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xun mio j ch 摧kung p p 前仆后继m m 抹墙m 抹布二、重要词语1.怀古伤今:_2.慨叹:_3.玄虚:_4.渺茫:_5.埋头苦干:_6.为民请命:_7.抹杀:_8.诓骗:_9.脊梁:_10.前仆后继:_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情而悲伤。有所感触而叹息。空而不切实,不可信。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专心地下功夫做事,形容工作勤奋努力。替老百姓向上请求减轻负担或解除困苦,保全生命。一概不计;完全勾销。说谎话骗人。比喻在国家、民族或团体中起中坚作用的人。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三、文体知识驳论文反驳的方法有驳论点、驳论
2、据、驳论证。驳论点就是确定被反驳的论点的虚假性。驳论据就是通过确定对方论据的虚假来确定论题不能成立。驳论据的价值在于说明对方的论点缺乏支撑,其真实性值得怀疑。驳论证就是通过指出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来确定对方的论点不能成立。驳论证这种反驳方法,其价值在于说明对方对其论点的论证不能成立,因此对方的论据无效,其论点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四、写作背景“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寇加紧侵略我国,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国民党反动政府采取不抵抗的态度。日军深入华北。悲观失望的气氛笼罩着上层社会。当时的报纸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针对上述观点,鲁迅先生特地在日本帝国
3、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周年以后的一星期,发表本文。1.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点拨:首先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这是驳论证。它欲擒故纵,先“抬”后“贬”,好像抖包袱,吊起读者的胃口,达到讽刺的效果。2.探究“要自己去看”的深意与价值。点拨:(1)中国的历代统治者为了“愚民”,惯用“以假盖真”伎俩:正史为帝王将相作家谱,掩盖“中国的脊梁”的光辉;现代统治者“摧残”“抹杀”战斗着的革命者。(2)在信息泛滥的今天,我们特别需要那种鲁迅式的特立独行的心力、智慧和洞察力,从而拨开迷雾,把握真实。3.核心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