人带来的伤害,揭示了文章的主题。(4)引起读者共情,引发读者思考,增
35、强文章的感染力。(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3分)B11.(3分)D(“遭母忧”又叫“丁内忧”。)12.(3分)D(“自高祖即位后就一直想隐退”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可知,梁朝以来沈约位居高官却有志台司,未被允许,于是产生隐退思想,而不是“自高祖即位”就一直想隐退。)13.(1)如果不早些确定帝业,与天象和人事的希望相合,倘若有一个人背离,便有损您的威势和德政。(“合”“脱”“损”各1分,句意2分)(2)皇上亲自出宫前去吊唁,因为沈约年老,不宜因哀痛过度而伤害身体,就派遣中书舍人去谢绝来客,让他节哀。(“舆驾”“致毁”“断
36、客”各1分,句意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3分)D(“再回到眼前景象”错,颈联虚写中原汴京,不是眼前之景。)15.(6分)(1)中原沦丧的感伤。(2)怀才不遇,四处漂泊的凄凉。(3)对中原缺少人才,无人可守的愤慨。(4)对朝廷的坚守与忠诚。(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1)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2)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3)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A (3分)(去芜存菁:除去杂质,保留精华。激浊扬清: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抨击坏人坏事,褒扬好人好事。扬弃:含有发扬和
37、抛弃两重意义。对原有事物既要抛弃其消极因素,又要保留、发扬其积极因素。摒弃:舍弃。凸显:清楚地显露。突显:突出地显露。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18.C (3分)(原句错误有两处,一是“通过”和“使”(或:让)介词误用,使句子缺乏主语,二是“得以流行并进入广阔的公共视野”逻辑错误,根据前句的“迈出”,接下来应该是“进入”然后是“流行”。)19.C (3分)(“杂交水稻之父”表示特定称谓。A项表示特殊含义,B项表示强调的内容,C项表示特定称谓,D项表示直接引用。)20.(6分)(1)打雷和下雪本都是很寻常的现象(2)“雷打雪”天气非常少见(3)“雷打雪”
38、并没有那么神秘21.(5分)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按照一定的体系结构将我国各项基本的民事法律制度加以系统编纂而成的规范性文件。四、 写作(60分)22.解析:韩非子作为法家的代表,认识到了人性中“恃强凌弱”的特性,主张用强有力的手段去对抗恶,不主张以德报怨。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只要“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就可以获得他人的喜爱和尊敬。任务指令部分要求学生体现情境。据此,学生可以辩证看待法度、规范、严格要求与仁德、宽和、包容的辩证关系。参考译文: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他幼年专心致志爱好学习,白天夜晚不知疲倦。他的母亲担心他因为疲劳而生病,常常令他
39、减少点灯的油或灭掉灯。但是沈约白天所诵读的文章到了夜晚就能背诵,于是他广泛通晓各种书籍,能够写文章。沈约左眼有两个瞳仁,腰间有紫色的痣,聪慧睿智,超过常人。他喜好古代典籍,积蓄典籍达两万卷,京都没有人能与他相比。沈约年幼时孤苦贫寒,向宗族乞求得到几百斛米,但被族人侮辱,他把米倒掉,然后离开。等到显贵,沈约不因此怨恨,任用这个族人为郡部传。齐初年,沈约担任征虏将军府记事。他所侍奉的王,是南齐的文惠太子。太子入居东宫时,沈约为太子步兵校尉,校理四部图书。当时东宫士人很多,沈约特别受到文惠太子的恩遇。每次当值时入宫进见太子,到太阳西下才出来。当时王侯到东宫,有的不能进去,沈约常常以此事向太子进言。太
40、子说:“我平常爱睡懒觉,这你是知道的,一听到你的谈论,才忘了睡觉。你想让我早起,可经常早点儿进来。”后来太子去世。当时高祖的功业已成,天象和人事都认为允当,沈约曾探问高祖是否有称帝的心思,高祖沉默不回答。某日,沈约又进言说:“如今的小孩儿和牧童都知道齐国的气数已尽,没有不说您是取代齐国的那个人。天文和人事表现出国运变更的征兆。假如天运已经到来,即使想谦逊礼让,也是不可能违背的。现在帝王的基业已经就绪,天意不可违抗,人心不可违背。从前周武王伐纣,刚进入商都,民众就说,这是我们的君主。武王不违背民意。您自从到了京城,已经改变了气运,与周武王比起来只是早晚不同。如果不早些确定帝业,与天象和人事的希望
41、相合,倘若有一个人背离,便有损您的威势和德政。”高祖认为沈约的话很对。高祖接受禅让后,沈约任尚书仆射,被封为建昌县侯。沈约久居相位,有志于三公之位,议论的人都认为他宜居此位,但高祖始终没有任命,于是他请求出外任职,也不被允许。沈约与徐勉向来交好,就用书信向徐勉陈诉衷情,徐勉替他向高祖进言,高祖不允许。天监二年,沈约遭逢母亲去世,皇上亲自出宫前去吊唁。因为沈约年老,不宜因哀痛过度而伤害身体,就派遣中书舍人去谢绝来客,让他节哀。服丧期满,沈约升迁侍中、右光禄大夫,不久升迁尚书令,兼任太子少傅。沈约生性不饮酒,少有贪欲,虽然当时皇上的恩遇深厚,但是他居住的地方节俭朴素,天监十二年沈约在任上去世,享年七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