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浏阳一中2012年下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语 文时量:150分钟 分值:150分 命题:张燎亮 审题:罗世良考生注意:本试卷共8页,7道大题,21道小题。答题时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不要直接写在试卷上。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躯壳(qio) 横财(hng) 倾轧(y) 乘人之危(chng)B 勾当(gu) 沏茶(q) 胡诌(zhu) 自怨自艾(y)C 间距(jin) 稽首(j) 蜃景(shn) 翘首以待(qio)D 道观(gun) 着落(zhu) 龟裂(jn) 荷枪实弹(h)2.下列句子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因囊中
2、羞涩而食不裹腹的小吴正痛心疾首地盘桓在湘江边,但狡黠的贾交警依然固我,坚持要给险些肇事的他以处罚,说这样做可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B.这首小诗表现青年男女之间两情相悦、心心相映的浪漫情感,由于构思精巧,意象独特,一直受到读者的喜爱。C.学术的腐败还包括许多学术权威到处作报告、发号令。他们俨然是“百科先生”,诛不知,自己成了“华威先生”。D.他们还能跟那些曾经战胜过他们的人拼死地打一仗,不过他们是不能够战死的,因为他们还有未实现的宿愿。3、下面四选项,对例句内容表述最准的一项是( )例:有人认为核试验使大气中存在放射性元素,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有的专家指出,这种说法事实根据不足。A.有的专家认
3、为“核试验使大气中存在放射性元素,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的观点,事实根据不足。B.专家认为“核试验使大气中存在放射性元素,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的说法,事实根据不足。C.有的专家否认“核试验使大气中存在放射性元素,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的观点。D.有的专家指出“核试验使大气中存在放射性无素,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的说法,事实根据欠妥。4、还原下面一首唐代律诗,加序号的诗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终古垂杨有暮鸦紫泉宫殿锁烟霞于今腐草无萤火 欲取芜城作帝家锦帆应是到天涯玉玺不缘归日角A. B. C. D.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58题。(19分) 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
5、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陵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雠,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切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6、 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有删改)【注】 李陵,字少卿,西汉陇西成纪人,名将李广之孙。天汉二年,率步卒五千,深入匈奴,以少击众,力尽而降。武帝族灭其家。李陵遂留匈奴,元平元年病死。5对下列句子中加
7、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皆扶病,不任干戈 任:堪,胜 B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 引:率领,引申为撤退 C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 勤:劳苦 D幸谢故人,勉事圣君 谢:感谢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余不满百,而皆扶病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徐公何能及君也 C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长与足下生死辞矣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陵率领伤病疲惫的士卒,与超过汉军十万人的匈奴军队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再加上叛将出卖,打了败仗,做了俘虏。 B李陵认为白
8、白死掉不如建立节操,毁灭声名不如用行动报答恩德。他仰慕范蠡、曹沫,不得已投降,是准备有所作为的。 C苏武壮年时以一个轻车简从的使节身份,出使到拥有兵车万乘的匈奴,头发白了才回到汉地,母亲已经死了,妻子也改嫁了。 D汉朝对没有死节的李陵给予严厉的处罚,而对守节不移的苏武仅给予很少的奖赏,李陵认为这很难让在远方听命的臣子倾力为国效命。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3分) 译文: 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4分) 译文: 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3分) 译文: (二)文言文断句
9、(3分)9.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B.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C.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D.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
10、出门俱是看花人。【注】诗家:诗人。上林:古代皇家园林。(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4分) 答: (2)这是一首蕴涵着丰富而高雅理趣的写景诗。你觉得这首诗有什么样的理趣?(4分) 答: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酾酒临江, , ,而今安在哉? ,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由来已久的清官文化和扎根在国人心中的清官情结,实在是我们太过熟悉的东西,或多或少反映了我们自身的一种心态,且在现今生活中仍然留有
11、很多痕迹。对此如何认识、评价一直都是传统与现代、本土和西方这类话题中的重要内容。尽管是个老话题,但其所反映的现象及问题的负面影响并没有被真正的重视和解决,所以对此关注、讨论并切实推动实践与国人意识的转变仍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清官背后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清官情结和文化现象所反映的也是对官员道德的倾慕与信赖。对此的诸多反思表明,这种情结和文化传统有害于或至少不会有利于现代法治社会的建设,理由同样也是非常充分的。首先,清官是稀缺资源。每朝每代或许都会有清官廉吏,包括人们通过艺术美化和想象塑造出的清官,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确凤毛麟角、屈指可数。新时期也有这样的好干部,他们的事迹总能催人泪下,不过他们也仍
12、是少数的一些人,更确切地说是在道德层面绝不普通的少数人。“清”是传统中国有关官吏的一种政治品格和道德准则,而且是很高的政治品格和道德准则。历史告诉我们做清官何其累,又是何其难,他们通常粗衣陋食,不贪财、不受贿、不怕苦,甚至不畏死,顾不上自己的小家,只讲奉献不问回报,在这种严苛和艰难的条件下还要做成事。“修身、克己”是他们的信条,他们的品格和事迹既令人高山仰止,也让人望而却步,毕竟芸芸众生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道德意义上的普通人。因此清官注定是稀缺的,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清官的稀缺必然导致依赖清官是不确定、不可靠的,或者说民众的诉求能够被清官知晓并得到公正解决具有很大的或然性,可谓小概率事件。一
13、个时代能够有多少清官,是否每个时代、每个地方、各个岗位都会有清官,都是不确定的。即便有那些清官,他们的作用是否真的那么大,他们的所作所为真的就那么完美无缺、那么妥当吗?清官和清官的作用实际上已经被神化,他们身上有一层道德光环,致使人们对清官不能做辩证的事实评价,其作用被大大的夸大乃至神化了。再者,清官文化的遗存不利于公民意识的培育,无形中还在维系并强化着官与民之间的距离和对立。有人说过:“跪着的人民,才期待清官”,清官情结和对权力的迷恋与崇拜,可说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这也在一定意义上解释了,何以国人对立法、行政、司法,以及党政等各类职权的区别缺乏明晰的认识。在多数人眼中,政府官员、法官,乃至任何
14、行使职权的人,他们的不同在于权力的大小、职位的高低和品德的优劣。至于不同职业身份的官员及其所行使职权的性质、特点、原则、程序等方面的差别并不为人们所了解和关注,因此司法的过程也就顺理成章被视为权力运行中的一个环节,其应有的独立性并未被重视。沉迷于清官情结的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尊严和应有的权利,不了解作为社会中的人的责任和义务,他们所具有的仍是那种根深蒂固的臣民意识,而不是今天所谓的公民意识,致使法律意义上的具有主体性的人的形象和意识都是模糊的。(节选自余净植清官与法官,读书2011年第7期)12.下列对“清官”“清官文化”“清官情结”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官文化
15、和清官情结反映的现象及问题的负面影响并没有被真正的重视和解决。B.清官情结和清官文化传统不会有利于现代法治社会的建设。C.人们对清官不能做辩证的事实评价,是因为清官身上有一层道德光环。D.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尊严和应有的权利,就能不再沉迷于清官情结。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清官是人们通过艺术美化和想象塑造出来的。B.民众的诉求能够被清官知晓并得到公正解决具有很大的或然性,这是由清官的稀缺导致的。C.国人对立法、行政、司法,以及党政等各类职权缺乏明晰的认识。D.司法的过程是权力运行中的一个环节,要重视其独立性。14.综观全文,请谈谈对文中所说“清官情结和对权力的
16、迷恋与崇拜,可说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的理解。(4分)答: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寻找疏勒河庐野我从千里外的繁华地,仆仆风尘地来到河西走廊。人道是,牧马秋风塞北,是最迷人的时节,尾随大雪而来的我,显然错过了良辰。我呢,自有我的趣味所在,倒觉得冬日里的西域,听风赏雪是诗也是画呢。 当我站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足下坚冰如铁,听飞石格打有声,看风行处千里无障,心头不免惘然:广袤雄阔的雪原上,哪里有我梦中的羌笛胡笳,哪里有我思之若渴的疏勒河啊! 我踯躅在空荡荡的荒滩上,四处寻觅它栖身的地方,用温热的脚板,叩动它的心室,触摸它的肌肤,走入它沉沉的梦境。眼前沙草枯折,飞
17、鸟息绝,了无半分探察的凭藉。哦,疏勒河,男儿心头一条雄性的河流,你的声名就像盛世的汉唐一般辉煌,你的形迹令人想起情素的草书、公孙娘的舞剑,还有帝王锦袍上跃跃欲动的大龙!可是你为何像羞涩的小丫怯怯地躲藏起来,为何对在旷野中回荡着的呼唤不吭不响? 遥远的西天,横卧着冷面的冰山,那里不染纤尘,万籁消音,与眼前喧闹的世界有大不同。旋转的阳光下,透明的山体如绢如素,高洁的气质令观者自惭形秽。久久地凝视,竟觉得这座晶莹剔透的庞然之物,莫不是已被凝固了的大河!它高悬于苍穹之下,呈引弓待发之势,随时轰然倾泻、涌流,将千里荒滩滋润一番。 朔风里,雪雾一团团地弥漫开来,寒烟遮住苍凉的远山。视线里,三五黑点倏然往复
18、,欢跃之至,羊乎?狼乎?好一群喜寒嗜雪的精灵!它们是疏勒河的宠儿,它们的灵性来自疏勒河的哺育,其美如是,其丑亦如是。天地间,佛与兽轮番演替,此长彼消,相生相克,自成一种气象。有了这般尤物,想见厚厚积雪重覆下的河流,必定不竭不亡,随天地而生,伴日月而行,有着十二分的雄浑、十二分的姿色。 我漫无方向地在雪原上游走,默默地呼唤着河的芳名,心地虔敬地和它交谈:疏勒河呵,你不必为自身的弱小而难过,你是千年丝绸古道上声名赫赫的大河啊!戍关将士在你的怀抱里濯洗征衣,边塞诗人在你的光影里饮酒颂月,拓荒大军在你的吟唱中屯垦耕耘。岁岁年年,星沉日起,你随着季节而荣枯,因着时代而盛衰,以坚韧的内力支撑着生命的远途跋
19、涉!难道你今天疲惫了,衰老了,在这冬日的大雪中昏昏睡去了? 黄昏中,我在雪地里见到一座孤伶伶的石碑。碑上,讲述了一个走失了的英雄的故事。这个年轻的女人,我很陌生,那段故事也谈不上传奇。石碑坐西向东,东方有她家乡的望日莲与青纱帐吧。我不知道,她在悄然离别这个世界时是否无忧无恨,倘若有忧,是来不及圆成一生中最温馨的梦吧;倘若有恨,是来不及向爱恋的人一吐情肠吧,如同这隐去形迹、蓄丰涵美的汤汤流水。天地空旷,小小石碑愈显得清冷,它的身后,是远处地质勘探队的一片温暖的灯火,独处荒原,舍闹取静,这是它的不凡之处啊,我想到了质朴的疏勒河,想到了它不喜卖弄的品性,开化即流,封冻则止,也是这般情形。虽然我无缘一
20、睹它的芳容,但它的魂灵分明已在我的心头永驻。不知怎的,我心里忽然有所感动,为这个走失了的女人,为这条走失了的河流。 入夜,我梦中的疏勒河,在一串早春的鸟啼下萌动苏醒了,它呼喊着,挣脱坚冰的束缚,劲猛地夺路而走,把爱的乳汁洒向贫瘠的荒野。灿灿夕阳下,满河波光,梵音响动 继而,我幡然警醒,耳边一阵苍凉的歌声正穿透在夜空,像宿鸟一样徘徊。远处的帐篷里,牧人们在寒冷的冬夜,煨在粪火旁饮酒,深情地唱着一匹走失的马。所有的男人都喝了好多好多的烈酒,所有陪伴着的女人都显得格外柔情。 月光下,大地安宁如斯,积雪下那条古老的河流圣婴一样地睡熟了。 15.第一段中说“我呢,自有我的趣味所在”,“我的趣味”是指什么
21、?(4分) 16.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文章第6自然段加以赏析。(5分) 17.从全文看,疏勒河有着怎样的品性?请分条加以概括。(6分) 18.文章的后半部分写到了“走失了的女人”的故事、地质勘探队和牧人们的活动。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请对此加以探究,谈谈你的看法。(6分) 六、选择题(12分,任选一个小题作答)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共12分)茵梦湖(片段)(德国) 施笃姆 莱因哈特一直沿着湖岸走去。他发现在离岸不远的地方有一朵白色的睡莲。他忽然产生了要到近处去看看它的欲望;于是他脱掉衣服,下到了水里。水是浅的,锐利的水草和石子刺痛他的脚,他总是找不到能让他游水的合适地点。直到后来,
22、他才忽然一下踩到了深水处,水开始在他头上旋转,过了一会他才又浮到水面上。现在他划动手脚绕着圈游了起来,直到他认清了刚才入水的地方。过了一会儿他又看到了那朵莲花;它孤单单地在那些闪亮的大叶子中间他慢慢地游过去,时而把手臂举出水面,那时往下掉落的水滴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可是,他和莲花之间的距离仿佛一点没有改变;只是在他往后回顾时,看见他身后湖岸上的夜雾愈来愈浓郁。可是他并不因此放弃前行,相反他提起了精神继续朝着这个方向游去。最后他终于来到了这朵莲花的附近,他甚至可以在月光的照耀下清楚地辨认出那些银色的花瓣;可是就在同时他却感到自己仿佛陷入了一张网里;那些从湖底浮上来的潮湿的草茎把他赤裸的四肢缠绕住了
23、。这片不可知的湖水是这样黑沉沉地围住了他,在他身后,他听到了一条鱼的跳跃声;在这生疏的水中他突然感到了莫明的恐惧,于是他使劲挣脱了水草网,一口气急急地游回到了岸上。当他从岸上再回头看时,只见那朵睡莲还像先前那样遥远地,孤寂地浮在那黑沉沉的湖心上。注:茵梦湖是德国诗人、小说家施笃姆的中篇名作,历来以富有诗意而为人称道。这篇”诗意小说”故事很简单:主人公莱因哈特和伊利莎白(她总穿着白色连衣裙)两小无猜,情愫暗生;后来,莱因哈特外出求学,数年未归,伊利莎白听从母亲之意嫁给了莱因哈特的好友埃里希(埃里希拥有自己的庄园,也很会过日子);数年后,莱因哈特学业有成,回乡省亲,与昔日恋人伊利莎白和好友埃里希相
24、见,惟有一片惆怅;于是,他黯然神伤,远走他乡。就在小说即将结束时,有上文这么一段意味深长的描写。莱因哈特那天从湖边回来,就遇到了伊利莎白的母亲和埃里希。他们得知他一个人深夜去“拜访那朵睡莲”,很是吃惊,埃里希还不解地问:“那朵睡莲跟你有什么关系?”对此,莱因哈特的回答就如月光下的茵梦湖一样平静,也像那湖水一样深沉而忧郁:“我跟它从前是认识的,不过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1)故事内容是男主人公的回忆,却用第三人称讲述。这会给人怎样的印象?(5分) (2)小说的魅力,并不在于故事本身,而在于小说以此而营造出一种意境,当然还有富有诗意的象征。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一朵白色的睡莲”,不用说,既是写实的,又
25、是象征的。你觉得它在暗示什么呢?而“那些从湖底浮上来的潮湿的草茎”又象征什么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7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兰亭集序)两段文字都提到“不知老之将至”,联系具体语境简要分析,谈谈其内涵的异同。250字左右。答: 七、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一只小鸟正在飞往南方过冬的途中。天气太冷了,小鸟冻僵了,从天上掉下来,跌在一大片农田里。它躺在田里
26、的时候,一只母牛走了过来,而且拉了一泡屎在它身上。冻僵的小鸟在暖烘烘的牛粪堆里,慢慢地缓过劲来了!它躺在那儿,又暖和又开心,不久就开始高兴地唱起歌来了。一只路过的猫听到了小鸟的歌声,走过来查个究竟。顺着声音,猫发现了躲在牛粪中的小鸟,非常敏捷地将它刨了出来,并将它给吃了!上述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语 文 参 考 答 案选择题答案:题号123456791213答案BDCBDAADDB非选择题答案:8哪有背弃君主父母、抛弃妻子儿女,却反认为这是对自己有利的事呢?(捐、妻子、“宁乎”各一分)哪里料到志向没有实现,可怨恨已经产生了;计划尚未实行
27、,可骨肉亲属却已被杀了。这便是我为什么仰望苍天捶胸而泣血的原因。(图、而、“所以”判断句、表达各一分)那些蛮貊民族的人,尚且还赞美你的节操,何况作为统治天下的君主呢?(尚、嘉、况各一分)10、【答案】(1)反衬。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对比(对照)。“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秾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三四句的虚写突显(反衬
28、)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2)感觉要力求敏锐,要努力发现新的东西。不要一味从众,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许多有价值的高雅的事情,要趁早做,如读书、立志、奋斗、奉献、成才、孝敬要善于在别人不在意的地方发现生活中的美。(答出以上四点中的任两点即可得4分。其他的角度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1、申之以孝悌之义 横塑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14、【答案】“一枚硬币的两面”,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说明清官情结和对权力的迷恋和崇拜是不可分割的。(1分)一方面,沉迷于清官情结的人具有的仍是那种根深蒂固的臣民意识,从而表现出对权力的迷恋和崇拜;(2分)另一方面,对权力的迷
29、恋与崇拜,才期待清官,依赖清官,从而产生清官情结(1分)寻找疏勒河参考答案15、答题要点:(1)欣赏冬日里西域特有的自然风光(或“听风赏雪是诗也是画”)。(2)寻找“我”思念的疏勒河。(每点2分)16、答题要点:(1)采用第二人称的手法,直接呼告疏勒河,便于抒情,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和艺术感染力。(2)采用排比的句式,同时将散句与整句有机结合,使语言表达流畅,富有气势,抒情浓烈。(3)采用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疏勒河无私的爱心和坚韧的内力。(写出其中任意二点即可得满分,共5分)17、答题要点:(1)雄性奔放,生命力顽强,有着坚韧的内力。(2)晶莹高洁,滋润万物,养育生灵,有着无
30、私的爱心。(3)质朴刚健,含蓄内敛,不张扬,不卖弄。(每点2分)18、答题要点:示例1 :写“走失了女人”的故事,为疏勒河增添了厚重沧桑的历史感,与疏勒河相互映衬;写地质勘探队和牧人们的活动,为文章平添了鲜活的生命的律动,同时突出了西域特有的风光和人文特色,创设了一种悠远苍凉、静谧平和的意境。从而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强了文章的意蕴。(每点2分)示例2:一是从侧面突出疏勒河的质朴、含蓄、舍闹取静、不喜卖弄的品性;一是衬托出作者对疏勒河的感动、赞美和喜爱之情;一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形散神聚,增加了西域的苍凉感和沧桑感等。(每点2分)19.(1)故事用第三人称来讲述,会给人这样的印象:那仿佛不是在讲
31、述他自己的昔日的恋情,而好像是在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那些事,那些人,包括他的昔日恋人,在他的记忆中犹如故乡的茵梦湖,既历历在目,又浩淼悠远。这样的叙述,就把故事置入了一种自我哀怜和自我超脱的意境。(2)反复出现的“那朵白色的睡莲”,似乎既是伊利莎白的化身她总穿着白色连衣裙,又是爱情的象征爱情啊,就如镜中花、水中月,看上去如此之美,但却没法拥有它,甚至都没法靠近它。因为“那些从湖底浮上来的潮湿的草茎把他赤裸的四肢缠绕住了”,为此他“感到莫名恐惧”。而“从湖底浮上来的潮湿的草茎”象征着现实使美丽的梦幻化为乌有的现实。在现实中,莱因哈特不过是一个书生,既不像埃里希那样“拥有自己的庄园”,也不像他那样
32、“会过日子”,也许伊利莎白并不在乎,可是她母亲难免不在乎,而伊利莎白又不能不在乎她的母亲的感受“伊利莎白听从母亲之意嫁给了埃里希”。这就是那张烦人的“水草网”,于是莱因哈特“使劲挣脱了水草网”,而这,也就意味着他只能远离那朵睡莲,只能回头张望,觉得它是“那样遥远地、孤寂地浮在那黑沉沉的湖心上”,可望而不可即。20.【答案】第一段文字讲孔子,形容自己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死了都不知道。(2分)第二段文字写不同的人,或悟言一室之内,或放浪形骸,追求不同,状态不同,但他们为自己所接触的事物高兴时,竟然不知道生命就快要结束了。(2分)两者都提及忘记生死是因为有所追求
33、(2分),但孔子为学习而忘记了将要老去,那就是内心充实之后超然忘我的自由境界(4分)。而兰亭集序中讲所谓雅士不务于实,纵然得到一时快乐,却最终因为人生逝去而悲叹,这其实是内心极度空虚的表现(2分)【解析】本题是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对文化经典的理解。解答本题首先要对两段文字的语境作深入了解,兰亭集序不存在太大的障碍,而论语中的语段则需要在阅读的基础上,联系具体内容加以推新,然后进行比较。“不知老之将至”都是因为有所追求,但具体追求又是什么,则是这一题考查的重点所在。附:文言文翻译匈奴战败以后,举全国的军队,换干练的精兵,强大的军队超过了十万。单于驾临督阵,亲自指挥合围。客主(双
34、方)的形势,已经不相当(相差悬殊);步兵对阵骑兵的形势,也更加悬殊。疲劳的兵士一再接战,一个抵挡千个,但是还是带着伤痛,争先拼命,死伤的士兵堆积旷野。剩余的士兵不满百人,而且都带着伤病,(都已经)拿不动武器了。但是(只要)我振臂一呼,有创伤病痛的士兵全都起来,举起武器指向敌寇,胡人的兵马(四散)奔逃;兵器打尽箭用完,士兵手无寸铁,还一再一起奋力呼喊,争当先锋。在这个时候,天地都为我而震怒,士兵为我而饮血。单于认为我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想撤兵。但匈奴的臣子劝导他,于是便再战。因此我不免要投降啊。 从前汉高祖凭三十万军队,却困在平城。在那个时候,猛将如云,谋士如雨,还是七天没有食物,仅是只身得
35、免于难(脱逃)。更何况当时的我,岂是容易有所作为的吗?(皇帝)手下的人议论纷纷,有的抱怨我偷生不死。而我不死,就是罪过啊。子卿您看我,又岂是贪生的官,怕死的人啊?难道有抛下双亲、舍弃妻儿,却反而会对自己有利吗?而我之不死,是(想)有所作为,于是想像前面那封信所说,(做些)向皇帝报恩的事啊。我实在是认为空死不如建立节操,灭失名声不如报答恩德。从前范蠡不为会稽的耻辱而殉国,曹沫不因为三次打败仗的耻辱而寻死,最后(范蠡)为勾践复仇,(曹沫)为鲁国雪失地之耻。一片忠心,私底下羡慕他们这些啊。何曾想图谋的计划还没有实现而怨恨就已经形成,计谋尚未实施而骨肉已经受刑。这就是我为什么仰天(叹息)扎心(疼痛)而
36、哭出血泪的原因啊!您从前以孤身出使,到有万辆战车的匈奴,碰上不好的境况,以至于无所顾忌地自杀,颠沛流离历尽辛苦,几乎死在北方的旷野之中。壮年时期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老母(已)亡故,活着的妻子改嫁。这样的事天下所少见,古今所没有啊。野蛮的外族人尚且赞赏您的节操,何况天下的主人(皇帝)啊?我说您应当享有封侯的待遇,受到千辆马车的赏赐。听说您回国后,被赐予的不超过二百万两银子,官位没超过典属国(这官职)。没有一尺土地的封赏奖励您的勤勉。而(那些)妨害功臣和贤能的臣子全都成了万户侯;亲戚或贪婪奸佞这类的人全都成为朝廷的官员。您(的情况)尚且如此,我还有什么指望啊? 汉王朝全面讨伐我不死(偷生),简
37、单地赏赐您坚守节操(的美德),想使远方听见这些的臣子,望风奔命(效忠朝廷),这实在很难啊。所以每每想到这些便不后悔的了。我虽辜负(朝廷的)恩,汉王朝(做的事)也(违)背德。古人有言:“虽然忠心(但表现并)不夸张,(而为了忠心)看待死亡如同回家一样。”男子汉活着不能成名,死了却葬身蛮夷的土地中,谁还愿意屈身叩头,回去向着宫殿北面的门楼(等候着),任由(那些)文案官吏舞文弄墨吗?希望您不要再指望我(回国)!唉!子卿啊!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相距万里,人事隔绝道路不同。活着是另一个世界的人,死了是异域的鬼,永远跟您是生死永别啊!有幸(请代我)告诉故人,(希望你们能)勉力侍奉圣明的君主。您的孩子很好,无须挂念。(希望您)努力自己爱护自己!时常通过北上的风,再给予恩惠告诉我您的佳讯!李陵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