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章 人与环境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学习目标学法指导1.探讨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理解生态足迹的概念2.关注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同时也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1.通过分析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生命观念)2.建立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联系,尝试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合理化建议(科学思维)3.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树立生态保护观(社会责任)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生态足迹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科学思维能力2.通过分析和探讨
2、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影响及人工生态系统带来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能提出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合理化建议自主学习必备知识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会消耗地球上的 资源 ,并产生大量的废物。2.生态足迹(1)概念: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 吸纳废物 的土地及 水域的面积 。(2)实例: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的 耕地面积 ,而他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所需要的 森林 、草地或农田的面积。(3)理解:生态足迹
3、可以被形象地理解为一只负载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耕地、铁路等的巨“足”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足印。(4)特点.生态足迹的值越 大 ,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例如,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 增大 生态足迹;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也会 增大 生态足迹。3.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1)情况:人口 基数大 。(2)现状:人口 出生率 和 增长率 明显下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3)采取的措施:处理好人口增长和 资源、环境 的关系。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1)全球气候变化: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以
4、及水泥的生产等导致大气中 二氧化碳 浓度升高,使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盖融化、地球 海平面 上升等。(2)水资源短缺: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3)臭氧层破坏:由于人类对 氟氯烃 、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大气中臭氧的含量持续下降,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强,对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极大危害。(4)土地荒漠化:人类活动导致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 土地退化 ,甚至完全荒漠化。(5)生物多样性丧失:人类活动导致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6)环境污染:最为常见的环境污染是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 土壤污染 ,大气污染会导致雾霾、 酸雨 频发。2.特点: 全球性 。3.影响:对生物
5、圈的稳态造成了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 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4.措施: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践行 经济、社会和生态 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5.我国政府的做法我国政府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1)建设 生态文明 ,要求每一个公民从我做起,积极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2)对于 节能环保 的绿色生活方式,我们不仅要深入理解,身体力行,而且要广为宣传,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互动探究关键能力主题学习一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情境探究阅读教材P8285 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如何理解生态足迹?答案:提示:生态足迹可以被形象地理解为一只负载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
6、城市、耕地、铁路等的巨“足”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足印。它可用来衡量一个人、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在占用生态资源和环境方面对地球的“影响”。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生态环境的压力的资料:(1)据图分析人口增长会从哪些方面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2)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能否说人口增长是形成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答案:提示:(1)从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能源等方面造成压力,并且还会使环境污染加剧。(2)不能。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但环境污染主要是人们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没有有效地保护环境所致。3.为维护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下做法合理的有哪些?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7、防治沙漠化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为促进经济发展,提倡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推进生态农业加快城市化进程,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答案:提示:。归纳总结1.影响生态足迹大小的因素(1)人口规模:某一单位人口规模越大,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物就越多,生态足迹就越大。(2)物质生活水平:一般物质生活水平越高,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物就越多,生态足迹就越大。(3)技术条件:人类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条件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减少生态足迹,也有可能因科学技术条件提高造成开发资源增多,从而造成生态足迹增大。(4)生态生产力:生态生产力强调自然因素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8、,强调尽量避免破坏生态环境等,所以同等条件下生态生产力越高,生态足迹越小。2.人口过快增长对环境的影响(1)对资源的影响:人均可利用耕地减少;人均水资源减少;粮食短缺;森林、草原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2)对能源的影响:导致能源需求量大,森林等可再生能源被破坏;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增多。(3)对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人们生活等造成水、土壤、空气等环境污染。(4)采取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经典例题例1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
9、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答案:D解析:目前全球人口数量还没有超出地球的环境容纳量,A错误;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可用于人口增长规律,但不完全适用,人口的增长情况还受到社会因素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B错误;不可再生的资源的短缺问题是无法通过科技进步来解决的,C错误;人口的过度增长导致资源被过度利用和环境的破坏,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D正确。素养解读本题通过分析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素养落实1.生态足迹分析法的理论依据是人类可以确定( )A.自身消费的所有资源、能源及其所产生的废弃
10、物的数量B.自身生产的所有资源、能源及其所产生的废弃物的数量C.自身消费的绝大多数资源、能源及其所产生的废弃物的数量D.自身生产的绝大多数资源、能源及其所产生的废弃物的数量答案:C解析:生态足迹分析可以将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物质等,换算为相应的自然土地和水域面积,因此,生态足迹分析法的理论依据是人类可以确定自身消费的绝大多数资源、能源及其所产生的废弃物的数量。主题学习二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情境探究1.南极大陆曾被誉为“洁白无瑕”的世界、地球上的最后一块“净土”,然而近年来的许多事实表明,南极的环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洁白无瑕,最新研究表明:海鸟粪便中检测出有机氯农药污染物质。南极出现
11、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举例说明。答案:提示:全球性大气污染随大气环流运动到南极,使南极部分地区污染物增多;海洋石油污染事故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到南极海域。2.思考温室效应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答案:提示:温室效应的成因是植被减少,化石燃料大量燃烧,超出了环境的自动净化能力。防治措施是大力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3.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大量含有氮、磷的物质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从而引起的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一种现象。(1)解决水污染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此外对于污染的水源还要集中到处理厂进行净化
12、,常用的方法有哪些?(2)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污染属于哪种反馈调节?答案:提示:(1)减少排放;物理沉降过滤、化学反应分解。(2)正反馈调节。4.2010年发生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属于哪种生态环境问题?它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哪些方面的影响?答案:提示:海洋污染;石油覆盖在海面,影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鱼类不能生存。归纳总结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归纳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2.水污染类型的判断技巧(1)根据污染成因判断若水中富含N、P等营养元素引起的污染,则为无机污染。若水中富含有机物引起的污染,则为有机污染。若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引起的污染,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13、2)根据危害结果判断若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则为无机污染。若异养生物大量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则为有机污染。若较高营养级生物的体内重金属、农药浓度高,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3.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的相关分析污染情况成因危害水体污染无机污染水中富含N、P等元素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有机污染水中富含有机物异养生物过度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毒素浓度高大气污染温室效应大气中CO2 等过多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有毒气体大气中SO2 和氮氧化物过多引起酸雨,危害植物生长臭氧层破坏雾化剂、除臭剂和氟利昂的大量使用导致人患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植物光合作用
14、受抑制经典例题例2(2020浙江温丽联考)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升温的主要原因是CO2 分子使地球的俘获热增加B.酸雨是由碳和硫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C.大量氟利昂逸散将破坏大气圈上层臭氧的自然平衡D.水体富营养化使很多湖泊变成了没有任何生物的死湖答案:B解析:CO2 分子使地球的俘获热增加,使地球升温,A正确;酸雨是由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B错误;大量氟利昂逸散将破坏大气圈上层臭氧的自然平衡,导致臭氧减少,C正确;被人们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使很多湖泊变成了没有任何生物的死湖,D正确。素养解读本题
15、借助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考查,使学生理解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的威胁,及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素养落实2.下列有关“水体富营养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富营养化是指因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B.发生富营养化的湖泊、海湾等为流动缓慢的水体,水体因浮游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呈现出蓝、红、褐等颜色C.富营养化发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叫“赤潮”D.富营养化不仅影响水产养殖业,而且会使水中含有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严重影响人畜的安全饮水答案:C解析:池塘、湖泊中发生富营养化的现象叫水华,海洋中叫赤潮,故选
16、C。评价检测课堂达标课堂小结课堂检测1.下列叙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会增大生态足迹。( )(2)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3)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不高。( )(4)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臭氧层破坏。( )(5)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下列会增大生态足迹的措施是( )开车出行 吃牛肉 步行 食用蔬菜A.B.C.D.答案:A解析: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相
17、比于步行,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增加的部分既包括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也包括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林地面积等;相比于食用蔬菜,吃牛肉可以增大生态足迹,增加的部分包括对养牛所需土地的占用面积等,故选A。3.下列哪项不是由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问题( )A.人均占有的水、能源等资源减少B.森林和草原的面积减少C.耕地面积迅速减少D.泥石流频发答案:D4.下列哪项不都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A.全球气候变化、海洋污染B.酸雨、水资源短缺C.生物多样性锐减、粮食短缺D.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破坏答案:C解析: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
18、物多样性锐减等。5.(2020湖南长沙一中模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国人均占有的自然资源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如表:项目中国人均水平世界人均水平比例耕地1.5亩5.5亩1/3林地1.7亩15.5亩1/9草原5.3亩11.4亩1/2淡水量2700m311000m31/4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总资源量比较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说明了我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2)我国有一段时间采取了将草原、森林等改造为耕地的措施,以增加人均耕地面积,解决粮食紧张问题,你认为此种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3)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的有效措施(至少两项): 。答案:(1)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增长过快 (2)不可取,因为森林、草原减少后,影响了气候、降水量等,可能会导致自然灾害增加,危害了农业生产,使粮食紧张问题更尖锐 (3)实行计划生育;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实行优生、优育、优教,提高人口素质等(答案合理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