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石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本次周考试范围:专题1 下次周考试范围:专题12卷面: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宋徽宗时期,大臣朱“田产连跨郡县,岁收租课十余万石,甲第名园,几半吴郡,皆夺士庶而有之”。材料所述现象()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得益于政府的土地政策C导致当时土地交易频繁 D削弱了国家控制的土地2宋诗夏日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钩。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下列需要“丁男踏车”的灌溉工具是()A筒车 B耧车 C翻车D水排3.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
2、。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A.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 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4. 东京梦华录记载:“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街北都亭骚相对,梁家珠子铺,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街心市井,至夜尤盛。”由此可知宋代A. 城市布局依然保留市坊分离传统 B. 商业经营凸显品牌特色C. 商业活动仍未突破时间限制 D. 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5.汉景帝说:“黄金珠玉,
3、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据此可知汉景帝时期A.官僚贵族思想保守,没有经济头脑 B.商品经济水平低,商品货币关系落后C.普通百姓家庭拥有大量黄金珠玉 D.人地矛盾较突出,粮食严重短缺6.“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材料描述的我国古代冶炼工艺技术产生于()A 夏商周 B 春秋战国 C 魏晋南北朝 D 宋元时期7.“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下列说法,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 “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优化B “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的最为
4、明智选择C “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D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维护农耕文明的必然选择8.“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表明()A 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B 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C 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 D 社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9.唐中宗时,两京诸市在正铺外更造偏铺以适应需要,坊内也不断出现店肆。如长安胜业坊出现卖蒸饼的店家,宣平坊内有油坊等。这说明当时()A 城市坊市分离格局形成 B 政府重视对城市严格管理C 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限制 D 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10.据记载,明代政府曾实行市场采购政策,也就是政府将
5、所需的涉及国计民生的公共物品,除少数由官办工场制造外,大部分向市场采购,或进行招商承办。材料说明()A 官营手工业失去垄断地位 B 国家扶植民营手工业发展C 官商勾结已渗透经济领域 D 政府运作顺应市场化趋势11.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这种“自治社会”形成的根源是()A 地方制度的不完善 B 宗法制的深远影响C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D 中央集权的削弱12.有的朝代出现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分离的现象,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谈到某个朝代的后期“立国于西北而植根于东南”。这个朝代可能是()A 西汉 B 唐代 C 北宋 D 明代13
6、. “南海一号”是发现于南海北部、沉没于800多年前的宋代木质船,现已出土数千件完整的宋代瓷器,还出土了许多 “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认为,“南海一号”的发现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它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可能包括( )海上陶瓷之路的盛况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制瓷技术的进步A B C D 14.雍正皇帝曾说:“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小民舍轻利而逐重利,故逐末易而务本难。苟遽然绳之以法,必非其情之所愿,而势所难行。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下列对材料中的经济政策解读有误的是()A 最早提出者是商鞅 B 具有端正
7、民风的目的C 用法律手段强行推进 D 妨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5.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如图),并由此辟生出从“桑”、从“糸”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商代()A 种桑养蚕现象开始出现 B 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C 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D 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16.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六年七月敕:如闻十六宅置宫市以来,成弊既久,须有改移。自今以后,所出市一物以上,并依三宫直市,不得令损刻百姓。”这说明唐代()A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B 政府加强市场管理C 着手打破坊市界限 D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17.数千年来,中国传统中非常重视以家庭副业、树艺木果、饲
8、养六畜为内容的庭院经济。如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告诫子孙说,“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以蓄,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能守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可见,“庭院经济”( )A 有助于缓解古代农民的贫困 B 适应了农产品市场化的需要C 立足于多种经营和自给自足 D 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18.在古代农业科技成果中,农具、耕作栽培这两类的科技成果数量最大,合计占农业科技成果总数的1/3。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A 追求精耕细作 B 重视耕织结合 C 以家庭为单位 D 满足自我消费19.某学校拟组织一次以“浙江古代文明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下列素材可以入选的有()越窑的青瓷大邑的白瓷钱山
9、漾的绢片马王堆的素纱襌衣A B C D 20.唐朝时期,定州需岁贡细绫1 270匹、瑞绫250匹,特种花纹的两窠细绫、大独窠绫、独窠绫各50匹,岁贡数量远比一般的州要高出许多。这说明当时定州()A 经济地位较高 B 丝织规模较大 C 产业结构完 D 经济较为繁荣21.据广州市文化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广州已着手将南海神庙等体现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具有独一无二地位的历史遗迹整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明清时代的视角看申报的有力证词是()A 丝绸远销欧亚,为中国赢得“丝国”美誉 B 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远销欧非C 对外贸易额远远超过同期泉州对外贸易额D 瓷器对外销量很大,在中国制瓷工艺影响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10、22.以下是关于“古代商业”的情境,其中符合史实的是()汉代:张万挑着一担棉花到草市贩卖,并向草市尉缴纳交易税。唐代:李有财在长安崇仁坊开了家邸店,并要求以“交子”来结算。元朝:王发贵到京城进货时住进会馆,遇到了很多晋商和徽商。清朝:赵得禄在广州从事进出口中介服务,经常要与洋商交往。A B C D 23.下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其配文注解为:“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当当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打铁,他进去说打禅杖和戒刀。”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是()A 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 B 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C “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11、 D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24.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C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25.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唐宋时期,政府不仅不排斥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相反,把手工业者和商人纳入国家专卖制度中的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国家只在批发环节上控制商品经营;明清时期,国家对盐实行专卖,其他商品都可以自由经营。材料反映出()A 政府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政策 B 政府对工商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调整C 民间贸易完全突破了官府的限制 D 政府对商业活动实行严格
12、管理二、非选择题(共50分,其中26题28分,27题22分)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材料二牛郎织女“夏绣邮票”一套四枚,分别为“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鹊桥相会”。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西汉晁错论贵粟疏(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2分(2)材
13、料二和材料三哪个更能真实地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14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依据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12分27.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开封位于汴水(汴河)两岸,汴水北通黄河,南通淮河、长江,因此开封市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食、沿海各地的水产、辽与西夏的牛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品、茶、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墨料、大食(阿拉伯)的香料和珍珠。名闻遐迩的东京相国寺的庙会集市,各地来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山门内出卖飞禽走兽;第二座山门内出卖各种杂货;广场上出卖家用器物近大殿处,
14、出卖老字号名牌产品大殿后、资圣阁前出卖书籍、古玩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二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出现于商业、手工业发达的地方,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的一个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封商业繁荣的原因。以相国寺的庙会集市为例,分析当时集市贸易的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新兴城
15、市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10分高一下周考1历史参考答案15 BCCBB 610 CDACD 1115 CDDCC 1620 BCAAB 2125 DDDAB26.【答案】(1)牛耕技术。2分(2)材料三。2分观点:农民长年累月劳累,生活困顿;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生产生活条件艰苦。12分(任4点)(3)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优越的自然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12分27.【答案】(1)原因:开封位于汴水两岸,交通便利,各地商品汇聚于此;政治中心的影响(开封是北宋的都城);商品经济发展打破坊市界限;对外贸易繁荣。8分特点:商品丰富,种类齐全;商品交易有分区。4分(2)条件:地处交通要道;当地手工业、商业发达。4分新特点:专业化的市镇出现;经济功能增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