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用书独具)【归纳总结】历史上重大回眸一、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三大矛盾导致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二、辨析“改革动机”的一般方法1旧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的需要。如商鞅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等。2缓解社会危机,巩固统治的需要(抑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收入、实现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缓和民族关系等)
2、。如雅典梭伦改革、埃及阿里改革、王安石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3吸收其他民族的特长,少数民族为吸收汉族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加速本民族封建化进程的需要,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也有汉族吸收少数民族特长的改革,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4达到特定目的的改革。如管仲改革(实现富国强兵)、欧洲宗教改革(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罗斯福新政(应对经济危机的需要)。三、论证“改革结局”的一般方法1如何评定“改革的结果”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
3、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2如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1)看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2)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3)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4)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5)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四、评价改革的原则及对改革规律性的认识1原则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总结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2规律性认识(1)改
4、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2)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3)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4)分析改革成败具体原因要看改革派与保守派双方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5)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适合国情的改革之路。
5、(2020十堰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汉文帝即位之时“汉兴二十余年”,拥立大臣们如周勃、陈平等人对汉文帝既存期待之心,又有考察之意,随时可以废立皇帝。决策层一方面,“多质(朴实、粗野)少文(文化)”,缺乏“为国远虑”的谋略,另一方面,“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看不到当时社会出现的新矛盾,反对“纷乱诸事”。汉文帝首先废除“诽谤妖言之罪”。他认为,“言者不狂,而择者不明,国之大患”。“闻河南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召以为廷尉。”吴公荐洛阳少年贾谊,“帝召以为博士,一岁中,超迁至太中大夫”。即使贾谊触讳,也不予怪罪。袁盎其父“故为群盗”,其本人曾“为吕禄舍人”,“遇孝文初立,资适逢世”,官至中郎将。
6、文帝二年、十五年两次下诏,“举方正贤良能直言极谏者”。纳言与求才并重,成为选才与决策的一种制度。摘编自邵金凯再论汉文帝的“因循”与“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汉文帝即位之时汉兴二十余年”“决策层一方面,多质(朴实、粗野)少文(文化),缺乏为国远虑的谋略”“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看不到当时社会出现的新矛盾,反对纷乱诸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根据“汉文帝首先废除诽谤妖言之罪。他认为,言者不狂,而择者不明,国之大患”“闻河南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召以为廷尉官至中郎将”“
7、文帝二年、十五年两次下诏,举方正贤良能直言极谏者”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历史背景:汉初仍面临政治稳定与经济恢复发展的艰巨任务;统治阶层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统治阶层大多因循守旧。(2)历史意义:废除“诽谤妖言之罪”,有利于形成宽松的政治环境,有利于人才的涌现;大胆使用、提拔新人,有利于改革的进行;开创了汉代新的人才选拔制度,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归纳总结】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对20世纪的战争的规律认识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经常现象,也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对战争现象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国际关系特点的认识。1战争的原因:主要在于战争发动者的一方,战争发
8、动者的社会状况、国家实力、统治政策等都对战争的爆发产生影响。2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发动者的目的决定的,而目的又受战争发动者所处的社会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利益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对战争性质的认识涉及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目的的多样性又促使我们必须分清其优劣是非,凡是只为自己国家考虑、对他国构成伤害的目的都是需要谴责的,其战争性质必然是非正义的。反之则为正义的。3战争的胜负: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比较多,其中从根本上说是国家的实力,而实力能否充分发挥、能否由弱变强,又受制于社会制度、经济政策、战争性质等各种因素。其次从战争的进程来看,指挥员的素质、军队的战斗力、战役谋略得当与否、战场各部分
9、的配合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战争的结果。4战争的影响:任何战争都会造成对人类自身的巨大破坏,造成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损失。但是,有些战争在客观上会产生积极作用,而且这种积极作用要比其损害大得多。有无这种积极作用、积极作用的大小则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规模。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世人的教训1要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国际秩序,以强凌弱、对战败国一味勒索,只会带来更大的冲突。2国际经济纠纷容易引发战争,在遇到世界性经济危机时,各国应该团结互助,共渡难关,切忌以邻为壑。3面临侵略势力的威胁,应该联合起来,奋起反抗。绥靖政策只能养虎为患,祸水他引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4在战争还没有消灭之前,一个国家必须注意提高
10、自己的综合国力,加强抵御外敌的能力。5要加强维和性国际组织的权威,目前,要努力提高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三、从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看国家利益是影响大国关系变化的根本因素1从两极格局的形成来看:二战后美国、苏联实力增强,而英、法、德、日等国实力严重削弱,使得美苏由联合走向对抗,两极对抗局面形成。2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来看:20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飞速发展,欧洲国家和日本的实力急剧上升,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1973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严重衰退,导致美苏争霸中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出现。3从两极格局的瓦解来看: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严重衰退,使得它无法继续与美国
11、对抗,步步退却,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对抗以苏联的解体而结束。4从中国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来看: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实力,使得中国在两极格局解体后,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四、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1原因(1)从历史上看,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之间,存在着民族、宗教矛盾或领土、边界纠纷。其中有一些矛盾和纠纷,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有意制造而形成的历史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崩溃,新兴的独立国家在历史上形成的种种矛盾和纠纷开始表面化、尖锐化,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2)从现实情况看,地区霸权主义的抬头也是第三世界国家之间频频发生战争的
12、一个重要原因。2教训(1)发生冲突的国家往往两败俱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遭受灾难性的破坏。(2)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应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当受到尊重;国与国的争端,应当遵循国际关系准则,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加以解决,而不应当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2020荆门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30年代,美国为集中力量摆脱经济危机,避免卷入国际争端,实行“中立”政策。19351937年,连续出台了3个中立法案,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中立法,允许其他国家在现金
13、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1940年,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并冻结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1941年3月,美国又通过了租借法,授权总统可以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出售、转让、交换、出借军事设备和其他物品。1941年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会晤,发表了大西洋宪章。9月,苏、美、英三国签订第一个议定书。1942年元旦,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摘编自人教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40年代初美国战略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40年代初美国战略的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中立法1940年,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1941年3月,美国又通过了租借法”“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等信息回答。第(2)问,根据“授权总统可以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出售、转让、交换、出借军事设备和其他物品“等信息回答。答案(1)变化:由“中立”纵容到联合抗暴;由非暴力抵抗到武力参战;由有意识形态的敌视到破除意识形态的合作。(2)原因:德日法西斯国家侵略的不断扩大;美国和人类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美国国内利益集团的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迫切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