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单元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第1课时 简单的数据收集与分类整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例2和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分类整理的用处,并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来整理数据,能根据整理的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2.到生活中去调查收集的数据,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一种标准分类整理。难点:掌握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提问: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你最喜欢参加什么活动?学生交流。我们经常组织的活动有跳绳、踢毽子、投篮。同学们最
2、喜欢哪一项活动?你有办法帮老师快速地了解到结果吗?学生如果能举手回答,就听听他们的方法;如果没人举手,就告诉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能帮老师想到一种快速了解结果的方法。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参观校园的一角童心园。二、互动新授1.出示情境图。提问: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生1:图中有老师和学生。生2:他们有的做游戏,有的看书,有的下棋。师:他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而且还非常有意义,我们大家在课后也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提问:你想知道些什么?如果学生未能想到,教师可以先示范:我想知道老师比学生多多少人?然后学生思考交流。指出: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要先知道他们的人数。怎样才能知道图中的
3、人数呢?引导:可以先把图中的人分类整理。2.提问:你打算怎样分类?指名说:(1)可以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2)可以按参加的活动分成三类;(3)可以按性别分成两类。提问:你想怎样表示人数呢?学生回答:可以画“”表示;可以用“”表示;有一个人就画一个人。下面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标准分一分,并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类的结果。展开活动。3.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分析结果。(1)选择学生分类的结果,提问:从这里你能看出是按什么分类的吗?生答:能(不能):师:首先要把分成的几类一一写出来(如果未写,指导学生将分类的情况写清楚)。提问:现在,你能清楚地知道各有多少人吗?学生根据出示的结果逐一回答。(2)出示其他的分
4、类结果,指名说说从中知道些什么?(3)将几种分类的结果放在一起,小组交流:你还知道些什么?生1:老师和学生一共有15人;生2:老师比学生少9人;生3:做游戏的人最多,下棋的人最少;生4:看书、下棋和做游戏的一共有15人。(4)师:这些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结果,你能掌握吗?提问:你认为分类整理时最关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最关键的是确定分类标准。(板书:分类标准)4.回顾刚才的整理过程,你有哪些体会?学生交流:(1)分类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图中有哪些人,各有多少;(2)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小结:通过分类整理,可以获得多方面的信息,用自己的方法将结果表示出来,这就经历了数据的收集和
5、整理的过程。(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三、巩固练习1.谈话:我们学校准备成立兴趣小组,有航模、唱歌、美术、舞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想参加哪一个?下面分小组活动,用你喜欢的方法把人数记下来。实物展示(投影):说说你是怎么进行统计的?从你整理的结果看,你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2.完成教材第92页“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图,提问:可以怎样分类?生答:按颜色和形状分。出示图下的表格,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整理结果。3.谈话:老师在课前收到了大家带来的一些照片,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先逐一出示然后出示全部)。这些照片,可以怎样分类整理?引导学生从照片上人数的多少分成两类:个人照和合照;从照片的横拍和竖
6、拍分成两类;从照片上男生和女生分成两类。4.谈话:最后,老师想把我们班的同学分一分。先请组长汇报一下你们组的人数,你是怎么知道人数的?引导学生说出:是数出来的,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提问:你能按不同的标准分一分吗?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集体交流其中一个小组的分法。四、课堂小结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归纳:在实际生活中,有的时候需要分类整理,才能回答有关的问题。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板书设计】简单的数据收集与分类整理分类标准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分类整理的意义。教学中应把“数据收集和整理”这一数学知识还原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充分利用教材,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充分交流之后掌握多种分类标准,并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分类的结果。这个过程中,一些学生能够学习到其他学生好的方法,从而改进自己的方法,使好的方法得到传扬,学生也会在进一步的数据收集和整理中体验知识源于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利用情境适当地进行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