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1 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67475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1 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1 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1 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1 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1 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1 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1 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1 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1 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1 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情景问题切入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天崩地解”的含义是什么?“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 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 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学习目标引领课标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重点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的主要观点。难点分析明末清初进步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整体结构感知本课第一、二、三、四目,分别讲述了明末清初的四大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图示如下:自主预习梳理【答案】日常生活“圣人”之言儒家

2、经典“童心说”真心摹古文风藏书续藏书续焚书浙东学派君主专制天下之法学校工商皆本社会生产关系反专制主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清代考据学君主专制治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循天下之公把天下做为私产六经责我开生面 自然史观社会史观哲学定乱除暴安百姓批判君主专制专制主义君权和官吏腐败行为制度批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重难疑点探究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因素有哪些?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

3、,统治者的法制思想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了人的个性,摧残了人 们的思想,启蒙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综上所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时期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和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又为思想批判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2.比较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异同(1)相同: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倡导“经世致用”。学术思想上: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主张“经世致用”。(2)不同: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猛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王夫之:哲学贡献大,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3.明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思想,甚至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2)反封建专制。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

5、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典型例题示例【例1】(2011海南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解析】抓住关键词“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所以批判宋明理学,但又继承儒家思想的民本等思想,所以B项符合题意。【答案】B【

6、例2】(2011北京文综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解析】明末清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界出现了黄宗羲等为代表的鼓吹早期民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家,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答案】D【例3】(2011山东文综27)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料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民也,非

7、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故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材料三史观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据材料一、材料二

8、,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族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解析】第(1)题 “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应该回顾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主张有哪些,再从材料里寻找相关的信息点进行作答。“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君与臣,共曳木之人”可以归纳出儒家的民本等思想。第(2)题第一小问从关键句“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则失于尺度”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历史事件应该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评价,否则难免有失偏颇。第二小问

9、,注意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评论,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并为未来掌权的资产阶级构建政治蓝图。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回顾相关知识点进行评价作答。第(3)题,注意围绕“传统”和“交流”两个主题,审题时抓住“两者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这个界定,在答题技巧上注意可以先分开讲对中国的影响,再把两者结合起来论述对中国的共同影响。这样作答比较全面、具体。【答案】(1)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 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 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

10、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3)考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例4】(2011江苏省单科历史21)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终成一代大学

11、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顾炎武日知录廉耻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请回答:(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做为拯救时代的重

12、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4)在中国历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解析】结合顾炎武生活的时代(明末清初)答出政治背景。从材料一、二强调的中心词判明“风俗”即是天下昌明的表象,从思想、秩序、道德等多方面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理解“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一句,即可指明其取舍及理由。识记课本上对顾炎武提倡的学风的表述及后人对顾炎武时代责任感的概括。【答案】(1)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2)

13、表象:风俗。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质用)。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随堂巩固演练一、选择题1.(2011厦门双十中学模拟)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所谓“复古开新”,主要体现在()先秦民本观念复兴工商皆本思想提出君主专制受到批判经世致用思潮形成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的特点。明末清初的思想属于儒家思想,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符合“复古”;又符合“开新”的特点。故选D项

14、。2.(2011重庆一中模拟)朱熹主张“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二者的主张()A.完全一致B.大同小异C.针锋相对D.互为补充【答案】C【解析】理解朱熹“革尽人欲”和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即可选出C项。3.(2011吉林三模)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为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在材料中,“亡天下”指的是() A.封建统治政权的更迭和兴亡B.外族侵扰导致的边地不宁C.政治统治黑暗

15、,民不聊生,社会倒退D.内部纷争不已,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答案】C【解析】亡国,即亡某个政权,仅仅是政权的覆灭。但是,如果这块土地上的文化道德价值观被推翻,文明全非,社会成为弱肉强食,丧失道德廉耻,那么就是亡天下。亡天下,意味着这个民族可能永远消失在历史中,故选C项。4.(2011海口第二次调研)王夫之是清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这一思想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A.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B.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C.抨击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私产的做法D.提出了为君之道和治国之道【答案】C【解析】秦朝和宋朝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建立和加强的重要朝代,结合明末清初思想中反对君

16、主专制的内容可知C项符合题意。5.(2011中山三模)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时特别注意“官方方面”和“非官方方面”的含义,结合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思想特点可知C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6.(2011德州)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

17、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材料二“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熹材料三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古代文人怎样的人格追求?(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成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批判理学的主要思想观点。(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理学影响的认识。【答案】(1)追求人的精神价值,重视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

18、史使命感。(2)理学继承和发展了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3)批判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提倡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4)宋明理学维护专制统治,压抑遏制人的自然欲求;但理学注重人的气节和品德,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课后强化作业一、选择题1.“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朱熹B.李贽C.陆九渊D.黄宗羲【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该思想家宣扬“人人皆可以为圣”的圣人观。北宋以后,道学家把孔子奉为“扶天纲,立地纪”的神圣。李贽自称为异端,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

19、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由此判断B项正确。2.(2010广东1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答案】C【解析】这首诗出自王阳明之手,诗中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万物本源在于自己的心,这反映了“心学”的观点。3.(2011安徽联考)2010年9月为纪念某历史人物,光明日报评论:“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特别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他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

20、之【答案】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主张的理解。从材料中“批判君主专制”和“天下为主,君为客”可以判断这是黄宗羲的思想。故正确答案是B项。4.明清时期产生了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一定的时代要求,这个“时代”指()资本主义萌芽时代封建专制衰落时代资本主义形成发展时代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时代ABCD【答案】C【解析】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一方面封建专制制度日益腐朽,另一方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而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正是这一时代特征的反映,与题干时间不符,则与题干内容不符。5.(2010惠州调研)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中国古

21、代出现了众多的儒学大师。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且最深。”他评价的书应是()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集注C.李贽的焚书藏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梁启超是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反对专制制度。黄宗羲猛烈抨击专制制度,这点对梁启超影响巨大,故选D。6.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以下解释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顾炎武认为八股取士的危害甚于焚书坑儒B.顾炎武强烈抨击八股取士制度带

22、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C.顾炎武对八股取士制度带有偏见D.明朝后期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材料体现了作者对八股取士的危害的抨击,B项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D两项均与材料内容不相符。7.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反传统,反教条反封建专制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A.B.C.D.【答案】D【解析】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具有反封建的思想,王夫之的趋时更新的实质就是反封建反传统,这些具有民主色彩的思想的出现是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和反映。8.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

23、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A.花木兰替父从军B.梁祝化蝶相随C.商鞅变法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迁移能力。A、B两项分别反映了李贽男女平等的思想,C项符合李贽主张人类社会不断发展、革新的主张,而李贽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所以必然反对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9.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能力。明末清初“工商皆本”从

24、根本上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对人们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当时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可能重视工商业发展。A项不是根本原因。10.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此,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时期儒学思想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A项中孟子并不反对君主专制;C项中,董仲舒的主张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D项中董仲舒的思想并没有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故

25、A、C、D三项均应排除。11.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内涵不断丰富、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的“大一统”思想B.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C.宋朝时,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分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形成;到汉朝董仲舒发展为“大一统”思想;宋朝朱熹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发展为新儒学-理学。故A、B、C三项正确。而D项错在“取而代之”,儒家思想到中国近代五四运动前仍是正统地位。故选D。12.关于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后世民众起了思想启蒙作用B.直接导致了

26、清初的政治改革C.对君主专制制度造成冲击D.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答案】B【解析】A、C两项较易判断,D项是其历史影响的具体体现,如清末的谭嗣同、梁启超等都受其影响。B项表述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1哈尔滨五县)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仁”与“礼”;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李贽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 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

27、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1)材料一中,和的主张分别是谁提出的?(2)从材料二中提取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不得照抄原文。)(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贽对传统儒学持什么态度。(4)综合上述材料,联系社会实际,你是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思想文化的?【答案】(1)孔子,孟子。(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任答一点,即可)。(3)批判(或答抨击;反正统意识等亦可给分)。(4)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等。评分说明:第一档:单方面看待传统思想文化。第二档:全面看待传统思想文化。第三档:既全面看待传统思想文化,又联系实际,并举例说明。14.(2011银川)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

28、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2)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此后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到宋代,儒学发展成为,对这一发展起了突出作用的代表人物

29、有、陆九渊。材料三读图。(4)从材料三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答案】(1)“以德治民”。(2)观点:大一统。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地位: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3)理学。程颢、程颐、朱熹。(4)可从儒学在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影响,继承与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方面展开表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视野拓展升华李贽之死李贽追求自由的思想,其言行有关风化,直接引起地方官绅的反对。李贽出家时并未受戒,在寺院中过着学者的生活,主要工作是著述、刊刻印行。他的生活得到一些富人的赞助。他的著述大多生前已经印行,形成一定的影响。李贽的朋友很多,而且大多是上层人物,因此,

30、出家后的李贽还能够做长途旅行。李贽居住的僧院在湖北麻城,地方官绅在他出游时,为了阻止其返回,指使无赖纵火烧毁了寺院。李贽无处存身时,接受一个朋友的邀请北上至通州。礼科给事中张问达上奏参劾李贽邪说惑众,其中最为耸人听闻的一段是:尤可恨者,寄居麻城,肆行不简,与无良辈游庵院,挟妓女白昼同浴,勾引士人妻女入庵讲法。至有携衾枕而宿庵观者,一境如狂。又作观音问一书,所谓观音者,皆士人妻女也。给事中提醒皇帝李贽邪说带来的后果:“后生小子喜其猖狂放肆,相率煽惑,至于明劫人财,强搂人妇,同于禽兽而不足恤。”最为现实的危险还在于李贽已“移至通州。通州距都下仅四十里,倘一入都门,招致蛊惑,又为麻城之续”。皇帝看罢奏疏后指示:李贽由锦衣卫捉拿治罪,他的著作应一律销毁。收狱后,审讯结果是不必判重刑,押解回籍了事,但皇帝久久没做批复。一天,李贽要剃头,在侍者离开的间隙,他用剃刀自刎。两天后,锦衣卫的报告称李贽不食而死。给事中的上奏,体现了李贽的哪些思想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