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57 ,大小:3.11MB ,
资源ID:13282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28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三维设计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②第三单元第一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人教新课标).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三维设计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②第三单元第一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人教新课标).ppt

1、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判断正误 1S型肺炎双球菌有毒性,R型肺炎双球菌无毒性。()2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 鼠尸体中提取到的细菌全部是S型细菌。()3格里菲斯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4艾弗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填空 1T2噬菌体 组成 :含P :含S生活方式:在大肠杆菌体内增殖过程:吸附侵染注入合成释放 DNA 蛋白质 寄生 2实验过程(1)标记噬菌体:用分别含 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分别培养T2噬菌体得到分别含35S蛋白质和32P DNA的噬菌体。35S和32P(2)侵染细菌 3结论:是遗传物质。DNA

2、 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判断正误 1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2DNA和RNA都可作为遗传物质。()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 主要的遗传物质。()1体内转化格里菲斯 无毒的 R 型活菌注射 小鼠结果 不死亡有毒的 S 型活菌注射 小鼠结果 死亡有毒的 S 型活菌加热 有毒的 S 型死菌注射 小鼠结果 不死亡无毒的 R 型活菌加热杀死的 S 型菌注射 小鼠结果 死亡 分离S 型活菌培养 S 型活菌2体外转化艾弗里 3体内转化与体外转化的关系 体内转化实验说明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

3、失活,但DNA在加 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被打断,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2转化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 DNA中,即实现了基因重组。3转化后形成的S型细菌可以遗传下去,说明S型细菌的 DNA是遗传物质。4转化的效率较低,转化受DNA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 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影响,因此只有少部分R型细菌被转化为S型细菌。1在肺炎双球菌感染老鼠的实验中,下列实验结果不正确 的是 ()A注射R型菌后,老鼠不死亡 B注射S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 型细菌 C注射R型菌及热处理的S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 内只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 D注射S型菌及

4、热处理的R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 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解析:注射R型菌及热处理的S型菌,S型细菌的DNA使无毒的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细菌,使小鼠死亡,小鼠体内既能分离出S型细菌,又能分离出R型细菌。答案:C 2(2011徐州模拟)“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A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 射,并形成对照 B用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的含量 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 D将S型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 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 解析

5、:当把S型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与R型菌混合培养后,发现只有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菌发生转化,出现S型菌,而加入其他因子的培养基中R型菌(如加入蛋白质)不发生转化,即不出现S型菌。答案:D 1噬菌体的复制式增殖(1)模板:噬菌体 DNA。(2)合成 DNA 的原料: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3)合成蛋白质原料: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场所:大肠杆菌核糖体2实验步骤及结果与结论 1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 的原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

6、离心机分离,这一段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 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2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比较 相同点 均使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处理,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都遵循了对照原则 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不同点 方法 不同 艾弗里实验 直接分离:分离S型细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菌混合培养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的特殊元素(32

7、P和35S),侵染时自然分离 特别提醒 因噬菌体蛋白质含有DNA没有的特殊元素S,所以用35S标记蛋白质;DNA含有蛋白质没有的元素P,所以用32P标记DNA;因DNA和蛋白质都含有C、H、O、N元素,所以此实验不能用C、H、O、N作为标记元素。3(2011临川模拟)噬菌体内的S用35S标记,P用32P标记,细菌内蛋白质含32S,DNA含31P,用该噬菌体去侵染细菌后,产生了许多子代噬菌体,那么在子代菌体中35S和32P的分布规律是 ()A外壳内有35S和32S,核心内只含有32P B外壳内只有32S,核心内只含有32P C外壳内有35S和32S,核心内含有32P和31P D外壳内只有32S,

8、核心内都含有31P 解析:噬菌体是一类以细菌为寄主的病毒,由含S的蛋白质构成的外壳和由DNA构成的核心组成。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细胞外面,只有DNA分子进入细菌细胞内,以噬菌体的DNA分子为模板复制出新的DNA分子和控制形成新的蛋白质外壳。在复制的子代 DNA分子中,由于原料由细菌提供,因此子代DNA中只有2个DNA分子中含有噬菌体DNA分子提供的32P和细菌提供的31P,其余只含31P;而合成蛋白质外壳所用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因此不会含有35S。答案:D 4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噬菌体的 遗传物质是DNA,以下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用分别含有35S

9、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 利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用噬菌体分别与含有35S和32P的细菌混合培养 用含35S和32P的噬菌体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 放射性检测 离心分离 A B C D 解析:噬菌体不能用一般培养基培养,应先获得分别由35S和32P标记的细菌,再让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5S和32P标记的细菌,从而获得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再离心分离,最后进行放射性检测。答案:A 命题角度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分析 (1)从近几年新课标地区生物试题看,考查点主要有: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分析及拓展应用,如2010年江 苏卷T4,2009广东卷T9。不同

10、生物的遗传物质种类,如2009年江苏卷T5。(2)本部分内容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在命题角度上,以肺炎 双球菌为素材,综合考查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免疫等有关知识;以噬菌体为素材,综合考查病毒的结构、DNA的复制及实验分析将是高考命题的新趋势。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 基中获得的 B本实验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 成只有蛋白质和DNA 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 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若噬菌体繁殖三代,则子代噬菌体中含35S的占1/4 解析 病

11、毒的繁殖离不开活细胞,要标记噬菌体,应先标记培养噬菌体的细菌细胞。实验中采用搅拌的手段是为了把细菌和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分开。35S标记蛋白质外壳,外壳没有注入细菌中,子代噬菌体中不含有35S。答案 B 本讲实验同位素标记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1标记某元素,追踪其转移过程。如在光合作用中,分别用18O 标记 H182 O 和用 14C 标记 14CO2,以追踪 18O 和 14C 的转移途径:(1)14CO214C3(14CH2O)(2)H182 O18O22标记特征元素,探究化合物的作用。如T2噬菌体侵染细 菌实验:(1)32PDNA,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35S蛋白质,证明蛋白质外壳未进入

12、细菌体内,推测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3标记特征化合物,探究详细生理过程。如:(1)3H标记亮氨酸,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2)15N标记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图: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选项 放射性 S元素 P元素 A 全部无 全部32S 全部31P B 全部有 全部35S 多数32P,少数31P C 少数有 全部32S 少数32P,多数31P D 全部有 全部35S 少数32P,多数31P 解析 病毒侵染细胞时,蛋白质外壳留在

13、外面,只有核酸注入细胞,由图可知,病毒先在含32P的宿主细胞1中培养(其DNA被32P标记),然后转移到含35S的宿主细胞2中培养。病毒复制自身的遗传物质所用的原料中有宿主细胞的31P(不具放射性),也有自身核酸(含32P),故子代病毒的核酸大多含31P,少数含32P;病毒合成的蛋白质外壳所用的原料都是宿主细胞2的,故全被35S标记。答案 D 1(2010上海高考)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 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只有35S 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只有32P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以亲代噬菌体的DNA为模板,以大肠

14、杆菌的成分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故子代噬菌体中部分含32P标记,全部含35S标记。答案:A 2(2010海南高考)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 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杂合”噬菌体的组成 实验预期结果 预期结果序号 子代表现型 甲的DNA乙的蛋白质 1 与甲种一致 2 与乙种一致 乙的DNA甲的蛋白质 3 与甲种一致 4 与乙种一致 A.1、3 B1、4 C2、3 D2、4 解析:“杂合”噬菌体的遗传性状是由其所含的DNA决定的,如含甲的DNA,其子代的性状和甲种噬菌体

15、相同。答案:B 3(2010江苏高考)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 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C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解析:不同的生物遗传物质不同,而不同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结构也不同,蛋白质是生物性状的直接体现者,故推测遗传物质可能是蛋白质;与蛋白质相比DNA更耐高温,故DNA的热稳定性大于蛋白质,另外蛋白质也不能自我复制;由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故推测不同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可能贮

16、存大量的遗传信息。答案:C 4(2010江苏高考)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 确的是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解析:豌豆、酵母菌均为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均为DNA,且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染色体上。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DNA、HIV的遗传物质为RNA,DNA、RNA的组成元素均为C、H、O、N、P。RNA水解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答案:B5(2009江苏高考)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 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下列4组实验(见下表)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实验编号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病斑类型 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 a型TMV感染植物 a型 a型 b型TMV感染植物 b型 b型 组合病毒(a型TMV的蛋白质b型TMV的RNA)感染植物 b型 a型 组合病毒(b型TMV的蛋白质a型TMV的RNA)感染植物 a型 a型 A实验 B实验 C实验 D实验 解析: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遗传特性是由RNA决定的,实验组合病毒的遗传物质是b型TMV的RNA,所以分离出的病毒类型应该是b型。答案:C 注:点击此图片进入“课时跟踪检测”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