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单元过关一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26206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1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单元过关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单元过关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单元过关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单元过关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单元过关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单元过关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单元过关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单元过关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单元过关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单元过关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单元过关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单元过关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单元过关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单元过关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过关一中国古代史易错题归类练易错点1辨不清历史现象与历史本质1中国许多家族都有续家谱、族谱的习惯,著名的有“孔氏家谱”,在南方一些地区至今仍对“续谱”情有独钟。这种对祖先的崇拜本质上体现了中国()A农耕文化的传承性 B宗法制度的优越性C家国情怀的普遍性 D国民心理的劣根性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中国农耕文化集合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和特征。“续谱”的行为反映出对祖先的崇拜,是宗法血缘关系对后世的影响,其本质是农耕文化的传承,故选A项。宗法制度在春秋时期已开始瓦解,故B项错误;家国情怀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对祖先的崇拜不是国民心理的劣根性,故D项错误。2秦代北

2、方的郡只相当于今天的一两个地区,河东郡就略似今天山西省的临汾、运城两地区;而南方的郡有如今天的一个省或更大,九江郡起初就相当于今天安徽省及江西省的大部。后来南方政区的幅员越变越小,其政区幅员的变化效率比北方要快。这种变化表明()A统治疆域的扩大 B北方经济的衰落C中央集权的加强 D政区细化的趋势答案C解析郡的幅员变小与统治疆域扩大无关,故A项错误;秦朝至唐朝中后期北方经济依然领先于南方,故B项错误;秦朝时南方郡的幅员要远大于北方郡,但后来南方郡的幅员越变越小,且变化效率比北方要快,说明秦朝以后各朝代通过缩小南方郡的幅员来控制南方郡,因而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故C项正确;政区细化是材料表象,背后

3、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故D项错误。易错点2史料解读不透3(2018武昌5月调研,24)孔子不以族源作为辨别华夷的首要标准,认为华夏之作为违背礼乐文明则应贬其为夷狄,夷狄之作为符合礼乐文明则应褒其为华夏。孔子的态度说明()A华夷观念已经不复存在B文化认同成民族间纽带C华夏已被周边民族同化D血缘关系失去政治意义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孔子辨别华夷的首要标准是看其言行是否符合礼乐文明,说明文化认同成民族间纽带,故选B项。当时华夷观念依然存在,故排除A项;华夏没有被周边民族同化,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D项。4汉武帝时,许昌、薛泽、庄青翟、赵周等为丞相,“皆娖娖(小心谨慎之意)廉谨,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

4、能发明功名有著於当世者”,于是设立中朝。据此,中朝的设立()A主要目的在于强化专制B为弥补宰相才干不足C为改变频繁换相的局面D与“外朝”相互牵制答案B解析本题容易误选A、D两项,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不能解读材料本意,而想当然认为设置中朝是为了与外朝相互牵制,从而加强君主专制。据材料中丞相为人谨慎、并没有突出才能,故选B项。5王昶在军机处题名记所载,“内而六部各卿寺及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则十八省及边疆将军、办事大臣,迄于属国,有事无不综汇”。材料表明军机处()A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B是国家重要的监察机构C是权力最大的决策机构D是国家重要的军政部门答案D解析本题容易受材料中“有事无不综汇

5、”的影响,误选C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军机处对国家军事、行政大事有权纵览,但没有决策权,由此可以判断军机处是国家重要的军政部门,故选D项。易错点3分不清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6(德州市2019届一模,24)西周初年青铜铭文和文献记载,周公辅佐成王、平定东方、封建诸侯,是人臣典范。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作中开始把周公与禹汤文武并论,出现越来越多更为详细的周公的言论。汉代以后周公的圣人形象得到进一步充实。对此演变,合理的说法是()A周公本人政治经历复杂多变B后人借助周公阐发自身主张C历史人物同期记载才更真实可信D新史料的发现弥补前代研究不足答案B解析本题易错选D选项,分不清历史史实中的“周公”与后世不断

6、丰富的“周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误以为后世发现新史料弥补了前代研究的不足。从材料“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作中开始把周公与禹汤文武并论,出现越来越多更为详细的周公的言论。汉代以后周公的圣人形象得到进一步充实”可知,春秋时期及汉代以后,人们对“周公”的形象不断进行充实的目的是借助“周公”来表达自己的主张,故选B项。7(湖北省八市2019届一模)下表反映了秦汉时期山东部分地区郡县设置情况秦汉时期山东部分地区郡县设置情况表古国始封国都今地存灭始置州郡县时期莒少昊后嬴姓国,周武王封之于莒莒县历夏商、周武王又封之于莒,战国时灭于楚秦因置(莒)县薛黄帝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禹封为侯滕州市东薛城历夏商西周,至战国

7、灭于齐秦因置郡,西汉废郡为县鲁周武王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曲阜市历西周春秋,战国为楚所灭西汉置县属鲁国,西晋始置郡单有虞氏舜帝师所封单县春秋时为鲁单父邑西汉因置单父县对表中所反映的情况的合理解释是()A姬姓是西周时期分封的主体B秦汉郡县往往沿袭先秦古国国名C兼并战争严重破坏先秦文明D以郡统县的传统发端于秦汉时期答案B解析本题易受材料中战争造成诸侯国灭国的现象影响而误选C项。从表中内容看,先秦时代,山东地区封国林立,随着秦汉这些古国渐趋湮灭,而后继朝代的大多郡县名却以这些古国名为名,故选B项;材料中只有鲁国是姬姓封国,不能说明姬姓是西周时期分封的主体,排除A项;兼并战争严重破坏了西周的分封制度形成郡县

8、,有利于中央集权,以此不能说明严重破坏先秦文明,排除C项;以郡统县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秦汉时期,排除D项。8(山西2019一模)下表是两晋南朝时期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与世家大族在官僚体系中的占比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西晋东晋南朝宗室外戚19%38%7%19%38%世家大族49%64%78%49%64%A.官僚体系日益遭到破坏B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C皇权势力逐渐走向衰微D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倒退答案B解析本题容易误选A项,由于材料中宗室外戚与世家大族在官僚体系中的占比较大,会误认为官僚体系遭到破坏。由材料可知西晋到东晋时期,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在官僚体系中占比降低,而世家大族占比在增

9、大,说明这一阶段王权弱于世族;从东晋到南朝时期,宗室外戚比重占比逐步增大,而世家大族占比缩小,说明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故选B项。易错点4不会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9(2018成都检测一,24)某学者提出,西周末期井田制已开始瓦解,当时铁农具和牛耕还没有出现;战国中期,井田制的变革已经完成,此后铁农具开始大量使用,牛耕只在个别地方使用。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井田制的瓦解是铁犁牛耕出现的前提条件B铁犁牛耕的使用不是井田制瓦解的最初原因C土地私有制在西周末期已经确立D经济制度滞后于政治体制的变革答案B解析本题容易误选A,违背了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从材料信息看,该学者认为

10、井田制的瓦解和铁犁牛耕的使用没有多大关系,也就是说铁犁牛耕的使用不是井田制瓦解的最初原因,故选B项。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与史实不符;D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10(潍坊市2019届一模,26)唐代前期的宰相中,科举出身者很少。唐玄宗开元元年到开元二十二年间,宰相中科举出身者有十八人,占这一时期宰相总数的三分之二。唐宪宗以后,进士在宰相和高级官员中更占据了四分之三的绝对优势,终唐一代再没有发生变化。这反映了唐朝()A宰相权力不断加强B社会阶层日益固化C士族势力逐渐削弱D官僚体制渐趋成熟答案C解析本题受材料中“进士在宰相和高级官员中更占据了四分之三的绝对优势,终唐一代再没有发生变化”影响容易误选B

11、项。运用阶级分析法分析唐朝宰相的出身,唐前期宰相出身科举者很少,表明出身士族的宰相较多;唐玄宗、唐宪宗以后科举出身的人数占绝对优势,这反映出士族地主地位的下降,故选C项;材料强调唐朝宰相及高级官员科举出身的人日益增多,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制等促使唐朝宰相权力削弱,排除A项;材料强调官员的科举出身对选官制度的推动而非官僚体制,排除D项。50分钟限时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合肥2019年一模,1)尚书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据下表可知当时()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尚书梓材A.出现了早期

12、的民主启蒙思想B神权色彩异常浓厚C形成了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D儒家思想已经形成答案C解析表格中的四则材料的共同点都强调民的重要性:听取民意、保民,故选C项;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于明清之际,而材料中尚书出现于西周时期,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的是民意,未反映神权色彩,排除B项;儒家思想的创立者是孔子,其生活年代是春秋末期,排除D项。2(山西2019一模,24)在商朝,征伐、祭祀、施政等政治要务都要进行占卜;西周时期,君主管理国家往往关注百姓的议论。这反映了()A商朝政治制度被西周抛弃B国家管理不再借助神权C西周治国理念发生了变化D君主利用民意加强集权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商朝政治事务中带有鬼神等神秘色

13、彩,而西周管理国家则注重百姓的议论,鬼神等神秘色彩淡化,说明西周时治国理念从注重鬼神变为注重人事,故选C项;西周的政治制度方面有继承商朝政治制度,如王位世袭制,排除A项;西周时期依然有着图腾崇拜,说明国家管理依然有借助神权,排除B项;西周时期还未形成集权,排除D项。3(潍坊市2019届一模,24)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春秋时,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这一现象表明()A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B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C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中原诸侯国争

14、霸和少数民族政权和诸侯争霸,体现中原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故选C项,周王朝尚未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排除A项;春秋时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排除B项;春秋时期争霸战争实现了局部统一,排除D项。4(湖北省七市2019一模,24)“籍礼”原是村社中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的集体耕作仪式,行籍礼时,有天子亲执耒耜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表示先天下而耕种。这一礼仪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这反映了()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井田制逐步走向瓦解C古代重农思想的盛行 D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答案C解析“天子亲执耒耜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表示先天下而耕种”表明对农业的重视,故选C项。5(太原市20

15、19年一模,24)韶乐与武乐是流行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宫廷雅乐。韶乐是虞舜太平之乐,侧重于安泰祥和、礼仪教化;武乐是武王伐纣一统天下之乐,侧重于大乱大治、述功正名。孔子认为“武乐尽美而不尽善,韶乐则尽善尽美”。此后各代,皆将韶乐定为国家大典音乐,无出其右。这反映的古代政治理念是()A注重等级 B礼法并施C崇尚和谐 D凸显皇权答案C解析材料“安泰祥和、礼仪教化大乱大治、述功正名”不能体现等级秩序的一面,排除A项;材料“韶乐与武乐大乱大治、述功正名”,属于儒家礼的范畴,不能体现法家法治理念,排除B项;皇帝制度产生于秦代,排除D项。6(2018湖北稳派教育高三第二次联考题,25)观察下图图片主要说明

16、()A建立了系统的中央集权制度B分割宰相权力并趋于完善C创新制度以便加强君主权力D三省六部制度已基本形成答案C解析图片中通过利用身边的人来直接命令中央的执行机构“九卿”,从而使君权得到加强,故C项正确。7(五省高三2019届优创名校联考,2)西汉刘邦至吕后时期,汉朝以郡国并行的方式实行过特殊的东方政策,即在要求中央直辖郡县“奉汉法以治”的同时,允许或默许东方王国不用汉法,从俗而治。据此可知,西汉初期()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急剧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积极缓解文化冲突和对立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答案C解析材料中体现了当时中央对地方的不同的政治统治,特别是“从俗而治”,说明注重缓解文化

17、对立,故选C项;材料中是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不是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急剧激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不是中央行政体制的调整,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王国区域的扩大,排除D项。8(洛阳市、许昌市2019届二模,25)汉文帝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实行“三十税一”,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矿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还下诏命列侯到自己的封国去生活,以减轻吏卒供给输送的劳苦。这些做法()A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B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发展C造成了各诸侯国势力的膨胀D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据材料“除田租税之半,实行三十税一”“减轻吏卒供给输送的劳苦”“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山林川泽,准

18、许私人开采矿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可知汉文帝时采取的措施是为了减轻人民负担,扩大人民生活来源,这有利于当时经济的恢复发展,故选B项;汉文帝所采取的措施不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A项;为民减负,开禁利民,与诸侯国实力的膨胀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放宽重要物资的开采权并不意味着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9(石家庄市2019届二模,25)汉代画像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所示。这表明汉代()图一长袖乐舞图二讲学传经图图三养老图A外儒内法得到推行 B儒家学说影响广泛C仁政观念深入人心 D儒家思想的官方化答案B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经过西汉董仲舒改造之后,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于是出现了“长

19、袖乐舞”“讲学传经”“养老图”等社会现象,故选B项;三个图片反映的都是儒家思想的内容,没有体现出“内法”,排除A项;题干中的三个图片反映的是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社会现象,并不是“仁政”思想的体现,排除C项;题干所反映的只是一些社会现象,并非儒学官方化的结果,排除D项。10(太原市2019年一模,25)汉武帝设刺史,职权为“奉诏六条察州”。西汉中期后,京房(人名)曾经向皇帝奏报新的对官吏考核的方法,皇帝“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考核官吏政绩的事宜),刺史复以为不可”。由此可见,在汉代中后期()A刺史制度渐趋完善 B刺史地位显著提高C刺史监察范围扩大 D刺史职权有所异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奉诏六条

20、察州”“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考核官吏政绩的事宜),刺史复以为不可”,刺史由原来奉诏察州,转变为参与如何考核官吏的决策,故选D项;材料仅体现了刺史职权的变化,不能表明该制度走向完善,排除A项;“显著提高”表述不当,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刺史的职权变化,不能体现其监察范围的大小,排除C项。11(合肥2019年一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农耕规模缩小,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重要产粮区。这表明()A军事战争决定经济兴衰 B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C南方农业技术更加先进 D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答案B解析题干中“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农耕规模缩小,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重要产粮区”,中原为北方,江南为南方,

21、可知南方经济实力增加,故选B项;军事战争决定经济兴衰,表述本身有歧义,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技术还是占据优势,排除C项;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从题干中无法反映,排除D项。12(2018湛江高三调研,26)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面记载的农具和农艺几乎都是两汉时期的,南北朝时期的农具和农艺反而几乎没有介绍。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B先进的耕作方式主要分布在南方C北方小农经济发展停滞D地方割据不利于农业技术的交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南北朝时期的农具和农艺反而几乎没有介绍”,说明南北朝时期农业没有多少发展,故C项正确。13针对“玄武门之变”这一史实,

22、旧唐书高祖本纪中写道: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而新唐书高祖本纪中则写道:庚申,秦王世民杀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两种不同的叙述反映了()A文字史料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B文献记录能够还原全部历史真相C历史事实是由历史叙述呈现的D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答案A解析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后晋处于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需要为新政权正名,新唐书成书于北宋,稳定的封建王朝需要稳定社会秩序,反对夺权,故两本典籍对“玄武门之变”的叙述都带有主观色彩,故A项正确。14造纸业在唐代达到新水平,宣州产的宣纸,洁白柔软,为书画家所钟爱;浙东产的藤纸,坚固耐用,颇受欢迎;益州产的麻纸,

23、品种多样,美观精致,多用于皇帝诏敕和官府文书。这反映了()A南方文化水平的提升B手工业的地区特色明显C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D社会需求决定生产样式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出唐代造纸业的发展,与南方文化水平的提升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宣州产的宣纸”“浙东产的藤纸”“益州产的麻纸”说明手工业的地区特色明显,故B项正确;由材料内容不能推断该造纸业是否为官府经营,故C项错误;材料中不同地区不同特色的纸都受到社会欢迎,生产样式决定社会需求,故D项错误。15(石家庄市2019届二模,26)宋代“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朝廷通过授予“职”来体现文官的特殊地位,其多为进士出身,如太宗时期入龙图阁者

24、,“一经此职,遂为名流”。据此可知宋代()A国家机关行政效率提高B中枢权力机构不断完善C科举制度功能得以加强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答案C解析在宋代,文官被朝廷授予“职”来显示其特殊地位,而文官大多为进士出身,说明通过科举考试来取得“职”的功能增强了,故选C项;宋代的“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据此可知其行政效率有所降低,排除A项;题干并没有详细地介绍其中枢机构的变化情况,排除B项;秦朝已经完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转变,排除D项。16(山西2019年一模)在埃及开罗附近的遗址中,发现唐至宋初的瓷片数以万计;叙利亚沙玛拉遗址发现大批唐代陶瓷器;印度勃拉名纳巴特遗址也发现唐瓷片。以上

25、信息表明唐代()A瓷器是海外贸易的最主要商品B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广C私人海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D中国已经成为东亚文化圈中心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在埃及、叙利亚、印度等遗址都出现了唐代或宋朝的瓷片,联系史实可知唐宋时期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西亚、东非地区,故选B项。17(五省高三2019届优创名校联考,5)宋神宗执政前期允许未立市舶机构的港口实行直航贸易。执政后期只允许位于南海贸易中转站的海南岛进行直航贸易以补贴地方财政,其余未立市舶机构的港口只能实行转口贸易。这一变化表明()A宋代海外贸易发达B重农抑商政策被打破C商业税收成为主要财源D国家经济攫取能力增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宋代由允许部

26、分港口进行直航贸易到对大部分港口的直航贸易进行限制,实行转口贸易,说明国家对海外贸易控制的加强,故选D项;材料并未说明对外贸易的发达与否,排除A项;我国古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打破,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说明对外贸易成为主要的税收来源,排除C项。18(五省高三2019届优创名校联考,6)学者仲富兰在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中写道:“唐代以后,特别是宋代市民生活的繁荣,使一向带有神秘色彩的岁时节日逐渐世俗化,民间节日向着民众休息和娱乐的方向发展。”导致宋代节日世俗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繁荣的市民生活 B宋词的推波助澜C发达的商品经济 D宽松的文化氛围答案C解析材料中宋代的岁时节日的世俗化和“民间节

27、日向着民众休息和娱乐的方向发展”主要原因是因为宋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故选C项;繁荣的市民生活是对材料现象的表述,排除A项;宋词是市民生活发展的产物,不是原因,排除B项;宽松的文化氛围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19(福州市2019年一模,26)据下表可推知两宋时期()两宋儒学学术流派代表人物简表流派代表人物生卒年代籍贯濂学周敦颐10171073年湖南道州关学张载10201077年陕西凤翔临川学王安石10211086年江西临川洛学程颢10321085年河南伊川程颐10331107年河南伊川闽学朱熹11301200年江西婺源婺学吕祖谦10371181年浙江金华永康学陈亮11431194

28、年浙江永康永嘉学叶适11501223年浙江温州A.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动摇 B地理差异孕育不同文化C文化的重心向南方转移 D教育发达培养大批人才答案C解析“两宋儒学学术流派代表人物简表”中,其“籍贯”一栏出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向南移的特点,故选C项;“两宋儒学学术流派代表人物简表”体现了儒学的中心地位,排除A项;“儒学学术流派”可知都是儒学,没有不同文化,排除B项;“代表人物”无法体现教育的发达,排除D项。20(洛阳市、许昌市2019届二模,27)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许多王朝在统治初期,都曾出现诛杀功臣的现象。其中,两汉初期和明初尤为严重。出现这种现象本质上是()A强化专制皇权的需要B“家

29、天下”的观念根深蒂固C封建统治残暴的体现D平民皇帝变态的心理反应答案A解析据材料“统治初期,都曾出现诛杀功臣的现象”,结合所学,王朝建立初期的功臣宿将,大都功勋显赫,是专制统治的严重威胁,王朝初期的统治者采取诛杀功臣做法是维护统治的措施,故选A项;“家天下”观念的影响是诛杀功臣的做法的原因而非本质,排除B项;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是专制皇权的表现而不是本质,排除C项;东汉初期统治者并非平民皇帝,排除D项。21(合肥2019年一模)在我国历史文献中,万历皇帝不理政务昏庸荒怠;在朝鲜历史文献中,万历皇帝却是被歌功颂德建坛立祠的大德皇帝。这一现象反映出()A年代久远导致历史叙述莫衷一是B中外历史文献形成证

30、据链印证历史C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历史记载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答案C解析题干中万历皇帝在中国与朝鲜历史文献中评价冲突,可知中朝两国古代对万历皇帝评价不同,故选C项;对万历皇帝的评价看不出是明朝当时还是其他时代,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中外历史文献的冲突,而非相互印证,排除B项;D项中“即可确认”一词不妥,排除D项。22(潍坊市2019届一模,27)据史料记载,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运用数学语言和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河。这说明,明清时期()A王朝权力渐

31、趋衰落 B传统科技停滞不前C近代化倾向已出现 D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答案C解析明清时期思想家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以及近代民主思想启蒙说明开始出现近代化趋向,故选C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逐渐走向顶峰,排除A项;材料体现明清进步思想,排除B项;材料体现明清先进思想而未提及农耕经济发展状况,排除D项。23(石家庄市2019届二模,27)明代专业的旅行指南图已普遍出现,最著名的是一统路程图记。该书绘制了北京、南京及各省的重要地名及主要交通路线,并附录山川险夷、著名物产、治安好坏等。人们外出时可检索路引目录,查找相关地名,便知行程里距和沿途情况。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休闲旅游之风盛行B国内长途贩运贸易的发

32、展C社会服务体系完善D南北经济文化差距的缩小答案B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的区域间长途贸易比较发达,商人的流动性非常大,这才会出现题干中“绘制了北京、南京及各省的重要地名及主要交通路线”“附录山川险夷、著名物产、治安好坏”等内容,故选B项。24(五省高三2019届优创名校联考)雍正时期,为处理西北战事,由皇帝信任的重臣组成内廷高层团队,这是军机处的雏形。乾隆时期,军机处仍是一个非正式建立且基本上无章可循的机构,并将军机处的人数规模减至最小,由官员兼任军机大臣,而不是授予专职。这反映出()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中枢决策机制紊乱C军机处的地位下降 D军事机要日益减少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由雍正

33、设立军机处到乾隆时期,军机处规模缩小,权力减小,说明专制皇权不断强化,故选A项;材料中反映的是军机处职权的变化,不是中枢机构的紊乱,排除B项;材料中说明军机处的权力缩小,不是其地位下降,排除C项;材料中反映的是军机处的权力受到限制,不是军事机要减少,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25题25分,26题12分,共37分)25(天一大联考2019届二测,26)(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秦汉以降曾试图对乡村社会进行直接管理,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治理主要依靠乡官及律令与儒家纲常。唐宋时期乡官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从此,乡村基层管理人员的身份是民而不是官,没有固定的办公衙门和俸禄,这种困境在后世乡村管理中

34、变成常态。自治组织在唐宋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国家通过乡绅、信仰、乡约、宗族等各种形式和力量对乡村实行间接控制。摘编自蒋楠历史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材料二在历史的长河中,宗族及其领袖乡绅是发展地方自治,推动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明清以降,宗族组织不仅遍布中国乡村,而且迅速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承担者。国家政权仅到县一级,县以下则主要依靠乡绅领导的宗族组织的自治。国家在县以下虽然也设立保长、里长之类,但人数极少,且只负责赋税以及兵役、劳役等重大的国家事务。其他诸如和谐稳定、文化教育、扶贫济困等,则完全依赖宗族等社会组织。摘编自韩海浪宗族与古代基层社会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

35、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时期乡官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乡村地方自治的作用。(13分)答案(1)原因:乡官制度存在困境;乡村自治组织的发展;官员多,财政负担加重;人口大量增加,政府难以直接控制。(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作用:弥补了国家行政职能在基层的不足;保证了国家赋税、兵役和劳役的征发;节约了国家的行政成本,稳定了基层社会秩序;导致了乡绅势力的膨胀。(任答4点,言之成理即可)26(2018辽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三阶段考试,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隋代和唐初中唐及晚唐北方水利水利建设遍及黄河流域及西北各地,西汉时

36、期的水利工程几乎全部恢复,并修建了一些新的灌区。最突出的是引黄灌溉的成功和关中水利的恢复。北方战乱,水利建设停滞,进而衰退。从天宝十四年(755年)以后的二十多年中,黄河流域几乎没有兴修新的水利工程,大量的水利工程失修或废弃,关中的农田水利,虽然都是在前代基础上进行的恢复和改建,但渠系较前更密,这些工程大大提高了原有水利工程的灌溉能力与此同时,很多地方人口急剧减少,幸存的一些水利工程灌溉能力也在下降南方水利太湖地区大规模修筑湖堤和海塘,用以抵挡海潮和湖水的泛滥和侵袭,以土塘为主的南北海塘系统已初步形成,南方的灌溉工具除戽斗、桔槔、辘轳等继续使用外,还比较广泛地使用了水车太湖流域、洞庭湖流域和鄱

37、阳湖流域基本上达到了水旱无忧、旱涝有收的目的。其中太湖地区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南方稻区,水库已得到了比较普遍的使用隋唐五代时期的农业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12分)答案论题:隋唐时期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简述:隋代和唐代前期,北方的黄河流域和西北地区恢复了前代的水利工程,并且加以改进,有利于增加农业产量,更多地提高北方农业生产力,这一时期,南方的水利工程则处于逐渐发展时期,农业工具的推广使用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创新。中唐及晚唐时期,北方社会动荡造成水利工程受到严重的破坏,农业生产能力下降。而南方先进的水利工具被进一步推广,较多的水利工程确保了很多地区的农业生产,这使南方的农业生产在全国举足轻重。由此可见,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经济的重心逐渐南移。(“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