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40027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肥东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高一年级 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根据课文默写名句。10 分 1. 根据课文默写名句。(1)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和“_”令人叹为观止。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时,用“_”的指法弹奏出美妙的霓裳和六幺;最后,“_”,使四弦齐响,余味无穷。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借“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

2、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5)在信息时代,能力与年龄不再有直接的关系,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年轻的专家。这可以用师说中“ _,_”解释。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平凡的世界(节选)路 遥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县城的大街小巷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街巷背阴的地方,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子正在雨点的敲击下蚀化,石板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

3、。风依然是寒冷的。空荡荡的街道上,有时会偶尔走过来一个乡下人。 只有在半山腰县立高中的大院坝里,此刻却自有一番热闹景象。午饭铃声刚刚响过,从一排排高低错落的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他们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南面总务处那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拥而去。偌大一个院子,霎时就被这纷乱的人群踩踏成了一片烂泥滩。 在校园内的南墙根下,已经按班级排起了十几路纵队。各班的值日生正在忙碌地给众人分饭菜。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里面有些叫人嘴馋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钱;乙菜其他内容和甲菜一样,只是没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钱。丙菜可就差远了,清水煮白萝卜似乎

4、只是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才在里面象征性地漂了几点辣子油花。不过,这菜价钱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钱。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学生们戏称欧洲、亚洲、非洲。 从排队的这一片黑压压的人群看来,他们大部分都来自农村,脸上和身上或多或少都留有体力劳动的痕迹。贫困山区的农民尽管眼下大都少吃缺穿,但孩子既然到大地方去念书,家长们就是咬着牙关省吃节用,也要给他们做几件见人衣裳。当然,这队伍里看来也有个把光景好的农家子弟,那穿戴已经和城里干部们的子弟没什么差别,而且胳膊腕上往往还撑一块明晃晃的手表。有些这样的“洋人”就站在大众之间,如同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

5、感。他们排在非凡的甲菜盆后面,虽然人数寥寥无几,但却特别惹眼。 在整个荒凉而贫瘠的黄土高原,一个县的县立高中,就算是本县的最高学府吧,也无论如何不可能给学生们盖一座餐厅。天好天坏,大家都是露天就餐。好在这些青年都来自山乡圪地里吃过饭呢? 今天可不行。所有打了饭菜的人,都用草帽或胳膊肘护着碗,趔趔趄趄穿过烂泥塘般的院坝,跑回自己的宿舍去了。不大一会儿工夫,饭场上就稀稀落落的没有几个人了。 现在,只有高一(1)班的值日生一个人留在空无人迹的饭场上。这是一位矮矮胖胖的女生,她面前的三个菜盆里已经没有了菜,馍筐里也只剩了四个焦黑的高粱面馍。她在等待最后一个姗姗来迟者。 就在这时候,在空旷的院坝的北头,

6、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小伙子脸色黄瘦,而且两颊有点塌陷,显得鼻子像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他撩开两条瘦长的腿,扑踏扑踏地踩着泥水走着。他那身衣服尽管式样裁剪得勉强还算是学生装,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布,而且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已经没有了鞋带,凑合着系两根白线绳;一只鞋帮上甚至还缀补着一块蓝布补丁。裤子显然是前两年缝的,人长布缩,现在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 他独个儿来到馍筐前,先怔了一下,然后便弯腰拾了两个高粱面馍。 他直起身子来,眼睛不由地朝三只空荡荡的菜盆里瞥了一眼。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

7、点残汤剩水。房上的檐水滴答下来,盆底上的菜汤四处飞溅。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蒙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 他站起来,用手抹了一把脸,端着半碗剩菜汤,来到西南拐角处的开水房前,给菜汤里掺了一些开水,然后把高粱面馍掰碎泡进去,就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他突然停止了咀嚼,然后看着一位女生来到馍筐前,把剩下的那两个黑面馍拿走了。是的,她也来了。他望着她离去的、穿破衣裳的背影。 自从开学以来,每次吃饭的时候,班上总是他两个最后来。这并不是约定的,他们

8、实际上还并不熟悉,甚至连一句话也没说过。 他蹲在房檐下,一边往嘴里扒拉饭,一边在心里猜测:她之所以也常常最后来取饭,原因大概和他一样。但他对她的一切毫无所知。因为班上一天点一次名,他现在只知道她的名字叫郝红梅。她大概也只知道他的名字叫孙少平吧? (有删改)2.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县立高中学生将学校食堂的主食按颜色戏称为欧洲、亚洲和非洲,从中可以看出他们虽处在极端艰苦贫穷的环境中,但依然保持着乐观。B. 通过将大多数贫困学生与吃甲菜、戴手表的“洋人”学生进行对比,蕴含着对“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的极少数学生的批评。C. 孙少平是特定年代

9、农村青年的典型,他连五分钱的菜都吃不起,处境已非“贫困”所能形容,但他并未消沉,敏感而自尊的内心正是向上人生的一种表现。D. 小说语言整体朴实厚重,文中“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烂泥塘般的院坝”“山乡圪 ”等陕北方言词语的使用,使小说具有了浓郁的地方色彩。3. 小说开头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作为一部在中国当代具有史诗特征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如何做到艺术上的真实的? 请结合节选文本展开分析。三、文言文阅读19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

10、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

11、、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节选自韩愈师说)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

12、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5.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

13、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B.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C.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D.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六艺,师说“六艺经传皆道习之”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另外,在古代“六艺”还指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

14、、书、数B.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说明记叙事物,但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C.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古人谦称自己一方的亲属,多在称谓前加上“家”“舍” 等字,如家父、舍兄、舍侄。D. 蛮夷,古代泛指中原华夏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周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民族自称华夏,把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西戎、东夷、北狄、南蛮。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师说选文第一段连用三个类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B. 师说选文第二段仅用引用名言的论证方法就充分阐

15、明了师道、师生的关系。作者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师道、师生关系的。C.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举韩愈之例,否定了师道,内里隐含无比的悲凄和沉痛,也隐含了对韩愈的同情理解以及对当时世风的愤懑。D.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的作者柳宗元有自知之明。韦中立不辞劳苦,专程从京城来到永州拜他为师,他深知自身学识浅薄,没有资格当老师,拒绝了韦中立。8.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现代汉语(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王安石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

16、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注】此词是王安石被二次罢相后隐居金陵时的作品。欹眠:斜着身子睡觉。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亦指仕途。9.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词的前两句描绘了山间清幽美丽的图景,“柔蓝”极言水色清碧,“萦花草”烘托了烂漫春光。B. 上阕“茅屋数间窗窈窕”交代了词人住所环境,“茅屋”“窗窈窕”暗示了词人晚年生活的窘迫潦倒。C. “忽忆故人今总老”一句表面上感慨故人已老,实际上是伤己,感叹自己不再年轻。D. 全词以景起,以情结,情景之间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使上下片写景与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1

17、0.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五、语言文字运用(16 分) 11.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圣心备焉 备:具备而闻者彰 彰:清楚B. 金就砺则利 砺:磨刀石劝学 劝:劝说C. 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师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D. 吾未见其明也 明:明智郯子之徒 徒:同类的人12. 下列各句,与“蚓无爪牙之利”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句读之不知B. 不拘于时C. 居庙堂之高D.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3.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而耻学于师 学于余B. 吾尝终日而思矣 惑而不从师C. 采采苯莒,薄言采之 自言本是京城女D. 其闻

18、道也固先乎吾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国风周南芣苢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B.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东晋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都是他的代表作。C.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流寓夔州时的作品。D. 致云雀是法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抒情诗不朽杰作之一,它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好理想和艺术追求。15. 找出下面文字中

19、的四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塔山石榴历史悠久,在晋代潘岳所著的安石榴赋中就有“榴者,天下之奇树,塔山之名果”的记载。塔山石榴之所以闻名的原因是“色泽艳丽、果大皮薄、味甜汁多”。塔山石榴目前已形成以塔山为中心,绵延50余公里,总面积超过6万余亩的石榴种植基地生态群落。为把“塔山石榴”这块金字招牌利用好、打造好,淮北市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四届石榴文化旅游节。文化节带动了当地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形成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的多赢。塔山石榴先后获得“安徽省优质农产品”“全国优质石榴”等称号,成为淮北市的一张精美“名片”六、作文(51分)1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

20、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一位著名企业家到商学院演讲,许多年轻人期待听到他对“区块链”“流量池”等新兴商业概念的理解,结果在长达 4 个小时的演讲中他们听到的都是些常识。 材料二:有人问胡适:“知识是无限的,而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用有限的生命,穷尽无限知识呢?”胡适答:“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到: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上三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与同学们分享。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

21、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肥东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高一年级 语文试卷(答案)(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根据课文默写名句。10 分 1. 根据课文默写名句。(1)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和“_”令人叹为观止。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时,用“_”的指法弹奏出美妙的霓裳和六幺;最后,“_”,使四弦

22、齐响,余味无穷。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借“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5)在信息时代,能力与年龄不再有直接的关系,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年轻的专家。这可以用师说中“ _,_”解释。【答案】 (1). 霓为衣兮风为马 (2). 虎鼓瑟兮鸾回车 (3). 万里悲秋常作客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5). 轻拢慢捻抹复挑 (6). 曲终收拨当心画 (7). 佛狸祠下 (8). 一片神鸦社鼓 (9). 闻道有先后 (10). 术业有专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平凡的世界(节选)路 遥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

23、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县城的大街小巷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街巷背阴的地方,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子正在雨点的敲击下蚀化,石板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风依然是寒冷的。空荡荡的街道上,有时会偶尔走过来一个乡下人。 只有在半山腰县立高中的大院坝里,此刻却自有一番热闹景象。午饭铃声刚刚响过,从一排排高低错落的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他们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

24、南面总务处那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拥而去。偌大一个院子,霎时就被这纷乱的人群踩踏成了一片烂泥滩。 在校园内的南墙根下,已经按班级排起了十几路纵队。各班的值日生正在忙碌地给众人分饭菜。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里面有些叫人嘴馋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钱;乙菜其他内容和甲菜一样,只是没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钱。丙菜可就差远了,清水煮白萝卜似乎只是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才在里面象征性地漂了几点辣子油花。不过,这菜价钱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钱。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学生们戏称欧洲、亚洲、非洲。 从排队的这一片黑压压的人群看来,他们大部分都来自农

25、村,脸上和身上或多或少都留有体力劳动的痕迹。贫困山区的农民尽管眼下大都少吃缺穿,但孩子既然到大地方去念书,家长们就是咬着牙关省吃节用,也要给他们做几件见人衣裳。当然,这队伍里看来也有个把光景好的农家子弟,那穿戴已经和城里干部们的子弟没什么差别,而且胳膊腕上往往还撑一块明晃晃的手表。有些这样的“洋人”就站在大众之间,如同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他们排在非凡的甲菜盆后面,虽然人数寥寥无几,但却特别惹眼。 在整个荒凉而贫瘠的黄土高原,一个县的县立高中,就算是本县的最高学府吧,也无论如何不可能给学生们盖一座餐厅。天好天坏,大家都是露天就餐。好在这些青年都来自山乡圪地里吃过饭呢? 今天可不行。所

26、有打了饭菜的人,都用草帽或胳膊肘护着碗,趔趔趄趄穿过烂泥塘般的院坝,跑回自己的宿舍去了。不大一会儿工夫,饭场上就稀稀落落的没有几个人了。 现在,只有高一(1)班的值日生一个人留在空无人迹的饭场上。这是一位矮矮胖胖的女生,她面前的三个菜盆里已经没有了菜,馍筐里也只剩了四个焦黑的高粱面馍。她在等待最后一个姗姗来迟者。 就在这时候,在空旷的院坝的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小伙子脸色黄瘦,而且两颊有点塌陷,显得鼻子像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他撩开两条瘦长的腿,扑踏扑踏地踩着泥水走着。他那身衣服尽管式样裁剪得勉强还算是学生装,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

27、布,而且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已经没有了鞋带,凑合着系两根白线绳;一只鞋帮上甚至还缀补着一块蓝布补丁。裤子显然是前两年缝的,人长布缩,现在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 他独个儿来到馍筐前,先怔了一下,然后便弯腰拾了两个高粱面馍。 他直起身子来,眼睛不由地朝三只空荡荡的菜盆里瞥了一眼。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房上的檐水滴答下来,盆底上的菜汤四处飞溅。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蒙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

28、。 他站起来,用手抹了一把脸,端着半碗剩菜汤,来到西南拐角处的开水房前,给菜汤里掺了一些开水,然后把高粱面馍掰碎泡进去,就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他突然停止了咀嚼,然后看着一位女生来到馍筐前,把剩下的那两个黑面馍拿走了。是的,她也来了。他望着她离去的、穿破衣裳的背影。 自从开学以来,每次吃饭的时候,班上总是他两个最后来。这并不是约定的,他们实际上还并不熟悉,甚至连一句话也没说过。 他蹲在房檐下,一边往嘴里扒拉饭,一边在心里猜测:她之所以也常常最后来取饭,原因大概和他一样。但他对她的一切毫无所知。因为班上一天点一次名,他现在只知道她的名字叫郝红梅。她大概也只知道他的名字叫孙少平吧? (有删

29、改)2.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县立高中学生将学校食堂的主食按颜色戏称为欧洲、亚洲和非洲,从中可以看出他们虽处在极端艰苦贫穷的环境中,但依然保持着乐观。B. 通过将大多数贫困学生与吃甲菜、戴手表的“洋人”学生进行对比,蕴含着对“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的极少数学生的批评。C. 孙少平是特定年代农村青年的典型,他连五分钱的菜都吃不起,处境已非“贫困”所能形容,但他并未消沉,敏感而自尊的内心正是向上人生的一种表现。D. 小说语言整体朴实厚重,文中“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烂泥塘般的院坝”“山乡圪 ”等陕北方言词语的使用,使小说具有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30、。3. 小说开头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作为一部在中国当代具有史诗特征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如何做到艺术上的真实的? 请结合节选文本展开分析。【答案】2. B 3. 开篇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信息,为人物出场、故事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初春黄土高原雨雪交加、严寒依旧的自然环境描写,营造了阴冷凄清的气氛,有力地烘托了主人公孙少平的心理和贫寒形象。开篇环境描写与下文县立高中午饭时热闹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转入下一个画面,引出主要人物和故事。 4. 现实主义创作笔法成功运用,还原了事物的本来状态。文中无论是写早春的黄土高原、县城的环境,或是对县立高中的相关描写,都采用了近乎直

31、录的笔法,写得十分逼真。生动具体的场面描写增强了现场感真实性。连用动词,结合视觉听觉等角度写学生吃午饭时争先恐后的场景;对孙少平打饭场景的描写,如在眼前。细节等描写与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对孙少平的肖像、穿着、动作等细致入微的刻画,与他自尊、敏感,而又勇敢面对贫困的形象相吻合,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三、文言文阅读19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

32、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

33、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节选自韩愈师说)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

34、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5.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B.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

35、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C.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D.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六艺,师说“六艺经传皆道习之”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另外,在古代“六艺”还指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B.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说明记叙事物,但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师

36、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C.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古人谦称自己一方的亲属,多在称谓前加上“家”“舍” 等字,如家父、舍兄、舍侄。D. 蛮夷,古代泛指中原华夏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周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民族自称华夏,把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西戎、东夷、北狄、南蛮。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师说选文第一段连用三个类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B. 师说选文第二段仅用引用名言的论证方法就充分阐明了师道、师生的关系。作者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师道、师生关系的。C.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举韩愈之例,否定了师道,内里隐

37、含无比的悲凄和沉痛,也隐含了对韩愈的同情理解以及对当时世风的愤懑。D.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的作者柳宗元有自知之明。韦中立不辞劳苦,专程从京城来到永州拜他为师,他深知自身学识浅薄,没有资格当老师,拒绝了韦中立。8.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现代汉语(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答案】5. D 6. C 7. D 8. (1)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呀。(2)(我)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

38、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王安石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注】此词是王安石被二次罢相后隐居金陵时的作品。欹眠:斜着身子睡觉。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亦指仕途。9.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词的前两句描绘了山间清幽美丽的图景,“柔蓝”极言水色清碧,“萦花草”烘托了烂漫春光。B. 上阕“茅屋数间窗窈窕”交代了词人住所环境,“茅屋”“窗窈窕”暗示了词人晚年生活的窘迫潦倒。C. “忽忆故人今总老”一句表面上感慨故人已老,实际上是伤己,感叹自己不再年轻。D. 全词以

39、景起,以情结,情景之间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使上下片写景与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10.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9. B 10. 表现了对恬淡闲适生活的喜爱(对山间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前两句通过“柔蓝”,“萦花草”描绘了了山间清幽美丽的图景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自嘲。将“鸟鸣” 当作“朝鸡”,午睡醒来而不愿起床,“忘了邯郸道”。表现了对韶华逝去的感慨无奈。猛然觉得朋友们年老。五、语言文字运用(16 分) 11.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圣心备焉 备:具备而闻者彰 彰:清楚B. 金就砺则利 砺:磨刀石劝学 劝:劝说C. 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师圣益

40、圣,愚益愚 益:更加D. 吾未见其明也 明:明智郯子之徒 徒:同类的人【答案】B12. 下列各句,与“蚓无爪牙之利”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句读之不知B. 不拘于时C. 居庙堂之高D.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答案】C13.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而耻学于师 学于余B. 吾尝终日而思矣 惑而不从师C. 采采苯莒,薄言采之 自言本是京城女D.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答案】A1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国风周南芣苢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B. 陶

41、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东晋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都是他的代表作。C.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流寓夔州时的作品。D. 致云雀是法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抒情诗不朽杰作之一,它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好理想和艺术追求。【答案】D15. 找出下面文字中的四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塔山石榴历史悠久,在晋代潘岳所著的安石榴赋中就有“榴者,天下之奇树,塔山之名果”的记载。塔山石榴之所以闻名的原因是“色泽艳丽、果大皮薄、味甜汁多”。塔

42、山石榴目前已形成以塔山为中心,绵延50余公里,总面积超过6万余亩的石榴种植基地生态群落。为把“塔山石榴”这块金字招牌利用好、打造好,淮北市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四届石榴文化旅游节。文化节带动了当地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形成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的多赢。塔山石榴先后获得“安徽省优质农产品”“全国优质石榴”等称号,成为淮北市的一张精美“名片”【答案】(1)第2句删去“之所以”(2)第3句删去第二个“余”或“超过”(3)第4句改为“打造好,利用好”。(4)第5句“财政增税多赢”后加“格局”或“局面”。六、作文(51分)1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一位著名企业家到商

43、学院演讲,许多年轻人期待听到他对“区块链”“流量池”等新兴商业概念的理解,结果在长达 4 个小时的演讲中他们听到的都是些常识。 材料二:有人问胡适:“知识是无限的,而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用有限的生命,穷尽无限知识呢?”胡适答:“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到: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上三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与同学们分享。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44、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答案】例文:扎根当下,知行合一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本次班会课我演讲的题目是“扎根当下,知行合一”。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新时代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我们青年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习的重任,唯有扎根当下,知行合一,才能成为国家的砥柱栋梁。扎根当下,知行合一,需要以坚实的基础作为保障。尼采说过:“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深自缄默。”某位著名企业家在一场长达四小时的演讲中丝毫不提新的概念,而是讲述最基本的知识。企业家成功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有多么透彻的了解“区块链”、“流量池”等新概念,而是在于他们有基础

45、知识作为保障,从而能够应对任何情况。陶华碧凭借自己的基本认知知识,一手做大老干妈;莫扎特每日练琴八小时,夯下牢固的基础,才有了一代音乐巨匠。正是基底的深厚才保障了他们的成功。扎根当下,知行合一,需要有纳百壤以成其大,蓄细流以就其深的坚持。刘子崇学有言:“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每一朵艳丽的花的背后无不是血汗的灌溉,“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唯有用辛勤去耕耘,才能绽放吐露出让人惊羡的芬芳。大发明家爱迪生,历经千百次失败才制造出钨丝电灯,而他对于这些失败只是表示“至少我知道了这些材料是失败的,那就离成功就又近了一步”。如果不是上千次失败的积累,有哪里会有如今夜晚的明亮?军事测绘员张民耗

46、时数十年,勾勒出当代中国的千里江山图,杰作不是一日而就,他于成千个日夜奔波测绘,用脚步丈量祖国河山,用行动诠释坚守,不有数十年的积淀,何来这一张地图的震撼壮观?扎根当下,知行合一,需要用实践去检验真知。泰戈尔写道:“当你把错误全都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绝了。”没有行动上的作为,停留于纸面夸夸其谈,不过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赫尔岑说过:“真理是灿烂的,只要有一个罅隙,就能照亮整个田野。”我们所应当做的便是在黎明还黝黑时,撕裂开一道罅隙。只有付出行动,敢于尝试,接受错误并从中反省总结心得方法,才能真正检验出真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陶知行,面对学生的质疑,他毅然改名陶行知,可见其中行与知的辩证关系。大学士王阳明曾数日面对竹子,欲格物致知结果却一无所获。孔圣也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已思,无益,不如学也。”以此见,交诸实际行动,才是致知的真正途径。扎根当下,知行合一,让我们真正的将个人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谱写我们新时代青年的辉煌!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