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月考历史试卷第卷一、 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法家崇尚法治,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贤任能,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A改朝换代建立全新制度 B争夺对诸侯国家政权的控制C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 D为统治者改善统治出谋划策2、柏拉图说:“事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美的事物身上有丑的成分;好人有时候也会做坏事。”以下观点与之相似的是()A“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B“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C“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D“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3、荀子认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董仲舒也说:“
2、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相对于荀子,董仲舒()A继承了荀子的天命观 B强调了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突出了天的神秘性 D初步具有了人民主权观念4、王阳明传习录载,“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这一主张()A否定“存天理,去人欲”B科学指明了心与物的关系C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D注重人的意识的重要作用5、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
3、的主张()A“天人感应” B天下者,非一姓之私也C“存天理,灭人欲” D“以法为本”、“法不阿贵”6、古代有关“丧葬传统”的观点有:一、“丧礼,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或以不丧之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二、“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后起,杖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据此判断以下符合材料的观点为 ()A两种观点分别为儒家和法家思想 B两种观点都反映的是下层民众的立场C两种观点都主张厚葬久葬 D两种观点都着眼于“礼”的社会功能7、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
4、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一认识表明:()A.儒学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B.东亚发展应建立在借鉴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之上C.西方发展模式是当今东亚唯一的发展模式 D.东亚社会现代化照搬了西欧和美国发展模式8、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以下观点最符合两人的共同主张的是()A严厉抨击明代八股取士之害 B强调“经世致用,学以济世”C讥讽士人专注于研究文字 D批判矛头直接指向君主专制9、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系列
5、有如“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天下为主,君为客”“经世致用”等观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 B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C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完全沦丧 D诞生了成熟的启蒙思想10、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A. 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 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C. 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D. 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11、亚里士多德说:对实际上平等的人们实行平等的待遇,的确是合乎正义的,既然合乎正义,也
6、能有利于邦国。所以,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职,可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认为()A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B短任期制避免了官僚势力的膨胀C限制官员任期能有效遏制腐败D短任期制使居民参与城邦管理待遇平等12、“人应该与上帝平起平坐,因为两者同为世界主宰”。主张这种观点的最有可能是( )A启蒙思想家B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者C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 D近代的儒学思想家13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特别重视()A人情关系 B道德规范 C法制建设 D礼仪秩序14阅读下表内容。下列早
7、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体现的共同思想是()思想家思想主张孔子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A教育思想 B农本思想 C民本思想 D重农抑商15.有学者认为,诗经多反映黄河流域的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楚辞则多反映楚地神鬼巫术、自然崇拜、山川人物、历史风情等。这反映了当时()A.南北方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 B.北方政治动荡社会经济发展受限C.南方物产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祖先崇拜以及宗法制度影响扩大16. 据鲁迅中国小说
8、史略和宋代太平广记记载,在隋代及以前中国小说中以“狐”“狐狸精”为素材的不过几篇,唐代大量以“狐”“狐狸精”为素材的小说杂记大量出现。这表明()A唐代农耕文明发达,自然环境优良 B唐代社会政治清明,艺术想象丰富C唐代民族融合加快,文化冲突融合 D唐代科技创新不足,文学臆想突出17. 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A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B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C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D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18. 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
9、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19.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京戏20. 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更
10、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A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 B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求C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政治地位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21. 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剧”。下列对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B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C其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D能够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22“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
11、)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3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指出:“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如果没有四大发明,就不会有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B欧洲封建主义解体的根本动力在于四大发明的完成C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向近代迈进的步伐D四大发明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4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A注重对经验
12、的总结 B缺乏创新和逻辑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D与农业息息相关252015年1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要发明创造”研究组组织相关专家推选出“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85项,名单中突出四大发明,但也有叠铸法、水碓、转轴舵、新莽铜卡尺等发明。该材料主要表明()A中国古代科学侧重于实用性 B传统科技中也有近代科技成分C四大发明是传统科技的典范 D中国传统科技在现代仍很发达26.清代学者黄百家反思中国传统科学理论时写道:“若太极,若阴阳可任人之诬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可见,他认为中国传统科学理论()A.没有完整体系,支离破碎 B.具有模糊性,无法证伪C.专制束缚严重,缺乏学术自由
13、 D.过分崇拜权威,不敢超越27.称古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 A希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 B希腊涌现了众多的哲学大师C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 D希腊人最早研究自然哲学28. 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一些宗教题材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被认为包含着人文主义精神,主要因为它们A讽刺了教士的虚伪和教徒的无知 B表现了人的形象和现实世界C揭露了神的虚幻和教会的腐朽 D贬低了神的地位,提高了人的形象29.“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志和利益。“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下列能反映启蒙时代人文精神内涵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
14、作”C“每个人都是自已的牧师” D“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30“德廉美修道院”是16世纪著名作家拉伯雷在巨人传中构想的理想社会。该修道院规定“男女修士可以光明正大地结婚,人人都可富有钱财,自由自在地生活”“想做什么便做什么”。这些规定是( )A 禁欲主义思想的反映 B 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C 蒙昧主义思想的反映 D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第31题13分,32题13分,33题14分,共40分)31(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
15、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材料三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
16、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受到冷落的主要原因。(3分)(2)据材料二三,指出董仲舒提出的主张对后世思想领域产生的影响?并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主张及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32宋代在传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风韵的宋代文化。材料一:北宋时,经济发达的浙江嘉兴“诗书礼乐相辉相扶,家之良子弟无不风厉于学”。经济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如夔州(四川奉节),从前“
17、此邦之人尚不识书”。三河(河北今县)“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饶州帽匠吴翁“日与诸生接,观其济济,心慕焉”,他“教子任钧读书,于经学颖悟有得”。鄂州富商武邦宁叫其次子武康民“读书为士人”。宋史资料汇编材料二: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材料三:北宋时,“负担之夫,微乎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儿,尚日那一二钱,令厥子入学,谓之学课。亦欲奖励厥子读书识字,有所进益。”臣(北宋国子祭酒邢罱)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四:宋太宗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
18、、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 为儒家正声“重农抑商”非儒家所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化普及的特点。(3分)(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文化普及的原因。(6分)(3)宋代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但宋代的创新为什么没有把中国带进近代化?(4分)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苏格拉底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材料二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画上画着 中间
19、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材料三 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1)有人说苏格拉底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2分)(2
20、)据材料二概括其反映的宗教思想,并指出其实质。(4分)(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4分)(4)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原因和影响。(4分)参考答案 1_5DCBDB6-10DBBBD1115ACCCA1620CCCAA21-25BDCAA26-30BCBDB31(1)原因:当时的社会正处于重大变革时期,儒家思想不适合各国统治者富国强兵,进行争霸战争的需要,因此受到冷落。(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专制,阻碍文化繁荣发展。原因:适应封建专制统治需要(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
21、大一统”主张);其内容本身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中国古代经济的特殊性(即自然经济占主导、商品经济薄弱);内涵中具有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容易被认同。(3)基本主张: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影响:批判正统儒学和君主专制,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32题:(1) 特点:普及程度较高、推广到落后地区、推广到农工商阶层(2)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重视家庭教育;科举考试放宽;重文轻武政策;印刷术进步,书籍增多,便宜易得,书院教育发展。 (3) 理学兴盛对后世影响深远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应用传播宋词繁荣,话本出现,画学兴起 (4) 政治:君主专制统治,缺乏制度创新 经济:小农经济阻碍、土地兼并严重 思想:理学兴盛禁锢思想、重文轻科技观念束缚 33 (1)依据: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人自己,关注人的发展;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2分)(2)思想:信仰得救。实质:反对封建神学,肯定人的价值。(4分)(3)内涵: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反对封建专制、天主教会和贵族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天赋人权。(4分)(4)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自然科学不断进步。影响: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