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武汉市2014届高三五月供题训练(二)语文试题命题: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制作:青峰弦月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赔偿(chng) 阐(shn)明 绯(fi)闻 物阜(f)民丰 B盎(ng)然 抨(png)击 奇葩(p) 忧心忡(chng)忡 C缜(zhn)密 脐(q)带 祛(q)除 日薄(b)西山 D挨(i)肩 窒(zh)息 熬(o)心 一蹴(c)而就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骤变 贬骨 蹑手蹑脚 沁人心脾 B惬意 谛听 迂尊降贵 阒无一人 C穹苍 廓清 逾扬愚昧 残叶簌簌 D孽生 暮霭 素昧平生
2、美轮美奂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十一月的一天下午,在连续几天的暴雨后的 中,天空仍然阴云密布,空气中仍然 着雾气,我注意到湖水出奇地平静, 很难分辨出湖面来;它不再倒映出十月份的 ,而只有周围群山十一月份的灰暗颜色。 A平静 弥漫 因此 璀璨色彩 B沉寂 笼罩 因而 绚烂色彩 C寂静 弥散 可是 光鲜颜色 D孤寂 充斥 于是 闪耀颜色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余额宝取消”问题新浪微博被报道98700次,百度新闻被提及41900次,从而超越雾霾问题,位居热点话题榜首。 B我们这个社会如果价值观迷失、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即便逞强一时,也是高楼盖在沙滩上,最终难逃衰颓倒塌
3、。 C湖北因水而兴,因水而生,因水而名,因水而美,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从古至今,文化内涵一脉相承。 D医患关系紧张、药价虚高等现象,折射出近年来医药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也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的最简单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孔子把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思想贯彻政治领域,提出“仁政”的学说。B“施仁政,行王道”是孟子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他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暴力治国,认为只有用“德”才能使人“心悦诚服”。“重民轻君”。是他“仁政”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C红楼梦以爱情故事为中心线索,描
4、写以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人物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男女在封建体制和封建家族遏制下的历史宿命。D鲁侍萍正直、善良,备受凌辱和压迫,含着怨愤生活了三十年,使她认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她以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表达了她对周朴园的蔑视;她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表现出她纯洁、崇高的母爱。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自然与人生贺麟自然在表面上似乎与人生相反,在本质上却正与人生相成。人若不接近自然,就难于真正了解人生。通常一般人总以为只要在社会上多酬酢,接触各式各样的人,就可以了解人生。我常
5、说:要想真正了解人生,必须“深入无人之境”。所谓“无人之境”,是很可以耐人寻味的境界,其含义之一,应是自然。苏轼的名句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指出要了解一物,便须超出那物。世俗一般人成天在人群中忙来忙去,反而不能认识人生的真面目。所以我们这里讨论自然与人生的关系,主旨虽在教人回到自然,但也未尝不是归根于认识人生。自然与人生间这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稍微了解辩证法原则的人,想来不难领悟。 自然和物质不同,物质普遍系指科学上的概念,如像原子电子而言。人类回到自然,当然不是回到原子电子。物质有时是指物质文明,如像战争的武器、交通工具、工商业的货品,这也不是自然。它们是自然的征服,不
6、是自然的本身。还有讲唯物史观的人,虽然注重物质,其实主要的是注重社会经济,这个意义的物质,和自然意义有所不同。 所谓人类回到自然的自然,是指具体的、有机的、美化的、神圣的外界而言,这个意义的自然,可以发人兴会、欣人耳目、启人心智、慰人灵魂,是与人类精神相通的。这是有说明有灵魂的自然。人生需要自然来作育。人生需要自然供给力量。自然是人生的“净化教育”。自然是人生力量的源泉。 人类对于自然感觉有这样伟大的意义,乃是近代精神的特征。崇拜自然,回到自然,认自然是神圣,皆是代表近代精神的看法,对传统的精神,多少有些革命的意味。因为中古时代的人受神学观念的支配,仰望天国,悬想来世,反对世界,蔑视自然,同时
7、受礼教法律的束缚,颇有矫揉造作,违反人性,不近人情的趋势。所以回到自然的运动,也就是一种摆脱传统的宗教和礼法的拘束,促人性自然发展的运动,在人的精神上颇有解放革新的力量。 接近自然,对于人类的身心,有许多的好处。这一些好处可以包括在两个德文字(Enquickung和Starkung)里边。前一个字包含有使人新鲜、活泼,加强活动,恢复健康等意思。因此接近自然可以治疗文明社会里好些的病态。如像自杀、疯狂、虚伪、狡诈,在常常接近自然的农夫、农妇、渔人、樵子,就不会多有。后一个字包含有使人强健、壮旺,增加生命力量等意思。这一种效果,也只有在接近自然中才能找寻得到。就语言来说,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矫揉造作
8、的语言,这种语言是外交辞令、交际的工具,每每言不由衷,是在文明社会里,摆绅士架子的装饰品,根本是没有力量的语言。另外一种语言,是发乎本心,出乎真情,基于机体的真实需要而产生的语言,虽出言未必雅驯,但坦白率真,特别有支配行为和感动他人的力量。就一个民族来说,假如一个民族,还能够保持朴厚的天真,便是有元气、有精神、有生命的民族。反之假如一个民族,已经丧失掉纯朴的天真,只有虚伪的形式,没有诚朴的素质,专门注意仪式礼节方面的繁文缛节,这种民族,表面上也许文明,实际上就是生命力枯竭的民族。 (选自贺麟选集,有改动)6下列对“自然与人生”关系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如果能真正接近自然,就能顺利地
9、了解人生。 B要进入自然的“无人之境”,就必须跳出自然看人生。 C自然与人生看似不同甚至相反,其实两者是相反相成的。 D自然使人生得到“净化教育”,人生供给自然以力量源泉。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物质系指科学概念,不能与自然混同,但两者又是交叉交融的关系。 B自然是有生命有灵魂的,它能发人兴会、欣人耳目、启人心智、慰人灵魂。 C崇拜自然,回到自然,是对传统精神革命的观念,体现的是自然辩证法的原则。 D接近自然,可以摆脱传统的宗教和礼法的约束,可以治疗现代文明病。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指要了解一物须超出那物。 B注
10、重物质,注重社会经济,就是引导人们回归自然,征服自然。 C仰望天国,蔑视自然,是与近代精神相违背的,很有些违反人性,不近人情。 D如果一个民族能去除繁文缛节的礼仪,保持朴厚的天真,便是有生命力的民族。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张鲁传鲁字公旗。初,祖父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以惑百姓。受其道者辄出米五斗,故谓之“米贼”。陵传子衡,衡传于鲁,鲁遂自号“师君”。其来学者,初名为“鬼卒”,后号“祭酒”。祭酒各领部众,众多者名曰“理头”。皆校以诚信,不听欺妄,有病但令首过而已。诸祭酒各起义舍于路,同之亭传,县置米肉以给行旅。食者量腹取足,过
11、多则鬼能病之。犯法者先加三原,然后行刑。不置长吏,以祭酒为理,民夷信向。朝延不能讨,遂就拜鲁镇夷中郎将,领汉宁太守,通其贡献。 韩遂、马超之乱,关西民奔鲁者数万家。时人有地中得玉印者,群下欲尊鲁为汉宁王。鲁功曹阎圃谏曰:“汉川之民,户出十万,四面险固,财富土沃,上匡天子,则为桓、文,次方窦融,不失富贵。今承制署置,势足斩断。遽称王号,必为祸先。”鲁从之。鲁自在汉川垂三十年,闻曹操征之,至阳平,欲举汉中降。其弟卫不听,率众数万,拒关固守。操破卫,斩之。鲁闻阳平已陷,将稽颡归降。阎圃说曰:“今以急往,其功为轻,不如且依巴中,然后委质,功必多也。” 于是乃奔南山。左右欲悉焚宝货仓库。鲁曰:“本欲归命
12、国家,其意未遂。今日之走,以避锋锐,非有恶意。”遂封藏而去。操入南郑,甚嘉之。又以鲁本有善意,遣人慰安之。鲁即与家属出逆,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邑万户,将还中国,待以客礼。封鲁五子及阎圃等皆为列侯。 鲁卒,谥曰原侯。子富嗣。 (选自后汉书张鲁传)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祭酒各领部众 领:率领 B诸祭酒各起义舍于路 舍:筑舍 C其意未遂 遂:成就 D鲁即与家属出逆 逆:逆行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张鲁善于决断、抢占先机的一组是(3分) 犯法者先加三原,然后行刑 关西民奔鲁者数万家鲁从之 欲举汉中降 于是乃奔南山遂封藏而去 A B C 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13、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鲁设驿站,供客人饮食起居,对犯法的人网开一面,因此各地民众都心悦诚服地归附他。B张鲁被任命为镇夷中郎将,兼任汉宁太守,后来有人挖出一块玉印,众人想要推举他做汉宁王。C张鲁在汉川将近三十年,听说曹操大军来征讨就想投降,鉴于他的弟弟张卫被斩首而作罢。D张鲁因在率众奔往南山的途中有封好仓库的实际行动,加之本就有归降之意,而备受曹操赞赏。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皆校以诚信,不听欺妄,有病但令首过而已。(3分) (2)遽称王号,必为祸先。(3分) (3)今日之走,以避锋锐,非有恶意。(3分)13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短文画
14、线处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战国策)14阅读下面王安石的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钟山即事涧水无声绕竹泣,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游钟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注:这两首诗是王安石在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钟山时的所见所感。 (1)请提出第一首诗的诗眼并做分析。(3分)(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两首诗手法和表达情感上的不同。(5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
15、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制芰荷以为衣兮, 。(屈原离骚) (4)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 (5)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6)采之欲遗谁, 。(涉江采芙蓉) (7) ,环佩空归月夜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8)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贾谊过秦论)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我读梵高张家鸿 窗外,几只不知名的鸟雀在高大的木棉树上肆意地欢叫着。屋内,我
16、心无旁骛地品味着手头的书,一本让我陷入沉思的书。这本书就是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殴文斯通所写的渴望生活梵高传。 在欧文的文字世界里,我可以倾听,倾听苦难无情地敲打脆弱肉体的声音,滞重、沉闷、摄人心魄。 活着,随着时间的分秒逝去,死亡在远方日渐明朗。正因为死亡如日出日落那般平常,所以苦堆才具备永恒的意义。在我眼中,苦难与生命两者之间,是个大大的等号。生命唯有经过苦难与痛楚的洗礼,才能彰显它的伟大!未有任何的生命可以不带有苦难沉重的底色,没有苦难的生命是不存在的,苦难的面目不同罢了。欧文斯通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 对于许多艺术家来说,全情地投身艺术势必造
17、成物质生活的难以为继。梵高的生活总是处于极为尴尬与困顿的景况之中,在他的世界里,生活的炊烟总也升腾不起,既没有爱情,亦没有面包。这是一个怎样的冰冷世界啊!唯有提奥的帮助,让他可以偶尔地感受到世俗的暖意与温情。 在困难面前,在面临如何抉择的关键时刻,对艺术的热爱是否能够强力地战胜对世俗的妥协,彰显了一个艺术家的纯粹性与崇高性。在这个世间,这样的人从来是屈指可数的。毋庸置疑的,梵高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之所以能够跨越苦难,只在于有一份独特的快乐在呼唤。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家虽然可以漠视世俗,却不能与世俗完全隔绝。因此,这份快乐并不复杂,像海子的诗歌一样,它根源于“喂马、劈柴”,起源于“粮食和蔬菜”。
18、于是,这份快乐对于梵高的意义,就像在电线杆上的鸣叫对于雀跃的鸟儿,就像拿到糖果对于单纯的小孩,就像收获秋之硕果对于憨笑的农民,就像得到远方儿女的问候对于年迈的老人。 可以想象,梵高用笔描画出满意之作时的如痴如狂,眼神清澈、刚毅,如默默耕耘于田间的老牛,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有一种不可与外人道的快乐。看见山间云雾的缭绕与迷离,能够激荡起画家的创作灵感;望见海之波澜壮阔,可以激起远航者的征服大海的雄心壮志。这种快乐既纯粹又彻底,他拓宽了自己生命的厚度,铸成知己抵抗世俗世界的精神堡垒。 在梵高面前,我总是深刻地怀疑自己井且怀疑大众。怀疑自己的浅薄与懦弱,怀疑大众的盲目与功利。在怀疑的同时,我在向梵高表达
19、敬意。人类的文明史上注定只有一个梵高。他是不世出的天才,在艺术的世界里,如鱼得水。他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童,生活在世俗的虚假与狰狞中,胆战心惊。天才与孩童的完美结合。构成了梵高短暂的肉体生命,亦构筑了他永恒的艺术生命。 我注定不是梵高,正如我不会是安徒生笔下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在传送光明与温暖的追索里,却独自承受着冰冷大街上的冬之寒意与心之荒冷。梵高亦用他的向日葵,让一个个与艺术绝缘的人,谛听着艺术带来的突如其来却永恒的悸动。在我的心里,小女孩与梵高均占据着一个隐秘而不可与人言的角落。同样地,在我的认知世界里,梵高与卖火柴的小女孩具有一样的意义,即艺术先觉者总要经历世人漫长而无情的冷漠与
20、抛弃。而生之短暂,又注定了献身者的一生之寥落已成必然。 我读不懂梵高的艺术,我感受到的是他肉身给我带来的对苦难的思索,以及他无与伦比无处不在的影响力。是否也可以斗胆地认为,我的怅惘与叹息,与众多的先哲一样,是在精神的花园里向他默默地靠近? 我读梵高,既读出了他的困难,亦读出了他的快乐,更读出了他对生之眷恋。他的自戕源于对生命的无比热爱。因为眷恋与热爱,所以,他毅然地告别这次的生命,期待着来世的重回。在梵高的笔下,生的存在总是炽热、浓烈、升腾不息,以至于让人无法畅快地呼吸。此时此刻,我决意在每个夜晚,热切地仰望星空。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
21、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 )( )A开篇写窗外鸟雀的欢叫,反衬屋内“我”的专心读书、意在表明“我”被梵高深深吸引。B梵高处于尴尬与困顿的时候,朋友的支持给了他极大的鼓舞,使他因此能够重新振作起来。C第段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有气势,凸显出快乐对于梵高的意义。D第段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梵高的对比,表现出生之短暂、与献身者一生寥落的必然性。E全文以“我读梵高”为线索,串连梵高的艺术探索过程,表达了“我”对梵高的景仰之情。17在梵高面前,“我”为什么“总是深刻地怀疑自己并且怀疑大众”?请结合原文第段内容作简要概述。(4分)18文末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
22、赏析。(4分)19第段中说:“生命唯有经过苦难与痛楚的洗礼,才能彰显它的伟大!”我们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分)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20下面是对上世纪三个阶段出生的中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研数据,根据要求答题。(4分)类别身高(平均)体重(平均)身体机能综合素质(基数为100)70年代1555厘米413公斤990480年代1586厘米421公斤973790年代1606厘米465公斤9086(1)透过上表,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2)根据你对生活的认识,简要说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越过20字)。 21某所高中的同学要在课外编排一场荒涎话剧,题目为“当
23、别里科夫遇到林冲”。下面是他们设计的部分台词,请在横线处分别填一个四字词语,所填词语要能概括人物形象特征。(4分)别里科夫:我别里科夫, 、 ,甘当沙皇统冶者的鹰犬,最终落得被人耻笑、惶惶不可终日的下场。林 冲:你的命运确实叫人悲叹。我也曾和你有相似的纠结, , ,但我却走上了手刃仇敌、奔上梁山造反的道路。22请结合下面孟子选段的内容,谈谈你对“事亲”和“守身”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采用对偶句式;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离
24、娄章句上十九)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1872年的一天,斯坦福与科恩围绕“马奔跑时蹄子是否着地”发生了争执,斯坦福认为,马奔跑得那么快,在跃起的瞬间四蹄应是腾空的。而科恩却认为,马应该是有一蹄着地。 两人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于是就请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做裁判。他在一条跑道的一端等距离放上24个照相机,镜头对准跑道;在跑道另一端的对应点上钉好24个木桩,木桩上系着细线,细线横穿跑道,接上相机快门。 一切准备就绪,麦布里奇让一匹马从跑道的一头飞奔到另一头。马一边跑,一边依次绊断24根细线,相机转接拍下了24张相片。相片显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
25、。科恩赢了。 事后,有人无意识地快速拉动那一长串相片。“奇迹”出现了:各相片中静止的马互相重叠成一匹运动的马,相片“活”了,电影的“雏形”经过艰辛试验终于成熟了。 留心生活的每一瞬间,坦诚己见,并为之争执、理论,适时求助、探究,也许重大发现就在眼前。 请以“留心生活的每一瞬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C(Achn Bp Do)2D(A贬砭;B迂纡;C逾揄)3A(第三处是因果关系的连词,排除CD;“笼罩”和“空气”不搭配,排除B) 4D(A搭配不当,“微博”与“提及”、“新闻”与“报道”搭配;B成分残缺,难逃的命运;
26、C语序不当,应是“因水而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5B(“重君轻民”应为“重民轻君”)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6C(A原文说:“人若不接近自然,就难于真正了解人生。”此项正说有误。B此项有误,原文说“要想真正了解人生,必须深入无人之境”。D此项有误,原文:“人生需要自然供给力量”)7B(A“交叉关系”有误。 C“自然辨证法”有误。D“可以治疗现代文明病”的说法绝对化)8B(此项有误,原文说:“虽然注重物质,其实主要地是注重社会经济,这个意义的物质,和自然意义有所不同。”)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9D(迎接)10C(执政时的政策,关西民众归依张鲁
27、,张鲁的想法。可排除)11D(“写自己已经归休田里的情况”错,应为“向往归休田里”)12(1)对教徒都要考核他们的诚信,不允许欺哄蒙骗,有了问题只让他服罪罢了。(3分。“校”1分,“但”1分,句意1分)(2)如果急着称王,那一定是大祸的开端。(3分。“遽”1分,“先”1分,句意 1分)(3)现在出逃,来避曹军的锋芒,并非有恶意。 (3分。“走”1分,“锐”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张鲁,字公旗。当初汉顺帝时,他的祖父张陵客居蜀地,在鹤鸣山中学道,撰写符书来迷惑百姓。凡是接受他的道的就交纳五斗米,所以人们称他的道为“米贼”。张陵把道首的地位传给儿子张衡,张衡又传给张鲁,张鲁便自称是“师君”。
28、那些来学道的人,最初称为“鬼卒”,以后称为“祭酒”。各个祭酒都率领部众,部众多的叫“理头”。 对教徒都要考核他们的诚信,不允许欺哄蒙骗,有了问题只让他服罪罢了。各位祭酒都在路边造起义舍,与驿站相间,义舍内放着米肉供给来往客人。取食的人根据自己的饭量吃饱,吃得过多鬼就会使他生病。触犯法律的先多次宽宥,这以后才执行刑法。不设官长,由祭酒进行管理。民众和少数民族都心悦诚服地归附他。朝廷无法征讨,于是任命张鲁为镇夷中郎将,兼任汉宁太守,允许他向朝廷进贡。韩遂、马超发动变乱的时候,关西民众因避乱而投奔张鲁的有好几万家。当时有人从地下挖出一块玉印,众人便想推举张鲁为汉宁王。张鲁的功曹阎圃进谏道:“汉川的民
29、众,超出十万户,四面地形险固,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作为上策,我们如果辅佐天子,就会成就齐桓公、晋文公的霸业;次一等的策略,仿效窦融,也少不了享受富贵。现在接受诏命任太守之职,你的权势足以决定人的生死,处理一方事务;如果急着称王,那一定是大祸的开端。”张鲁采纳了他的建议。张鲁在汉川将近三十年,听说曹操大军来征讨,已到阳平,就想以汉中之地向曹操投降。他的弟弟张卫不听从张鲁的计划,率领几万军队坚守关口。曹操击败张卫,将他斩首。张鲁听说阳平已经陷落,便打算叩头称臣投降曹操。阎圃劝他说:“眼下因为形势危急去降曹,这功劳太小了;不如暂且凭依巴中之地,然后出降,功劳一定就很大了。”于是张鲁率众奔往南山。张鲁
30、左右的人想把宝货仓库全部烧光,张鲁说:“我本来就想归顺国家,这愿望没能实现。现在出逃来避曹军的锋芒,并非有恶意。”于是封好仓库离开了。曹操进入南郑后看到这种情况,对张鲁很赞赏,又因为张鲁本来就有归降之意,便派人去安慰他。张鲁和家人马上出来迎接曹操的使者。曹操任命张鲁为镇南将军,封他为阆中侯,食邑万户,曹操把张鲁接到中原,以宾客之礼相待。封张鲁的五个儿子与阎圃为列侯。张鲁死后,赠谥号为原侯。他的儿子张富承袭了他的爵位。13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14(1)“幽”字 。(1分)通过流水无声,花草摇曳,青
31、山一鸟不鸣写出环境的幽静;(1分)通过在茅檐下独坐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幽静。(1分)(2)第一首诗以环境的幽静衬托心境的幽静,(1分)流露出诗人宁静、闲适、淡泊的心境。(1分)然而细细品味则不难体会出字里行间蕴含着的孤独、寂寞和政治上的失意。(1分)第二首诗中山是诗人人格化的象征。(1分)变法失败后,出处进退虽然不同,自己的理想情操没有改变。这种独立不移的精神寄托在诗人对山的喜爱中。“山花落尽”和“山水空流”也暗含了对保守派得势的不屑。(1分)15(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长风破浪会有时 (3)集芙蓉以为裳(4)气吞万里如虎 (5)此情可待成追忆 (6)所思在远道(7)画图省识春风面 (8)
32、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16BD(B项,此项说法有误,原文第段中说:“唯有提奥的帮助,让他可以偶尔地感受到世俗的暖意与温情。”D项,不是对比,是类比)17“我”的怀疑是为了赞美梵高的与众不同:梵高既没有浅薄与懦弱,也没有盲目与功利,完全脱离世俗的趣味。“我”的怀疑是为了表达对梵高的敬意:人类文明史上注定只有一个梵高,因为他的身上体现了天才与孩童的完美结合,令世人景仰。(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8写出了梵高给“我”的启迪,对“我”精神的激励和滋养作用。总结上文,升华主题,强调梵高对“我”的影响。(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33、19苦难是人生的试金石。梵高全情投入艺术,物质生活难以为继,但是他经受住了考验,彰显了一个艺术家的纯粹性与崇高性。唯有属于艺术家的独特的快乐才能超越苦难。艺术来自生活,只有对生活倾注爱心,与生活共呼吸,享受世界馈赠的创作灵感和欲望所带来的纯粹而彻底的快乐,才能拓宽生命的厚度,铸成抵抗世俗世界的精神堡垒,进而超越苦难,获得成功。(每点3分,联系实际现实2分。共8分)五、语言文字运用 (共12分,共3小题)20(1)80后、90后中学生,平均身高、体重都较70后增加了,但身体机能综合素质却下降了。(把握三个“比较”:出生类别、身高体重、机能综合素质。2分。意思相近即可)(2)生活条件好了(营养好了),但身体锻炼少了。(2分。其它理由言之成理酌情给分)21谨小慎微 因循守旧;委曲求全(逆来顺受) 忍辱负重 (每个词各1分,符合人物性格即可)22事亲敬长尽享睦亲族兴人生,守身持节甘当洁身自好公民。(4分)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23参照2013年高考湖北卷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