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课时讲练通》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2016年高考分类题库考点2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35524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时讲练通》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2016年高考分类题库考点2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课时讲练通》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2016年高考分类题库考点2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课时讲练通》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2016年高考分类题库考点2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课时讲练通》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2016年高考分类题库考点2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课时讲练通》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2016年高考分类题库考点2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课时讲练通》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2016年高考分类题库考点2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课时讲练通》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2016年高考分类题库考点2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课时讲练通》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2016年高考分类题库考点2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课时讲练通》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2016年高考分类题库考点2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课时讲练通》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2016年高考分类题库考点2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2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016课标全国卷T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唐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

2、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6分)【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唐太宗时的谱牒改革。解答关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多角度分析其内容和作用。【解析】第(1)题,据“下令修

3、撰全国总谱氏族志”,可得出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据“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可得出扩大入选范围;据“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可得出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据“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可得出建立新的门第标准。第(2)题,由材料内容可知,唐太宗的谱牒改革降低了原来世家大族的等级,使很多从草原迁移而来的新兴家族跻身“高门”之列,打击了世家大族社会地位,有利于打破他们对官位和政治的控制,从而有利于肯定现有政治秩序,维持政权稳定,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同时家族门第不再作为选官标准,有利于人才选拔,抑制旧士族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将皇族排为第一等级则有利于提高皇族的地位,加强

4、统治。答案:(1)内容: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扩大入选范围;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建立新的门第标准。(2)作用:加强皇室地位;肯定现有政治秩序,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抑制旧士族的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2.(2016课标全国卷T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将士领取饷银。甲午战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1901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习新式枪炮。1903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1904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36镇,为常备军,服役期

5、3年。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1906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最高统帅。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据清史稿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些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6分)【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清朝的军事改革。解题关键: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并调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进行描述和阐释。【解析】第(1)题关键是确立一些角度进行比较,如可从机构组成、军事训练方法、兵种变化、武器改进等方面入手分析。第(2)题材料中已有所提及,即“

6、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这是新军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然后再联系时代背景可概括出军事改革的其他方面的影响,如可从近代化角度回答出有利于中国军事方面的近代化。答案:(1)设立专门招募、训练军队的中央机构;仿西式军制及训练方式,采用西方征兵方式;有固定服役期限;使用新兵器。(2)确立近代陆海军制,提升军队战斗力,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进程;军事改革未能加强清政府统治,新军成为清政府的掘墓人。3.(2016课标全国卷T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

7、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7分)【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解答关

8、键:获取关键信息,如“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等。【解析】第(1)题概括内容注意语言精练,根据分值和材料中的标点符号(句号)来确定归纳内容的要点数,要抓住关键信息“拓跋珪以前”“儒家礼制”“非太祖子孙”等。第(2)题改革的意义有课本依托,需要将课本内容与第一题相结合来组织答案。答案:(1)确立新的原则,不再尊奉部落首领;确立北魏创立者拓跋珪的地位;突破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将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结合。(8分)(2)宣示北魏政权将抛弃草原传统,全面融入中原文化,表明改革决心;削弱鲜卑贵族的政治军事特权,减少改革阻力。(7分)4.(2016江苏单科T24A)(10分)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

9、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摘编自华莱士俄国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

10、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摘编自莫斯俄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3分)(3)据上述材料,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怀旧”保守致使改革不彻底的教训。(3分)【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认识和评价。【解析】第(1)题,农民不满的原因可结合农奴制改革内容来回答

11、。第(2)题,据材料二结合农奴制改革的形式和主持者是沙皇得出答案。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要与人民群众利益相结合,如何对待守旧势力,改革者的进取精神等角度得出答案。答案:(1)原因:农民缴纳高额赎金;地主割占好地;农民仍受村社限制(管理);农民的要求未得到满足。(2)原因:自上而下的改革(沙皇主持改革);专制制度影响;维护贵族利益。(3)教训:改革要关注人民利益;改革要摆脱旧势力束缚;改革要有展望未来敢于进取的勇气。5.(2016北京文综T14)“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

12、点在于()A.分散宰相权力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D.增加财政收入【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王安石变法。解答关键:正确理解材料提供的关于变法的内容。【解析】选D。材料的意思是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后,建议神宗开辟税源,加强财政管理,“以通天下之利”。故D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分散宰相权力、加强皇权以及军事问题,故A、B、C均不符合材料信息内容。6.(2016北京文综T21)下图中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A.16世纪前期在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实现了国家统一B.19世纪初在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C.19世纪中后期在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

13、义发展D.20世纪前期在进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解题指南】本题考查西方近代封建国家的改革、土耳其凯末尔改革以及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解答关键:认识近代西方封建国家的改革内容。【解析】选C。是指德国,16世纪德国腓特烈大帝的改革未完成德国的统一,故A错误;是指埃及,19世纪埃及阿里改革后阿里名义上仍然承认土耳其苏丹的统治地位,并未推翻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故B错误;是指俄罗斯,19世纪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故C正确;是指土耳其,20世纪前期的改革使土耳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故D错误。7.(2016海南单科T 29)【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材料1398

14、年,16岁的建文帝继位,开始“维新之政”。他倚重黄子澄、方孝孺等文臣,发布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建文年间,囚犯人数大幅减少,建文二年(1400)颁布诏令“江、湘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他又省并州县,4年间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同时,针对“诸王多不逊服”的问题,建文帝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建文元年(1399)2月,颁布“诸王毋得节制文武吏士”令,对诸藩王的权力进行节制。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引起藩王的极力反对。建文元年7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靖难”,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摘编自吴德义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1)根据材料,概

15、括建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文帝改革的意义。(6分)【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人物的改革建文帝改革。解答关键:把握材料的主旨,概括材料。【解析】第(1)题主要从材料中概括得出,注意材料中的标点符号和段落,其中“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江、湘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等句子为重点语句,可以从中概括得出答案。第(2)题要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等方面去分析。【答案】(1)宽刑省狱;减轻赋税;撤并州县;削藩。(6分)(2)使政治气氛较为宽松;有利于江南经济的恢复和发

16、展;减少地方行政开支;有利于中央集权。(6分)8.(2016上海卷T5)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农民起义频繁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A.B.C.D.【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解答关键: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背景的理解。【解析】选D。历史事件的原因由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组成。从表中可以看出这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表中已经给出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原因,所以选择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原因。是经济原因;是社会政治方面的原因,故选D。具体分析如下: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正确选项生产力的进步是社会转型的经济基础干扰选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关系内容错误选项土地私有制刚刚确立,地主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农民起义频繁不符合这一时期的经济政治形势正确选项各国的变法促进了社会转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