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孟子教学目标1、完成第1、2两则的学习。2、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3、把握孟子的“四端”说的内涵。4、理解“性善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读准字音孺子怵惕恻隐铄rch t cshu整体感知文言现象: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内”通“纳”;状语后置)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判断句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判断句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贼,动词,残害;判断句)若火之始然:(“然”通“燃”)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事”,动词,侍奉)思考:在理解本段内容的基础上,大家能从本段中找到“人性本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吗?(请同学们用原文
2、中的话回答)我们将其称为“四端说”“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例子:看到他们,你心生怜悯了吗?1、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告他说:“这不中正派人的做法。”他回答说:“那我就逐渐改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2、有个齐人,在乞食了祭祀剩下的酒肉之后,还在妻妾面前表现出与达官贵人共食的傲慢样子。例子:他们的做法,可以学习吗?例子: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称赞吗?1、孔融分梨,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并且说自己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还说弟弟比自己小,也应该让着他。
3、2、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而张英回给家人的是一首打油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主动让出三尺,邻人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就有了一条宽六尺的巷子。1、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2、农夫与蛇的故事例子:他们的行为,可以效法吗?思考:要想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还要怎么做?1、要“扩而充之”2、要“求之”总结通过这两则内容的学习,我们对孟子的“四端说”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它是孟子“性善论”思想的集中体现。这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当积极地继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