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78434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0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0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0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0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0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0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0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0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0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食物中的麦芽糖可被人体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B. 胆固醇在人体细胞的细胞膜上和机体的血液中都有分布C. 血红蛋白中的Fe能作为无机盐调节细胞内液渗透压D. A、G、C、T四种碱基线粒体内只能参与构成4种核苷酸【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内的无机盐绝大多数是以离子态形式存在,少量以化合态存在(1)化合态的无机盐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详解】A、食物中的麦芽糖

2、是二糖,不能直接被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吸收,A错误;B、胆固醇在人体细胞的细胞膜上和机体的血液中都有分布,B正确;C、血红蛋白中的Fe是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成分,C错误;D、线粒体中既有DNA又有RNA,则A、G、C、T四种碱基在内能参与构成7种核苷酸,D错误;故选B。2.下图表示几种细胞结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合成分泌蛋白时,甲将蛋白质运入内质网中进一步加工B. 乙中的基粒由类囊体堆叠形成,其膜上分布有光合色素C. 丙的内膜弯曲折叠增大膜面积,可以附着更多的催化细胞呼吸的酶D. 丁中的水解酶催化相关物质分解获得的产物,若对细胞有利,则可以被细胞再利用【答案】A【解析】【分析】1、甲是高尔基

3、体,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和“发送站”。动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主要与分泌蛋白的加工、转运有关,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合成有关。2、乙是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上。3、丙是线粒体,线粒体内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的内膜和基质中。4、内质网以囊泡的形式将蛋白质运送到高尔基体,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导致高尔基体膜面积增加;被进一步修饰加工的蛋白质,再以囊泡的形式从高尔基体运送到细胞膜,又导致高尔基体膜面积减少因此内质网的面积逐步减少,细胞膜的面积逐渐增加,高尔基

4、体的面积不变。【详解】A、合成分泌蛋白时,内质网将蛋白质运入内质网中进一步加工,A错误;B、乙是叶绿体,其中的基粒由类囊体堆叠形成,其膜上分布有光合色素,B正确;C、丙为线粒体,其内膜弯曲折叠增大膜面积,可以附着更多的催化细胞呼吸的酶,C正确;D、丁为溶酶体,其中的水解酶催化相关物质分解获得的产物,若对细胞有利,则可以被细胞再利用,D正确;故选A。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 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原理相同B. 酶并不是都在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C. 酶与激素、神经递质一样,都可以重复使用D. 酶在过酸、过碱或者温度过高的溶液中会永久失活【答案】C【解析】【分析】酶的作用

5、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其化学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其作用特点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等。【详解】A、过氧化氢酶和FeCl3(无机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原理相同,均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B、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RNA,其中RNA类的酶合成部位不是核糖体,B正确;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就被分解或重新收回突触小泡,不能重复使用,C错误;D、酶的作用条件较为温和,在过酸、过碱或者温度过高的溶液中会永久失活,D正确。故选C。【点睛】酶的高效性是酶与无机催化剂对比的结论,但两者的作用机理是一样的。4.离子通道型受体与细胞内或外的特定配体结合

6、后发生反应,引起门通道蛋白的一种成分发生构型变化,使“门”打开,介导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膜,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为协助扩散B. 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作为一种配体开启突触后膜的Na+通道C. 细胞内氧气供应不足会直接影响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的速率D. “门”打开后,离子通过通道的速率主要取决于膜两侧离子的浓度差【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膜,需要门通道蛋白,是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详解】A、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为协助扩散,A正确;B、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作为一种配体开启突触后膜的Na+通道,使得信号

7、得以传递,B正确;C、细胞内氧气不会直接影响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的速率,该过程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C错误;D、“门”打开后,离子通过通道的速率主要取决于膜两侧离子的浓度差,D正确;故选C。5.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提取色素时加入Si02的目的是加速研磨并保护叶绿素不被破坏B. 画滤液细线时要等上一次滤液线干燥后再进行画线C. 对研磨液过滤时需要在玻璃漏斗的基部放一层滤纸D. 分离色素时,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中会导致色素带变浅【答案】B【解析】【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分离色

8、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详解】A、提取色素时加入Si02的目的是加速研磨,A错误;B、画滤液细线时要等上一次滤液线干燥后再进行画线,防止滤液细线变粗,B正确;C、对研磨液过滤时需要在玻璃漏斗的基部放一层纱布,不能用滤纸,C错误;D、分离色素时,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中会导致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

9、D错误;故选B。6.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B. 衰老细胞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C.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1、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3、

10、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4、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高度分化植物细胞含有该生物的全部遗传物质,因此仍然具有全能性,A正确;B、衰老细胞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B正确;C、被

11、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对生物体有利的,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C正确;D、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全能性、细胞癌变、细胞凋亡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识记细胞衰老的特征;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7.下列有关遗传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 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正交和反交可同时在两个亲本中进行B. 对于雌雄同株且具有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时只需将不同性状的亲本间行种植即可C. 确定一圆粒豌豆植株的基因型,最简便的方法是进行测交D. 豌豆杂交实验中,对开花后的雄

12、蕊要及时去雄,且去雄后要套袋处理【答案】A【解析】【分析】两性花中一朵花既有雄蕊也有雌蕊,单性花则只有雄蕊或雌蕊,一棵植株上可以开很多朵花;突变分为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测交能测个体的配子种类及比例。【详解】A、纯合的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杂交,可以将父本植株上的一朵花单独去雄、套袋处理,授母本植株上其中一朵未去掉雄蕊的花的花粉,故正交和反交可在两个亲本中进行,A正确;B、对于雌雄同株且具有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时,应将父本的雄花、母本的雌花分别套袋,等待雄蕊成熟后完成授粉,若直接将不同性状的亲本间行种植,则不能排除同一株植株的雄花花粉落到雌花柱头上的可能,即也可能存在自交,B错误;C、确定一圆

13、粒豌豆植株的基因型,最简便的方法是进行自交,C错误;D、豌豆杂交实验中,对开花前的雄蕊要及时去雄,且去雄后要套袋处理,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C中测交是与隐性纯合子的交配,需要人工去雄传粉,所以操作复杂,验证基因型对植物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8.用射线处理某野生型纯合的深眼色果蝇群体后,获得了甲、乙两种隐性突变的果蝇(性状均为浅眼色)。甲的隐性突变基因用a表示,乙的隐性突变基因用b表示,a、b基因分别独立遗传。现用甲品系雄果蝇和乙品系雌果蝇杂交,F1雄性均表现为浅眼色,雌性均表现为深眼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两个隐性突变基因在遗传过程中能够自由组合B. 野生型雄果蝇突变获得1个

14、b基因就能出现浅眼色性状C. F1雌、雄果蝇杂交后代中深眼色果蝇所占比例为3/16D. 亲本甲、乙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和AAXbXb【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分析,“将纯合深眼色果蝇用X射线诱变处理,得到两种隐性突变品系,性状均为浅眼色,两突变品系杂交,子一代雌性均为深眼色,雄性均为浅眼色”,说明两种突变品系是两对不同基因分别突变的结果,且与性别有关,至少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由于甲品系雄果蝇和乙品系雌果蝇杂交,F1雄性均表现为浅眼色,雌性均表现为深眼色,可推测亲本甲基因型为:aaXBY,乙基因型为:AAXbXb,F1雌性果蝇基因型:AaXBXb,雄性果蝇基因型:AaXb

15、Y。【详解】A、据分析可知,眼色性状是由二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果蝇眼色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通过题干信息可知,B/b在X染色体上,故野生型雄果蝇突变获得1个b基因就能出现浅眼色性状,B正确;C、F1雌性果蝇AaXBXb,雄性果蝇AaXbY,杂交后代中深眼色果蝇所占比例为3/41/2=3/8,C错误;D、通过分析可知,亲本甲、乙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和AAXbXb,D正确。故选C。9.研究人员对某雄性哺乳动物(2n)体内的细胞进行观察,图1为该动物某处于某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分裂时期是依据不同时期

16、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图1细胞处于图2中的a时期B. 若某细胞处于图2中的b时期,则该细胞中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C. 该动物精巢中的细胞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 图2的分裂时期中,一定有同源染色体的有a、b和c【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2中a时期DNA和染色体均为4n,为有丝分裂后期,b时期DNA和染色体数目比为2:1,可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c时期DNA和染色体均为2n,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时期DNA为2n,染色体数目为n,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减数第

17、二次分裂前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e时期DNA和染色体均为n,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详解】A、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可对应图2中的a时期,A正确;B、细胞发生交叉互换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可对应图2中的b时期,B正确;C、动物精巢中存在精原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故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正确;D、c时期的细胞有的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D。【点睛】熟练掌握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物质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10.下列有关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之间通过氢健相连B. DNA分子复制完成后,母链和子

18、链中(A+T)/C+G)的值相等C. 在DNA双链完全解开后,DNA聚合酶与DNA结合,催化DNA的复制D. 由于半保留复制,子代DNA分子继承亲代一半的遗传信息【答案】B【解析】【分析】1、DNA的化学结构: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C、H、O、N、P等。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一个脱氧核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2、DNA分子复制的场所、过程和时间:(1)DNA分子复制的场所: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

19、,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3)DNA分子复制的时间: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3、复制需要的基本条件:(1)模板:解旋后的两条DNA单链(2)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3)能量:ATP(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4、DNA精确复制的保障条件:(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2)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精确地进行。【详解】A、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一磷

20、酸一脱氧核糖相连,A错误;B、DNA分子的两条链中(A+T)/(C+G)的值相等,且等于整个DNA分子中的该比值,B正确;C、DNA的复制为边解旋边复制,C错误;D、DNA经过复制,形成两个完全一样的DNA,故亲子代DNA所含遗传信息完全一样,D错误。故选B。11.关于下列各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图1所示过程相当于图2的过程,所需原料是核苷酸B. 图1中mRNA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起始密码子在mRNA的左端C. 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完全相同D. 若中的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其控制合成的多肽链的结构不一定发生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1为翻译过程,为mRNA,为核糖体,为

21、多肽链;图2中为DNA复制,为转录,为逆转录,为RNA复制,为翻译。【详解】A、图1所示过程为翻译,相当于图2的过程,所需原料是氨基酸,A错误;B、图1中mRNA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根据图示肽链的长短可知翻译的方向是自右向左,故起始密码子在mRNA的右端,B错误;C、(DNA复制)碱基配对方式为A-T,T-A,G-C,C-G,(转录)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G-C,C-G,(逆转录)碱基配对方式为U-A,A-T,G-C,C-G,(RNA复制)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U-A,G-C,C-G,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C错误;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中的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其控制合成的多

22、肽链的结构不一定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D。【点睛】透彻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明确各过程所需原料、产物、条件,并能结合题图分析是解题关键。1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突变后的基因的结构一定会改变B.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C. 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样化的基因组合的子代D. 基因工程可以定向地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其原理属于基因重组【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的变异根据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可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两种,其中可遗传变异又可分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详解】A、基因突变是DNA

23、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替换或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A正确;B、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B错误;C、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故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样化的基因组合的子代,C正确;D、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通过该技术可根据人类意愿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D正确。故选B。【点睛】突变并不等同于基因突变,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两种类型。13.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 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常选原发性高血压等患者家庭进行调查B. 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缺失1条引起的遗传病C. 某正常夫妇生育了一个色盲孩子

24、,则该患者是男孩且色盲基因来自外祖父或外祖母D. 基因治疗可用于对先天性愚型患者的治疗,康复者结婚后其子女表现正常【答案】C【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等。【详解】A、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能选原发性高血压等患者家庭进行调查,A错误;B、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B错误;C、某正常夫妇(XBX-XBY)生育了一个色盲孩子,则该患者只能是男孩(XbY)且色盲基因来自母亲(XBXb),母亲的色盲基因可能来自外祖父或外祖母,C正确;D、先天愚型属于染色体异常

25、遗传病,不能通过基因治疗进行治疗,D错误。故选C。【点睛】熟记常见的遗传病实例及其发病原因是解题关键。14.多倍体植株一般具有茎秆粗壮、果实大等特点。野生香蕉是二倍体,通常有大量种子。如图是某育种机构利用白肉抗病野生香蕉和黄肉不抗病香蕉培育三倍体黄肉抗病香蕉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过程可以表示花药离体培养及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B. 表示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C. 该三倍体香蕉新品种的培育过程涉及的变异只有染色体变异D. 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植株乙的基因型是aabb【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产生三倍体新品种AAaBBb有两种方法:1.图

26、中可以表示F1自交,表示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甲是二倍体AABB,丙是加倍后的四倍体AAAABBBB,乙是二倍体aabb,丙与乙杂交可以产生三倍体新品种AAaBBb。2.图中也可以表示花药离体培养及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过程,甲是单倍体ab,乙是四倍体AAAABBBB,丙是甲加倍之后的二倍体aabb,丙与乙杂交可以产生三倍体新品种AAaBBb。【详解】A. 根据分析可知,F1为二倍体,过程可以表示花药离体培养及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B. 表示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如甲是二倍体,则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B正确;C. 该三倍体香蕉新品种的培育过程涉及的变异有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C错误;D.

27、根据分析1可知,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丙的基因型为AAAABBBB,植株乙的基因型是aabb,D正确。故选C。15.下列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分析,正确的是( )生物的各种变异均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种群中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间在存活率上出现了差异,能够体现发生了自然选择;外来人侵物种与本地物种间的相互影响能改变该地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新物种只能通过自然选择过程形成,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要形成新的物种必须经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环节;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

28、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只有可遗传变异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错误;自然选择是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起作用的,故种群中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间在存活率上出现了差异,能够体现发生了自然选择,正确;外来物种入侵会改变现有生物的生存状况,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和速度,正确;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但不一定是通过自然选择过程形成的,也可

29、以人工培育形成,如四倍体西瓜,错误;要形成新的物种要经过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环节,错误;黑色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是同一物种,不能表现为共同进化,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要求考生明确变异是不定向的,可遗传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16.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都属于体液B. 组织液是大部分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 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多于组织液中的D. 淋巴起源于血浆,最终汇入组织液中【答案】D【解

30、析】【分析】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为: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再渗回组织液。所以淋巴、组织液和血浆在成分上类似,但有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详解】A、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A正确;B、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正确;C、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的含量相对较少,C正确;D、淋巴起源于组织液,最终汇入血浆中,D错误。故

31、选D。【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和稳态,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能准确判断各种物质是否属于人体内环境,明确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之间的关系。17.下列关于水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体内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 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D.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时,机体尿量增加【答案】C【解析】【分析】水盐平衡的调节。【详解】由水盐调节过程可看出A、体内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正确;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正确;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

32、吸收增多,C错误;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下降,导致机体尿量增加,D正确。故选C。【点睛】熟知水盐平衡调节和抗利尿激素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8.如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表示实验处理位点,a、b、c表示检测位点,“+”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感受器位于伸肌内,效应器位于屈肌内B. 若在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则后面的所有神经元按次序产生兴奋C. 若在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c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D. 若在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b处会维持外正内负的电位【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上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故与相连的伸肌为感受器

33、,为传出神经,故与其相连的伸肌也可作为效应器。【详解】A、从图中结构可知,伸肌既与传出神经相连,又与传入神经相连,判断伸肌既是感觉器又是效应器,屈肌只与传出神经相连是效应器,A错误;B、据图分析可知,b处有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种神经递质类型,故若在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则后面的神经元可兴奋或抑制,B错误;C、与c相连的神经递质类型为抑制型,若在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c处无法检测到动作电位,C错误;D、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若在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兴奋无法传递到b处,b处会维持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神经节的存在判断出传入神经,进而逐步分析出反射弧的其他结

34、构,并明确兴奋的传递和传导特点。19.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A. 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B. 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多肽C. 某种激素与受体特异性结合D. 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详解】A、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多肽发生在胃部,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性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抗提主要分布在血浆中,抗原和抗体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35、进行,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和稳态的知识,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和意义是解题的关键。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血浆pH的调节;抗体与抗原的识别及结合;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扩张。20.人用狂犬病疫苗是对狂犬病病毒灭活后经一系列程序制成的,一般对被病犬咬伤者的免疫程序是在咬伤部位注射抗血清,并于0天、3天、7天、14天、28天各注射疫苗1剂,共5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培养狂犬病病毒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活细胞B. 给被咬伤者持续注射5针疫苗,主要目的是增加B细胞和浆细胞的数量C. 给被咬伤者注射的抗血清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抗体,可快速中和

36、抗原D. 注射疫苗后常引起机体发热,若体温一直处于39,则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答案】B【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

37、(3)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A、病毒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因此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活细胞,A正确;B、疫苗在体内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给被咬伤者持续注射5针疫苗,主要目的是让其产生记忆细胞,B错误;C、抗血清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抗体,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正确;D、体温一直处于39,说明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正确。故选B。21.肾上腺素对肝细胞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肾上腺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肾上腺素与肝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后,直接参与细胞中肝糖原的分解B. 肝糖原分解过程中不需要消耗ATP,腺苷酸环化酶可以催化一系列酶促反应C. 肾上腺素随着

38、体液定向运输到靶细胞发挥作用D. 肾上腺素除了可以作为激素发挥图示调节作用外,在神经调节中还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肾上腺素与受体蛋白结合引发G蛋白与GTP结合,激活腺苷酸活化酶,进而引发一系列酶促反应,导致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引起血糖浓度升高。【详解】A、肾上腺素属于激素,激素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是起调节作用,A错误;B、酶具有专一性,故腺苷酸环化酶不能催化一系列酶促反应,由图可知腺苷酸环化酶可以引发一系列酶促反应,B错误;C、激素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对靶器官或靶细胞起作用,C错误;D、肾上腺素既可作为升高血糖的激素,也可在神经调节中作为神经

39、递质,D正确。故选D。【点睛】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需用70%的酒精洗去浮色B. 线粒体被健那绿染液染成蓝绿色后,一段时间内能继续进行有氧呼吸C. 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需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D. 科学家利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表面蛋白质进行标记,主要证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教材基础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积累。【详解】A、脂肪鉴定实验中,要以

40、50%的酒精洗去浮色,A错误;B、健那绿是活体染色剂,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处理后线粒体仍具有活性,一段时间内能继续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C、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应将大蒜根尖先进行低温处理后再制成装片,C错误;D、科学家利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表面蛋白质进行标记,主要证明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B。【点睛】酒精是生物实验常用试剂之一,如检测脂肪实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都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对材料进行解离;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需用无水酒精来提取色素;果酒和果醋制作实验中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

41、精进行消毒;DNA的粗提取和鉴定中可以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进一步纯化DNA等。23.如图表示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其中表示激素,表示免疫活性物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正常机体血液中的含量变化是通过的反馈调节实现的B. 下丘脑和垂体细胞上有作用的受体C. 在寒冷条件下,人体维持体温平衡的过程中,和起拮抗作用D. 图中代表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淋巴因子和溶酶体【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甲状腺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是肾上腺素,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调节含量变化,属于分级调节过程,A错误;B、是甲状腺激素,可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下垂脑和

42、垂体,故下丘脑和垂体细胞上有作用的受体,B正确;C、在寒冷条件下,人体维持体温平衡的过程中,和均能使体温升高,两者是协同作用,C错误;D、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溶酶体属于细胞器,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的区别,同时区分拮抗与协同作用的内涵。24.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产生的具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B. 顶端优势现象表明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C. 幼苗中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的调控并受光照等因素的影响D. 胚芽鞘的向光性表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1、植物激素的概

43、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2、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此外,引起横向运输的原因是单侧光或地心引力,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详解】A、植物没有内分泌器官,植物激素是由一定部位产生的,具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A错误;B、顶端优势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处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导致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造成顶芽

44、优先生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并非是顶芽和侧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B错误;C、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组(激素的合过程需要一系列酶的催化,酶的合成基因调节控制)调节控制,还受光照等因素的影响,C正确;D、胚芽鞘向光性表明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造成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并非证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等相关知识,总结归纳相关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是解题的关键。25.某实验小组研究用不同浓度2,4-D溶液浸泡处理枝条不同时间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测量指标也可用根的总长度表示B. 本实验的

45、自变量为2,4-D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C. 扦插枝条应选同种植物上长势相同的枝条D. 用200mgL-1的2,4-D溶液浸泡处理3h会抑制扦插枝条生根【答案】D【解析】【分析】本实验自变量为2,4-D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因变量为生根率,对照组为清水组,要分析2,4-D溶液对生根率是促进还是抑制,需与对照组比较分析。【详解】AB、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该实验自变量为2,4-D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因变量(观测指标)除可统计生根率外,也可用根的总长度表示,A、B正确;C、为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故本实验中扦插枝条应选同种植物上长势相同的枝条,C正确;D、据图分析可知,用200mg

46、L-1的2,4-D溶液浸泡处理3h与对照相比,生根率较高,故对扦插枝条生根有促进作用,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及无关变量的要求;并明确对照实验的作用。26.自1988年以来,经过治沙人多年来的努力,库布齐沙漠已经拥有沙柳、沙鼠等多种动植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人类活动往往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 库布齐沙漠的植被简单,但仍然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 调查沙鼠种群密度和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分别采用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D. 种群密度是库布齐沙漠沙柳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是一定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群落是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的

47、集合,群落内部的生物可以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详解】A、人类活动会对群落的演替有影响,往往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A正确;B、由题干信息知:库布齐沙漠已经拥有沙柳、沙鼠等多种动植物,不同的动植物会占据不同的位置和空间,故仍然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正确;C、调查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应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C错误;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D正确。故选C。【点睛】熟记种群、群落的概念及相关特征是解题关键。27.如图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a点时,该种群的数量增长最快B. 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大约为b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 图中曲线

48、可体现培养液中某段时间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D. b点之前,该种群的死亡量一直增加,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a点出生量和死亡率量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数量增长最快;b点时种群出生率和死亡量相等,此时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最大。【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图中a点出生量和死亡率量差值最大,故此时种群的数量增长最快,A正确;B、b点时,种群的出生量和死亡量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为该种群的K值(环境容纳量),B正确;C、题图所示曲线为S型增长,可体现培养液中某段时间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C正确;D、b点之前,该种群的死亡量一直增加,但其一直小于出生量,故年龄组成应为

49、增长型,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图中的出生量与死亡量的差值与种群数量增长之间的关系。28.海草场生态系统是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能缓解海浪对沿岸的侵蚀,改善水质。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导致海草场生态系统逐步退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海草场生态系统中的全部海草构成了一个群落B. 海草场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C. 海平面上升会降低海草场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D. 海草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其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答案】A【解析】【分析】1、群落:是指一个区域内的全部生物。2、生态系统具有三大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3、生态系统多样性价

50、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详解】A、海草场生态系统中全部海草及其他生物一起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B、海草场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正确;C、海平面上升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草场退化,从而降低海草场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C正确;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由营养关系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及功能;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9.近年来,海洋石油泄漏问题频频发生,极大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据统计,受污染区域的低海岸区(海潮经常冲刷的地方

51、)物种数量、密度恢复比较快,高海岸区(海潮冲刷不到的地方)的生物多样性只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8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被石油污染的海洋中,距石油溢出口较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较多B. 低海岸区物种数量、密度恢复比较快的外部原因主要是微生物数量多,能及时将石油分解C. 海洋中被石油污染区域的鱼类大量死亡,进一步加重了污染,这属于负反馈调节D. 从被石油污染区域获取分解石油的微生物,经过培养可以用于治理石油污染,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D【解析】【分析】1、石油中含有有机物,使得好氧性细菌大量繁殖,消耗氧气,产生N、P等无机盐。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

52、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3、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其方向与控制信息一致,可以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其方向与控制信息相反,可以抑制或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详解】A、被石油污染的海洋中,距石油溢出口较近的水体中微生物较多,消耗氧气较多,故溶解氧较少,A错误;B、低岸(海潮经常冲刷的地方)物种数量、密度恢复比较快的外部原因可能是由于海潮的冲刷作用,石油清除得比较快,B错误;C、海洋中被石油污染区域的鱼类大量死亡,进一步加重了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C错误;D、生物

53、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故从被石油污染区域获取分解石油的微生物,并提取相应的酶用于工业生产,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理解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并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30.下图表示某长期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性动物利用的过程(图中字母表示所含的能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流经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aB. 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可表示为c+e+g+h+iC. 能量在植物和植食性动物之间的传

54、递效率可表示为(h/a)100%D. 植食性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g-i【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分为可利用b和不可利用c;可利用b分为被植食动物摄入d和未被摄入e;被植食动物摄入d包括植食动物同化量f和未同化量g;植食动物同化量f包括植食动物有机物积累量h和植食动物呼吸消耗量i;植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未同化的能量,可以用g表示。【详解】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该数值大于生产者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A正确;B、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为a,其中a=cb,b=de,d=fg,f=hi,故a最终可表示为c+e+g+h+i,

55、B正确;C、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植物的同化量不等于a,故能量在植物和植食性动物之间的传递效率不能表示为(h/a)100%,C错误;D、植食动物的同化量=植食动物的摄入量d未被同化的能量i植食性动物呼吸消耗的能量i,D正确。故选C。【点睛】某营养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二、非选择题31.三叶鬼针草是华南地区重要的药用植物,某实验小组以外别在自然光照和用黑色遮阳网遮光50%两种条件下长期生长的三叶鬼针草为材料,测定了其净光合速率和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最终将光能转化为_,遮

56、光处理的短时间内,植物叶绿体中_(填“C3”或“C5”)的含量增加,暗反应中是通过_过程生成该物质的。(2)根据读图可知,50%遮光处理能_(填“增强”或“减弱”)三叶鬼针草对弱光的适应能力。请写出判断依据:_。【答案】 (1).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 C3 (3). CO2的固定 (4). 增强 (5). 弱光下50%遮光处理的三叶鬼针草的净光合速率较自然光照下的高【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水和矿质元素等,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二氧化碳是光

57、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通过影响暗反应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光照强度通过影响光反应而影响光合作用。【详解】(1)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最终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遮光处理的短时间内,植物叶绿体中CO2固定生成C3仍然在进行,而C3的还原速率下降,故C3的含量增加,C5的含量下降。(2)弱光下50%遮光处理的三叶鬼针草的净光合速率大于自然光照处理的,故50%遮光处理能增强三叶鬼针草对弱光的适应能力。【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之间的关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32.用某些微生物制成的

58、生物菌剂可用于修复被生活污水污染的湿地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活污水过多地流入湿地生态系统,会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明湿地生态系统的_是有限度的。(2)生物菌剂中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者的作用是_。(3)流经被生活污水污染的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填“等于”“小于”或“大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判断的依据是_。(4)在湿地生态系统中,_决定了湿地中动物的分层现象。【答案】 (1). 自我调节能力 (2).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3). 大于 (4). 输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生活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5). 栖息空间和食物

59、【解析】【分析】流经某自然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一般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但被生活污水所污染的生态系统中除此之外还包括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该类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数量较多。【详解】(1)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故生活污水过多地流入湿地生态系统,会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3)生活污水中包括较多有机物,故输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生活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因而

60、流经被生活污水污染的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4)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导致了湿地中动物的分层现象。【点睛】此题较为基础,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需要熟记教材相关知识及专业术语,并能结合题干分析作答。33.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E/e)控制,基因对花色的控制途径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上图可知,该植物花色的形成过程说明基因可通过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该植物的紫花

61、植株共有_种基因型。两株纯合的白花植株杂交,得到的F1全为紫花植株。F1自交,则F2植株的花色及比例可能是_。【答案】 (1). 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 8 (3). 紫花:白花=9:7或紫花:蓝花:白花=27:9:28【解析】【分析】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2、由题图可知,该植物花的颜色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ABee表现为蓝色,aabb、Abb、aaB表现为白色、ABE表现为紫色。【详解】(1)由图可知:酶1由基因A和B基因共同控制合成,酶1和酶2控制着色素的转化,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

62、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ABE表现为紫色,共有222=8种基因型,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 bb、aaB,两株纯合的白花植株杂交,得到的F1全为紫花植株(ABE),F1基因型为AaBbEe或AaBbEEAaBbEe自交,则F2植株的花色及比例是白花(Abb、aaB表现为白色):紫花(ABE):蓝花(ABee)=(13/43/43/43/43/41/4):(3/43/43/4):(3/43/41/4)=28:27:9,AaBbEE自交,F2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白花(A_ bb、aaB):紫花(A_B_E_)=(13/43/4):(3/43/4)=7:9。【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

63、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34.Brazzein是一种天然植物甜味蛋白,具有甜度高、能量低、稳定性好等优点,未经折叠的 Brazzein的甜味明显下降。因产 Brazzein的植物生长条件苛刻,在原产地之外不能结实,所以人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让 Brazzein基因在微生物、真菌和动植物体内表达,并都取得了一定进展。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获得 Braz

64、zein基因需构建cDNA文库,该过程要以mRNA为模板,构建的cDNA文库_(填“含有”或“不含”)启动子序列。利用PCR技术扩增从cDNA文库中获取的目的基因时需要目的基因中一段已知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已知序列合成_。(2)将人工合成的Brazzein基因导入大肠杆菌时要先用Ca2+处理大肠杆菌,其目的是_;再将重组基因表达载体溶于缓冲液中与大肠杆菌混合。若要让 Brazzein从动物的乳汁中获得,需将 Brazzein基因和_重组在一起,并且选用_作为受体细胞。(3)从大肠杆菌中获得的Brazzein的甜味远远不及从动物的乳汁中获得的 Brazzein,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答

65、案】 (1). 不含 (2). 引物 (3). 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容易吸收外源DNA (4). 乳腺蛋白基因启动子等调控组件 (5). 能发育成雌性动物的受精卵 (6). 大肠杆菌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不能将Brazzein折叠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

66、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构建基因组文库时,需要用到的酶主要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cDNA是由mRNA逆转录形成的,因此构建cDNA文库时还需要用到的酶主要是逆转录酶。mRNA逆转录形成的cDNA中不含启动子、终止子等控件。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

67、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其目的是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DNA解链为单链,后要适当降低反应体系温度,以便引物与模板结合,即低温复性。(2)若受体细胞是大肠杆菌,可先用Ca2+处理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状态,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大肠杆菌混合;若受体是哺乳动物,受体细胞是雌性动物的受精卵,需将Brazzein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以便从乳汁中获得大量的Brazzein蛋白。(3)Brazzein是一种天然植物甜味蛋白,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和分泌过程中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而大肠杆菌细胞中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不能对其进行加工,因此从大肠杆菌中获得的Brazzein不能达到期待的生物活性。【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题干中信息准确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