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判断正误 1S型肺炎双球菌有毒性,R型肺炎双球菌无毒性。()2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 鼠尸体中提取到的细菌全部是S型细菌。()3格里菲斯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4艾弗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填空 1T2噬菌体 组成 :含P :含S生活方式:在大肠杆菌体内增殖过程:吸附侵染注入合成释放 DNA 蛋白质 寄生 2实验过程(1)标记噬菌体:用分别含 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分别培养T2噬菌体得到分别含35S蛋白质和32P DNA的噬菌体。35S和32P(2)侵染细菌 3结论:是遗传物质。DNA
2、 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判断正误 1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2DNA和RNA都可作为遗传物质。()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 主要的遗传物质。()1体内转化格里菲斯 无毒的 R 型活菌注射 小鼠结果 不死亡有毒的 S 型活菌注射 小鼠结果 死亡有毒的 S 型活菌加热 有毒的 S 型死菌注射 小鼠结果 不死亡无毒的 R 型活菌加热杀死的 S 型菌注射 小鼠结果 死亡 分离S 型活菌培养 S 型活菌2体外转化艾弗里 3体内转化与体外转化的关系 体内转化实验说明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
3、失活,但DNA在加 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被打断,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2转化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 DNA中,即实现了基因重组。3转化后形成的S型细菌可以遗传下去,说明S型细菌的 DNA是遗传物质。4转化的效率较低,转化受DNA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 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影响,因此只有少部分R型细菌被转化为S型细菌。1在肺炎双球菌感染老鼠的实验中,下列实验结果不正确 的是 ()A注射R型菌后,老鼠不死亡 B注射S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 型细菌 C注射R型菌及热处理的S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 内只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 D注射S型菌及
4、热处理的R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 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解析:注射R型菌及热处理的S型菌,S型细菌的DNA使无毒的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细菌,使小鼠死亡,小鼠体内既能分离出S型细菌,又能分离出R型细菌。答案:C 2(2011徐州模拟)“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A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 射,并形成对照 B用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的含量 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 D将S型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 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 解析
5、:当把S型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与R型菌混合培养后,发现只有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菌发生转化,出现S型菌,而加入其他因子的培养基中R型菌(如加入蛋白质)不发生转化,即不出现S型菌。答案:D 1噬菌体的复制式增殖(1)模板:噬菌体 DNA。(2)合成 DNA 的原料: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3)合成蛋白质原料: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场所:大肠杆菌核糖体2实验步骤及结果与结论 1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 的原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
6、离心机分离,这一段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 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2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比较 相同点 均使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处理,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都遵循了对照原则 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不同点 方法 不同 艾弗里实验 直接分离:分离S型细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菌混合培养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的特殊元素(32
7、P和35S),侵染时自然分离 特别提醒 因噬菌体蛋白质含有DNA没有的特殊元素S,所以用35S标记蛋白质;DNA含有蛋白质没有的元素P,所以用32P标记DNA;因DNA和蛋白质都含有C、H、O、N元素,所以此实验不能用C、H、O、N作为标记元素。3(2011临川模拟)噬菌体内的S用35S标记,P用32P标记,细菌内蛋白质含32S,DNA含31P,用该噬菌体去侵染细菌后,产生了许多子代噬菌体,那么在子代菌体中35S和32P的分布规律是 ()A外壳内有35S和32S,核心内只含有32P B外壳内只有32S,核心内只含有32P C外壳内有35S和32S,核心内含有32P和31P D外壳内只有32S,
8、核心内都含有31P 解析:噬菌体是一类以细菌为寄主的病毒,由含S的蛋白质构成的外壳和由DNA构成的核心组成。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细胞外面,只有DNA分子进入细菌细胞内,以噬菌体的DNA分子为模板复制出新的DNA分子和控制形成新的蛋白质外壳。在复制的子代 DNA分子中,由于原料由细菌提供,因此子代DNA中只有2个DNA分子中含有噬菌体DNA分子提供的32P和细菌提供的31P,其余只含31P;而合成蛋白质外壳所用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因此不会含有35S。答案:D 4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噬菌体的 遗传物质是DNA,以下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用分别含有35S
9、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 利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用噬菌体分别与含有35S和32P的细菌混合培养 用含35S和32P的噬菌体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 放射性检测 离心分离 A B C D 解析:噬菌体不能用一般培养基培养,应先获得分别由35S和32P标记的细菌,再让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5S和32P标记的细菌,从而获得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再离心分离,最后进行放射性检测。答案:A 命题角度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分析 (1)从近几年新课标地区生物试题看,考查点主要有: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分析及拓展应用,如2010年江 苏卷T4,2009广东卷T9。不同
10、生物的遗传物质种类,如2009年江苏卷T5。(2)本部分内容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在命题角度上,以肺炎 双球菌为素材,综合考查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免疫等有关知识;以噬菌体为素材,综合考查病毒的结构、DNA的复制及实验分析将是高考命题的新趋势。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 基中获得的 B本实验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 成只有蛋白质和DNA 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 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若噬菌体繁殖三代,则子代噬菌体中含35S的占1/4 解析 病
11、毒的繁殖离不开活细胞,要标记噬菌体,应先标记培养噬菌体的细菌细胞。实验中采用搅拌的手段是为了把细菌和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分开。35S标记蛋白质外壳,外壳没有注入细菌中,子代噬菌体中不含有35S。答案 B 本讲实验同位素标记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1标记某元素,追踪其转移过程。如在光合作用中,分别用18O 标记 H182 O 和用 14C 标记 14CO2,以追踪 18O 和 14C 的转移途径:(1)14CO214C3(14CH2O)(2)H182 O18O22标记特征元素,探究化合物的作用。如T2噬菌体侵染细 菌实验:(1)32PDNA,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35S蛋白质,证明蛋白质外壳未进入
12、细菌体内,推测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3标记特征化合物,探究详细生理过程。如:(1)3H标记亮氨酸,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2)15N标记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图: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选项 放射性 S元素 P元素 A 全部无 全部32S 全部31P B 全部有 全部35S 多数32P,少数31P C 少数有 全部32S 少数32P,多数31P D 全部有 全部35S 少数32P,多数31P 解析 病毒侵染细胞时,蛋白质外壳留在
13、外面,只有核酸注入细胞,由图可知,病毒先在含32P的宿主细胞1中培养(其DNA被32P标记),然后转移到含35S的宿主细胞2中培养。病毒复制自身的遗传物质所用的原料中有宿主细胞的31P(不具放射性),也有自身核酸(含32P),故子代病毒的核酸大多含31P,少数含32P;病毒合成的蛋白质外壳所用的原料都是宿主细胞2的,故全被35S标记。答案 D 1(2010上海高考)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 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只有35S 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只有32P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以亲代噬菌体的DNA为模板,以大肠
14、杆菌的成分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故子代噬菌体中部分含32P标记,全部含35S标记。答案:A 2(2010海南高考)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 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杂合”噬菌体的组成 实验预期结果 预期结果序号 子代表现型 甲的DNA乙的蛋白质 1 与甲种一致 2 与乙种一致 乙的DNA甲的蛋白质 3 与甲种一致 4 与乙种一致 A.1、3 B1、4 C2、3 D2、4 解析:“杂合”噬菌体的遗传性状是由其所含的DNA决定的,如含甲的DNA,其子代的性状和甲种噬菌体
15、相同。答案:B 3(2010江苏高考)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 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C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解析:不同的生物遗传物质不同,而不同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结构也不同,蛋白质是生物性状的直接体现者,故推测遗传物质可能是蛋白质;与蛋白质相比DNA更耐高温,故DNA的热稳定性大于蛋白质,另外蛋白质也不能自我复制;由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故推测不同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可能贮
16、存大量的遗传信息。答案:C 4(2010江苏高考)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 确的是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解析:豌豆、酵母菌均为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均为DNA,且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染色体上。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DNA、HIV的遗传物质为RNA,DNA、RNA的组成元素均为C、H、O、N、P。RNA水解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答案:B5(2009江苏高考)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 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下列4组实验(见下表)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实验编号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病斑类型 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 a型TMV感染植物 a型 a型 b型TMV感染植物 b型 b型 组合病毒(a型TMV的蛋白质b型TMV的RNA)感染植物 b型 a型 组合病毒(b型TMV的蛋白质a型TMV的RNA)感染植物 a型 a型 A实验 B实验 C实验 D实验 解析: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遗传特性是由RNA决定的,实验组合病毒的遗传物质是b型TMV的RNA,所以分离出的病毒类型应该是b型。答案:C 注:点击此图片进入“课时跟踪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