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国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发明创造。形成独特的生产结构、地区分布和技术体系,在农艺水平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居于古代世界的前列。如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A. 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B. 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C. 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D. 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
2、,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内容有创新农业生产工具、兴建水利工程、注重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等,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的特征。精耕细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B选项正确。其他选项都是对材料体现的某一个方面的表述,表述不全面。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A. 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 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C. 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D. 生产
3、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D符合题意;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并没有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主流,民本思想也不可能上升到社会主流思想这个高度,A错误;据材料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属于各学派的主张,不代表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B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社会矛盾尖锐而不是缓和,C错
4、误。3.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这说明该窑A. 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B. 注重市场营销策略C. 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D. 产品主要销往海外【答案】B【解析】据材料“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作说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注重市场营销策略,故B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长沙铜官窑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故A选项错误;长沙铜官窑也不能代
5、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故C选项错误;材料虽然反映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但也不能说明其产品主要销往海外,故D选项错误。故选B。4.下表是荷兰每磅中国武夷茶售价变化,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年)168416891701售价(荷盾)807.752.32A. 商业革命的不断发展B. 茶叶在荷兰遭遇滞销C. 世界性市场初步形成D. 东西方贸易日益萎缩【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茶叶越来越便宜,这主要是与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贸易量的扩大有关系,是商业革命的不断发展。故选A;当时茶叶在西方是受到欢迎的商品,不可能滞销,B错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应该是在工业革命以后
6、,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茶叶贸易的情况,不能反映出整个东西方贸易的特点,D错误。5.历史学家哈雷德夫妇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丰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作者在这里主要表述的是A. 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B. 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迅速完成了城市化C. 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壮大但没有政治权利D. 社会文明进步应体现社会整体均衡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哈雷德夫认为工业革命没有实现建立起一个更幸福合理和富有自尊
7、心的社会,即哈雷德夫认为一个社会的进步应该是社会整体均衡发展的,故D项正确。工业革命的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但不是“全部目标”,A项错误。材料反映工业革命没有实现建立整体均衡的社会,与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迅速完成了城市化无关,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工业资产阶级和政治权利的信息,而是强调工业革命没有实现建立整体均衡的社会,C项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从这句话可以把握哈雷德夫妇对工业革命影响力的基本态度,然后联系所学知识结合选项即可作出判断。6.“1849年(英国)国会废除了臭名昭著的航海条例,这一决议从1850年开始生效
8、18401860年间,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18631866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自由贸易网络,即所谓的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网络。”材料反映了A.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B. 自由主义思想被多数国家接受C. 英国殖民霸主地位动摇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1849年(英国)国会废除了臭名昭著的航海条例”和“18631866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自由贸易网络”,说明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自由主义思想被多数国家接受。故答案为B项。A项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排除;此时英国霸主地位稳固,
9、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7.阅读19世纪中后期美国百万富翁数量统计表: (数据李庆余、周桂银等美国现代化道路。对此表认识最准确的是( )A. 重化工业己是美国工业的主导部门B. 财富集中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C. 汽车、飞机等新兴制造业迅速崛起D. 生产组织形式变革加剧贫富分化【答案】D【解析】【详解】表格时间“1892年”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垄断组织的形成促使社会财富的集中,表格中财富集中于制造业以及占据社会总财富比例的上升说明生产组织形式变革加剧贫富分化,故D正确;表格并不能说明重化工业己是美国工业的主导部门,排除A;材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引发财富集中,排除B;材料没有说
10、明汽车、飞机等新兴制造业迅速崛起,排除C,故选D。8.李鸿章在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中指出:“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A. 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B. 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C. 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D. 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答案】D【解析】从材料当中可以得出李鸿章只看到,日本学习西方技术强大起来,没有认识到日本的富强不仅仅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包括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等等。 所以他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所以选 D
11、。A、B、C三项中A项已找到强国御辱之道明显不合题意,因此错误;B项是顽固派的观点,李鸿章属于洋务派。因此错误;洋务派的李鸿章并未看到日本成功的本质因此并未有效法日本全盘西化的主张。因此C项错误。9. 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B. 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C. 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D. 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答案】B【解析】A项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因此A错误。C项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因此C项错误
12、。D项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这个说法太过绝对,错误,应是内因。B项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从图片中我们可以一直看到外国资本占有重要成分。【考点定位】必修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0.至1952年,我党共接管官僚企业数量:2400多家银行,2858家工矿企业,还有交通运输招商局系统所属企业和十多家垄断性的内外贸易企业,并将它们逐步改造为国有。这反映了我国A. 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举B. 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C.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初见成效D. 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把帝国主义企业转变为国有企业一方面是反帝的表现,另外一方面是把私有制变成公有制,既有
13、民主革命的性质,又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故选A;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开始,B错误;社会主义工业化从19531957年,C错误;计划经济得以确立是在三大改造完成以后。D错误。11.“降低积累率,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相应扩大消费基金。缩短工业战线,主要是缩短重工业战线”;“相应地提高消费基金,改善人民生活,除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减免农业税来增加农民收入外,在城镇提高职工工资,发放奖金和增加就业。调整内外关系,使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等有更大增长,以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材料和分别反映了建国后我国国民经济的两次调整,有关解读正确的是( )A. 都强调调整是关键,又把改革放在突出位置B.
14、 两次调整都与左倾错误有关C. 都对管理形式和分配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整D. 两次调整邓小平都是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答案】B【解析】【详解】第一次调整中强调压缩基建,缩短重工业战线,扩大消费基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61年开始的国民经济调整,其原因是之前经济建设中存在左倾冒进问题。第二次调整中强调民生,增加农民和城镇职工的工资,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等,这时改革开放后的举措,其背景是纠正“文革”时期以及两年徘徊期经济领域问题,B正确;第一次调整中并未突出改革,排除A;C符合第二次改革内容,与第一次改革不符,排除;第一次改革是毛泽东担任领导时期进行的,排除D。12.“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
15、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社会主义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化危机为转机,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材料表明两种社会制度( )A. 没有本质的区别B. 需要互相借鉴与完善C. 需要发展和完善D. 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答案】B【解析】【详解】罗斯福新政借鉴社会主义的计划性创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一经济新模式,“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社会主义的氧气面罩”,中国借鉴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提出并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两国解决旧问题,化危机为转机的改革,表明两种社会制
16、度需要互相借鉴与完善,B项正确;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A项错误;两种社会制度“需要发展和完善”只是部分信息,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两种社会制度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D项错误。13. 陈争平教授将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分为四大阶段,即近代被动附庸型开放、建国初一边倒型开放、六七十年代突围型开放和新时期的扩大开放。有关几个“开放”的叙述正确的是A. “被动附庸型开放”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应全面否定B. “扩大开放”标志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确立C. “一边倒型开放”有利于新中国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D. “突围型开放”,为80年代以后的经济腾飞打下了
17、坚实的基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被动附庸型开放”是鸦片战争后的被动开放,这虽然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不应该全面否定,它还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故排除A;扩大开放是确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故B错误;“一边倒型开放”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向社会主义阵营的开放,最终导致中国重工业迅速发展,故C错误;“突围型开放”使得新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所以D正确。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70年代外交关系突破的影响14.申报曾报道说:“武昌起义爆发后,普通一般人民未必个个赞成革命军,却无一人反对革命。民众闻革命军胜利则喜。闻官军大胜,官军克复则惨
18、然以忧色。”该描述A.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 辛亥革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C. 申报的报道公正无私D. 申报同情革命军【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该描述体现了普通百姓对官军不满,对革命军的同情,因此D选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民众对民主共和观念的态度,A选项错误;B选项表述不符合所学史实,排除;C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故选D。15.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称胡佛有意识地、自豪地与自由放任派的经济学家及在他之前的每一位总统决裂;但与激进的、带有经济法西斯主义色彩的罗斯福相比,胡佛确实不是一个中央计划的赞成者。在该经济学家看来A. 国家干预经济始于罗斯福新政B. 胡佛是一个温和的干预主
19、义者C. 经济危机是自由放任政策的结果D. 胡佛不是一个经济干预主义者【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胡佛有意识地、自豪地与自由放任派的经济学家及在他之前的每一位总统决裂不是一个中央计划的赞成者”可知,与罗斯福相比,胡佛只是一个温和的干预主义者,故选B;材料的重点在于评价胡佛,而非罗斯福,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并没有解释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胡佛“有意识地、自豪地与自由放任派的经济学家及在他之前的每一位总统决裂”,D项描述与材料相悖,排除。16.从1935年开始,美国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对此,罗斯福总统可以A. 等待时机以任命新的
20、大法官B. 否决最高法院的相关裁决C. 要求国会再次通过这些法案D. 解除最高法院大法官职务【答案】A【解析】【详解】按照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总统可以任命新大法官,故A符合题意;美国总统可以否决国会的法案,但无法否决最高法院的终裁,故B不符合题意;美国国会不能推翻最高法院的裁决,且美国国会不听命于总统,故C不符合题意;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除非渎职,可以任职终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7.有学者指出,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他们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大到每个城市、每个村庄和每个家庭,以取代过去那种权力分散的松弛的政治状态。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A
21、. 集中全国力量实现了国家统一B. 完善了国家的民主政治体制C. 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胜利D. 通过体制建设重塑国家形象【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通过实行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故D项符合题意。A项,国家统一尚未完全实现,故排除。B项,此时国家民主政治体制属于奠基时期,故排除。C项,新中国的工业化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后期出现了重大失误,故排除。18.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党和国家通过不断发展下面哪一制度不提高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能力
22、和水平,切实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扎实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 )A.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不提高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并结合的学可得出,这与新时期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密不可分,使更多的民众能够参与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中来,故D项正确;ABC是我国的三大政治制度,在改革开放前已经建立,排除。19.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
23、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这一讲话的重点是A. 丰富“一国两制”内涵B. 设定香港自治底线C. 肯定“港人治港”方针D. 消除香港分裂势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强调是中央政府对香港管理的权限问题,没有阐释“一国两制”,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可得出邓小平考虑的是对香港管理的底线,故B项正确;肯定“港人治港”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谈到香港分裂的内容,故D项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祖国统一大业香港回归
24、祖国20. 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 )A. 参加日内瓦会议B. 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 实行无敌国外交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抓住材料“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来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意识形态差异,是我国外交成熟重要标志,故 D项正确。“求同存异”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体现,故B项不正确。参加日内瓦会议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
25、则指导下开展的,故 A项不正确。实行无敌国外交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政策。考点:现代中国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1.2014年,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时,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征是A. 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B. 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C.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D. 努力构建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A项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题干反映的是新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而不是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
26、织活动,故B错误;根据题干“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可以看出这是新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表现,故C正确。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不是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故D错误。22.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曾这样评说古巴导弹危机“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危机客观上缓和了冷战紧张局势B. 美苏核力量保持均势C. 美国在危机中的 决策是错误的D. 美国应严防苏联扩散核武器【答案
27、】A【解析】据材料“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和“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可知导弹危机客观上缓解了冷战紧张局势,故A项正确;1962年,苏联为改变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引发导弹危机,故B项错误;美国的决策有助于避免危机升级,是正确的决策,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体现D项。23.1956年,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演讲中说:“西方世界应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以确保非共产主义世界中的不发达地区不致沦为那种称为共产主义的奇特而难以驾驭的现代社会组织的形式控制之下。”对这一演讲的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A. 是对马歇尔
28、计划的否定和替代B. 是为了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独立自主地位C. 表明美国放弃冷战思维和政策D. 是为了争夺第三世界国家并且遏制苏联【答案】D【解析】【详解】罗斯托主张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使其“不致沦为那种成为共产主义的奇特而难以驾驭的现代社会组织的形式控制之下”,结合20世纪50年代国际局势可知这一演讲的主旨是为了争夺第三世界国家并遏制苏联,故选D项;该演讲是对马歇尔计划的深化,不是否定和替代,排除A项;该演讲是为了争取更多的国家以遏制苏联,不是为了维护这些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的地位,是美国强化了冷战思维而非放弃,排除BC项。故选D。24.1990年11月21日,有34围参加的欧洲安全和合作会
29、议通过了被誉为“新欧洲”宣言的新欧洲巴黎宪章,它在“东方”认同于“西方”价值观念的前提下,宣告“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己经结束”,各国今后的关系将“建立在彼此合作和尊重的基础上”,这几乎成为所有欧洲国家的共识。这表明A. 冷战格局在欧洲的结束B. “新欧洲“是东西方妥协的产物C. 欧洲开启了一体化进程D. 冷战时代以西方的胜利宣告终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国际格局的变化。“新欧洲”不是东西方妥协的产物,所以B不符合题意;欧洲一体化在二战后初期即开始,所以C不符合题意;D项内容与题干内容没有关联,所以D不符合题意。由“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并结合题干中的时间可知两极格局下的
30、分裂状态在欧洲结束,故选A。考点: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多极化趋势出现冷战结束25.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安全形势发展变化中的不确定性上升,局部动荡和武装冲突频有发生主要国家战略忧虑增加军费投人呈上升态势,围绕有关热点问题的地缘政治博弈加剧。该现象表明A. “冷战”格局有利于世界和平B. 当前国际冲突不断加剧C. 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D. 一超多强局面正在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局部动荡和武装冲突频有发生”等信息可以判断,新的稳定的世界格局至今尚未形成,故选C项;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政局的稳定而非和平,故排除A项;题干材料指出“局部动荡和武装冲突频有发生”“地缘政治博弈加剧”,难以
31、说明国际冲突不断加剧,故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指明主要国家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一超多强”(一个超级大国多个强国),故排除D项。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26.“法治”思想及其实践构成了一部法制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韩非子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西塞罗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孟德斯鸠在民主政体下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除人民外,任何人都不能制定法律。材料二“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
32、同法制、人治是对立的“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材料三 有人认为,由于罗斯福新政中的劳工立法,使得劳工有了通过自己选择的工会进行劳资谈判的权利,劳工地位空前提高。最低工资、失业补助、养老补贴等等,成为有效保护人们权益的工具,政府有限度的干预正是为了让工业更自由、健康地竞争。也有人将高失业率延长归咎于旨在保持高工资和加强工会组织的新政劳工政策,不断增设的新法规和税收已经阻碍了私人投资,
33、而这抑制了复苏。摘编自沃尔顿、罗考夫著美国经济史等(1)阅读材料一,分别指出三位思想家对法律本质的阐述。(2)指出材料二中“法治”的本质,材料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落实的?(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时期劳工立法的特点。对于这些劳工立法的作用,你更倾向于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观点?试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阐述观点:韩非子:法律是帝王的统治工具;西塞罗:法律是自然的权利,理性的体现;孟德斯鸠:在民主政体下,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2)本质:人民主权(答“人民当家作主”也可)。落实:以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选举人大代表,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
34、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确立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区域自治等制度。(3)特点:涉及到工会、失业救济、保险等各个方面;劳工立法与经济复兴相结合。倾向于观点一:劳工立法可以调节和缓和劳资矛盾,有助于社会稳定;保障工人收入,从而有利于扩大国内市场,有利于经济复苏。倾向于观点二:劳工立法增加了税收,增加了企业负担;阻碍了私人投资,不利于缓解失业和经济复苏。【解析】【详解】(1)阐述观点:韩非子:根据“皆帝王之具也”可得出法律是帝王的统治工具;西塞罗:根据“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可得出法律是自然的权利,理性的体现;孟德斯鸠:根据“除人民外,任何人都不能制定法律。”得出在民主政体
35、下,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2)本质:根据“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同法制、人治是对立的”可得出人民主权。落实:结合所学回答共同纲领的制定、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区域自治等制度等。(3)特点:根据“最低工资、失业补助、养老补贴等等”得出涉及到工会、失业救济、保险等各个方面;根据“政府有限度的干预正是为了让工业更自由、健康地竞争”并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可得出劳工立法与经济复兴相结合。本问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如倾向于观点一:则可根据“使得劳工有了通过自己选择的工会进行劳资谈判的权利,劳工地位空前提高
36、。最低工资、失业补助、养老补贴等等,成为有效保护人们权益的工具”得出劳工立法可以调节和缓和劳资矛盾,有助于社会稳定;保障工人收入,从而有利于扩大国内市场,有利于经济复苏。如果倾向于观点二:则可根据“也有人将高失业率延长归咎于旨在保持高工资和加强工会组织的新政劳工政策,不断增设的新法规和税收已经阻碍了私人投资,而这抑制了复苏。”从劳工立法增加了税收,增加了企业负担;阻碍了私人投资,不利于缓解失业和经济复苏等角度分析。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棉业的发展始自宋代,元代黄道婆改善弹棉纺纱工具,棉品加工更上楼阶。 明政府规定有地 5 亩以上的至少植棉半亩,“十亩以上倍之”,棉布逐步成为
37、人们的主要 衣料。18 世纪初期起,伴随着葡、荷、英等西洋商人从海路纷至沓来,中国的棉花经济 体系,已不单纯是一个局限于中国境内的国内经济体系,而开始受到远离国境的异域影 响。输华的棉花和由华输出的棉布成为西商的大宗贸易货物。“南京布”在欧洲成为时髦 人的衣料,18 世纪英国绅士的流行时装中就有使用中国紫花布裁制的裤子。19 世纪 20 年代后,中国土布出口逐步下落。摘编自郭卫东丝绸、茶叶、棉花:中国外贸商品的历史性易代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家和统治者通过殖民扩张,逐步支配全球范围内的棉花 贸易。19 世纪中期,英国、美国和欧洲大陆的工业帝国纷纷建立起棉花纺织工业,并确 立了它们在全球
38、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领先地位。英国、美国、埃及、印度以及中国地区进 入了由棉花所连接在一起的全球棉花产业中来。美国内战时期,英国国内的原棉供应大 量短缺,英国工厂在全球寻找新的原棉进口供应地,加快了棉花的全球化历程,也进一 步巩固了英国在全球棉花贸易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由此形成了一幅由中心和外围、工业 快速发展地区和工业发展停滞地区组成的新的世界版图。摘编自魏涛“全球转向”、商品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国际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归纳18至19世纪初期中国棉纺织业对西方商业贸易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控制全球棉花贸易体系的有利条件。简析中
39、国在这一体系中地位的变化及所带来的影响。【答案】(1)原因:棉纺织工具改进(棉纺织技术进步);政府对棉业的鼓励政策;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商品经济发展;中外贸易推动。影响:棉花棉布成为东西方贸易的大宗货物;影响了西方人的日常生活和审美观念;推动东西方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2)条件: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贸易;国内政局稳定。变化:从独立的市场主体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影响:冲击了中国的棉纺织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解析】【详解
40、】(1)关于“原因”,由材料“元代黄道婆改善弹棉纺纱工具,棉品加工更上楼阶”可得出棉纺织工具改进;根据材料“明政府规定有地5亩以上的至少植棉半亩棉布逐步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可得出政府对棉业的鼓励政策和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根据材料“中国的棉花经济体系输华的棉花和由华输出的棉布成为西商的大宗贸易货物”,可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和中外贸易推动。关于“影响”根据材料“输华的棉花和由华输出的棉布成为西商的大宗贸易货物”,可得出棉花棉布成为东西方贸易的大宗货物、东西方海上贸易发展和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根据材料“南京布在欧洲成为时髦人的衣料,18世纪英国绅士的流行时装中就有使用中国紫花布裁制的裤子”
41、,可得出影响了西方人的日常生活和审美观念。(2)关于“条件”,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家和统治者通过殖民扩张,逐步支配全球范围内的棉花贸易”,可得出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海外市场;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英国、美国和欧洲大陆的工业帝国纷纷建立起棉花纺织工业”,可得出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结合所学,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贸易国内政局稳走也是近代英国控制全球棉花贸易体系的有利条件。关于“变化”,根据材料“中国棉业的发展始自宋代,元代黄道婆改善弹棉纺处工具,棉品加工更上楼阶”“英国、美国、埃及、印度以及中国地区进入了由棉花所连接在起的全球棉花产业中来”,可得出从独立的市场
42、主体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关于“影响”,需要从冲击中国的棉纺织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等方面进行分析。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
43、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材料二 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阳铁厂和萍乡煤矿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企业,并分别列举若干同类型企业名称。(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设武汉钢铁厂的历史背景。(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其中蕴含了现代化的哪些启示。【答案】(1)类型:汉阳铁厂: 洋务军事工业; 萍乡煤矿:洋务民用工业。洋务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
44、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洋务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2)背景:基础: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1953年党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1953年,一五年计划开始实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3)启示:现代化必须依据国情。固步自封的落后思想制约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现代化建设应尊重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现代化建设要全面考虑,统筹兼顾。现代化建设具有曲折性和渐进性。现代化发展要循序渐进,不可过于急躁,要符合实际。核心科技是工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资金、技术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科学管理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体制创新是现代化的关键。【解析】【详解】(1)类型:根据所学可得出汉阳铁厂是 洋务军事工业;萍乡煤矿是洋务民用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出洋务军事工业还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洋务民用工业还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2)背景:根据“ 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可从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的制定实施等角度概括。(3)启示:根据材料主旨信息并结合所学可从现代化必须依据国情、固步自封的落后思想制约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现代化建设应尊重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现代化建设要全面考虑,统筹兼顾、体制创新是现代化的关键等角度进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