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赢在课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福建)强化训练:5 无产阶级革命家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59244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赢在课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福建)强化训练:5 无产阶级革命家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赢在课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福建)强化训练:5 无产阶级革命家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赢在课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福建)强化训练:5 无产阶级革命家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赢在课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福建)强化训练:5 无产阶级革命家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赢在课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福建)强化训练:5 无产阶级革命家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赢在课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福建)强化训练:5 无产阶级革命家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赢在课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福建)强化训练:5 无产阶级革命家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赢在课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福建)强化训练:5 无产阶级革命家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赢在课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福建)强化训练:5 无产阶级革命家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赢在课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福建)强化训练:5 无产阶级革命家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五无产阶级革命家强化训练(A)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没有你,我永远不能完成这部著作(资本论)。”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信材料二“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马克思为什么说“没有你,我永远不能完成这部著作”。(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指什么理论。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它吸收了哪些优秀的理论成果?解析:第(1)问结合教材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支持方面归纳概括;第(2)问先阅读材料找出有效信息,理解

2、“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指“马克思主义”。参考答案:(1)恩格斯在物质上帮助马克思。恩格斯在许多问题上为马克思提供参考意见。(2)理论:马克思主义。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论成果: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2年,恩格斯前往曼彻斯特,在父亲与人合股的公司工作。曼彻斯特是英国的纺织业中心,震动欧洲的宪章运动也在那里展开。他决定走进英国的深处,好好研究英国的社会情况。在深入研究中,恩格斯深切体会到机器大工业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以及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相应变革,从而逐步树立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

3、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材料二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有过这样的描述:“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他们彼此是这样的不同,就好像他们是属于不同的种族一样。在欧洲大陆上,到现在为止我们还只认得这两种人中的一种,即资产阶级。可是对英国的未来更加重要得多的,恰好是另一种人。”(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2)材料二中恩格斯所说的“另一种人”指什么人?恩格斯是如何认识其历史地位的?解析:本题利用文字资料考查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贡献,帮助我们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第(1)问要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理解“经济根源”;第(2)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重要内容。参考答案:(1

4、)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飞速发展。(2)“另一种人”指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工人阶级身受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经济上贫困,政治上无权,但他们是未来社会革命的决定性力量。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国际时期,社会主义思想变为群众运动。与以不稳定的个人会员组织为基础的第一国际不同,第二国际在成立后的几年内就建筑在有组织的群众性政党的基础上。随着第二国际的成立,开始了作为群众运动的社会主义史。奥尤里乌斯布劳恩塔尔国际史材料二第一国际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较为健全的组织系统,它在欧美18个国家先后组成了支部。第二国际的活动与组织制度就是每隔几年举行一次代表大会,强调国际联系与国际统一行

5、动而不是非要形成一个指挥中心。美威廉福斯特三个国际的历史(1)根据材料,比较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异同。(2)分析造成上述不同的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异同。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参考答案:(1)同:都是国际性的工人组织。异:第二国际建立在各国政党联合的基础上,第一国际以个人会员组织为基础;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工人党的上级组织,只是给各国工人党以指导,第一国际组织系统比较健全,各国团体都作为它的支部存在,服从它的命令。(2)第一国际成立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明显暴露,无产阶级的民主权利根本没有保障,国际工人运动不断高涨,暴力斗争不断,建立统一

6、的国际工人组织,加强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愿望十分迫切;第二国际成立时,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一批社会主义政党建立,它们为了组织各国工人阶级争取劳工权利的斗争,要求加强国际联系,开展合法斗争。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克思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自称为“第二提琴手”的恩格斯逝世后,作为第二国际的领导人之一的考茨基曾经说:“恩格斯的逝世使我们感到的悲痛远远超过了马克思的逝世,因为我们觉得,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才完全逝世了。”材料二恩格斯反复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要独立决定本国的革命方针和策略。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也

7、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邓小平也曾经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国亡党。”世界历史参考资料(1)材料一中,马克思对伟大人物是如何认识的?结合史实分析“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才完全逝世了”的原因。(2)材料二的观点体现了什么共同原则?毛泽东、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是如何实践这一原则的?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马克思认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即伟大人物的出现是一定时期历史发展的产物;第二小问应

8、从恩格斯对马克思实践和理论上的继承发展这一关系上认识,可结合所学知识从实践与理论两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通过总结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的话可知其相同点都是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实际(或者国情)相结合;第二小问,结合两人的实践成就不难回答。参考答案:(1)认识:伟大人物的出现是一定时期历史发展的产物。原因:实践上,恩格斯继续指导各国工人运动,推动了第二国际的成立;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整理和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2)共同原则: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实际(或者国情)相结合。实践: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

9、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化训练(B)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作出这样的论断:社会主义革命必须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的地区,而且是所有或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革命。列宁认为,由于资本的国际联合已经破裂,以及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整个帝国主义链条中出现了薄弱环节,社会主义革命就可能首先在这里取得突破,因此,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革命胜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俄国当时就是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在俄国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完全可能取得成功。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说过,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我想我们应当首先和特别注意这一点。”(岳麓版

1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俄国并不具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两个条件,但十月革命仍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那为什么还说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呢?(2)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解析:第(1)问实际考查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之间的关系,即列宁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第(2)问主要考查如何正确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参考答案:(1)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列宁主义的胜利。20世纪初,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时代形势的发展,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帝国主义薄弱环节取得胜利的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十月革命的胜利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2)任何理论都是一定时代的产

11、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结合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正当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1872年)

12、材料二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1)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5)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6)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的手里。(8)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9)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共产党宣言德文版(1872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并归纳其得以提出的历史条件。(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是如何继承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解析:第

13、(1)问第一小问“观点”,从材料一中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说明是发展性观点;第二小问“条件”,根据材料一中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正当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归纳为大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正当组织的发展;“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归纳为工人革命运动的实践发展。第(2)问,结合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来说明。参考答案:(1)观点:发展性观点。条件:大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正当组织的发展;工人革命运动的实践发展。(2)说明:在无产阶级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从苏俄国情出发;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利

14、用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允许小农经济的存在,实行固定粮食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列宁论策略书材料二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及的。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

15、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列宁全集(1)概括材料一中列宁的观点,举例说明列宁在革命生涯中是如何践行这一观点的。(2)材料二中“经济政策”和“退却”分别指的是什么?列宁主张“退却”的依据是什么?解析:第(1)问,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实践,可根据俄国革命的具体知识来回答。第(2)问,是对列宁采取新经济政策的原因作出解释,可以就俄国采取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来组织答案。参考答案:(1)观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实践:列宁结合俄国社会实际,提出“一国胜利”论,指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2)分别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依据:提高生产力是布尔什维克党刻不容缓的任

16、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底,列宁说:“粮食税减轻了全体农民的负担,这是用不着证明的。问题不在于拿农民多少粮食,而是在于实行粮食税以后,农民觉得心里更有数了,经营的兴趣也提高了,实行了粮食税,勤劳的农民在提高生产力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列宁全集第二版第2卷材料二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组织大生产,目的是加速生产力的发展,更有效地同小资产阶级作斗争。除了国家资本主义以外,还出现了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利于工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沟通城乡经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消费品的需求。新编苏联史(1)根据材料一,说

17、说当时苏俄实行什么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说明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并解释当时苏俄实行这种政策是否改变了社会性质。解析:从材料一中的“1921年”“粮食税”等信息不难判断当时苏俄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的,其目的是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和部分恢复私营企业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参考答案:(1)新经济政策。内容:实施粮食税,农民交完税后,剩余的粮食可以在市场上出售,交换所需的工业品及其他商品。帮助私人小工业、小商品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采取租让制,国家把无力经营或不擅长经营的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容许一定范

18、围内的贸易自由。(2)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租让制和租借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的性质,因为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其目的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从而恢复农业,恢复整个国民经济,以便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强化训练(C)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0年,毛泽东离家去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行前录诗一首示父,表达一心向学、志在四方的决心:“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在长沙一师学习时,毛泽东又写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言壮语,显示出他不同凡响的宏伟气概。同时,他还经常与

19、同窗好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材料二1920年11月25日,他在给向警予的信中说,“自治问题发生,空气至为黯淡”,湖南“政治界暮气已深,腐败已甚,政治改良一途,可谓决无希望。吾人惟有不理一切,另辟道路”。他所说的“另辟道路”,就是在给蔡和森等人的信中提出的坚持马克思的暴力革命学说。他指出:“我对子升和笙同两人的意见(用平和的手段,谋全体的幸福),在真理上是赞成的,但在事实上认为做不到。罗素在长沙演说,意与子升和笙同,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

20、。”“所以我觉得教育的方法是不行的。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论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对毛泽东人生发展有何影响?(2)材料二表明毛泽东与什么思想决裂?走上了什么道路?开始用什么思想来指导革命?解析:本题结合毛泽东的人生经历及其诗词考查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所具有的品质和理论基础。第(1)问据材料总结归纳。第(2)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如“自治问题”“另辟道路”等。参考答案:(1)毛泽东胸怀壮志,抱负远大。激励着毛泽东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终于成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2)表明毛泽东已经与无政府主义和

21、改良主义决裂。走上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回顾我们党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一帆风顺;反之,什么时候我们违背了这一原则,形而上学地、僵化地、保守地、片面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遭到严重的挫败。材料二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过程中,毛泽东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

22、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1)材料一反映的指导中国革命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这一成果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的哪些重要论著或理论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结合以上材料,你对这一理论成果的形成有什么认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的有关内容。第(1)问,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直接结合所学作答。第(2)问,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毛泽东思想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发展阶段及具体理论。“认识”可以回答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意义,言之有理即可。参考答案:(1)成果:毛泽东思想。历史条件:中国

23、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诞生;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积极探索。(2)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理论、论持久战等。认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在三民主义民生主义中指出,民生即“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人类求解决生存问题,才是社会进化的定

24、律,才是历史的重心”。“社会中的各种变革都是果,民生问题才是因”。材料二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我们的民生日用商品比较丰富,物价和货币是稳定的。我们对农民的政策不是苏联的政策,而是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为解决民生问题,孙中山先后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其主张在当时为什么未能真正付诸实施?(2)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并提出要吸取苏联的教训。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毛泽东否定了苏联的哪些做法。解析: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分析原因时要结合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从社会条件来分析。第(2)问注意结合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和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来分析。参考答案:(

25、1)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现耕者有其田。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未能改变。(2)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消费品供不应求,影响人民生活;为给工业化积累资金,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积极性受挫。4.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也是新中国的缔造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了捍卫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了维护革命的三民主义,为了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和抗日的民主团结从1939年下半年,共产党人连续发表一系列文章,阐明自己关于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其中主要有1940年2月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王桧林中

26、国现代史材料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纲领是:把操纵国计民生的即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收归国有,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此基础上发展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合作经济;允许那些不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纲领是即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就是我们要造就的新中国。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的时代背景和目的。(2)概括材料二中毛泽东阐

27、述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是如何实践的。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国民政府及中国共产党的关系进行回答;第二小问,从材料“为了捍卫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了维护革命的三民主义,为了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和抗日的民主团结”等信息中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涉及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的特点,需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作答;第二小问,结合课本知识可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参考答案:(1)背景: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调整对内政策。目的:中国共产党为了

28、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败日寇,实现民族独立;为建立新中国创造条件。(2)特点:政权上,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阶级的联合专政;经济上,国营经济为主体的各种经济并存发展;文化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实践: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强化训练(D)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在法国待了五年多,其中在工厂劳动了四年,干重体力劳动。当时工资很低。但也有一个好处。这样的生活,使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我来的时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坚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从此以后,我愿意绝对地受党的训练,听党的指挥。始终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争斗。邓小平材料二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

29、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历史地位作出了积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事业)的救星。国内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邓小平由一位爱国青年转化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2)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从哪些史实可以说明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参考答案:(1)原因:内心涌动着救国救民的激情;在法国艰苦的工厂劳动使他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使他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

30、法国的传播。(2)说明:理论探索: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一次思想解放的宣言书。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实践探索:实施改革开放,在农村和城市推行有效的改革,改变中国农村和城市的落后面貌。对外实施开放战略,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全面开放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使中国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最大愿望在

31、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材料二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思想,从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现代史(1)材料一中说毛泽东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其创造的民主革命道路指什么?(2)材料二中所说的“继承和发扬”分别指什么? 解析:第(1)问要联系“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回答。第(2)问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进行阐述。参考答案:(1)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2、。(2)“继承”是指继承毛泽东思想中“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发扬”是指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90周年诞辰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材料二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出了一系列关系到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前途的重要论断,明确回答了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犹如和煦的春风,

33、吹开了在中国上空飘浮着的“左”倾阴霾。(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能够继承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原因。“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表现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的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对此你有何认识?解析:第(1)问“原因”从两者共同的任务,即反帝反封建这个角度来分析,“表现”列举相关史实即可。第(2)问,要联系所学知识从邓小平南方谈话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方面回答。参考答案:(1)原因: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都担负着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表现:完成了民主革命,实现了民族平等;建立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实现了普遍平等的人权

34、;完成土地改革,改善了人民生活。(2)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认识: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和谐社会。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人说:“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最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材料二有人说:“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结合起来,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请回答:根据以上材料,说明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解析:本题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着重考查对邓小平理论的

35、理解,综合性比较强,要求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参考答案: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都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认识成果。虽然它们创立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于不同的时代,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但从本质上来看,它们是一脉相承的,是统一的科学体系。这是因为它们:(1)在基本立场上是一致的。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毛泽东,都是把关心群众切身利益,满足人民实际需要视为自己的历史使命,邓小平理论也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2)在思想基础上是一致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3)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上是一致的。(4)在对根本任务的认识上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邓小平也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路线。总之,在当代中国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