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二历史华东师大版教案:5-17《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1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62584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华东师大版教案:5-17《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华东师大版教案:5-17《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华东师大版教案:5-17《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华东师大版教案:5-17《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华东师大版教案:5-17《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华东师大版教案:5-17《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华东师大版教案:5-17《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华东师大版教案:5-17《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华东师大版教案:5-17《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教学目标1知道陈桥驿兵变,宋朝建立;宋朝长期与辽、西夏和金等民族政权并立;宋朝的文官体制;宋朝科举考试的制度、规则及内容。2通过对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屡次篡夺皇位原因的分析,理解实行文官体制的原因和着眼点;“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完善;矫枉过正带来新的弊端,形成国家积贫积弱的负面效应。通过对各个环节的分析,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3通过学习,初步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宋初统治者政策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史为鉴的精神;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客观地评价北宋初年的文官体制。重点与难点重点:文官体制。难点:宋初为什么要确立文官

2、体制?说明:德国汉学家库恩在宋代文化史中指出,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其中一点就是文官体制取代了唐代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担任了高级行政官员,孟子以王道治国的思想第一次付诸实施。且不论文官体制是否真能以“王道”治国,它的确立是以吸收晚唐、五代弊端的历史教训为前提的,为了严密防范文臣、武将专权独裁,制定出一整套集中军权、财权、政权、立法与司法的体制。虽然从以后宋的历史来看,文官体制代价沉重,但是它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有效地消除了分裂割据和军人乱政的隐患。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官体制至少可以说是利弊参半。故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1 导入新课宋史专家

3、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这也是很多历史学家的共识。在政治上,文官体制取代了贵族政治;物质文明也进入划时代的新阶段,三大发明的发展和传播、造船技术、城市的繁荣等,都出现在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光辉灿烂的一个时代。宋代的繁荣,与它政局的相对稳定是分不开的。唐末藩镇割据以来,历经五代十国的长期分裂,混战不已。这种局面一直到北宋建立才得以终结。2宋朝的建立唐末五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藩镇的拥兵自重和武将的篡夺皇位,不知重演了多少次,而最后一次就是赵匡胤自导自演的“陈桥兵变”。阅读材料,了解陈桥

4、兵变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PPT陈桥驿。3宋建立后的内外状况内:宋立国后,“先南后北”,自960至979年,基本完成中原的统一,标志着唐末五代分裂割据时代的结束和中原王朝的重建。外:先已立国的辽,以及西北党项族以及后来崛起的金等民族政权,其政治、经济和军事,都足以与中原王朝相抗衡。4文官体制(1)目的通过阅读P3“文献选读”,理解北宋建立文官体制的目的:为了防止五代以来武将夺权事件重演,宋太祖接受了宰相赵普的建议,“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削夺地方的行政权、兵权和财权,解决唐末五代以来“方镇太重,军弱臣强”的问题,以达到消除割据隐患的目的。(2)具体措施:宋太祖在政治、军事制度等方

5、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改革。军事制度:中央:“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枢密院长官一般由文官担任。地方: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令各地拣选强壮士兵编入中央禁军,地方上则留老弱者充当厢军和乡兵,削弱地方兵力。禁军多而强,待遇最好;厢军待遇坏,从不训练。又采取更戍法,轮流变换驻地,以防止将领分立割据、拥兵对抗朝廷。内重外轻的后果,军队战斗力大大削弱,面临不断出现的外患时,暴露出始终无法解决的大问题“积弱”。政治制度:文官政府: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防范武将专权,通过科举考试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以及地方要员等,大多由文人

6、担任,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为了便于官员的调遣撤换,宋朝还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宋代的官职分官、职、差遣,宋代官名和实差大多数情况下是无关的。宋史上说,“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官用于寄禄,相当于现在的行政级别,仅用于确定待遇。职是指馆职(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等的职位),加上些虚衔如大学士,学士等,来表示高级文官的清贵地位。上述两种官僚,“有官无权”,“有职无权”。差遣才是真正的职权所在。所谓“差遣”,也称职事官,是官员们担任的实际职务,一般都带有“判、权、知、直、监、提举、提点”等字,理论上算是临时性的职务。光有官名

7、而没有差遣,就好比今天的处级科员一样,待遇上去了但毫无实权。另外,宋太祖、宋太宗两朝建立了新官制,并没有全部清除旧官制,长期保留唐、五代遗留下来的许多官位职称。(3)评价宋初制度的创设和改革,对消除军人乱政、地方割据确有成效;就恢复汉族统一王朝、消除内部隐患的角度来说,宋初两代皇帝的经营可说是相当成功。太祖立国以宽厚著称,重文轻武,也恰当地体现了传统政治在经历了长期反复动荡之后逐渐趋于平和成熟。但随之而来的冗官、冗兵、冗费以及“积贫”、“积弱”问题,使北宋成为历代最弱势的一个王朝,由此直接导致宋中期的二次改革。5科举制的完善(1)背景不能再让军人操握政权,是宋王室历代相传永不放弃的家训。但是既

8、然不能荡平西北的民族政权,军队人数日益庞大,而同时又不让军人操握政权,所以,宋王室采取的另一个办法就是优待文人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通过增加科举名额,提高进士待遇等方式选拔了大量文官。(2)科举制的完善考试制度:宋朝科举制度分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规则:“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内容:宋初主要以诗赋取人,宋中期以后,废除了单纯记忆背诵性的考试内容,不以诗赋的优劣取士,增加策论考试,以考核士子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对社会事务的分析能力。(3)影响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资料附录材料一:宋太祖赵匡胤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宋朝建立时,北方有强大的

9、辽朝,以及与之联手的北汉,南方分布着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等割据政权。宋太祖赵匡胤没有周世宗柴荣的谋略与雄心,不敢与辽针锋相对,夺回幽云十六州。他放弃了柴荣的先北后南、先难后易的统一方针,而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方针,使已成惊弓之鸟的辽获得重整旗鼓的机会。从当时辽与中原力量对比的状况估量,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机会是存在的,而且宜速不宜缓,错过时机,幽云十六州之地终不可复,酿成华北平原上契丹铁骑纵横驰骋,汴梁以北无屏障可守的政治后患,赵匡胤难辞其咎。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杯酒释兵权”乾德初,帝因晚期,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

10、安枕而卧。”守信等顿首曰:“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异心?陛下何为出此言耶?”帝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谢曰:“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之。”帝曰:“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守信谢曰:“陛下念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疠,乞解兵权。帝从之,皆以散官就第,赏赍甚厚。宋史石守信传材料三:宋朝优待士大夫的国策宋祖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用儒臣,分治大藩,纵皆食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太祖有誓约,藏之太庙,云:“不杀大臣及言事官”。徽宗被掳于金,尚以此事命使臣反告高宗。

11、宋代进士,登科即释褐,待遇远较唐代为优。而登科名额,亦远较唐代为多。钱穆国史大纲材料四:宋代科举制度的完善(一)罢察举、重科举。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下诏各州察举孝悌力田、奇才异行或有文武才干者740余人,太祖命翰林学士李昉等在礼部进行测试,结果均不可采,于是帝下诏即罢“公荐”之法,从而对荐举制进行了彻底扫荡。同时,科举制度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录取名额增多。太宗即位初第一次贡举(977年)省试人数已5300人,取进士190人,诸科270人,十五举以上(即恩科)184人,开创了亘古未有的取士规模。真宗在位第一次贡举(998年),又增至近两万人,以后屡有增加。真正所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

12、(唐摭言卷15)。(2)提高中第者的待遇。宋王朝从优任用进士合格者,凡中进士者立即授官,不须经吏部考试,便委以高官,“任宗三举,每次甲等3人,共39人,其后不至公卿者仅5人”(文献通考卷31引容斋洪氏随笔)。对于耿耿功名而屡试不第者,特设恩科,“量才于班引录用”(宋会要选举卷15)。谓之“特奏名”,这些人亦可得一官半职。(3)“殿试”成为定制。宋太祖时,落第者徐士廉等告考官李昉取士不公,请求“殿试”,士廉所奏甚称其旨,遂被采纳。进士及第者直接成为“天下门生”,时太祖不无喜色地说:“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甚无谓也。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畴昔之弊矣。”(续资治通鉴长篇卷1

13、6)。(二)、考试的科目、内容和方法。宋初考试科目设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传、学究、明法凡九科,以进士科为要。制举、武举、童子科时设时废。王安石变法,仅存进士一科。宋初考试内容分诗赋、贴经、墨义,王安石变法曾取消诗赋等。考试的步骤为解试省试殿试,三次考试的第一名分别为解元、省元、状元。“连中三元”即为科举制下读书人的美梦。(三)、宋代考试的新举措。与唐代比,宋朝科举改革最为彻底,所建立的科举条规更为严密。有“复试”制、“别头”“锁院”制、“弥封”“誉录”制和“三年大比”制。这些制度大多是对考试作弊的一种防范性措施,说具体些就是为加强对权贵子弟的限制,杜绝了考官与其亲戚、考官与考生(

14、包括外界)共为不轨的可能,同时也使审阅人员排除姓氏籍贯及笔迹标记的干扰。这对严格选拔人才、公平竞争来说,无疑是炳彪千古的行为。板书设计宋朝的建立宋朝的巩固陈桥兵变文官体制科举制的完善训练设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祖说):“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甚无谓也。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畴昔之弊矣。”续资治通鉴长篇卷16材料二:宋代进士,登科即释褐,待遇远较唐代为优。而登科名额,亦远较唐代为多。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宋祖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用儒臣,分治大藩,纵皆食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钱穆国史大纲问题:1根据材料1和材料2,宋朝在科举制度方面做了哪些改革?2宋祖“用儒臣,分治大藩”的具体措施有哪些?3宋祖“用儒臣”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宋太祖时对省试合格的举子增设“殿试”,由皇帝亲临复试,以后成为定制;进士待遇较前代提高;科举名额也较前代增加。2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正副枢密使以及地方要员等,大都由文人担任,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3鉴于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宋太祖“用儒臣”,是为了消除分裂割据和军人乱政的隐患。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