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4563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及相关细胞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漂洗是为了洗去不利于染色的物质B. 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C. 部分细胞在中央的“赤道”上形成细胞板D. 染成深色的结构都以染色体形状存在【答案】D【解析】【分析】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步骤: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大多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详解】A、漂洗是为了洗去不利于染色的物质,如多余的解离液,A正确;B、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便于观察,B

2、正确;C、部分细胞在中央的“赤道”上形成细胞板,处于末期,C正确;D、实验中染成深色的结构以染色体或染色质形状存在,D错误。故选D。2.图是某细胞有丝分裂的光学显微镜照片,其中细胞正在发生( )A. 中心体分离B. 同源染色体分离C. 染色单体分离D. 细胞核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中心体分离发生在前期,图中显示的是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向

3、两极移动的过程,A错误; B、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发生,B错误;C、图中显示是有丝分裂后期,其中发生的变化为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染色单体成为子染色体,分开的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两极移动的过程,C正确; D、细胞核分裂发生在末期,图中显示的是有丝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C。3.某同学在观察果蝇细胞染色体时,发现一个正在正常分裂的细胞,共有8条染色体,呈现4种不同的形态。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若该细胞此时存在染色单体,则该果蝇为雄性B. 若该细胞此时没有染色单体,则该细胞中可没有同源染色体C. 若该细胞正处在分裂前期,则该细胞中有4个四分体D. 若该细胞正

4、处在分裂后期,则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文:一个正在分裂的果蝇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呈现4种不同的形态,说明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4条染色体,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体,性染色体组成为XX或YY,一个正在分裂的果蝇细胞,共有8条染色体,呈现4种不同的形态,不考虑染色体变异,若该细胞此时存在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前、中期或者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由于细胞中染色体呈现4种不同的形态,则该细胞只能来自雌果蝇,A错误;B.若该细胞此时没有染

5、色体单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着丝点分裂后,此时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另一种是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此时细胞没有染色单体,但是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C.若该细胞正处在分裂前期,则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只有减数第一次分裂中会出现四分体,C错误;D.若该细胞正处在分裂后期,则该细胞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D错误;故选B。4.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体的一种正常生命现象。下列能说明细胞已发生分化的依据是( )A. 细胞中存在肌动蛋白基因B. 细胞中合成了血红蛋白C. 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D. 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合成

6、 ATP【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A、同一生物体所有细胞都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且都含有该个体的全部基因,因此具有肌动蛋白基因不能说明细胞已经分化,A错误;B、只有胰岛B细胞能合成胰岛素,其他细胞不合成胰岛素,细胞中有胰岛素,说明该细胞发生了分化,B正确;C、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不能说明细胞发生分化,C错误;D、绝大多数细胞在缺氧条件下都能进行无氧呼吸,并合成ATP,与细胞分化无关,D错误。故选B。5. 在下列自然现象或科学研究成果

7、中,能为“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观点提供直接证据的是 ( )A. 壁虎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B. 用体外培养的皮肤治疗烧伤病人C. 蜜蜂的未受精卵细胞发育成雄蜂D. 用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育出植株【答案】C【解析】【详解】A、壁虎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没有形成新个体,不能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B、用体外培养的皮肤治疗烧伤病人属于自体移植,也没有形成新个体,不能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C、蜜蜂的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D、用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育出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故选C。6. 下列关于人体衰老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衰老的细胞染色质收缩,

8、会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B. 衰老的红细胞细胞核体积变大,物质运输功能降低C. 衰老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使老年人头发变白D. 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衰老细胞染色质收缩,导致DNA不能解旋,进而会影响复制和转录过程,A正确;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B错误;衰老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C正确;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衰老,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7.细胞自噬就是细胞组分降解与再利用过程,下列关于细胞自噬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都是受基因控制的过程B. 衰老

9、的线粒体被溶酶体分解清除不属于细胞自噬C. 细胞自噬有利于消灭入侵细胞内的活菌和病毒D. 细胞自噬过程能为细胞提供自我更新所需材料【答案】B【解析】【分析】 自噬是指细胞分解细胞质等自身构成成分的现象。自噬作用是细胞加速新陈代谢,或者在饥饿时获得能量的一个重要手段。【详解】A、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都是受基因控制的过程,是主动的过程,A正确;B、衰老的线粒体被溶酶体分解清除属于细胞自噬,B错误;C、细胞自噬有利于消灭入侵细胞内的活菌和病毒,保证细胞的正常代谢,C正确;D、细胞自噬过程能产生一些产物,为细胞提供自我更新所需材料,D正确。故选B。8.细胞分裂周期激酶(CIC7)抑制剂能诱导p53基因(

10、抑癌基因)突变的肝癌细胞衰老,而对正常细胞无衰老诱导作用。而抑郁症治疗药物“舍曲林”可以促进这些衰老的肝癌细胞凋亡,对其他细胞无此作用。这些发现有望为肝癌精准治疗提供新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p53基因突变后将无法阻止细胞的不止常增殖B. CDC7抑制剂和“舍曲林”的作用均具有特异性C. “舍曲林”处理后肝癌细胞的凋亡不再受基因控制D. 肝癌细胞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黏着性下降【答案】C【解析】【分析】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2、细胞癌变的原因:(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

11、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3、细胞衰老的特征:(1)水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2)酶低: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色累: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4)核大: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透变: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详解】A、p53基因为抑癌基因,其具有阻止细胞

12、不正常增殖的作用,突变后将无此功能,A正确;B、从题中信息看CDC7抑制剂和“舍曲林”只能对肝癌细胞及衰老的肝癌细胞起作用,对正常细胞不起作用,说明它们的作用有特异性,B正确;C、细胞调亡是受基因控制的一种程序性死亡,“舍曲林”处理后肝癌细胞的凋亡仍受基因控制,C错误;D、肝癌细胞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表面的黏连蛋白减少,黏着性下降,D正确。故选C。9.下列有关豌豆适合作为经典遗传实验材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做杂交实验时无需套袋B. 具有在世代间稳定遗传且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C. 花冠较大,便于人工摘除雄蕊和授粉D. 结实率高、种子数量多,便于统计学分析【答案】A

13、【解析】【分析】所谓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每种性状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孟德尔利用豌豆分别做了一对相对性状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了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豌豆雌雄同体,做杂交实验时需要去雄且授粉,为了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因此需套袋,A错误;B、具有在世代间稳定遗传且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如花色、茎的高矮、豌豆的粒形和颜色等,B正确;C、去雄时要将花瓣掰开(豌豆雌雄同花),豌豆花冠较大,便于人工摘除雄蕊和授粉,C正确;D、豌豆豆荚内有很多种子,结实率高、种子数量多,便于统计学分析,D正确。故选A。10.等位基因A a为于一对同

14、源染色体上,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相互交配,所获得的子代 性状分离比为1:1,下列解释中最可能的是( )A. 基因A对a为不完全显性B. 种群中存在杂合致死现象C. 含基因A的雄配子不能受精D. 含基因a的雄配子不能受精【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基因分离定律,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相互变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表现型及比例应该为3:1。【详解】A、若为不完全显性,则性状分离比为1:2:1,A错误;B、因为群体中存在Aa,故不存在杂合致死现象,B错误;C、若含A的雄配子不能受精,则杂交后代中Aa:aa=1:1,C正确;D、若含a基因的雄配子不能受精,则子

15、代应该全为显性性状,D错误。故选C。1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B. 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 由F1 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推测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数量比接近 11D.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F2会出现 31的性状分离比【答案】C【解析】【分析】假说演绎法包括观察实验、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详解】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属于假说的内容,A不符

16、合题意;B、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属于假说的内容,B不符合题意;C、由F1 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推测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数量比接近 11,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C符合题意;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F2会出现 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假说的内容,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某种昆虫的翅型有长翅、正常翅、小翅3种,依次由常染色体上的C+、C、c基因控制。正常翅个体杂交,子代全为正常翅或出现小翅;基因型相同的长翅杂交,子代总出现长翅与正常翅或出现长翅与小翅个体,比例接近2:1。如果用一只长翅个体与一只小翅个体杂交,理论上子代的性状比例为A. 1:1

17、B. 2:1C. 3:1D. 1:2:1【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昆虫的翅型由常染色体上一对复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正常翅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全为正常翅或出现小翅个体,说明C对c为显性;基因型相同的长翅个体杂交,子代总出现长翅与正常翅、或出现长翅与小翅个体,说明C+对C、c为显性;又由于比例总接近2:1,说明C+C+纯合致死。【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C+对C、c为显性,明C对c为显性,且C+C+纯合致死,则长翅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C+C或C+c,小翅个体的基因型为cc,因此一只长翅个体与一只小翅个体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C+c、Cc或C+c、cc,即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18、为长翅:正常翅=1:1或正常翅:小翅=1:1。故选A。13.已知(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下列关于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B. 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自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C. 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可同时产生四种卵细胞D. 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能同时产生四种精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次级

19、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再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四个精细胞。卵巢里的初级卵母细胞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一个较大的次级卵母细胞,和另一个较小的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一个大的卵细胞,小的为第二极体,卵细胞即雌配子。【详解】A、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A错误;B、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是A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上,ab位于这对同源染色体的另一条染色体上,它们自交会出现AABB、2AaBb、aabb三种基因型,对应两种表现型。如果是A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上,aB位于这对同源染色体的另一条染色体上,它

20、们自交会出现AAbb、2AaBb、aaBB三种基因型,对应三种表现型,B错误;C、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能产生1种卵细胞,C错误;D、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则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能同时产生四种精细胞,D正确。故选D。14.普通水稻是二倍体,为快速培育抗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用下图所示方法进行育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通过过程获得单倍体幼苗的理论依据是细胞的全能性B. 用照射单倍体幼苗,目的是要筛选出抗除草剂的植株C. 用喷洒单倍体幼苗,保持绿色的部分具有抗该除草剂的能力D. 用处理绿色幼苗,可获得纯合的抗除

21、草剂植株【答案】B【解析】【分析】单倍体育种是植物育种手段之一。即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详解】A、通过过程是通过将化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的过程,理论依据是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B、用照射单倍体幼苗,目的是提高幼苗的突变频率,用喷洒单倍体幼苗,是要筛选出抗除草剂的植株,B错误;C、用喷洒单倍体幼苗,可以筛选出抗除草剂的植株,保持绿色的部分具有抗该除草剂的能力,C正确;D、是秋水

22、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用处理绿色幼苗,可使单倍体幼苗的染色体加倍,获得纯合的抗除草剂植株,D正确。故选B。15.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可以发生重组B. 哺乳动物不同基因型的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也是基因重组C. 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所以它不会出现基因重组D. 基因重组能够使子代基因型多样化,有利于适应变化的外界环境【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形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不同于亲本类型的现象或过程,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

23、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基因重组的类型: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也使染色体上的基因产生重组。【详解】A、基因重组包括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交叉互换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A错误;B、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不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C、原核生物也可以发生基因重组,如转化,C错误;D、基因重组会使后代具有多样性,能更好地适应多变的环境,D正确。故选D。16.某种病理性近视(相关基因为

24、H、h)与基因 HLA 有关,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且含有 3000 个碱 基,其中胸腺嘧啶 900 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女性携带者进行正常减数分裂,H 和 H 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B. HLA 基因复制两次则需要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1200 个C. HLA 基因利用 32P 标记的核苷酸复制 n 次,则不含放射性的 DNA 分子为 0D. 该病在男性和女性群体中的发病率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不难得到HLA基因是双链DNA分子,含有3000个碱基,则其胸腺嘧啶和腺嘌呤均为900个,胞嘧啶和鸟嘌呤均为600个。【详解】A、由题意“女性携带者”,说明该个体

25、中只有一个H基因,那么H和H基因分离是随着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而分开的,所以若该女性携带者进行的是减数分裂,H和H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B、HLA基因中有3000个碱基,含有胸腺嘧啶900个,根据T=A,G=C可知腺嘌呤为900个,该基因复制两次,共产生4个该基因,根据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可知,共需要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22-1)900=2700个,B错误;C、HLA基因利用标记的核苷酸进行复制,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复制n次,每个DNA均含有放射性,不含放射性的DNA分子为0,C正确;D、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则男性和女性群体中的发病率相同,D正确。故选B。

26、17.如图为某二倍体雄性动物(2N=8)减数分裂某时期细胞内不同指标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当X=16时,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B. 当X=16时,此细胞不能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 当X=8时,此细胞中正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 当X=8时,此细胞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答案】D【解析】【分析】当X=8时,此时存在染色单体,染色体为4,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当X=16时,此时存在染色单体,染色体为8,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详解】A、当X=16时,图中细胞初级精母细胞,A错误;B、当X=16时,图中细胞可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C、当X=8时,图中细胞处在减

27、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此时期不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错误;D、当X=8时,图中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内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考查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18.下列哪项是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差别 ( )A. 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的时期B. 同源染色体联会的时期C. 核遗传物质的分配D. 成熟生殖细胞的数目【答案】D【解析】【分析】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卵巢过程变形期无变形期性细胞数一个精母细胞形成四个精子一个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细胞质的分配均等分裂不均的分裂相同点

28、成熟期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详解】A、在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的时期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A正确;B、在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的时期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正确;C、在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核遗传物质的分配都是均等的;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分裂(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不均等,C正确;D、一个精原细胞可形成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重点考查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能对两者进行列表比较

29、。19.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二倍体雌性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示结果是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所致B. 该细胞中有6条染色单体C. 该细胞中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D. 伴随该细胞形成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或AB【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识图分析可知,该图为AaBb的某二倍体雌性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该细胞为第一极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图中出现的A、a等位基因是交叉互换的结果,此时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则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那么减数第二次分裂结

30、束后形成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或AB。【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识图分析可知,图示结果是A、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所致,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因此细胞内没有染色单体,有6条染色体,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因此该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伴随该细胞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或AB,D正确。故选D。20.某精原细胞的部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图乙或图丙所示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乙

31、为隐性突变,产生3种配子B. 乙为显性突变,产生2种配子C. 丙为基因重组,产生1种配子D. 丙为染色体变异,产生4种配子【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B、乙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A和a是隐性突变的结果,可产生AB、aB、ab三种配子,A项正确,B项错误;CD、丙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可产生AB、aB、Ab、ab4种配子,C项、D项错误。故选A。2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B. 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 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

32、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D. 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详解】A、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

33、立性,A正确;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B错误;C、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C正确;D、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D正确。故选B。22.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上B. 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C.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cn、cl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D.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答案】C【解析】【分析】

34、据图分析,图示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两条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两条染色体上含有的4个基因为非等位基因,结合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分析答题。【详解】A、有丝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A正确;B、有丝分裂后期,每一极都含有图示的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因此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B正确;C、图中基因cn、cl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为非等位基因,一般不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C错误;D、图示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可以出现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同一极,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正确。故选C。2

35、3.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通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下列有关摩尔根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摩尔根通过人工诱变的方式,培育了第一只白眼果蝇B. 果蝇具有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数量多等优点C. 摩尔根证明该结论的过程中采用了假说演绎法D. 摩尔根没有参与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答案】C【解析】【分析】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摩尔根实验中,第一只白眼果蝇的出现是自发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B、果蝇具有易伺养、繁殖快、染色体数量少等优点,B错误;C、摩尔根证明该结论的过程中采用了假说演绎法,C正

36、确;D、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错误。故选C。24.对基因型为 AaBb 的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 A 和 a、B 和 b 分别被标 记为红色和黄色、蓝色和绿色。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合理的是( )A.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每一极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 1 个B. 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每一极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 2 个C. 初级精母细胞中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 2 个D. 若 A 和 a、B 和 b 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 1 个四分体中出现 4 个黄色、4 个绿色荧光点【答案】C【解析】【分析】在

37、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基因(DNA)数目加倍,即2个A和2个a或2个B和2个b。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1个四分体中会出现2个红色和2个黄色荧光点或2个蓝色和2个绿色荧光点。【详解】A、由于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不同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每一极只会有两种颜色的荧光点,A错误;B、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每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所以,在细胞中每一极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 个,B错误;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基因(DNA)数目加倍,即2个A和2个a或2个B和2个b,所以,初级精母细胞中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

38、 2 个,C正确;D、若 A 和 a、B 和 b 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1个四分体中会出现2个红色和2个黄色荧光点或2个蓝色和2个绿色荧光点,D错误。故选C。【点睛】熟练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染色体的行为特征,注意相关基因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即这两对等位基因既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此点。25.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其幼虫结茧情况受一对等位基因L(结茧)和Lm(不结茧)控制。在家蚕群体中,雌蚕不结茧的比例远大于雄蚕不结茧的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雄蚕不结茧的基因型为ZLmWB. 雌蚕不结茧的基因型为ZLmZLm和ZLmZLC

39、. L基因和Lm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L基因为显性基因D. L基因和Lm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Lm基因为显性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雌家蚕为ZW,雄家蚕为ZZ若L基因和Lm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不论L基因为显性基因,还是Lm基因为显性基因,只有雌家蚕不结茧或结茧,与题意不符合;而在家蚕群体中,雌蚕不结茧的比例远大于雄蚕不结茧的比例,说明L基因和Lm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L基因为显性基因,则雌家蚕不结茧基因型为ZLmW,雄蚕不结茧的基因型为ZLmZLm。【详解】雄蚕不结茧的基因型为ZLmZLm,A错误;雌蚕不结茧的基因型为ZLmW,B错误;L基因和Lm基

40、因位于Z染色体上,L基因为显性基因,则雌蚕不结茧的比例远大于雄蚕不结茧的比例,C正确;L基因和Lm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Lm基因为显性基因,则雄蚕不结茧的比例远大于雌蚕不结茧的比例,D错误。故选C。【点睛】伴Z隐性遗传病雌性患病率大于雄性;伴Z显性遗传病雄性发病率大于雌性。26.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I、),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 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上C.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

41、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D.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片段上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同源区段上存在等位基因,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可能不等于女性;片段是位于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Y遗传,患病者全为男性。【详解】A、由题图可以看出,片段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无对应的部分,因此若某病是位于片段上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A正确;B、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存在等位基因,B正确;C、由题图可知片段

42、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对应区段。若该区段的疾病由显性基因控制,男患者致病基因总是传递给女儿,则女儿一定患病,而儿子是否患病由母方决定,C错误;D、若某病是位于片段上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儿子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于母方,因此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以性染色体为素材,着重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正确解读题图理解、区段的位置,及各区段的基因的遗传特点,根据具体问题正确写出遗传图解是解题的关键。27.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证据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32P的培养

43、基培养噬菌体B. 格里菲斯实验中提出了在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的假设C. 将S型菌的DNA注射到活的小鼠体内,可以从小鼠体内分离得到S型活菌D. 艾弗里实验中转化出的S型菌,其遗传物质中不含R型菌的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格里菲斯实验是在小鼠体内发生转化,艾弗里实验在体外(培养基)上发生转化,转化都需要S型DNA和R活菌;赫尔希和蔡斯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标记噬菌体DNA中特有的P和蛋白质中特有的S,从而追踪两物质的去向。【详解】A、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然后用带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A错误;B、格里菲斯实验将活的R

44、型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后注入小鼠,小鼠死亡,推测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 B正确;C、S型菌DNA须与活的R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才能分离得到S型活菌,C错误;D、艾弗里实验中转化出的S型菌,其转化前是R菌,转化过程属于基因重组,故含有R菌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B。28.已知某双链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其一条链中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A. 34%和16%B. 34%和18%C. 16%和34%D. 32%和18%【答案】A【解析】【详解】已知某双链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

45、的34%,由于C=G、A=T,则C=G=17%、A=T=33%其一条链中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即T1=32%、C1=18%,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T=(T1+T2)2,所以T2=34%,同理,C2=16%。答案选A.29.某科研小组的工作人员通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对大蒜(二倍体)鳞茎生长点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率(某一分裂组织或细胞群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所占的百分数)的影响,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根尖细胞均为四倍体细胞B. 染色体加倍率与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长短有关C. 当秋水仙素浓度为

46、0.03%时,处理时间越长加倍率越高D. 本实验中的自变量为秋水仙素浓度,无关变量为处理时间【答案】B【解析】【详解】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根尖细胞只能有少数细胞为四倍体细胞,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染色体加倍率与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长短有关,B正确;当秋水仙素浓度为0.03%时,2d与6d处理时间不同,结果相同,C错误;实验中的自变量为秋水仙素浓度与时间,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实验结果分析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30.樱桃番茄(二倍体)的果实成熟时颜色为红色,由 3 号染色体上 a 基

47、因控制。在育种时,研究人 员发现有一株结黄色果实的番茄,经核型分析确定这株番茄有三条 3 号染色体(三体),且该株番茄 基因型为 Aaa,在进行减数分裂时,3 号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染色体能发生配对和正常分离,同时第三条 3 号染色体可随机移到细胞一极,进而产生可育的配子。现以该植株作亲本自交得到 F1,欲从F1 植株中筛选能够稳定遗传的结黄色果实的樱桃番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亲本黄果番茄能分别产生四种基因型的雌配子和雄配子B. F1 结黄色果实的植株中有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C. F1 结黄色果实的植株全是杂合子,结红色果实的植株全是纯合子D. 上述实验所涉及的变异类型有基因重组

48、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干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a的植株可以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aAaa=1122。【详解】A、亲本黄果番茄Aaa能分别产生A、aa、Aa、a四种基因型的雌配子和雄配子,A正确;B、F1结黄色果实的植株中有正常的二倍体、三体和四体,B错误;C、F1结黄色果实的植株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C错误;D、上述育种实验所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错误。故选A。31.洋葱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的

49、时期是分裂前期B. 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都有一半的染色体被标记C. 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D. 一个细胞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产生的含3H的子细胞数为1或2或3或4【答案】C【解析】【分析】将洋葱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形成的子细胞中,每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有放射性标记、一条链不含有放射性标记;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由一个DNA分子复制形成的2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含有放射性,另一个DNA分子上不含有放射性,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2条染色单体上,由一

50、个着丝点连接,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形成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分别进入两个细胞。【详解】A、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是由于DNA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A错误;B、第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DNA分子都含有放射性,因此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有放射性,B错误;C、第二个细胞周期中,间期染色体复制,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只有一个DNA分子含有放射性,因此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正确;D、完成2个细胞周期后,随着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随机进入两个子细胞,所以子细胞中有放射性的个数至少有2个,最多有4个,D错误。故选C。【

51、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结合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和有丝分裂的过程进行解答。32.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 -5是该病致病基因携带者C. -5与-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D. -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5和6正常但11号患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据此分析。【详解】A、由图示可知,-5与 -6不患病,而-11患病,所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A错误;B、不论该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

52、,还是伴性遗传病,-5均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B正确;C、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5与-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若该病是伴性遗传病,-5与 -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C错误;D、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9与正常女性结婚,子代男女患病概率相等,D错误。故本题选B。33.研究发现,原核细胞内RNA聚合酶起始结合的不同DNA序列中,均含有一段六个碱基对构成的短序列,该序列不编码氨基酸,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短序列中可能含有起始密码子B. 一个DNA分子中通常含有一个该短序列C. 含该短序列的DNA片段更易于解旋D. 该短序列中碱基对的替换不影响相关蛋白质的合成【答案】C

53、【解析】【分析】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核酸,在大多数生物中是一段DNA,在少数生物(RNA病毒)中是一段RNA。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催化,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相对应的RNA分子。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该短序列位于DNA中,起始密码子位于mRNA中,A错误;B、一个DNA分子中有很多基因,通常含有很多个该短序列,B错误;C、RNA聚合酶起始结合的不同DNA序列中,均含有一段六个碱基对的短序列,说明含该短序列的DNA片段更易于解旋,C正确;D、该短序列中碱基对的替换影响其与RNA聚合酶的结合

54、,影响转录,从而影响相关蛋白质的合成,D错误。故选C。34.下图是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的表达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基因的表达过程中,需要 RNA 聚合酶、解旋酶等多种酶的共同作用B. 该基因的表达过程中,磷酸二酯键、氢键、肽键都会断裂和重新形成C. 若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有 n 个肽键,则该基因含有 6(n+2)个碱基D. 该基因控制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可能有差异【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中的基因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转录生成前体mRNA,前体mRNA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被剪切,而后重新合成成熟的mRNA,图中相同的基因指导产生了不同的成熟

55、mRNA,进而翻译出不同的多肽链,即相同的基因指导合成了不同的多肽。【详解】A、真核细胞基因的表达过程中,需要RNA聚合酶等多种酶的催化,不需要解旋酶的催化,因为RNA聚合酶可以把氢键打开,A错误;B、基因的表达过程中,磷酸二酯键、氢键会断裂和重新形成,肽键不会断裂,B错误;C、图中同一条前体mRNA经过不同剪接形成2条成熟mRNA,不能确定基因的碱基数目与氨基酸数目的关系,C错误;D、图中的成熟mRNA1和成熟mRNA2不一样,可知该基因控制合成的多肽链中,R基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可能有差异,D正确。故选D。35.2020 年全球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其病原体 covid-19 是

56、一种具有包膜、单条正链 RNA(+)的冠状病毒,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如图所示,a-e 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下列有关 叙述错误的是( ) A. RNA(+)既含有该病毒的基因,也含有多个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B. 过程 a、c、d 表示 RNA 的复制过程,图中的 mRNA 与 RNA(+)序列相同C. 过程 b、e 表示翻译过程,该过程所需的原料、tRNA 和能量均来自于宿主细胞D. a、b、c、d、e 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是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可以从DNA

57、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RNA流向RNA和RNA流向DNA两条途径。【详解】A、从图中可知,RNA(+)既是病毒的遗传物质,又可直接作为某些蛋白如RNA聚合酶的mRNA,由此可知含有多个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A正确;B、过程a、c、d的模板和产物均为RNA,但d过程形成的mRNA只用于表达某些蛋白质,长度上比RNA(-)要短得多,更类似于转录过程,不能叫RNA的复制,B错误;C、过程b、e表示翻译过程,因为以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由于病毒的增殖均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翻译所需的原料、tRNA、能量均来自宿主细胞,C正确;D、a、b、c、d

58、、e 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G-C配对,D正确。故选B。36.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水稻细胞核中的Ghd7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不仅参与了开花的调节,而且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都有重要影响。根据此项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Ghd7基因的表达是边转录边翻译形成多肽,多肽还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B.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控制生物的有关性状C. 该项研究表明生物的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D. 水稻植物的开花只受细胞核中Ghd7基因的控制【答案】C【解析】【分析】该题属于信息题,结合题干信息解答问题是本题的突破点。细胞核中的基因在表达时属于先转录后

59、翻译,该现象主要是由于核膜的限制。而原核生物中拟核的DNA在表达时属于边转录边翻译。【详解】A、Ghd7基因存在于水稻细胞核中,其基因的表达是先转录后翻译,A错误;B、Ghd7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以参与开花的调节,说明该蛋白质不属于酶,可能属于激素等信号分子,这表明了基因可以直接控制蛋白质的结构从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错误;C、Ghd7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不仅参与了开花的调节,而且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都有重要影响,说明该基因可以影响多个生物性状,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C正确;D、该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以参与开花的调节,说明开花不只受细胞核中Ghd7基因的控制,D错误;故选C。3

60、7.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依据中心法则(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完整过程至少要经过环节B. 侵染细胞时,病毒中的蛋白质不会进入宿主细胞C. 通过形成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D. 科学家可以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表示DNA的复制过程;表示转录过程;表示翻译过程,表示逆转录过程;表示RNA的复制过程。【详解】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需要经过逆转录过程形成DN

61、A,然后再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形成蛋白质外壳,即至少要通过图中的环节完成,A正确;HIV是逆转录病毒,自身携带逆转录酶,本质是蛋白质,侵染细胞时,逆转录酶会进入宿主细胞内,B错误;HIV的遗传物质RNA,经逆转录形成的DNA可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C正确;由于艾滋病病毒只有经过逆转录过程形成DNA,然后再经过转录和翻译形成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因此科学家可以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过程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D正确。故选B。38.某植物的花色受位于5号染色体上的基因Y/y与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情况如图所示,用基因型为YyRr的某亲本植株自交时发现,F1表现型及比例

62、为红色:黄色:白色=3: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例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B. 该实例表明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 亲本植株雄配子中5号染色体含y的部分可能发生了缺失导致该配子致死D. 亲本植株雌配子中5号染色体含Y的部分可能发生了缺失导致该配子致死【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通过两种方式来控制生物的性状表现,即一种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直接控制性状的表现;另一种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间接控制性状的表现。【详解】A、该实例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间接控制生物性状,A错误。B、由题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63、。C、若亲本植株雄配子中5号染色体含y的部分发生了缺失导致该配子致死,不会出现题干中的表现型及比例,C错误。D、若亲本植株雌配子中5号染色体含Y的部分发生了缺失导致该配子致死,则基因型为YyRr的亲本植株自交会出现F1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黄色:白色=3:1:4的现象,D正确。故选D。【点睛】运用先分后合的思路分析两对基因的遗传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9.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枯草杆菌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野生型PKKP能0突变型PRKP不能100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A. S12蛋

64、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 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 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 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表可知:突变型和野生型的区别在于核糖体S12蛋白第56位的氨基酸由赖氨酸变成了精氨酸,导致链霉素无法与核糖体结合,突变型的存活率达到了100%,故突变型枯草杆菌具有了抗链霉素的特性。【详解】A、由分析可知: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的链霉素不能与核糖体结合,故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A正确;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B错误;C、突变型的产生是单个氨基酸的改变,故可知该突变性状的产生碱基对的替换所致

65、,C错误;D、链霉素对枯草杆菌产生的抗性突变进行了选择,D错误。故选A。40.DNA分子中碱基上连接一个“-CH3”,称为DNA甲基化,基因甲基化可以导致其不能转录。这种变化可以在细胞间遗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可能不同B. 基因甲基化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C. 基因甲基化一定属于不利于生物的变异D. 原癌、抑癌基因甲基化不会导致细胞癌变【答案】A【解析】【分析】1、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特定的基因控制特定的性状。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基因通过控制蛋

66、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详解】A、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可能不同,生物的性状还受环境的影响,A正确;B、基因甲基化引起的变异是影响的转录过程,不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C、若被甲基化的基因是有害的,则有害基因不能表达,基因甲基化后不一定属于有害生物的变异,C错误;D、原癌、抑癌基因甲基化后,则不能正常控制细胞周期,会导致细胞癌变,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41.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Ee,下图14是其体内某一个细胞增殖过程中的部分分裂图像,图5、图6为描述该动物体内细胞增殖过程中相关数量变化的柱形图,图7为该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请回答相

67、关问题:(假设该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图14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是_,图1细胞的名称是_,由图1和图4所标注基因可推知,在该细胞增殖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2)若图5中的b代表核DNA含量,则c最可能代表_含量。图14中,与图5表示数量变化相符的是_。(3)该动物体内的细胞在增殖过程中,当发生着丝点分裂后,细胞将处于图6中的_组。(4)图7中CD段,细胞内含有_个染色体组。图14中,与图7中HI段相对应的是_。【答案】 (1). 图2、图3、图1、图4 (2). 次级卵母细胞 (3). 基因突变 (4). 染色单体 (5). 图3 (6). b、c (7). 4 (8). 图1和

68、图4【解析】【分析】分析图1: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分析图2: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3: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析图4: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图5:该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分析图6:a组细胞中染色体含量是体细胞的一半,是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b组细胞中的染色体含量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组细胞中染色体含量

69、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7:AF段表示有丝分裂;FI表示减数分裂。【详解】(1)原始生殖细胞先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再通过减数分裂方式形成配子,因此图14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是图2、图3、图1、图4;根据图3细胞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的性别为雌性,图1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再结合图1和图3中染色体颜色可知,其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由图1和图4所标注基因可推知,在该细胞增殖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该细胞最终形成的最重要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bE或Abe。(2)若图5中的b代表核DNA含量,则c最可能代表染色单体含量。图5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

70、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因此图14中,与图5表示数量变化相符的是图3。(3)该动物体内的细胞在增殖过程中,当发生着丝粒分裂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分别将处于图6中的b、c组。(4)图7中CD段,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8个核DNA分子。图7中HI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因此图14中,与图7中HI段相对应的是图1和图4。【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42

71、.核基因 P53 是细胞的“基因组卫士”。当人体细胞 DNA 受损时,P53 基因被激活,通过 图示相关途径最终修复或清除受损 DNA,从而保持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是_过程,该过程控制合成的 P53 蛋白通过调控某 DNA 片段合成 lncRNA, 进而影响过程。 (2)细胞中 lncRNA 是_酶催化的产物,合成 lncRNA 需要的原材料是_, lncRNA 之所以被称为非编码长链,是因为它不能用于_过程,但其在细胞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3)图中 P53 蛋白可启动修复酶系统,修复断裂的 DNA 分子。据图分析,P53 蛋白还具有_功能。 (4)人体不同组织细

72、胞的相同 DNA 进行转录时启用的起始点_ (在“都相同”、“都不同”、 “不完全相同”中选择),其原因是_。【答案】 (1). 基因的表达(转录、翻译) (2). RNA 聚合 (3). 4 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4). 翻译 (5). 启动 P21 基因、结合 DNA 片段 (6). 不完全相同 (7). 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解析】【分析】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进行,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相对应的RNA分子。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

73、)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每个mRNA携带由遗传密码编码的蛋白质合成信息即三联体。编码区的每个核苷酸三联体称为密码子,并且对应于与转运RNA中的反密码子三联体互补的结合位点。【详解】(1)图中是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为基因的表达(转录、翻译)过程。 (2)细胞中 lncRNA 是RNA 聚合酶催化的产物,是DNA转录而来。合成 lncRNA 需要的原材料是4 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A、U、C、G)。lncRNA 之所以被称为非编码长链,是因为它不能用于翻译过程,但其在细胞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能用于翻译的为编码长链RNA。 (3)据图分析,P53 蛋白还具有启动 P21 基因、结合 DN

74、A 片段功能。 (4)由于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因此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 DNA 进行转录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表达的过程及应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信息处理及分析推理的能力。43.回答下列果蝇眼色的遗传问题。(1)有人从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一只朱砂眼雄蝇,用该果蝇与一只红眼雌蝇杂交得 F1,F1随机交配得 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基因用 B、b 表示):实验一亲本F1F2雌雄雌雄红眼() 朱砂眼()全红眼全红眼红眼:朱砂眼=1:1B、b 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朱砂眼对红眼为_性。 让 F2 代红眼雌蝇与朱砂眼雄蝇随机交配,所得 F3 代中,雌蝇有_

75、种基因型,雄蝇中朱砂 眼果蝇所占比例为_。 (2)在实验一 F3 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雌蝇。研究发现,白眼的出现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 E、e 有关。将该白眼果蝇与一只野生型红眼雄蝇杂交得 F1,F1 随机交配得 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 下:实验二亲本F1F2雌雄雌、雄均表现为红眼:朱砂眼:白眼=4:3:1白眼() 红眼()全红眼全朱砂眼实验二中亲本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_;F2 代杂合雌蝇共有_种基因型,这些杂合雌蝇中 红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_。【答案】 (1). X (2). 隐 (3). 2 (4). 1/4 (5). eeXbXb (6). 4 (7). 2/3【解析】【分析】分析表格

76、:实验一:亲本红眼(雌)朱砂眼(雄)后代均为红眼,说明朱砂眼相对于红眼是隐性性状;F1中红眼(雌)红眼(雄)后代雌雄遗传情况不同,说明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且雌雄果蝇都有该性状,说明控制控制眼色的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1)F2代中雌果蝇全为红眼,而雄果蝇既有红眼又有朱砂眼,即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应位于X染色体;亲本为红眼和朱砂眼,而F1代全为红眼,则可知红眼为显性性状、朱砂眼为隐性性状。根据题意可知F2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其产生的配子应为XBXb=31;朱砂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其产生的配子为XbY=11,则子代雌果

77、蝇的基因型有2种即XBXb、XbXb,雄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bYXBY=31,故朱砂眼雄果蝇所占比例为1/4。(2)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其上的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结合实验二中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可知e基因和b基因同时存在为白眼,含B基因就表现为红眼,E基因和b基因存在表现为朱砂眼,由此可知亲本中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eeXbXb,子一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EeXBXb、雄果蝇的基因型为EeXbY,二者交配子二代的雌果蝇的基因型应有32=6种,其中杂合子为4种,即EEXBXb、EeXBXB、EeXbXb、eeXBXb,其比例为1221,其中红眼果蝇(EEXBXb、EeXBXB、ee

78、XBXb)所占比例为2/3。【点睛】本题考查遗传规律、伴性遗传和基因的表达等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44.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三对基因(用 Dd、Ii、Rr 表示)控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 r 基因数多于 R 时,R 基因的表达减弱而形成粉红花突变体。基因控制花色色素 合成的途径、粉红花突变体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的组成(其它基因数量与染色体均正常)如图所示

79、。 (1)正常情况下,甲图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种。某正常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两种 表现型,子代中表现型的比例为_。 (2)基因型为 iiDdRr 的花芽中,出现基因型为 iiDdr 的一部分细胞,该变异是有丝分裂 过程 中出现染色体的_ 变异的结果。 (3)突变体、的花色相同,这说明花色素的合成量与体细胞内_有关。 (4)今有已知基因组成的纯种正常植株若干,请利用上述材料设计一个最简便的杂交实验,以 确定iiDdRrr 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假设实验过程中不存在突变与染色体互换,各型配 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 iiDDRR 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

80、与比例。 结果预测:若子代中_,则其为突变体; 若子代中_,则其为突变体; 若子代中_,则其为突变体。【答案】 (1). 4 (2). 3: 1 或 9:7 (3). 数目或结构 ( 缺 失 ) (4). 基因 ( R 与 r) 的数量 (5). 红:粉红为 3:1 (6). 红:粉红为5:1 (7). 红:粉红为1:1【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红色的基因型为iiD-R-,其余为白色。乙图中三种突变体含有的r数目多于R,故均为粉色。【详解】(1)正常情况下,甲图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iiD-R-,共有4种基因型。某正常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两种表现型,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iiDdRr或ii

81、DdRR,iiDdRr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9:7,iiDdRR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3:1。 (2)基因型为 iiDdRr 的花芽中,出现基因型为 iiDdr 的一部分细胞,该变异可能是由于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含R的片段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含R的染色体缺失所致,故该变异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数目变异。 (3)突变体、均含有2个r,1个R,均为粉花,说明花色素的合成量与体细胞内基因 ( R 与 r) 的数量有关。 (4)由于iiDdRrr与基因型为iiDDRR的植株杂交的后代均为iiD-,故只需要考虑R/r这一对等位基因,若为突变体,其可以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R:rr:r:Rr=1:1:1:1,则杂交后代中红色:粉色=3:1;若为突变体,其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R:rr:r:Rr=1:1:2:2,则杂交后代中红花:粉红=5:1;若为突变体,其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R:rr=1:1,则杂交后代中红花:粉红=1:1。【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第(4)问突变体的判断,需要考生首先判断出各种突变体产生的配子及比例,再计算杂交后代中的表现型及比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