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赤壁赋课时演练促提升(A)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壬戌/戍守窈窕/窖藏属地/举酒属客B.桂棹/泥淖愀然/揪心枕藉/心灵慰藉C.舳舻/轴承匏尊/龅牙蜉蝣/游龙戏凤D.肴核/混淆麋鹿/糜烂伉俪/酾酒临江解析:A项,x/sh,yo/jio,sh/zh;B项,zho/no,qio/ji,ji;C项,zh/zhu,po/bo,yu;D项,yo/xio,m,l/sh。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七月既望西望夏口B.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纵一苇之所如D.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解析:A项,农历每月十五日/看。B项,均解
2、释为“劝人喝酒”。C项,像/到去。D项,唱歌/歌曲的声调和节拍。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凌万顷之茫然耳得之而为声B.浩浩乎如凭虚御风相与枕藉乎舟中C.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举匏尊以相属挟飞仙以遨游解析:A项,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它。B项,形容词词尾/介词,相当于“于”。C项,介词,从/介词,表被动。D项,均为连词,相当于“而”。答案:D4.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轼是豪放派的创始人。B.本文与后赤壁赋都是苏轼被贬到黄州
3、时所作,这期间他还写了念奴娇赤壁怀古,本文抛弃了通常作赋的格式,似无韵而有韵,文字的整饬藏在情感的变化之中。C.本文通过主客问答,议论风月,先悲后乐,既有哀怨消极,也有豁达乐观。D.本文写曹操横槊赋诗,慨叹自己贬谪黄州,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解析:D项,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感慨。答案:D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
4、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愀然:忧愁的样子。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相缪:互相盘绕。C.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酾酒:斟酒。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渔夫、樵夫。解析:“渔樵”,捕鱼砍柴。答案:D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寄蜉蝣于天地A.不同,不同。B.不同,相同。C.相同,相同。D.相同,不同。解析:形容词词尾
5、,“的样子”;“这样”。介词,“被”;介词,“在”。答案:A7.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短歌行中的句子,既描写了当时的景象,又引出了话题。B.“客”想象了曹操当年的盛况,并以曹操自比。C.“而今安在哉”一句,从结构上看,承上启下。D.“客”通过人和自然的对比,为人生感到悲哀。解析:B项,用曹操“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表示人世的无常和悲哀。答案:B8.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参考答案:(1)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2)何况我跟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麋鹿为伙伴和朋友
6、。(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
7、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阝止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帅兵邀击官军。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
8、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踪迹:追踪探访。B.多赍金币金币:钱币财物。C.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邀劫:邀人抢劫。D.帝以践阼岁久践阼:登上帝位。解析:“邀
9、劫”,拦路抢劫。答案:C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答案: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10、.郑和历经三朝,七次出使。其中六次都是永乐年间奉明成祖之命出使,只有一次出使是在明成祖晏驾之后,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B.明成祖命令郑和出使是出于政治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追寻明惠帝的下落,另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炫耀军力的强大和国家的富裕。C.郑和出使西洋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扫清海道,保护商旅;发展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国家的外交关系,所出使的国家纷纷纳贡称臣。D.郑和深通外交之道,对番国君长恩威并施。他在外交上主要采用怀柔的方式,动用武力大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解析:“纷纷纳贡称臣”错误,旧港、锡兰山、苏门答剌等均是靠武力征服的。答案:C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11、交阝止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2)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参考答案:(1)交阯已经被打败灭亡,明朝把这个地区作为自己的郡县,各国更加恐惧,来朝拜的日渐增多。(2)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没有谁不极力称赞郑和来向外国夸耀的。参考译文:郑和,云南人,就是世人所说的三保太监。起初在明成祖还是燕王的时候在燕王府侍奉他,跟随燕王起兵夺权有功,多次提拔到太监。明成祖怀疑明惠帝逃亡到海外,打算追踪探访他的下落,而且想向外国炫耀大明朝的武力,显示中国的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令郑和与侪王朱景弘等出使西洋。带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多人,携带了很多金银财物。建造了大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
12、的船有六十二艘。从苏州刘家河渡海到福建,又从福建五虎门扬帆出发,首先到达了占城,依次走遍了各国,向他们宣读天子的诏书,并赏赐和馈赠当地的君主、首领,有不降服的就用武力镇压。永乐五年九月,郑和等人回到明朝,各国派的使者也跟随郑和的船只来朝见。郑和献上俘虏的旧港酋长。明成祖非常高兴,对出海者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封赏、赐爵。旧港,就是从前的三佛齐国,这里的酋长陈祖义,抢掠过往的商客。郑和派人去宣读口谕招抚他,陈祖义佯装投降,却暗地策划拦路抢劫。郑和打败了他们,生擒了陈祖义,献给朝廷,在京城的集市处死了。永乐六年九月,郑和再次出使锡兰山。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引诱郑和到国内,索要金银财物,并发兵劫持郑和的
13、船。郑和窥探到敌人大部分都出动了,国内空虚,就率领自己统辖的二千多人,出其不意攻破了他们的都城,生擒了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儿女、官员。抢劫郑和船的敌人听说后,回来救援,郑和的官军又大败了他们。永乐九年六月把俘虏献给朝廷。皇帝赦免了他们没有处死,释放他们回国了。这时,交阯已经被打败灭亡,明朝把这个地区作为自己的郡县,各国更加恐惧,来朝拜的日渐增多。永乐十年十一月,明成祖又派郑和出使,到了苏门答剌国。该国的前伪王子苏干剌,刚谋划杀掉了国王自立为王,怨恨郑和不赏赐自己,率兵抄击郑和的官军。郑和奋力作战,追到喃渤利捉住了苏干剌,并俘虏了他的妻子儿女,永乐十三年七月回国。皇帝非常高兴,不同程度地奖赏了将
14、士们。永乐十四年冬天,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都派使者来朝廷进贡,各国使者回去的时候,明成祖又派郑和等人和他们一同前往,赏赐各国的君主、酋长。永乐十七年七月回国。永乐十九年春又出使西洋,第二年八月回来。永乐二十二年正月,旧港的酋长施济孙请求继承宣慰使的官职,郑和带着文书和官印前去颁发给他。回来的时候,明成祖已经驾崩了。洪熙元年二月,明仁宗派郑和的部下守备南京。南京设置守备,就是从郑和开始的。宣德五年六月,皇帝认为登上帝位时间很长了,而离中国远的外国依然没有来朝拜进贡,于是郑和、朱景弘又奉命出使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然后回朝。郑和历经三朝,先后七次奉命出使,所经历的国家共有三十多个。得到的不知其名的宝
15、物不计其数,而朝廷耗费的财物也不可胜计。从宣德年间以来,远方各国不时也有来中原的,但终究也不能与永乐时期相比,而郑和也快老死了。自郑和死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没有谁不极力称赞郑和来向外国夸耀的,所以世人把三保太监下西洋传为明朝初年的盛事。三、语言运用13.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平和犹如绿叶,春天衬万紫千红却无妒意,秋天托累累硕果而不张扬。解析:仿句的要求有显性和隐性两个层次,显性要求就是题干要求的句式和修辞,而隐性要求是“意谐”,句段中心突出,语意通畅,内容健康。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示例,比喻修辞是明确要求,但仿写句中还包含拟人,有象征
16、寓意。至于自选话题,可以选取熟悉的,以便有话可说。参考答案:宽容犹如大海,阳光直射却无怨言,溪流汇入而不拒绝。14.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要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必须坚持发展,使财富更加丰饶充盈。人在社会中只有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感到幸福。如果心理失衡,即使自己的经济收入比过去多,但看到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别人却拿得更多,也会感到不快乐。一个基本生活不愁的人,由于对钱财没有贪欲就会知足常乐;而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将幸福完全物质化,在钱财上总觉得比上不足,内心就会常戚戚。请概括出幸福指数的三个要素。(每点不超过6个字)参考答案:(1)经济富裕(物质)(2)社会公平(公正)(3)良好的心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