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学段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耧车和筒车分别属于A. 灌溉和冶铁工具B. 播种和冶铁工具C. 播种和灌溉工具D. 都是交通工具【答案】C【解析】【详解】耧车属于播种工具,筒车属于灌溉工具,故答案为C项;耧车不是灌溉工具,筒车不是冶铁工具,排除A、B项;二者均不是交通工具,排除D项。2.据记续载,宋代时,“陈、许、颖、亳等州,止因去秋一次水灾,(农户)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这说明小农经济A. 具有保守性B. 缺少防灾意识C. 具有脆弱性D. 有自给自足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2、: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征,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去秋一次水灾”,从而导致“(农户)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从中不难得出小农经济的脆弱性特征,C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A项“保守性”,材料信息无从体现,排除;B项明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本身属于小农经济的特征,但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小农经济及其特征3.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兼并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到了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一称谓的变化说明A.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B.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 小农经济逐步瓦解D. 农民的经济地位的降低【答
3、案】A【解析】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措施,导致土地被地主大量兼并,说明土地兼并得到政府的认可,故A正确;B是战国时期已经确立;C是鸦片战争之后;D中除了没有体现。4.农业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下列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井田制一种土地国有制,土地属于国民所有B.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C. 唐代开始实行的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D.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A选项错误,井田制下土地属于周天子所有;B选项错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是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C选项错误,均田制是从北魏开始实行的;D选项正确
4、,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许多诸侯国进行了变法活动,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封建土地私有制最终确立。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5.学者许倬云认为,东汉时期长江流域、四川盆地及东南地区的人口增长非常显著。政府通过移民,使人口最为密集地区的人口压力大为减轻。根据许倬云的分析,汉代人口分布的变化A. 加剧了汉代的人地矛盾B. 加快了少数民族内迁的步伐C. 缓解了边境地区的危机D. 有利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平衡【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长江流域、四川盆地及东南地区人口增长非常显著”和东汉政府迁移北方人口有关。这不仅减轻了北方经济重心地区的人口压力,也促进了南方
5、地区的经济开发,这有利于中国社会发展趋于平衡,故D项正确;这一措施减缓了北方的人地矛盾,促进了南方的开发,故A错误;少数民族内迁是在东汉末年以后,原因是由于中原地区中央集权体制的削弱和社会动荡,排除B项;缓解了边境地区的危机与材料无关,故C项的结论。6.“1956年在天津市东郊(今东丽区)张贵庄附近发现了一处古墓群,出土了包括兽骨、陶器、铁锛(一种工具)在内的大批珍贵文物。”(历史地理学的视野)侯仁之根据出土的文物判断,这处古墓应不早于A. 夏商B. 春秋战国C. 秦汉D. 隋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铁锛”可知此时已经出现了铁制工具,我国最早出现铁制工具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选B项;夏
6、商时期尚未出现铁制工具,排除A;秦汉隋唐时期铁制工具已经普遍出现,与“不早于”的设问不符,排除CD。故选B。7.以下三种古代手工业形态,按其商品化程度,排列正确的是A.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B. 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C. 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D. 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答案】B【解析】【详解】古代手工业分为三类,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其中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是供应官府和贵族使用,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属于民间私人自主经营,产品主要是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主要是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产品在市场流通,依据商品化程度,由高到低是民营手工业
7、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故B项正确;A、C和D项顺序错误。【点睛】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8.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日本、美国、大陆、台湾的学者相继对市镇展开了研究。八 十年代以来,更有后起的中外学者,专门对市镇经济进行了区域性的宏观研究。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的研究结论不可能有A. 明清时期,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在全国范围蓬勃兴起B. 北宋时期,农村有些集市逐渐形成固定的市镇C. 唐朝后期,广大
8、农村有定期举行的“草市”D. 隋唐时期,城市里的固定交易场所是“市”【答案】A【解析】【详解】明清时期,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在江南地区大量兴起,但不是在全国范围内,故答案为A项;北宋时期农村的一些集市逐渐形成了固定的市镇,唐朝后期“草市”发展起来,隋唐时期城市里的固定交易场所是“市”,坊市分离,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9.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是A. 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B. 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C. 地主与农民的关系D. 奴隶制生产关系【答案】B【解析】“机户”和“机匠”属于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属于资本主义性
9、质生产关系,B正确;A、C属于地主和农民的关系;D属于奴隶社会生产关系。10.“这是一次国际贸易的巨大调整,是国际经济财富的转移亚平宁半岛(意大利)诸城市迅速衰落,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等城市成为世界贸易中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区域集团化B. 新航路开辟C. 工业革命D. 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亚平宁半岛(意大利)诸城市迅速衰落,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等城市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来看,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使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没有带来材料信息反映的世界贸易中心的变化,排除A、C、D项。1
10、1.下列实现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事件是A. 迪亚士船队的航行B. 哥伦布船队的航行C. 达伽马船队的航行D. 麦哲伦船队的航行【答案】D【解析】【详解】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故答案为D项;迪亚士船队最远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哥伦布船队发现美洲新大陆,达伽马船队到达印度,均没有实现环球航行,排除A、B、C项。12.下图是1825年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这种人口分布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美洲开发吸引了移民涌入B. 葡西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C. 葡西率先开展了黑奴贸易D. 欧洲殖民者的探险与掠夺【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拉丁美洲地区的,人口
11、分布中努力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多,土著印第安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对于早期殖民扩张对土著进行屠杀,进行黑奴贸易所造成的,所以殖民者的探险与掠夺符合这一特点,故D符合题意。A没有揭示黑奴贸易导致黑人涌入美洲的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反映“最早”“率先”的信息,故BC不符合题意。13.下图为1600- 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按序号排列正确的是 A. 英国、西班牙、荷兰、美国B. 英国、美国、荷兰、西班牙C. 美国、英国、西班牙、荷兰D. 美国、英国、荷兰、西班牙【答案】D【解析】【详解】18世纪中期英国取得殖民霸权,18世纪中后期开
12、始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但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美国和德国,英国的经济发展慢于美德,所以是美国,是英国;17世纪荷兰号称“海上马车夫”,发展程度较高,所以应该是荷兰;西班牙在16世纪支持新航路开辟,发展较早,但很快衰落,所以是西班牙;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排列错误,排除A、B、C项。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 英国获得“充裕流动劳动力”的途径是A. 殖民扩张B. 黑奴贸易C. 圈地运动D. 价格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
13、的“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来看,英国获得“充裕流动劳动力”的途径是圈地运动,故答案为C项;殖民扩张提供资本和市场,排除A项;黑奴贸易为美洲提供劳动力,排除B项;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后的现象,不是工业革命的条件,排除D项。15.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与市场的需求密切相关。1760年,在英国曼彻斯特,一个机工每天要跑4英里路。找6个纺纱工,才能收购到一天所用的纱线。下列那一历史人物的发明有效缓解了这问题A. 凯伊B. 哈格里夫斯C. 卡特莱特D. 瓦特【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对棉纱的需求问题,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有效缓解了这个问题,故B正确;凯伊发明飞梭,提高了织布效率,不符
14、合题意,故A错误;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瓦特改良蒸汽机,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工业革命对棉纱的需求问题,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的的珍妮纺纱机的作用出发,即可逐一分析选项,排除飞梭、水力织布机、改良蒸汽机等无关概念,得出正确答案。16.19世纪中期,英国拥有空前绝后的机会在全世界扩大势力可以按照自己的主张,与较不发达的经济体建立联系。”“拥有空前绝后的机会”主要是因为英国A. 航海技术领先世界B. 实行君主专制统治C. 推行重商主义政策D.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答案】D【解析】【详解】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15、”和世界贸易中心,“拥有空前绝后的机会”与较不发达的经济体建立联系,故答案为D项;17世纪的荷兰航海技术领先世界,19世纪中期的英国没有这一优势,排除A项;19世纪的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B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排除C项。17.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兴的化学工业和电力工业被称为“科学工业”,这主要反映了A.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B. 企业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科学管理C. 新兴工业对工人要求更高D. 重工业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兴的化学工业和电力工业被称为“科学工业”,这主要反映了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故A项正确;BCD项不
16、符合题意。18.1880年,美国95的石油都是由标准石油公司提炼的。自美国有史以来,还从来没有一个企业能如此完全彻底地独霸过市场,这反映了当时美国A. 工厂制度的形成B. 自由竞争的加剧C. 垄断组织的出现D. 跨国公司的盛行【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1880年,美国95的石油都是由标准石油公司提炼的。”、“如此完全彻底地独霸过市场”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美国垄断组织的出现。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
17、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工厂制度的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及题意不符;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垄断组织的出现,不是自由竞争的加剧;D选项错误,跨国公司是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并在一个以上国家拥有或控制从事增值企业的机构,材料并未体现。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9.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最恰当A. 万马齐喑究可哀B. 小荷才露尖尖角C. 千树万树梨花开D. 无可奈何花落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A形容的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洋务运动和外国侵略的刺激下,中国的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东南沿海产生;B形容的是十九世
18、纪末二十世纪初,也就是清末,面对国内严峻的反清反封建浪潮,清政府被迫打出了“新政”等晃子,但也确定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表明民族资本主义完蛋了,而一战时,由于欧美列强们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迅速发展的春天,所以C对,D错。考点: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20.有人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先天不足”指的是A.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B. 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C. 投资者主要来源于官僚地主和商人D. 工商皆末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答案】B【解析】
19、【详解】“先天不足”是指其产生时,既缺少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也不是产生于自然经济充分瓦解的基础上,这就造成了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的缺乏,故答案为B项;A项是导致“先天不足”的原因,不是“先天不足”的表现,排除;C项揭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来源,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是后天畸形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21.1920年代一位生活在上海的广东商人,可能见到的场景有A. 人们围着黑白电视机观看节目B. 民众观看电影歌女红牡丹C. 中山装、旗袍等服饰大行其道D. 沿海城市普遍举行新式婚礼【答案】C【解析】【详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服装五花八门,有人穿西服,有人穿旗袍,有人穿粗布大衫,故答案为
20、C项;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排除A项;歌女红牡丹诞生于1931年,排除B项;D项的“普遍”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22.下列电影先后顺序排列是 歌女红牡丹定军山甲午风云流浪地球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歌女红牡丹诞生于1931年,定军山拍摄于1905年,甲午风云于1962年拍摄成功,流浪地球于2019年上映,排列正确,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排列错误,排除A、B、D项。23.1921年,列宁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这一“途径”指的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B. 计划经济的推行C. 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掀起D. 新经济政策
21、的实施【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1921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这是列宁对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故D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正确途径,排除A;斯大林在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计划经济,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斯大林时期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排除D。24.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知识界掀起一股苏联热,处于经济危机中的美国甚至有人要求“向俄国人学习”。这反映了A. 苏联计划经济成效显著影响巨大B. 西方急需苏联援助摆脱经济危机C. 西方主张学习苏联计划经
22、济模式D. 苏联打败德国影响美苏外交关系【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正发生经济危机,西方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的弊端暴露,而实行计划经济的苏联经济完成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这不能不引起西方知识界的关注,故A项正确;但是西方与苏联在意识形态方面对立,不可能要求所谓援助,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西方主张学习苏联计划经济模式,故C项错误;D项不符史实和材料信息。.25.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当时人们最有可能体验到的是A. 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B. 各国共同对抗危机C. 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平静死水D
23、. 大量工人失去工作【答案】D【解析】【详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许多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失去工作,故答案为D项;经济危机爆发后牛奶面包价格狂跌,排除A项;各国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排除B项;整个西方世界社会矛盾和国与国之间争夺加剧,世界局势紧张,排除C项。26.1933年,美国政府在西部和西南部共毁掉1000万英亩棉田,屠宰了20多万头大猪和600多万头小猪。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农产品和肉类储备B. 减少农业津贴开支C. 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D. 缓和农场间的竞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1933年”可知此时美国政府采取这些措施是为了调节生产和供需,从而稳定农
24、产品价格,应对经济危机,故先C;美国的措施是减少农产品和肉类生产,而非增加储备,排除A;毁掉农田和屠宰牲畜会增加政府的农业津贴开支,排除B;缓和竞争是应对危机的手段,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稳定农产品价格,应对危机,排除D。故选C。27.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20世纪70、 80年代推行改革。她采取的措施包括,实行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大自由市场的作用等。撒切尔夫人的 这些做法A.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B. 放弃了政府对经济的管理C. 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 有利于缓解经济“滞涨”【答案】D【解析】【详解】20世纪70年代英国出现经济“滞胀”,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通
25、货膨胀严重,撒切尔夫人推行的改革有利于缓解经济“滞涨”,故答案为D项;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排除A项;英国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并非放弃对经济的管理,排除B项;撒切尔政府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C项。28. 1948年7月,某国率先向世人宣布:它已经向国民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这个国家是( )A. 英国B. 法国C. 美国D. 德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做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英国最早建立起了社会福利制度。据此,可知,BCD三项均不正确,排除。本题正确答案选A
26、。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福利政策英国的相关社会福利29. 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具体是指其A. 没有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B. 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C. 政治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歧途D. 缺乏从政经验和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答案】C【解析】材料“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主要指戈尔巴乔夫政治上的改革使苏联陷入混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政治领域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并推行政治多元化, 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
27、共产党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戈尔巴乔夫改革彻底消除斯大林体制的弊端;B项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排除;D项是赫鲁晓夫改革时的,排除。30. 历史学家波普尔说:“总之,不可能有一部真正如实表现过去的历史,只能有对历史的解释,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最后的解释,因此每一代都有权作出自己的解释。”作者试图强调( )A. 对历史的解释可以随心所欲B. 研究历史规律没有意义C. 历史不能复原,故无法证伪D. 历史研究应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认为“每一代都有权对过去的历史作出自己的解释”,可见
28、作者强调历史研究应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故选D。A、B、C不符合材料的核心意思。考点:史学理论和方法史学研究历史研究的方法。二、连线题31.请正确选择对应的选项(1)青铜时代 A战国时期 (2)铁器时代 B.商周时期 (3)蒸汽时代 C.第二次工业革命 (4)电气时代 D第一次工业革命 (5)危机时代 E.美国“大萧条”【答案】(1)B(2)A(3)D(4)C(5)E【解析】【详解】青铜时代是指商周时期,铁器时代是指战国时期,蒸汽时代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危机时代是指美国“大萧条”。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正确选A,错误选B)(10分)32.中国古代自耕农拥有土地的
29、所有权。【答案】正确【解析】【详解】自耕农耕种的是自己的土地,拥有土地所有权,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是佃农。本题说法正确。33.古代的扬州属于沿海城市。【答案】错误【解析】【详解】古代扬州属于大运河沿岸的城市,不是沿海城市。故本题说法错误。34.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答案】正确【解析】【详解】17世纪荷兰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总和,荷兰人因此有“海上马车夫”之称。故本题说法正确。35.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发生。【答案】错误【解析】【详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没有在英国首先出现。故本题说法错误。36.二战后欧美主要国家进入福利社会。【答案】正确【解析】【详
30、解】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政策调整,使“福利国家”发展起来。故本题说法正确。四、材料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15世纪开始,为了筹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货币和资本的原始积累需要,加之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洲和欧洲的路上通道,从而使得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对外寻找的通往中国和印度的运动,而历经迪亚士,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等人的探索后,最终找到了通往亚洲的通道。李斯特民族国家与世界经济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
31、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迸射着铁水的光亮。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大国崛起解说词(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得以发生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技术方面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答案】(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原因: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西欧人对黄金的狂热追逐。商业利润的受阻。政治:强化王权的葡萄牙、西班牙的支持。文化:文艺复兴的推动。传播天主教的精神动力。人们日益相信地圆学说。技术:造船技术或航
32、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推动。(2)影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加速城市化的进程。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带来环境污染。【解析】【详解】(1)事件:根据材料“而历经迪亚士,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等人的探索后,最终找到了通往亚洲的通道。”可知,该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原因:按照问题要求,逐项落实。经济:根据材料“为了筹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货币和资本的原始积累需要,”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西欧人对黄金的狂热追逐。根据材料“加之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洲和欧洲的路上通道,”可知,商业利润的受阻;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强化王权的葡萄牙、西班牙的支持;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思想、宗教和科教等角度分析,即文艺复兴的推动。传播天主教的精神动力。人们日益相信地圆学说;技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船技术或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推动。(2)影响:根据材料“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高炉前迸射着铁水的光亮。”可知,其影响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根据材料“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60%,”可知,其影响是加速城市化的进程。根据材料“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可知,其影响是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根据材料“灰暗的厂房,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可知,其影响是也带来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