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舒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的一律不给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Ca-40 Cu-64 Ba-137 Fe-56 Zn-65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8题54分)1. 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诗句、成语等进行解释,错误的是( )A. “点石成金”化学反应能改变元素种类B.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 “真金不怕火炼”金(Au)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 “釜底抽薪”(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
2、破坏了燃烧的条件2. 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A. 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B. 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C. 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D. 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3.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HB. NC. CD. Cl4. 逻辑推理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面是从小明同学学习笔记中摘录出来的一些推理,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化学变化常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
3、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个电子时,元素的性质比较稳定,氖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所以氖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A. B. C. D. 5. 通过如图实验或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收集氧气B. 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C. 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D. 验证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6.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化合物,后一种是混合物是( )A. 铝土矿,洁净的雨水B. 红磷,空气
4、C. 氢氧化钾,含铜80%的氧化铜D. 蒸馏水,粗盐7. 观察与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下列实验对应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实验内容操作或现象解释或结论A铁丝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火星四射,并有黑色固体生成黑色固体是B将氧化铜与碳粉混合高温加热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碳有还原性C常温下,同时分别向同体积的盛有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滴加相同滴数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盛有空气样品集气瓶中无混浊现象,盛有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变浑浊人体呼出气体中的含量高于吸入空气中的含量D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A. AB. BC. CD. D8.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
5、步反应完成的是( ).A. ZnH2B. CO2CaCO3C. FeFe(OH)3D. Ca(OH)2CaCO39. 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丙可能是单质B. 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D. 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10.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写正确的是A.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2COO22CO2B. 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CO2H2O=H2CO3C. 工业上用熟石灰和纯碱制取烧碱:Na2CO3Ca(OH)2=CaCO3NaO
6、HD. 实验室中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2NaOH+CO2=NaCO3+H2O11. 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及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则在滤液中 ( )A. 只有硝酸锌和水B. 只有硝酸锌和硝酸亚铁C. 一定没有硝酸银D. 如果没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银12.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进人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实验B. 家用电器着火,用水火火C. 用甲醛浸泡海产品,可以保存较长时间D. 一旦发生煤气泄漏,马上打开排气扇通风13. 氮化硅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的主要成分,能承受高温,可用于制造
7、业、航天业等领域。已知氮、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请推测氮化硅的化学式为( ).A. Si3N4B. Si4N3C. Si3N7D. Si7N314.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度。A. t1时,甲、乙两物质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 t1时,甲的饱和溶液加入5g甲物质,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大C.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D. 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一定有晶体析出15.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待提纯物质选用的试剂操作的方法ACaO(CaCO3)水溶解、过滤、结晶BC
8、u(CuO)稀盐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CuSO4(H2SO4)氢氧化钠溶液过滤DCO(H2)氧气点燃A. AB. BC. CD. D16. 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在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水夹,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和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ABCDCaCO3、稀HClNa2CO3、稀H2SO4Mg、稀H2SO4Cu、稀H2SO4NaNO3KClBaCl2Ba(OH)2A. AB. BC. CD. D17. 在化学反应中,把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例如Fe+CuS
9、O4=FeSO4+Cu。在某体系内有反应物和生成物5种物质:H2S、S、FeCl3、FeCl2、HCl。已知H2S为反应物,则另一反应物是( )A. FeCl3B. FeCl2C. SD. HCl18. 干燥剂的干燥性能可用干燥效率(1m3空气中实际余留水蒸气的质量)来衡量。某些干燥剂的干燥效率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作出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物质CaCl2CaBr2CaOCaSO4MgOAl2O3ZnCl2ZnBr2CuSO4干燥效率0.140.140.20.040.0080.0030.81.11.4A. MgO的干燥性能比CaO好B. 干燥剂中金属元素对干燥效率影响可能比较大C. MgS
10、O4的干燥效率可能小于0.04D. 干燥剂中非金属元素对干燥效率无影响19. AI是目前我们已学的常见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有反应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未给出)。已知A、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气体;G、F组成元素也相同,在常温下都是液体,E是最理想能源物质;C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金属。 (1)写出A的化学式:A_、G的名称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3)若由两种元素组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反应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_。(5)D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20. 初中化学让大家感受到了化学的重要性和化学的美,形成了一些化学观念。(1)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氧气
11、是由_构成。(2)物质是变化的。如汽油挥发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3)化学反应伴随能量的变化。如酒精可作燃料,其燃烧的主要能量转换形式是:_;(4)建立家庭实验室,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式。请填写下列物品可以替代的实验仪器的名称:筷子:_,汤匙:_,塑料吸管:_。21. 肼(N2H4)是氮和氢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易溶于水。工业上利用尿素法生产肼,同时得到副产品十水合碳酸钠,其工艺流程如图:制肼过程的反应为:CO(NH2)2(尿素)+NaClO+2NaOH=N2H4+Na2CO3+NaCl+H2O(1)实验室若配制30%烧碱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外,还
12、有_(填标号)。 A漏斗 B烧杯 C烧瓶 D量筒(2)已知:Cl2+H2O=HCl+HClO,请推测C1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从后续反应过程来看,若要使原料不浪费,合成次氯酸钠时投入的液氯与烧碱的质量之比为71:_。(3)实验室中,欲从母液中分离出十水合碳酸钠晶体。可采用操作依次为_。(填标号) A蒸馏 B蒸发 C灼烧 D过滤 E冷却结晶(4)肼具有很好的还原性,且氧化产物无污染,故可用于除去锅炉等设备供水中的溶解氧等。请写出肼除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2. 某课外活动小组学生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原理(过氧化钠(Na2O2与潮湿二氧化碳的反应,涉及的反应有:2Na2O2
13、+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设计用如图所示仪器来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图中的量气装置E是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用橡皮管连通,并装入适量水。甲管有刻度(050mL),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高低。实验可供选用的药品有:稀硫酸、盐酸、过氧化钠、碳酸钠、大理石、水。(1)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填各接口的编号,其中连接胶管及夹持装置均省略)。(2)C装置中放入的反应物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装置A的作用是_,装置B的作用是_。(4)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氧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外,在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
14、,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_(填写字母编号)。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B.等待片刻,待乙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D.读数时不一定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舒城中学2020级高一新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考生注意: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的一律不给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Ca-40 Cu-64 Ba-137 Fe-56 Zn-65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8题54分)1. 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诗句、成语等进行解释,错误的是(
15、 )A. “点石成金”化学反应能改变元素种类B.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 “真金不怕火炼”金(Au)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 “釜底抽薪”(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破坏了燃烧的条件【答案】A【解析】【详解】A由于元素守恒,化学反应不能改变了元素种类,所以“点石不能成金”,故A选项解释错误;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B选项解释正确;C“真金不怕火炼”意思是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说明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C选项解释正确;D釜底抽薪,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破坏了燃烧的条件,达到灭火的目的,故D选项解释正
16、确;综上所述答案为A。2. 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A. 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B. 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C. 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D. 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答案】B【解析】【详解】A久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是因为浓硫酸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C久置的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增加,是因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久置
17、在空气中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是因为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了铁锈,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点睛】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3.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HB. NC. CD. Cl【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详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AH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H可表示氢元素、一
18、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A不符合题意;BN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N可表示氮元素、一个氮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B不符合题意;CC 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C可表示碳元素、一个碳原子,还可表示表示碳单质这种物质,C符合题意;DCl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Cl可表示氯元素、一个氯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4. 逻辑推理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面是从小明同学学习笔记中摘录出来的一些推理,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化学变化常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
19、物质一定是单质;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个电子时,元素的性质比较稳定,氖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所以氖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物质的分类等进行判断。【详解】化学变化常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发光,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是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如铁是由原子构成的,
20、故错误; 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混合物,故错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故正确;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故错误;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具有相同质子数两种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错误;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时,既不容易失去电子,也不容易得到电子,故元素的性质比较稳定,氖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氖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故正确;错误的有:;答案选D。5. 通过如图实验或
21、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收集氧气B. 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C. 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D. 验证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答案】A【解析】【详解】A氧气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氧气从长导管进入水中后,会从短导管迅速跑出,不会将水排出,收集不到氧气,故A不能达到目的;B肥皂泡随着氢气的通入会逐渐的上升,可以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B能达到目的;C通电后,灯泡会发光,可以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故C能达到目的;D水和氧化钙反应后U型管内的红墨水会出现左高右低的现象,可以验证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故D能达到目的;答案选A。6.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化合物,后一种是混合物是( )A. 铝土矿,
22、洁净的雨水B. 红磷,空气C. 氢氧化钾,含铜80%的氧化铜D. 蒸馏水,粗盐【答案】D【解析】【详解】A铝土矿中含有多种纯净物,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红磷属于单质,故B错误;C含铜80%的氧化铜只含有CuO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D蒸馏水纯净物,粗盐中混有可溶性杂质和难溶性泥沙,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7. 观察与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下列实验对应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实验内容操作或现象解释或结论A铁丝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火星四射,并有黑色固体生成黑色固体是B将氧化铜与碳粉混合高温加热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碳有还原性C常温下,同时分别向同体积的盛有空气样品
23、和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滴加相同滴数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盛有空气样品集气瓶中无混浊现象,盛有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变浑浊人体呼出气体中的含量高于吸入空气中的含量D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详解】A铁丝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火星四射,并有黑色固体生成,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不是三氧化二铁,故A不合理;B碳有还原性,高温下能够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单质,可将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故B合理;C人体吸入的空气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因此呼出的气体中较多的二氧化碳能够快速使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中含
24、有的二氧化碳较少,盛有空气样品集气瓶中无混浊现象,故C合理;D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故D合理;答案选A。8.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A. ZnH2B. CO2CaCO3C. FeFe(OH)3D. Ca(OH)2CaCO3【答案】C【解析】【详解】A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可以一步反应实现,故A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可以一步反应实现,故B不符合题意;C铁不能直接转化为氢氧化铁,铁可先与硝酸反应转化为铁盐,再与碱反应才能转化为氢氧化铁,故C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
25、碳酸钙,可以一步反应实现,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9. 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丙可能是单质B. 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D. 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答案】D【解析】【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也不是催化剂;由图可知反应前丙的含量为1-70%-10%-14%=6%,反应后乙的含量为1-42%-10%-40%=8%,再根据甲由70%变为42%,质
26、量减少了,说明是反应物,乙由14%变为8%,质量减少了,说明是反应物,丙由6%变为40%,质量增加了,说明是生成物, 故反应可表示为:甲+乙=丙,据此分析。【详解】A丙是发生化合反应的生成物,所以不可能是单质,故A错误;B丁只是质量不变,但是否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性质是否改变都不知道,所以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B错误;C应该说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故C错误;D、根据上面分析的结果:甲减少了28%,乙减少了6%,丙增加了34%,实际就是表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关系是:28:6:34,所以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应用质量
27、守恒定律时,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为易错点。10.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写正确的是A.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2COO22CO2B. 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CO2H2O=H2CO3C. 工业上用熟石灰和纯碱制取烧碱:Na2CO3Ca(OH)2=CaCO3NaOHD. 实验室中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2NaOH+CO2=NaCO3+H2O【答案】B【解析】【详解】A少量的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不能燃烧,方法不正确,A错误;B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
28、3,B正确;C选项中的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工业上用熟石灰和纯碱制取烧碱,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C错误;D选项中碳酸钠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实验室中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D错误。答案选B。11. 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及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则在滤液中 ( )A. 只有硝酸锌和水B. 只有硝酸锌和硝酸亚铁C. 一定没有硝酸银D. 如果没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银【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ZnFeCuAg
29、,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化合物中置换出来,金属元素越在后边的金属先发生反应,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及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首先发生反应:Fe+2AgNO3=2Ag+Fe(NO3)2,若Fe还有剩余,会发生反应:Fe+Cu(NO3)2=Fe (NO3)2+Cu,由于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说明Fe 没有剩余,固体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一定没有Fe,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硝酸铜,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根据分析,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硝酸铜,故A错误;B根据分析,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硝酸亚
30、铁,可能含有硝酸银、硝酸铜,故B错误;C根据分析,首先发生反应:Fe+2AgNO3=2Ag+Fe(NO3)2,若铁粉不足,没有消耗完硝酸银溶液,则滤液中有硝酸银,故C错误;D如果没有硝酸铜,即铁粉将硝酸铜消耗完,根据反应先后顺序,说明铁粉与硝酸银反应后有剩余,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故D正确;答案选D。12.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进人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实验B. 家用电器着火,用水火火C. 用甲醛浸泡海产品,可以保存较长时间D. 一旦发生煤气泄漏,马上打开排气扇通风【答案】A【解析】【详解】A久未开启的菜窖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可能较大,进入之前先做灯火实
31、验,以防菜窖内二氧化碳过多而使人窒息,A做法合理;B家用电器着火应先关闭电源,不能用水灭火,否则可能会产生触电事故,B做法不合理;C甲醛有毒,对人体有害,不能用甲醛浸泡海产品,C做法不合理;D煤气具有可燃性,泄漏时不能马上打开排气扇,否则可能产生爆炸,应该先打开门窗通风,D做法不合理。答案选A。13. 氮化硅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的主要成分,能承受高温,可用于制造业、航天业等领域。已知氮、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请推测氮化硅的化学式为( ).A. Si3N4B. Si4N3C. Si3N7D. Si7N3【答案】A【解析】【详解】由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最外层电子数为5,容易得到3个电子
32、,则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由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最外层电子数为4,一般不容易失去也不容易得到电子,但可以与其它元素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化合物,氮和硅形成化合物时,氮原子比硅原子的半径小,则硅显+4价,氮显-3价,故化学式为Si3N4,答案为A。14.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度。A. t1时,甲、乙两物质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 t1时,甲的饱和溶液加入5g甲物质,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大C.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D. 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一定有晶体析出【答案】D【解析】【分析】质量分数指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33、;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详解】A由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若不是饱和状态则无法比较,A错误; Bt1时,甲溶液已经达到饱和,所以加入的5g甲物质不会溶解而以固体的形式存在溶液中,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B错误;C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比较,一定要指明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比较,题目中比较时没有提到温度,C错误;D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解度变小,一定有晶体析出,D正确;答案选D。15.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34、待提纯物质选用的试剂操作的方法ACaO(CaCO3)水溶解、过滤、结晶BCu(CuO)稀盐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CuSO4(H2SO4)氢氧化钠溶液过滤DCO(H2)氧气点燃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详解】A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错误;B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
35、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B正确;CH2SO4和CuSO4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氢气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两种气体都是可燃性的,另外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D错误;答案选B。16. 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在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水夹,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和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ABCDCaCO3、稀HClNa2CO3、稀H2SO
36、4Mg、稀H2SO4Cu、稀H2SO4NaNO3KClBaCl2Ba(OH)2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A打开止水夹时,I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气体CO2,I中会看到气泡,但是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稀盐酸、氯化钙和硝酸钾溶液不会反应,看不到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A错误;B打开止水夹时,I中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气体CO2,I中会看到气泡,但是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硫酸钠、可能剩余的稀硫酸或碳酸钠和氯化钠不会反应,看不到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B错误;C打开止水夹时,I中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I中会看到气泡,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硫酸镁和氯化钡溶液会反
37、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溶液会由无色变为浑浊,符合实验现象,故C正确;D打开止水夹时,I中铜和稀硫酸不会反应,I中不会看到气泡,同时关闭止水夹后也不会有液体被压入I中,溶液也不会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17. 在化学反应中,把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例如Fe+CuSO4=FeSO4+Cu。在某体系内有反应物和生成物5种物质:H2S、S、FeCl3、FeCl2、HCl。已知H2S为反应物,则另一反应物是( )A. FeCl3B. FeCl2C. SD. HCl【答案】A【解析】【详解】在已知的几种化合物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S和Fe。H2S作为一种反
38、应物,S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至0价被氧化,即H2S作还原剂,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可知FeCl3得到电子作为氧化剂,即FeCl3为另一反应物,故选A。答案选A18. 干燥剂的干燥性能可用干燥效率(1m3空气中实际余留水蒸气的质量)来衡量。某些干燥剂的干燥效率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作出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物质CaCl2CaBr2CaOCaSO4MgOAl2O3ZnCl2ZnBr2CuSO4干燥效率0.140.140.20.040.0080.0030.81.11.4A. MgO的干燥性能比CaO好B. 干燥剂中金属元素对干燥效率影响可能比较大C. MgSO4的干燥效率可能小于0.04
39、D. 干燥剂中非金属元素对干燥效率无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表格信息可知,MgO作干燥剂,1m3空气中实际余留水蒸气的质量为0.008,小于CaO,则MgO的干燥性能比CaO好,A正确;B对比表中含有不同金属元素、同一类别的干燥剂的干燥效率数据,金属元素不同,干燥效率变化大,如MgO、CaO的干燥效率数据,数据分别是0.008、0.2,故B正确;C由表中数据,由MgO、CaO的干燥效率数据,数据分别是0.008、0.2,CaSO4的干燥效率是0.04,同理,MgSO4的干燥效率可能小于0.04,故C正确;DCaCl2、CaBr2、CaSO4等含有相同金属元素、阴离子不同的干燥剂的干
40、燥效率数据分别是0.14、0.14、0.04,说明干燥剂中非金属元素不同,对干燥效率有一定的影响,故D错误;答案为D。19. AI是目前我们已学的常见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有反应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未给出)。已知A、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气体;G、F组成元素也相同,在常温下都是液体,E是最理想能源物质;C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金属。 (1)写出A的化学式:A_、G的名称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3)若由两种元素组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反应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_。(5)D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答案】 (1). CO (2). 过氧化氢 (3). 3CO+Fe2O32
41、Fe+3CO2 (4). CH4+2O2CO2+2H2O (5). 置换反应 (6). 灭火【解析】【分析】根据“G、F组成元素相同,在常温下都是液体”,可推测G、F为双氧水和水,G可以生成F,则G为H2O2,F为H2O,H为O2;根据“A、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气体”,则推测A、D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根据“C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金属”,可推测C为铁,A和B可以生成Fe,则A为CO,D为CO2,B为Fe2O3或其他Fe的氧化物;根据“E是最理想能源物质”,可知E为氢气;I可以和O2反应生成H2O和CO2,且为初中化学已学物质且由两种元素组成,则I为甲烷。【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A为CO,G为
42、H2O2,名称为过氧化氢;(2)反应可能是CO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3)根据分析可知I为CH4,则反应为甲烷的燃烧,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4)反应应为Fe单质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5)D为CO2,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以用来灭火。20. 初中化学让大家感受到了化学的重要性和化学的美,形成了一些化学观念。(1)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氧气是由_构成。(2)物质是变化的。如汽油挥发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3)化学反应伴随能量的变化。如酒精可作燃
43、料,其燃烧的主要能量转换形式是:_;(4)建立家庭实验室,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式。请填写下列物品可以替代的实验仪器的名称:筷子:_,汤匙:_,塑料吸管:_。【答案】 (1). 氧分子 (2). 是否生成新物质 (3). 化学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4). 玻璃棒 (5). 药匙 (6). 导管【解析】【详解】(1)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生成新物质,生成新物质的是化学变化,不生成新物质的是物理变化;(3)燃烧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4)筷子可以代替玻璃棒,汤匙可以代替钥匙,塑料吸管可以代替导管。21. 肼(N2H4)是氮和氢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易溶于水。工
44、业上利用尿素法生产肼,同时得到副产品十水合碳酸钠,其工艺流程如图:制肼过程的反应为:CO(NH2)2(尿素)+NaClO+2NaOH=N2H4+Na2CO3+NaCl+H2O(1)实验室若配制30%烧碱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外,还有_(填标号)。 A漏斗 B烧杯 C烧瓶 D量筒(2)已知:Cl2+H2O=HCl+HClO,请推测C1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从后续反应过程来看,若要使原料不浪费,合成次氯酸钠时投入的液氯与烧碱的质量之比为71:_。(3)实验室中,欲从母液中分离出十水合碳酸钠晶体。可采用操作依次为_。(填标号) A蒸馏 B蒸发 C灼烧 D过滤 E冷却结晶(4
45、)肼具有很好的还原性,且氧化产物无污染,故可用于除去锅炉等设备供水中的溶解氧等。请写出肼除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 (1). BD (2). Cl2+2NaOH=NaCl+NaClO+H2O (3). 160 (4). BED (5). N2H4+O2=N2+2H2O【解析】【分析】将液氯和烧碱溶液反应可以得到次氯酸钠溶液,再将尿素通入次氯酸钠溶液中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制得肼,经除盐后得到肼液,据此分析。【详解】(1)配制溶液需要在烧杯内进行,需要用量筒量取水,用玻璃棒搅拌,还用到胶头滴管,所以选择:BD;(2)由Cl2+H2O=HCl+HClO,可知Cl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时,
46、氯气先与水反应生成的盐酸,次氯酸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所以反应物是氯气和氢氧化钠,生成物是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用观察法配平即可,所以方程式是:Cl2+2NaOH=NaCl+NaClO+H2O;根据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假设投入的氯气的质量为71g,投入的液氯与烧碱的质量之比为:35.52:240=71:80,消耗80g的氢氧化钠,同时生成74.5g的次氯酸钠,再根据方程式:CO(NH2)2(尿素)+NaClO+2NaOH=N2H4+Na2CO3+NaCl+H2O,可知消耗74.5g的次氯酸钠还需要氢氧化钠80g,所以液氯与烧碱的质量之比为71:160;(3)碳酸
47、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大,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所以先将溶液加热蒸发,再降温,使晶体析出,再进行过滤,所以步骤为:BED;(4)肼除氧的反应物是肼和氧气,因为氧化产物无污染,所以是氢和氧结合成的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还有氮气,根据观察法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是:N2H4+O2=N2+2H2O。【点睛】计算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时不要遗忘次氯酸钠也消耗氢氧化钠,为易错点。22. 某课外活动小组学生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原理(过氧化钠(Na2O2与潮湿二氧化碳的反应,涉及的反应有: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设计用如
48、图所示仪器来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图中的量气装置E是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用橡皮管连通,并装入适量水。甲管有刻度(050mL),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高低。实验可供选用的药品有:稀硫酸、盐酸、过氧化钠、碳酸钠、大理石、水。(1)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填各接口的编号,其中连接胶管及夹持装置均省略)。(2)C装置中放入的反应物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装置A的作用是_,装置B的作用是_。(4)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氧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外,在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_(填写字母编号)。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B.等待片刻
49、,待乙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D.读数时不一定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答案】 (1). (顺序可对调) (2). 大理石和稀盐酸 (3). CaCO3+2HCl=CaCl2+H2O+CO2 (4). 吸收混在氧气中未反应的CO2 (5). 吸收混在CO2中的HCl (6). AC【解析】【分析】题目要求利用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潮湿)反应制取氧气,故首先需要制备二氧化碳,只有仪器C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制气原料应该采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此法制得的二氧化碳中会含有少量氯化氢,需通过装有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以除去这些氯化氢;然后使净化后的二氧化碳通过过氧
50、化钠来制取氧气,该仪器只能选用装置D,此反应属于气体与固体之间的反应,不易反应完全,为了除去生成的氧气中混有的未反应的二氧化碳,可以使它们通过仪器A除去二氧化碳;在测量氧气体积时,为了使测量更为准确,要注意上下移动仪器E中的乙管,使甲、乙两管的液面相平,以使甲管中的气压与大气气压相等,同时视线应与甲管内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以减少观察误差,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仪器C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连接B用来除去HCl,通过D可使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然后连接A可除去未反应的二氧化碳,最后连接E测量气体的体积,所以顺序为(顺序可对调);(2)只有仪器C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制气原料应该采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3)根据分析可知装置A的作用吸收混在氧气中未反应的CO2;装置B吸收混在CO2中的HCl;(4)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氧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之外,还要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读数时要调节E中甲乙的液面使其同一高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所以选A、C。【点睛】广口瓶若是作洗气用管口接法是长进短出,若是收集气体用则是短进长出。在收集并测量其体积时,为减少实验误差,要等气体恢复至室温,并调整甲、乙两管的液面高度一 致再读数,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