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苏教语文《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18课《雷雨前》课堂学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55870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语文《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18课《雷雨前》课堂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教语文《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18课《雷雨前》课堂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教语文《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18课《雷雨前》课堂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 堂 学 案一、文本探究(一)整体感知1. 雷雨前描写了雷雨到来之前的情景,作品有几个层次? 【提示】雷雨前以时间为顺序,描写了雷雨前的景物特征,可以分成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14节),写“清早”的天气,作者强调的是闷热、无风、干燥的特点,从视觉、触觉来写自己的实际感受。第二部分(516节),写从上午到午后三点雷雨前的天气变化,进一步渲染雷雨前的闷热和人的焦躁不安,真实的再现了随时间推移,闷热、压抑、郁闷的气氛也随之增浓的情景。第三部分(1720),以瞬间的变化,写出了雷雨到来的气势和人的快意。幔被扯碎,狂风扑面,蝉儿噤声,蚊蝇逃走,电扇雷鸣,一切的窒息难忍都在刹那间化为清凉和爽快。2.联系

2、一下当时的社会状态,你觉得作者在景物描写之外还有什么更深的含义吗?【答案】本文具有象征意义,文章写于上世纪30年代,沉闷的天气象征了当时的社会氛围,作者通过雷雨的到来暗示了革命风暴的一触即发,表达了作者的信念,文中的“电光”、“灰色的幔”、“执刀巨人”等也都有具体的象征。3. 读完全文思考:文中哪一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主旨?【答案】 “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二)细节探究1.雷雨前又闷又热。课文第一段作者一下笔就在“热”和“闷”上做文章。作者从哪两个角度刻画天气的闷热? 从自然景物的角度看,对哪个景物的描绘最能突出“闷”?作者写“闷”的意图是什么? 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的感受如何呢?【提

3、示】作者写天气“闷热”,很有特色。他让假想的主人公站在桥头,随着主人公由近及远的审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主人公内心的感受两个方面,着意进行刻画。从自然景物角度看,河水枯渴,“连一滴水也没有了”;田地干裂,“裂成乌龟壳似的”,“像开了无数的小沟”;“苍白色的泥土”“跟水门汀差不多”;天上直射的太阳和地下辐射的余热,使得土地“似乎有白烟一样的东西往上冒”。人的感受“毛孔全都闭住”,“心口泛淘淘”,“像要呕出什么来”。作者以精细的描绘,着力表现闷热。“满天里张着个灰色的幔”,把乌云密布笼罩大地的沉闷形态非常逼真地表现出来。“幔”,就是帷幕,这里比喻灰暗的云层。“满天里”表明没有一丝儿透风的孔隙,

4、气压低,沉闷异常。乌云笼罩,不正象征国民党统治区白色恐怖的笼罩吗?这哪里是写天气写景物,分明是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作者描写人的感受,精细入微。用“逼”表示热,用“闭”表示闷,一“逼”一“闭”,把看不见的太阳的淫威,人被闷热所苦的难受程度形象地刻画了出来。而选择“清早”的时间,“小石桥上”的地点,更使人想象出雷雨前的闷热绝非寻常。2.作者把描绘自然景物和写人的感受结合起来,其用意和作用是什么?【提示】作者采用工笔细描的方法,把自然景物和人的感受交织起来写,别开新境。写人,作者有意略去具体的形象,只以写意的手法去勾勒;写景,从人的感受去描写,使自然景物顿通灵性。物与人,命运休戚相关。作者这样写,更

5、收到揭露环境恶劣,寄托憎恶感情的作用。3.第二幅画面与第一幅相比,人与景物有何异同?【提示】作者进一步写“闷热”。那“灰色的幔”依旧浓重,连鸡毛从桥头抛下去也不飘动;人受到热浪熏烤,尽管“用力行一次深呼吸,”吸进的仍然是热辣辣的“闷”。用汗的“粘”、“胶”、“结”,更形象地把“闷热”的深沉凝重展现出来。与上面画面相比,人与景物基本不变,但已不是简单的重复。作者作了疏密详略的处理,该写的,写得更深。重点突出,功夫深厚。4.在第四幅画面中,人们等啊等,“急躁”地等,等来的不是清凉的风,不是去闷的雨,而是什么呢?画面上又增添了什么?它给人带来什么灾难?作者是怎样描绘其丑态的?意图何在?【提示】画面上

6、增添了苍蝇、蚊子、蝉等害人虫。不仅闷热,而且“龌龊”。作者用“绕”、“钉”、“蹲”、“喝”、“唱”等形象的词,不仅描绘这些丑类害人的丑态,而且揭示它们吃人的本质。作者这样写,意图不是停留在对自然界丑态的描写上,而是隐寓寄托着深意。写的是自然界丑类,指的是人世间黑暗的动物。作者在时间的记录一文的“后记”中指出:“贪官污吏,多如夏日之蝇,文化掮客,帮闲篾片,嚣嚣然如秋夜之蚊,人民的呼声,闷在瓮底,微弱到不可得闻”作者用曲折、含蓄、象征的方法抒发自己的爱憎,把贪官污吏,特务帮闲,吮吸民脂民膏的吸血鬼,压制民主、残害人民的刽子手,暴晒在光天化日之下。闷热窒息,肮脏龌龊,这就是国民党统治区罪恶世界的写照

7、。5. “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这句话如何理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示】让革命的风暴涤荡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表达了人们要求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信念。表达了作者对大雷雨的渴望,对大雷雨来临的喜悦,充满了对光明前途的向往,是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三)思维碰撞高尔基在俄国一九五年革命前夜,用激越的号音,吹奏出了“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昂奋乐章;一直推崇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实绩的茅盾借鉴高尔基的海燕的写法,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最黑暗的三十年代前期,也奏响了“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的号音。这伏尔加河和黄河岸边前呼后应的两声激奋的呐喊,具有着震荡灵魂的力量。比较这两篇文章

8、,你能发现哪些异同点呢?【提示】内容、结构有异有同。从思想内容上来看,海燕和雷雨前都是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专制统治者的黑暗统治,呼唤革命的到来,期待新世界的诞生。但所取的角度是不同的,前者重点在于塑造革命英雄形象,后者重点在于刻画时代特点。相近的艺术手法:象征手法的运用。两篇作品都借助自然事物用以象征某种社会力量。在海燕中,用大海、波浪象征人民的力量,用海燕象征先进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用乌云、狂风、闪电象征沙皇的黑暗势力;以海鸥等水鸟象征害怕、逃避革命斗争的资产阶级自由派和小资产阶级市侩;以暴风雨象征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在雷雨前里,用闷热、干旱造成的灾害象征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以灰色的幔象征

9、束缚人们的枷锁;以雷电巨人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两篇作品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是明显的。海燕一方面以暴风雨来临前海上景色的变幻来衬托海燕的现象,另一方面用海鸥、海鸭、企鹅等面临暴风雨时的表现与海燕的现象相对比,突出海燕的勇猛无畏;雷雨前则把象征社会现实黑暗郁闷的自然现象极力渲染,把巨人的形象置于极端严峻的背景中,给予描绘刻画,衬托其伟大的力量;同时,又用在同样背景中的苍蝇、蚊子、蝉等的丑恶表演同巨人的英勇行为相对比,给予巨人更有力的讴歌。拟人、比喻的运用。(四)文本脉络雷雨前茅盾灰色的幔国民党统治和一切反革命力量呼唤、渴望苍蝇、蚊子-反动派及帮闲文人蝉儿 -口头革命

10、者风雷闪电- 一切革命力量执刀巨人-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文本亮点本文篇幅不长,但却生动描绘了雷雨前的风云变幻,由渐变到突变以至演化成暴风雨的进程。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一、 层次清晰,语言准确精炼。二、 以自然界的事物的本来的面目为基础,抓住其特征大胆运用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做形象概括,生动而传神。三、 鲜明的寓意和象征意义。作者写“雷雨前”那密云不雨的郁闷腻热和雷雨将作的霹雷闪电的气势与氛围,使人想起曹禺的剧作雷雨;写执刀巨人搏击灰色的幔,写苍蝇、蚊子和蝉儿的蠢动,并以作者自己的口气呼唤大雷雨,使我们想起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文学史上的这些大作家们,都运用了象征手法,都各以其独特的创作与审美观点把现实生活提供的素材精心提炼,把我们带到他们精心构造的艺术境界,给人以思想熏陶,给人以美的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