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配套学案:王安石变法.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3568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配套学案:王安石变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配套学案:王安石变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十五单元 中外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第71课时 王安石变法【考点导读】复习本课要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归纳其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措施和影响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阶级矛盾尖锐、民族矛盾激化、统治阶级朋党之争等,国家面临积贫积弱的危险局面。面对这些危机,范仲淹推行了庆历新政。但由于新政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仅推行一年就失败了。新政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激化,要求改革的呼声更加高涨,一场更大规模、更加深刻的改革正在酝酿之中。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从富国、强兵、取士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为改变积贫的局面而采取的措施有青苗法

2、、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而采取的措施有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为选拔、培养和使用人才而采取的措施有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通过改革,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选拔、培养和重用了一些有实用才能的人,提高了行政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王安石变法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就不可能消除北宋政权面临的统治危机,最终因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而以失败告终。【典型例析】例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

3、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

4、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请回答:(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解析本题以近几年的教育改革为大背景,以北宋改革科举考试为切入点,考查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比较分析、提炼归纳能力。第(1)、(2)问考查考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第(3)问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答案:(1)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苏轼:主张考诗赋;王安石:主张考经义(时务策);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2)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主持编纂三经新义作为统一的教科书和考试依据);禁锢了思想自由;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3)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