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秋高二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64026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秋高二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秋高二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秋高二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秋高二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秋高二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1秋高二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1秋高二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1秋高二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1秋高二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1秋高二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中“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勰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梁元帝萧绎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说明:

2、“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汎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

3、物而浏亮”的特点。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更系统,讨论更深入。文心雕龙上篇的主要篇幅讨论文体,分33大类。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如果对文学只有一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再次,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所说的“诗赋欲

4、丽”的“丽”,“诗缘情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练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材料二鲁迅论“文学自觉”,指出其关键乃世情的变化促使思想的新变,遂引起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其优点是自尊、自我觉醒,其缺点则是消极避世。他认为世情思想的演变、人之觉醒,乃文学自觉的动因。事实上,思想之活跃

5、、人之价值之重视、精神之摆脱束缚而趋于自由,乃文学自觉之前提。文学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进程。以文字记述事件,表达思想与情性,进而描摹物象,传神写照,娱情悦性,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日益积累了创作的经验与体会。从此,文学的表现内容扩大,文学性日趋明确、丰富。内容的扩大与丰富,不仅关注“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的自然景物之感发,而且关涉“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的广泛的人生悲欢离合。动荡社会中的民生百态,开始进入了建安、曹魏时代作家的视野,尽情展示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焦灼忧虑。汉代体物浏亮的大赋,难见个人情性,至此遂发生巨大的变化,王粲登楼赋、向秀思旧赋等,旨在表现个人悲

6、苦以及对他人悲惨遭遇的感同身受,日趋多样和深切。即使实用文体,如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等,亦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就文学性而论,曹丕“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旨在强调作家才情、生命体验的独特性;陆机“诗缘情而绮靡”,明确主张诗歌应基于个人情感,而有“绮靡”之美;刘勰兼重“风骨”与“情采”,更是基于作家生命活力、体验、才情。文学自觉,指的是一种自觉之创作意识与状态。为艺术而艺术,仅仅指作家看重艺术,借艺术(文学)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魏晋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表现、审美追求,打破寓训勉于文学的樊篱,也并不意味着否定文学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曹丕说文章乃“经国之

7、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文章之价值,也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以自我的努力,达到超越权势、生命局限的不朽。而这正可以视为文学自觉的宣言。由此,文学自觉,乃是魏晋时期的特殊文学现象,开启于建安时期,兴盛于曹魏、两晋,影响于南朝。因而,魏晋文学自觉正是对这一特殊文学现象的高度概括,并且最终开启了唐代文学之雍容大雅和丰富多样。(摘编自雷恩海“自觉”是魏晋文学的特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朝时文学从学术中开始独立出来,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已经非常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B.曹丕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

8、、诗赋四科,是文体辨析开始与文学自觉的标志。C.文学自觉扩大了文学的内容,创作者开始关注物象描摹,表现自然景物的感发,强调人生悲欢离合。D.魏晋时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借文学表达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但并未否定文学的社会责任。答案D解析A项,张冠李戴,萧绎所说的“文”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B项,“是文体辨析开始”错误,原文为“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C项,“开始关注”说法错误,原文为“进而”;“强调”有误,原文为“关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于“文”与“笔”的区分,刘勰强调文需有韵,萧绎强调文之抒情并且注重语言形式美。B.“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

9、而浏亮”,明确区分了诗与赋的文体特征,标志着文学自觉的成熟。C.“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强调作家的才情与生命体验,是文学性明确与丰富的表现。D.“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了文章的价值,也强调可以借此超越权势与生命局限。答案B解析B项“标志着文学自觉的成熟”无中生有。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文学自觉的一项是()(3分)A.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并列。B.蔡邕独断等作品反映了早期的文体辨析的意识。C.郭象庄子注认为万物不是由道产生,而是自然如此。D.钟嵘评价古诗十九首是“文温以丽,意悲而远”。答案C解析郭象的观点属于魏晋玄学的范畴。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

10、请简要说明。(4分)参考答案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文章开篇引出话题,然后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论点明晰,结构清晰严谨。论证方法多样。材料一中采用了例证法、引证法等,论证有力。论证语言准确严谨,如“接近”“已经”“还不能算是”等词句。5.曹操的短歌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都体现了魏晋时期文学自觉的特征,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相关论述,从上述三篇作品中任选一篇分析其对文学自觉的体现。(6分)参考答案短歌行: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寓理于情,以情感人。通过宴会的歌唱,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是曹操独特的生命体验的体现。继承了诗经写实的特点,但情感内涵更个性化

11、,在诗歌文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归去来兮辞:多用借物喻人、对偶等手法,以六字句为主,朗朗上口,韵律悠扬,体现了对文学审美性的追求。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独特的人生理想与生命体验。这篇辞赋自然率真,改变了汉大赋不见个人情性的状况。兰亭集序:注重文学审美性的体现,情景交融,整散结合,运用了对偶、借代、夸张等手法。作者感慨时光飞逝、人生短促,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这是作者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的表现。本文具有玄理的意味,但又不是虚妄空谈。本文逻辑性强,叙事写景和抒情议论融合,是序言文体的楷模。(

12、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桃花源记汪曾祺汽车开进桃花源,车中一眼看见一棵桃树上还开着花,只有一枝,四五朵,通红的,如同胭脂。十一月天气,还开桃花!这四五朵红花似乎想努力地证明:这里确实是桃花源。有一位原来也想和我们一同来看看桃花源的同志,听说这个桃花源是假的,就没有多大兴趣,不来了。这位同志真是太天真了。桃花源怎么可能是真的呢?桃花源记是一篇寓言。中国有几处桃花源,都是后人根据桃花源诗并记附会出来的。先有桃花源记,然后有桃花源。不过如果要在中国选举出一个桃花源,这一个应该有优先权。这个桃花源在湖南桃源县,桃源旧属武陵。而且这里有一条小溪,直通沅江。

13、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是这样说的么:“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刚放下旅行包,文化局的同志就来招呼去吃擂茶。闻擂茶之名久矣,此来一半为擂茶,没想到下车后第一个节目便是吃擂茶,当然很高兴。茶叶、老姜、芝麻,加盐,放在一个擂钵里,用硬杂木做的擂棒“擂”成细末,用开水冲开,便是擂茶。吃擂茶时还要摆出十几个碟子,里面装的是炒米、炒黄豆、炒绿豆、炒包谷、炒花生、砂炒红薯片、油炸锅巴、泡菜、酸辣藠头边喝边吃。擂茶别具风味,连喝几碗,浑身舒服。佐茶的茶食也都很好吃,藠头尤其好。我吃过的藠头多矣,江西的、湖北的、四川的但都不如这里的又酸又甜又辣,桃源藠头滋味之浓,实为天下冠。桃源人都爱喝擂茶。

14、有的农民家,夏天中午不吃饭,就是喝一顿擂茶。问起擂茶的来历,说是:诸葛亮带兵到这里,士兵得了瘟疫,遍请名医,医治无效,有一个老婆婆说:“我会治!”她熬了几大锅擂茶,说:“喝吧!”士兵喝了擂茶,都好了。这种说法当然也只好姑妄听之。我总怀疑,这种喝茶法是宋代传下来的。都城纪胜茶坊载:“冬天兼卖擂茶。”梦粱录茶肆载:“冬月添卖七宝擂茶。”上午在山上桃花观里看了看。进门是一正殿,往后高处是“古隐君子之堂”。两侧各有一座楼,一名“蹑风”,用陶渊明“愿言蹑轻风”诗意;一名“玩月”,用刘禹锡故实。楼皆三面开窗,后为墙壁,颇小巧,不俗气。观里的建筑都不甚高大,疏疏朗朗,虽为道观,却无甚道士气,既没有一气三清的

15、坐像,也没有伸着手掌放掌心雷降妖的张天师。楹联颇多,联语多隐括桃花源记词句,也与道教无关。这些联匾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一看山的老人摘下藏了起来,没有交给“破四旧”的红卫兵,故能完整地重新挂出来,也算万幸了。下午下山,去钻了“秦人洞”。洞口倒是有点像桃花源记所写的那样:“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洞里有小小流水,深不过人脚面,然而源源不竭,蜿蜒流至山下。走了几十步,豁然开朗了,但并不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后面有一点平地,也有一块稻田,田中插一木牌,写着“千丘田”,实际上只有两间房子那样大,是特意开出来种了稻子应景的。有两个水池子,山上

16、有一个擂茶馆,再后就又是山了。如此而已。因此不少人来看了,都觉得失望,说是“不像”。这些同志也真是天真。他们大概还想遇见几个避乱的秦人,请到家里,设酒杀鸡来招待他一番,这才满意。看了秦人洞,便扶向路下山。山下有方竹亭,亭极古拙,四面有门而无窗,墙甚厚,拱顶,无梁柱,云是明代所筑,似可信。亭后旧有方竹,为国民党的兵砍尽。竹子这个东西,每隔三年,须删砍一次,不则挤死;然亦不能砍尽,砍尽则不复长。现在方竹亭后仍有一丛细竹,导游的说明牌上说:这种竹子看起来是圆的,摸起来是方的。摸了摸,似乎有点棱。但一切竹竿似皆不尽浑圆,这一丛细竹是补种来应景的,和我在成都薛涛井旁所见方竹不同,那是真正“的角四方”的。

17、方竹亭前原来有很多碑,“文化大革命”中都被红卫兵椎碎了,剩下一些石头乌龟昂着头,空空地趴在那里。据说有一块明朝的碑,字写得很好,不知还能不能找到拓本。旧的碑毁掉了,新的碑正在造出来。就在碎碑残骸不远处,有几个石工正在丁丁地斫治。一个小伙子在一块桃源石的巨碑上浇了水,用一块油石在慢慢地磨着。碑石绿如艾叶,很好看。桃源石很硬,磨起来很不容易。问:“磨这样一块碑得用多少工?”“好多工啊!哪晓得呢?反正磨光了算!”这回答真有点无怀氏注之民的风度。晚饭后,管理处的同志摆出了纸墨笔砚,请求写几个字,把上午吃擂茶时想出的四句诗写给了他们:红桃曾照秦时月,黄菊重开陶令花。大乱十年成一梦,与君安坐吃擂茶。作了一

18、日武陵人,临去,看那个小伙子磨的石碑,似乎进展不大。门口的桃花还在开着。(有删改)注一作“亡怀氏”,传说中我国远古时期部落名。相传那里的人民安居乐业,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文本二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

19、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没。(摘自张延国古今之比较兼及汪曾祺散文的意义和限度)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同题散文,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虚幻的,而本文所写的桃花源则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B.文中写到桃花观里的牌匾和方竹亭前的石碑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丰富了文章的内涵。C.文末的诗既写出了桃花源的历史文化意蕴,也写出了作者历经“大乱十年”后对今天生活的满足。D.文章结尾说“那个小伙子磨的石碑,似乎进展不大”,对年轻人的工作态度提出了委婉的批评。答案D解析“对年轻人的工作态度提出了委婉的批评”分析错误。根据文意可知,写小伙子磨石碑一事,

20、主要表现了武陵人淳朴自由、随意自然、不过分追求功利的生活状态。故选D项。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全文以桃花为线索,但行文又不受这一线索的束缚,而是挥洒自如,纵横驰骋。B.作者时而着眼生活的实景,时而倾吐内心的感受,有虚有实,虚实相生,表达灵活多变,内容紧凑自然。C.文中写擂茶的配碟时,列举出将近十种食物的名称,不避繁复,表现了作者对擂茶的兴趣之浓。D.本文语言雅俗共赏,以平实质朴为主,也不乏典雅之语,如“闻擂茶之名久矣”“砍尽则不复长”等。答案A解析“全文以桃花为线索”分析错误。本文的线索是作者的游踪(或行踪)。故选A项。8.文本一

21、用了较多笔墨写吃擂茶,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参考答案擂茶是当地名饮,作者久闻擂茶之名,对擂茶颇有兴趣,此次来目的之一就是吃擂茶;擂茶做法讲究,别具风味,充分体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有文化内涵。9.结合文本二,从选材和叙述两个角度对文本一进行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选材:选取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如“吃擂茶”和“磨石碑”,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写吃擂茶,表现出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地域色彩;写小伙子磨石碑,表现了武陵人淳朴自由、随意自然、不过分追求功利的生活状态。叙述:平淡、含蓄节制。如文中叙述桃花观里的牌匾和方竹亭前石碑的遭遇,表达了对“文革”这场灾难的揭露和批判,但是以一种平静的语

22、气叙述出来,并非“金刚怒目”式的叙述。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张耒字文潜,楚州淮阴人。幼颖异,十三岁能为文,十七时作函关赋,已传人口。游学于陈,学官苏辙爱之,因得从轼游,轼亦深知之,称其文汪洋冲澹,有一倡三叹之声。弱冠第进士,历临淮主簿、寿安尉、咸平县丞。入为太学录,范纯仁以馆阁荐试,迁秘书省正字、著作佐郎、秘书丞、著作郎、史馆检讨。居三馆八年,顾义自守,泊如也。擢起居舍人。绍圣初,请郡,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坐党籍徙宣州,谪监黄州酒税,徙复州。徽宗立,起为通判黄州,知兖州,召为太常少卿,甫数月,复出知颍、汝二州。崇宁初,

23、复坐党籍落职,主管明道宫。初,耒在颍,闻苏轼讣,为举哀行服,言者以为言,遂贬房州别驾,安置于黄。五年,得自便,居陈州。耒仪观甚伟,有雄才,笔力绝健,于骚词尤长。时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辈相继没,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分日载酒肴饮食之。诲人作文以理为主,尝著论云:“自六经以下,至于诸子百氏骚人辩士论述,大抵皆将以为寓理之具也。故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夫决水于江、河、淮、海也,顺道而行,滔滔汨汨,日夜不止,冲砥柱,绝吕梁,放于江湖而纳之海,其舒为沦涟,鼓为波涛,激之为风飙,怒之为雷霆,蛟龙鱼鳖,喷薄出没,是水之奇变也。水之初,岂若是哉!顺道而决之,因其所遇而变生焉

24、。沟渎东决而西竭,下满而上虚,日夜激之,欲见其奇,彼其所至者,蛙蛭之玩耳。江、河、淮、海之水,理达之文也,不求奇而奇至矣。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学者以为至言。作诗晚岁益务平淡,效白居易体,而乐府效张籍。久于投闲,家益贫,郡守翟汝文欲为买公田,谢不取。晚监南岳庙,主管崇福宫。卒,年六十一。建炎初,赠集英殿修撰。(节选自宋史,有改动)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B.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

25、/文之陋也C.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D.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答案B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官:学官又称教官,是指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传说夏代就有学校。最早的学校叫庠、序。B.弱冠:古时以男子二十岁为成人,初加冠,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C.崇宁:崇宁是宋徽宗的年号。古代皇帝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年号,例如:大观、政和、重和、太祖。D.谪:被贬官,降职的意思,表示降职的还有左迁、贬、逐。答案C解析C项中“太祖”是庙号,不是年号。12

2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耒才思敏捷,年少成名,十三岁便能写作文章,游学时受到学官苏辙的钟爱,并称张耒的文章恣意洒脱。B.张耒仕途坎坷,屡遭罢官。因党籍之罪徙往宣州,再遭贬谪而监黄州酒税;崇宁初年,又因党籍之罪落职,之后主管明道宫。C.张耒晚年做诗,追求平淡。喜欢仿效白居易诗体,而在做乐府诗方面,主要仿效张籍。D.张耒门生众多,影响深远。在苏轼、苏辙、黄庭坚、晁补之等人相继离世后,张耒仍作为文坛中流砥柱,传授学业,光大文风。答案A解析A项中“称张耒的文章恣意洒脱”的是苏轼不是苏辙。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顺道而决之,因其所遇而变

27、生焉。(2)久于投闲,家益贫,郡守翟汝文欲为买公田,谢不取。参考答案(1)沿着河道顺流而下,根据它们所碰到的地理形势发生变化。(2)因为长期置身于清闲境地,张耒的家境生活更加困难,郡守翟汝文曾想为他买些公田,被张耒推辞拒绝了。解析(1)“顺”,沿着;“决”,疏通水道,使水流出去,这里引申为“顺流而下”;“因”,依据、根据;“所遇”,所碰到的(地理)形势。(2)“投”,走向、进入,引申为“处于”“置身”;“闲”,清闲;“益”,更加;“谢”,推辞。14.张耒写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都遵循着文以载理、文以载道的原则;不能只做文不务理;不能只追求词句之奇。解析依据“大抵皆将以为寓理之具

28、也”“故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可知,写文应该遵循着将文章作为寄寓于理的载体的原则;依据“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可知,写文不能只做文而不务理;依据“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可知,写文还要不能一味地追求言辞章句表达的奇特。参考译文张耒字文潜,是楚州淮阴人。幼时即显得聪颖奇异,十三岁便能写作文章,十七岁所做的函关赋,已为众人传诵。张耒游学于陈州时,受到学官苏辙的钟爱,因而能够结识苏轼,苏轼也赏识张耒,称张耒的文章恣意洒脱,淡雅情真,有一唱三叹之声。张耒于弱冠之年考中进士,历任临淮主簿、寿安县尉、咸平县丞等官职。后入朝为太学录,范纯仁以馆阁之职推荐他参加考试,升任秘

29、书省正字、著作佐郎、秘书丞、著作郎、史馆检讨。张耒在三馆任职八年,始终重义自律,淡泊行事。后擢升为起居舍人。绍圣初年,请求任州官,以直龙图阁为润州知州。因党籍之罪徙往宣州,再遭贬谪而监黄州酒税,徙复州。徽宗即位后,张耒被起用为黄州通判,兖州知州,召入为太常少卿,才过数月,又出为颍州、汝州二州知州。崇宁初年,张耒又因党籍之罪被取消职名,主管明道宫。起初,张耒在颍州时,听到苏轼的死讯,为他举哀穿丧服,论事者以此上告,于是张耒被贬为房州别驾,黄州安置处分。崇宁五年,张耒得以自便,住在陈州。张耒仪表俊伟,有雄才,笔力刚健,特别擅长骚体辞。当时苏轼、苏辙及黄庭坚、晁补之等人相继去世,独有张耒还活着,士人

30、向张耒求学的很多,分日准备酒菜饮食请他。张耒教导人写文章要以理为主,曾经著有文论说:“自六经以下,到诸子百家骚人辩士的论述,大多都将文章作为寄寓于理的器具。所以学习写文章的端由,要紧的在于明理,如果懂得文章却不追求理,仅仅追求文章的工整,那样的话,天下还没有。像那水流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诸条河流,沿着河道向下行进,奔腾不息连绵不断,日夜不停,冲撞砥柱,断绝吕梁,在江湖中追逐,最后汇聚大海,它们舒展时是微波荡漾,鼓动时是波涛阵阵,腾涌时是暴风袭击,愤怒时是雷霆万钧,蛟龙鱼鳖,在激荡中时现时隐,这就是水的奇妙变化所在。水流的源头,难道像这样的吗!沿着河道顺流而下,根据它们所碰到的地理形势发生变

31、化。小沟小河向东流淌西边就会枯竭,下游丰满上游就会虚缺,日夜冲激,想要看到它们的奇特之处,它们所到达的地方,不过是蛙蛭游戏玩耍的地方罢了。像长江、黄河、淮河、海河诸条河流,是道理通达的文章,不追求奇而奇就达到了。激荡小沟小河而要寻求水流的奇突,这是对于理并没有见解,而要把言语句读作为奇突,反复咀嚼,终于也没有,这就是文章的浅陋之处了。”学者认为这是至理名言。张耒晚年写诗更加致力于平淡风格,效法白居易体,而乐府效法张籍。因为长期置身于清闲境地,张耒的家境生活更加困难,郡守翟汝文曾想为他买些公田,被张耒推辞拒绝了。晚年张耒督察南岳庙,主管崇福宫。去世,享年六十一岁。建炎初年,赠集英殿修撰。(二)古

32、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柳州寄丈人周韶州柳宗元越绝孤城千万峰,空斋不语坐高舂。印文生绿经旬合,砚匣留尘尽日封。梅岭寒烟藏翡翠,桂江秋水露鳙。丈人本自忘机事,为想年来憔悴容。注这首诗当作于元和十一年。永贞元年,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元和十年柳宗元接到诏书,要他立即回京,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柳宗元回到了长安。在长安,柳宗元没有受到重用,后又被贬为柳州刺史。越绝:越之绝境。高舂(chng):日落,傍晚时分。机事:机巧之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地处越之绝境的柳州,只见山峰万千,连绵不断,首句点出贬地之远,

33、景物也反映了诗人的心境。B.官印生绿锈,砚盒沾满灰尘,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在柳州为官时无事可做、百无聊赖的状态,“经旬”点出时间之久。C.最后两句诗人寄语丈人,渴望得到关心理解,希望对方以自己为戒,也希望对方不要像自己一样憔悴。D.本诗起句引出寂寞之情,中间展开景况铺写,结句以“憔悴容”回照全篇,结构可谓浑然天成。答案C解析C项中“希望对方不要像自己一样憔悴”错误,诗歌最后两句想要表达的是希望对方理解自己此时的处境。16.请结合全诗,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诗歌颈联进行赏析。(6分)参考答案梅岭如藏在冷雾之中的翡翠,桂江的秋水清浅,露出了鳙,颈联描绘了一幅冷清的秋日图景。颈联巧妙使用了“寒”“秋”二字,营

34、造了冷清的氛围,给人以凄凉之感。颈联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酸楚心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人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有相似的感叹:,。(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用“,”两句表现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3)陈情表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孤弱无依的两句是:“,。”答案(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书

35、法在诸艺术门类中,最具中国独特性。()。远古之时,礼即文,文即美。中国文化本来就有一种艺术倾向。但严格说来,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是在汉末魏晋出现的。这时出现了以书法为纯艺术的书法家,有主张“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的蔡邕;有“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终为草圣的张芝。这时,书写工具笔、墨、纸在改进的基础上,书法艺术的笔墨技巧也达到成熟。起笔之藏露,运笔之迟速,转折之方圆,收笔之锐钝,各有讲究,多姿多彩。蔡邕“骨气洞达”,张芝“血脉不断”,钟繇“每点多异”,王羲之“万字不同”。自此之后,中国书法随时代的前进浪峰叠起,奇景不断,蔚为大观。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36、是()(3分)A.在文化中国中,书法是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B.书法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C.只有在文化中国,书法才是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D.只有在中国文化中,书法才成为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答案D解析首先,运用关联词“只有才”,可对“中国文化”这一重要条件起到强调作用,由此排除A、B两项;其次,以“只有在中国文化中”开头,可与上句“最具中国独特性”连接贯通,不致话题中断,由此排除B项;最后,从整个语段来看,强调的是“中国文化”而非“文化中国”,由此排除C项。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

37、恶卧踏里裂。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答案B解析画波浪线句子“中国书法随时代的前进浪峰叠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连绵不断的书法艺术作品比作江海中起伏不断的浪涛。A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D项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参考答案这时,在书写工具笔、墨、纸改进的基础上,书法艺术的笔墨技巧也达到成熟的阶段。解析原句错误:一是语序不当,把“改进”前的“在”调至“书写工具”之前;二是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阶段”。(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2分)阅读下

38、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领略精神的高贵,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于内心的幸福。先秦诸子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他们认为将个人发展与社会结合,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

39、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参考答案但相比较而言(“但与精神财富相比”等均可)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同时也能实现自身幸福”等均可)只有这样(“只有守住底线”“只有操守坚正”“唯其如此”等均可)解析根据前句“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与后句“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的关系,可知,在物质财富与精神快乐的比较中,精神快乐获胜,故而衔接句子要点出二者相比较,故可填写为:但相比较而言(“但与精神财富相比”)。根据段意,这段话是阐述先秦诸子“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理念,故而前句“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是他们认为

40、获得幸福的正确方式,只有这样做才能实现幸福,故而可填写为: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同时也能实现自身幸福”)。要与后文的“才有”搭配,前文要用“只有”,条件在前一句“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中提取,可填写为:只有这样(“只有守住底线”“只有操守坚正”“唯其如此”等)。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2个字。(6分)参考答案求幸福不只在于物质享受。求幸福不要自私自利。求幸福不要丧失操守(见利忘义)。解析第1段主要强调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追求幸福不在于物质享受,更注重心灵追求。既然要用否定句,就否定物质对幸福的重要性,即“求幸福不只在于物质享受”。第2段的观点是“反对自私

41、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即“求幸福不要自私自利”。第3段的观点是“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即“求幸福不要丧失操守(见利忘义)”。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历史的长河,生生不息;历史的声音,久久回响。历史的声音,是民族兴亡得失的警钟,是先贤高洁志趣的铮铮话语倾听历史的声音,可以明得失知兴替,可以感悟人生真谛年青的我们,应该倾听历史的声音,迈开走向未来的脚步,迎接灿烂的明天。校团委将举办18岁成人礼活动,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历史的声音和时代的脚步”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

42、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写作指导本题为材料型任务驱动作文。作文题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从倾听历史声音的角度展现历史能给18岁的年青人提供的营养:汲取历史教训、学习往圣先贤、感悟人生真谛以创造灿烂明天。归结为一点,在18岁的“新起点”上,要继往开来。“时代的脚步”可联系国家的发展。我们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开始“乡村振兴”新征程;即使遇到新冠疫情,我们也完成了“十三五”规划,开始实施“十四五”规划。18岁的学生,长大成人,风华正茂,走上充满理想、前途灿烂的道路。青年人对国家社会充满期待,国家社会、家人对青年们也有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们站在成人的角度,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理想,勇于实践,不断奋斗。而“继往开来”构成命题思考的核心。不论是个人还是群体,“新起点”既要联系历史,结合自身实际去思考,更应该结合国家发展现状思考;“新起点”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求部分很明确,是在“18岁成人礼”上以“历史的声音和时代的脚步”为主题的演讲词,这是文体要求,同时,是以学生代表的身份来发言,这是身份要求。参考立意树立理想,与国家同行;继往开来,奋斗明天;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开拓创新;继承优良传统,踩着时代的鼓点走向成年;没有什么能被称作不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