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26670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 客观题一单项选项题,每题2 分(共30题,60分)1. 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相关历史,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言论,正确的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德国皮洛夫)日本既已加入,我若不参加,日本对青岛势必染指掠夺。(中国段祺瑞)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英国格雷)这场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意识。(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反映了后起的德国要求重新

2、划分世界,是造成冲突的根源;指的是1917年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是关于对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的看法;指的是一战的影响,故其顺序为,排除ABD,选C。2. 1919年2月,法国在和平会议上提交备忘录:“危险来自德国拥有莱茵河左岸和莱茵河上的桥梁。”为解决此“危险”,协约国所作的决定有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为非军事区同意法国与小协约国签订同盟条约建立法国保护的“莱茵共和国”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在巴黎和会上法国要求严重削弱德国的

3、史实,结合凡尔赛和约内容可知,符合题意。 不符合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故选组合,排除BCD,选A。3. 列宁指出:“凡尔赛体系使世界十分之七的人口陷于被奴役的地位。这些奴隶遍及全世界,受英国、法国和日本等一小撮国家的宰割。”这表明该体系A. 加强了英国殖民帝国的地位B. 带有帝国主义的掠夺性C. 形成了稳定的国际关系秩序D. 解决了法德之间的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凡尔赛体系使世界十分之七的人口陷于被奴役的地位。这些奴隶遍及全世界,受英国、法国和日本等一小撮国家的宰割”可以看出凡尔赛体系具有帝国主义的掠夺性,故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凡尔赛体系的世界影响,不是强调对英国的作用,故A项错

4、误。材料体现的是凡尔赛体系具有帝国主义的掠夺性,这就会加剧被奴役地区的反抗,不利于国际关系的稳定,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4. 1921年,美国向英、中等国发出正式参会邀请,邀请书中第二部分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为消除“误会”,该会议签署了A. 凡尔赛和约B. 五国条约C. 非战公约D. 洛迦诺公约【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的叙述,参与国家有美国、英国、中国。根据“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可知,这次会议应该是华盛顿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为了解决了国家之间的“误会”,签订了五国公约,

5、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考点:20世纪的和平与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五国公约5. 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它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美、英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B. 中国是国联的参加国C. 力图遏制日本势力的扩张D. 英日同盟的宣告失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英美与日本侵华问题上的矛盾。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影响到英美在华利益。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正是为了遏制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张。所以本题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考点

6、: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华盛顿会议。6. “法西斯主义”泛指最反动、最野蛮的独裁制度和思想体系。20世纪30年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走上法西斯主义集权统治道路的根本原因是A. 国内严重的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的激化B. 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和竞争的激化C. 法西斯集团的欺骗宣传和恐怖活动D. 通过战争和军事工业摆脱经济危机【答案】A【解析】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导致一些国家社会危机深重、阶级矛盾尖锐,法西斯势力乘机兴风作浪,一些国家为摆脱危机走上了法西斯主义集权统治道路。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中“根本原因”的要求,排除B、C、D项。7. 1933年12月,联共(布)决定,苏联不

7、反对在国际联盟范围内缔结抵御德国侵略的区域性共同防御协定。除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外,其它欧洲国家可按意愿参加。l939年4月,苏联向英法建议:在英法苏之间缔结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反侵略互助条约。这反映了A. 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期待B.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C. 由于意识形态导致两大阵营的对抗D. 苏联是抵抗法西斯的中坚力量【答案】A【解析】【详解】个人那句材料可知,苏联有缔结抵御德国侵略的区域性共同防御协定的意愿,也愿意在英法苏之间缔结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反侵略互助条约,故A正确。材料主旨是苏联加强欧洲防御的期待,不能直接得出二战即将爆发的结论,故排除B。两大阵营的对抗是二战以后出现的,与

8、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材料主旨是苏联加强欧洲防御的期待,也不能直接得出苏联是抵抗法西斯的中坚力量,D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8. 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该历史事件是A. 德国对法国发动总攻B. 慕尼黑协定的达成C. 德国出兵莱茵非军事区D.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参加的情况下,签署把苏台德等地区割给德国的协议,这正是题干所述大国为了自身利益出卖苏台德等

9、地区的主权,希望以此阻止德国纳粹的贪婪欲望。但1939年3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同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故答案为B项。ACD项,根据所学可知,德国对法国发动总攻是在1940年;1936年3月,德国出兵进占莱茵非军事区;德国出兵1939年8月,苏、德在莫斯科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此三项都与材料“转年大战爆发”不符,排除。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等国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达成了若干协议,由此形成了雅尔塔体系,这一体系的实质是A. 维护战胜国利益,保持世界和平B. 维护反法西斯同盟,共同主宰世界C. 以实力为依据,美苏划分势力范围D. 两个阵营对立,形成争霸局面【答案】C【解

10、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二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这样,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故答案为C项。A项,维护战胜国利益,保证世界和平是雅尔塔体系的主要责任,但不是实质,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反法西斯同盟参与的国家有多个,并非只有美、苏两国,但“二战”后期的雅尔塔体系实际是美、苏两分天下,“共同主宰世界”的说法与之不符,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形成争霸局面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建立,排除。10.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

11、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承认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并不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美国就应支持和援助它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由于( )A. 自身实力的削弱B. 冷战的需要C. 经济危机的困扰D. 不结盟国家的斗争【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亚洲的一些不结盟国家的争取,这主要和当时美苏冷战对中间势力的争夺有关,B正确;美国在二战结束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A排除;当时美国经济发展处于“黄金时期”,C排除;不结盟运动是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D排除

12、。故选B。11. “既实现美国人道主义动机,又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同时也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当代史家帕尔默这段话所评价的这一政策A. 标志美苏冷战拉开序幕B. 确立了美国在世界金融体系的霸主地位C.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D. 为美国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答案】D【解析】【详解】二战后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既满足了美国销售国内产品的需要,也实现了遏制共产主义国家苏联的目的,为美国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D正确;美苏冷战拉开序幕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A错误;确立了美国在世界金融体系的霸主地位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错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的是罗斯福新政,C错误

13、。12. 如图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一幅漫画,柜子上写着“核战争”三个字,肯尼迪对赫鲁晓夫说:“咱们给这玩意加把锁吧!”该漫画说明当时A. 世界冷战格局正在形成B. 美苏寻求理性方式解决争端C. 古巴导弹事件持续升级D. 美苏争霸呈现苏攻美守态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咱们给这玩意加把锁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核武器上“加把锁”说明美苏双方均有意限制核武器危机的升级,体现了当时美苏寻求理性方式解决争端,故B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咱们给这玩意加把锁吧!”可知,体现了美苏寻求建立国际战略平衡,没有体现美苏之间的对抗加深,无法体现世界冷战格局形成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4、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时期最严重正面对抗事件,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美苏正面对抗事件,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美苏双方均有意限制核武器危机的升级,体现了当时美苏寻求理性方式解决争端,而没有体现美苏争霸呈现苏攻美守态势的信息,故D选项错误。13. 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后,美国制造各种借口伺机对叙利亚施压,以期实现其政权更选。西方大国也以“保护的责任”自诩,干涉中东,使其陷入长期战火。这些现象说明A. 西方干涉加剧了地区间的矛盾冲突B. 霸权主义是造成地区动荡的根源C. 叙利亚内战加剧了国际的紧张局势D. 美国干涉开始导致地区力量失衡【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美国等西方大国

15、对中东地区的干涉使该地区长期陷入战火,战乱无法平息,这说明西方干涉加剧了地区间的矛盾冲突,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造成地区动荡的根源是民族矛盾、领土争端或教派冲突等内部因素,不是外部因素;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西方国家的干涉对中东地区局势的影响,并非是叙利亚内战对国际局势的影响;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地区力量的失衡是从美国干涉开始的。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4. 萨达特墓碑上写着这样的铭文:“萨达特总统,是战争的英雄,和平的英雄,他为和平而生,为原则而死。”说他是“和平的英雄”主要是因为A. 主持巴以和谈,帮助建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B. 与以色列签署“戴维营协议”,实现双方和解C.

16、 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维护民族利益D. 接受“土地换和平原则”,正式启动中求和平进程【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说萨达特是“和平的英雄”主要是因为他与以色列签署“戴维营协议”,实现双方与解,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纳赛尔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维护民族利益,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15. 二战后,导致发展中国家出现局部战争的外部因素是A. 领土纠纷B. 民族、宗教矛盾C. 地区霸权主义D. 美苏等国干涉【答案】D【解析】领土纠纷属于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因素,故A错误;民族、宗教矛盾也属于发展中国家之间内部的因素,故B错误;部分发展中国家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导致局部战争爆发,这也属于主观因

17、素,不是外部因素,故C错误;美苏等大国的干涉,导致发展中国家出现局部战争,这属于外部因素,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词“外部因素”,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美苏等大国的干涉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6.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 地方无选举权B. 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 察举制的弊端D. 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推举六名孝廉”可直接判断是

18、汉朝推行的察举制,但材料中“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说明了察举制存在的一些弊端,即重门第,据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察举制是自下而上的地方举荐制度,排除A、D;B是九品中正制,不合题意,故选C。【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17. 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 施政观念上民主追求B. 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 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 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答案】C【解析】【详解】唐代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负责草拟,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相互制约,又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同时,通过分权达到加强君权的目的。故

19、C正确。18. 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A. 甲说、乙说B. 甲说、丙说C. 甲说、丁说D. 乙说、丙说【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注意题目的时间“宋代”。宋代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从“钱、权、兵”等方面削弱地方与中央官制,所以甲、乙的说法符合题目要求。丙说的“中书省”“行省”是元代的;丁说的“军机房”是清朝的。故选A。【考

20、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初的集权措施、分权措施(枢密院)。19. 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 秦代B. 汉代C. 唐代D. 宋代【答案】D【解析】“秘阁”、“通判”等官职均为宋代设置。20.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材料意在说明行省制下()A. 中央政府权力遭到严重削弱B. 地方与中央的相互制衡C. 中央集权与地

21、方分权相结合D. 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从材料“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可以看出,行省是元朝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官员具有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权力,聚集地方财富上交中央,说明行省制度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给予地方很大权力,只是地方在行使权力时要受中央节制,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21. 据统计,明朝监察御史共209人,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充任六科给事中的人选,一般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这表明当时A. 我国监察制度走向完备B.

22、 注重考查监察官员素质C. 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D. 科举是官员的主要来源【答案】B【解析】【详解】明朝监察官员多半是进士出身,六部给事中一般是有一定资历和工作能力的人,表明明朝监察官员的人用比较重视其任职资格,故B项正确。明朝的监察制度是服务于皇权的需要,并不是走向完备,A错误;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是指军机处的设立,C错误;科举是监察官的主要来源,而非言员(六科给事中)的主要来源,D错误。22. 明万历中后期,皇帝长期怠政,内阁缺员也不及时补缺,此时的内阁已经“无可为之事”,有抱负的内阁成员以乞休的方式保其志节,然而对此皇帝也“不允所辞”。这反映了明代内阁A. 对皇权具有依附性B. 辅佐功能

23、无法发挥C. 权力大小极不稳定D. 较少参与政治决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内阁缺员也不及时补缺,此时的内阁已经无可为之事,有抱负的内阁成员以启休的方式保其志节,然而对此皇帝也不允所辞”可知,皇帝长期怠政,内阁权力有所扩大,但仍然受皇帝控制,故A正确;皇帝长期怠政,内阁辅佐皇帝处理政务,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内阁权力不稳定,排除C;内阁没有决策权,材料无法体现“较少参与政治决策”,排除D。23.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 君主专制被颠覆B. 中

24、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 君权至上的后果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中的现象都是在皇帝没有能力掌握朝政的情况下,选择可以信赖的人来暂时掌管权力,这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变态形式,故C项正确;君主专制被颠覆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体制主要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题干现象与中央集权体制无关,故B项错误;皇权至高无上,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24. 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 )A.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B. “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C. 选调翰林等官人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D 军国大计,罔

25、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D是雍正时设军机处,相比较而言,军机处的设立是清前期最重要的加强皇权的措施,也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故D正确。【详解】25. 古希腊诗人阿尔凯奥斯说:“不是因为房屋最终在这里建起,或是坚固城墙在这里伫立,不是运河或码头让城邦成为城邦,而是这里的人们能使用他们的机会。”阿尔凯奥斯所言与城邦相关,据此可以说明城邦的一大特点是A. 城邦林立B. 独立自治C. 小国寡民D. 民主政治【答案】D【解析】据材料“不是因为房屋最终在这里建起而是这里的人们能使用他们的机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们能使用他们的机会”

26、反映了民主政治的特点,故D选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城邦林立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城邦的独立自治,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说明城邦的小国寡民的特点,故C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人们能使用他们的机会”,学生应该可以正确理解这是雅典直接民主的特点,据此即可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答案。26. 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一个雅典男公民娶了一个漂亮的女奴,后来又嫌弃她身份低下,于是将其休回娘家,如果该女子到法庭起诉其丈夫,你认为法庭将A. 进行调解,劝其和解B. 制止该男子行为,宣布休妻无效C. 要求男子赔偿,维护妇女合法权益D. 不予理睬【答案】D【

27、解析】试题分析:雅典的法律只维护公民和自由民的利益,不维护奴隶的利益;因此对题干中的案例法庭将不予理睬,故选D考点: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 点评:关于雅典民主制度,还可以考查雅典民主的形成过程: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的影响,尤其是对后世的影响是常考的内容。27. 近代民主制度的源头始于雅典,下列民主政治的运作方式不源于雅典的是( )A. 差额选举制B. 议会制C. 两党制D. 比例代表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两党制不是源于雅典,而是出现于17世纪的英国,指辉格党和托利党,后来改名为自由党与保守党。两党制也为后世很多国家所采用,故C项符合题意,ABD均源自

28、于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形式,故不符合题意,排除。28. 英国经济学家阿弗里德马歇尔曾有如下评说:“我们今天经济制度的得失,间接受罗马思想之影响不少;个人有勤治其事之精神为今天经济制度之所长,过于注重权利观念为今天经济制度之所短;二者皆与罗马法律制度有极深关系。”那么能体现古罗马法精神的评价是A. 主张消灭一切阶级压迫B. 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 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 反对私有制基础上的人人平等【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个人有勤治其事之精神为今天经济制度之所长,过于注重权利观念为今天经济制度之所短;二者皆与罗马法律制度有极深关

29、系。”可得出,其主要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故选B。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罗马法的特点【详解】29.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它的制定A. 消除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B. 扩大了法律的适用范围C. 使法律的不确定性被减少D. 提高了平民的社会权力【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避免了贵族们任意曲解法律的问题,这样就使法律的不确定性减少,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并未消除,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法律的适用范围也未扩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十二铜表法并未起到提高平民的社会权力的作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3

30、0. “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由此可见,万民法对公民法的突破体现在简洁灵活而实用有效注重调解经济和民事纠纷注重国家行政和诉讼程序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表明在具体内容上部分继承,反映了万民法的简洁灵活而实用有效,正确;“吸收了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说明了注重调解经济和民事纠纷,正确;罗马法不断发展,

31、3世纪,随着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所以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正确;“注重国家行政和诉讼程序”在材料中无体现,不合题意,故C项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万民法第II卷 主观题二主观题(共40分)3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二战以来的局部战争,复杂多样。有的被称为“冷战”下的“热战”,有的被称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有的被称为现代高科技战争。材料二和世界大战相比,局部战争似乎对人类的威胁较小,但有统计表明,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共发生大小280多场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平均每年6次以

32、上,造成的总损失远远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仅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3年报告,自1990年以来,就有200万儿童死于战争,600万儿童受伤或残废!材料三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都进行了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反思,并做出了许多的尝试和努力。这些反思和努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弥足珍贵。(1)试各举一例材料一中各种类型的战争。(2)结合当今世界的主题,就材料二谈谈你对局部战争的认识。(3)根据材料三,试分别举出一战后、二战后国际社会有关维护世界和平的重大举措。【答案】(1)朝鲜战争或越南战争;印巴战争或两伊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或伊拉克战争。(2)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局部战争给人类发展带来

33、巨大灾难、破坏和威胁;应努力制止非正义战争,积极采取和平手段解决国家民族和地区间的矛盾,维护人类世界的和平与安全。(3)一战后:建立国际联盟,维护和平,实行集体安全;签订非战公约,规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二战后:成立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推动非殖民化;召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各国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反战运动。【解析】【详解】(1)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朝鲜战争或越南战争是“冷战”下的“热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巴战争或两伊战争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或伊拉克战争被称为现代高科技战争。(2)认识:根据所

34、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根据材料“平均每年6次以上,造成的总损失远远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可知,局部战争给人类发展带来巨大灾难、破坏和威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应努力制止非正义战争,积极采取和平手段解决国家民族和地区间的矛盾,维护人类世界的和平与安全。(3)一战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英法主导下建立国际联盟,维护和平,实行集体安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签订非战公约,规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二战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成立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推动非殖民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召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根据所

35、学知识可知,1955年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各国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反战运动。3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植根于小农经济,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

36、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

37、家谱在当今的作用。(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答案】(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解析】第(1)问分析原因时,注意从政治、道德观念、经济等方面展开分析,并且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作用时注意多角度分析,抓住道德、人际关系、政治几方面展开理解。第(2)问注意紧扣材料,依据材料二中“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的信息全面分析,综合归纳。第(3)问属于开放题型,回答问题依据材料围绕“家谱的文化价值以及史料价值”等角度分析回答,注意从一分为二角度展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