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甫诗五首一、课内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月 夜杜 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1)诗中有两个字即写思念之久,又含思念之深,请在诗中找出这两个字,写在下面。(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参考答案:(1)湿,寒。(2)同意。诗人身陷长安,不写自己望月思家,却写妻子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无限的深情都从这想象描写中流出,两地相思,悲苦难言。诗中情景,为月夜独有,因此前人的评价是中肯的。2.阅读下面一首
2、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蜀 相杜 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关于杜甫蜀相一诗的诗眼,有人认为是三、四两句中的“自”和“空”,也有人认为是最后两句。请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自”与“空”两个字,写出了祠堂凄凉冷落的气氛,诗人的万千感慨由此而生发。假如我们不能理解这一点,我们就体验不到诗人表现出来的感伤叹惋的情调。也有人认为此诗的诗眼当是最后两句,认为武侯壮志未酬而身先亡,诗人饱经战乱而屡屡失意,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与武侯的命运颇相似。从影响力来说,尾联自然远胜于
3、颔联,它已成为对赍志而殁的仁人志士寄予痛惜与同情的格言警句。但就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来看,它们是对“自”与“空”的具体阐释和升华,如果忽视“自”与“空”,那么对尾联内涵的感悟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认为把“自”与“空”作为诗眼来理解,更易把握此诗的深刻意蕴。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又呈吴郎注杜 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任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注:杜甫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充饥。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这姓吴的一来就在枣树四周插上篱笆。老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劝告吴郎。(
4、1)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劝告吴郎的?你觉得诗中的劝告有什么特点?(2)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参考答案:(1)第一问:我的做法:扑枣任西邻。妇人的处境:无食无儿,贫到骨。妇人扑枣的心理:心怀恐惧,反而正应该体贴。你插篱笆的影响:她会怀疑你真不让打枣。大的社会背景:官府剥削加上兵荒马乱,大家活得都不容易。第二问:现身说法,措辞委婉,入情入理。(2)系心黎民,忧时伤世。二、课外诗歌鉴赏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今人分析唐诗的一段言论,完成下列各题。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注,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
5、寥。(1)请根据有关唐诗知识分析判断上述一首唐诗的作者是李白还是杜甫,并简述理由。(2)为什么说“诗圣”杜甫已不是盛唐之音?请参照上文来回答。参考答案:(1)该诗为杜甫作品。因其具有杜诗的沉郁顿挫、深刻悲壮、气势磅礴的现实主义风格,同时又是严格工整的七律。(2)从形式来说,杜诗把李白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凝聚在一定的形式、格律中,从而不再是一种天然美、自然美,而是一种人工美、世俗美,为后世提供了可以学到的范本;从内容来说,杜诗更多地关注国远民生,且充满忧患意识,不似李白那么飘逸洒脱,也明显地蕴涵了这个阶级的停滞与走下破路。因而,李白与杜甫是两种风度,两种意境,两种格调,如果说
6、李白是盛唐之音,那么杜甫就是另一种盛唐了。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注尚在,读罢泪沾襟。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作简明解说。(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参考答案:(1)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第2、4、6、8句押韵;颔联、颈联对偶;全诗符合平仄格律要求。(2)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
7、,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凭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新晴野望王 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1)这首诗歌的语言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语言都有什么特色?(2)全诗重点在写景,写人只有后两句。你能想象得出“农人”的劳动情景吗?参考答案:(1)平淡质朴。(2)在山清水秀的村庄里,“农人”们一家大小在田地里欢快地忙碌着,他们的笑声在青山间回荡。三、阅
8、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秋 夜注巴 金 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里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闪了几下。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我抬起头,就好像看见先生站在面前。 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他在房里踱着,在椅子上坐下来,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简单的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躺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来爽朗的笑声 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人。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来。 不管窗外天空漆黑,
9、只要他抬起眼睛,整个房间就马上亮起来,他的眼光仿佛会看透你的心灵,你在他面前想撒谎也不可能。不管院子里暴雨如注,只要他一开口,你就觉得他的每个字都很清楚地进到你的心底。他从不教训人,他鼓励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睁大,牵着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 他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还是那么安静,那么恳切,那么热心,那么慈祥。他坐在椅子上,好像从他身上散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我觉得屋子里越来越温暖了。 风在震摇窗户,雨在狂流,屋子里灯光黯淡。可是从先生坐的地方发出来炫目的光。我不转眼地朝那里看。透过黑色长袍我看见一颗燃得通红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个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
10、东西。我望着这颗心,我浑身的血都烧起来,我觉得我需要把我身上的热发散出去,我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这不是第一回了。过去跟先生本人接近,或者翻阅先生著作的时候,我接触到这颗燃烧的心,我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其实不仅是我,当时许多年轻人都曾从这颗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气,得到启发。 他站起来,走到窗前,发光的心仍然在他的胸膛里,跟着他到了窗前。我记起了,多少年来这颗心就一直在燃烧,一直在给人们指路。他走到哪里,他的心就在哪里发光,生热。我知道多少年轻人带着创伤向他要求帮助,他细心地治好他们的伤,让他们恢复了精力和勇气,继续走向光明的前途。 “不要离开我们!”我又一次听见了这个要求,这是许多人的声
11、音,尤其是许多年轻人的声音。我听见一声响亮的回答:“我决不离开你们!”这是多年来听惯了的声音。我看见他在窗前,向窗外挥一下手,好像他又在向谁吐出这一句说过多少次的话。 雨住了,风也消逝了。天空不知在什么时候露出一点点灰色。夜很静。连他那颗心“必必剥剥”地燃烧的声音也听得见。他拿一只手慢慢地压在胸前,我觉得他的身子似乎微微地在颤动,我听见他激动地、带感情地说: “忘记我。可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们。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什么不可以拿出来的?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过什么顾虑? “难道我曾经在真理面前畏怯?在暴力面前低头? “为了追求真理我不是敢说,敢做,敢骂,敢恨,敢爱,敢叫? “我所预言的将来的光
12、明不是已经出现在你们的眼前? “那么仍然要记住:为了真理,要敢爱,敢恨,敢叫,敢说,敢做,敢追求! “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 静寂的夜让他的声音冲破了。仿佛整个空间都骚动起来。从四面八方送过来响应的声音。声音渐渐地凝结在一起,愈凝愈厚,好像成了一大块实在的东西。不知道从哪里送来了火,它一下子就燃烧起来,愈燃愈亮,于是整个房间,整个夜都亮起来了,就像在白天一样。 那一块东西继续在燃烧,愈烧愈小,终于成了一块像人心一样的东西。它愈燃愈往上升,渐渐地升到了空中,就挂在天空,像一轮初升的红日。 我再看窗前鲁迅先生的身影,它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不见了。 我连忙跑到窗前。我看出来:像初日那样挂在天空
13、里的就是先生的燃烧的心。我第一眼就只看到一颗心。可是我仰起头仔细再看,先生的慈祥的脸庞不是就在那儿?他笑得多么快乐!真是我从未见过的表示衷心愉快的笑脸! 我笑了,我也衷心愉快地笑了。 我知道鲁迅先生并没有死,而且也永不会死! 我回到写字桌前,把野草阖上,我吃惊地发现那一颗透明的红心也在书上燃烧。 原来我俯在摊开的先生的野草上做了一个秋夜的梦。 窗外还有雨声,秋夜的雨滴在芭蕉叶上的声音,滴在檐前石阶上的声音。 可是在先生的书上,我的确看到了他那颗发光的燃烧着的心。注:写作背景:本文写作于1956年9月,正值伟大的思想家鲁迅诞辰75周年、逝世20周年之际,正值国内社会主义革命面临很多困难之时,正值
14、当时文艺界出现了“文艺干预生活”的讨论,巴金此时发表了批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有见地的文章并受到了批评,感到了压力。7.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散文秋夜,这里巴金沿用鲁迅当年用过的题目有什么用意?参考答案:1956年10月,正是鲁迅去世20周年,巴金借用鲁迅当年用过的题目,以怀念、追思、颂扬鲁迅及其精神。8.文章第段“先生的特殊的东西”是指哪些?请根据全文简要概括。参考答案:刚毅的个性;沉着、顽强、不屈的战斗性格;对民族前途的忧虑;对同志的平易近人;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注意从文章对鲁迅先生的肖像、动作、语言描写中分析概括。)9.(1)第段“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个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
15、一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加以阐述。(2)第段中写“不要离开我们”与“我决不离开你们”有什么用意?参考答案:(1)鲜红,给人以热烈、欢快的感觉,又仿佛是种感召,吸引着众多的人们;透明,也就是毫无保留,坦诚相见,内心所思所想,可以光照日月;光芒四射,既是耀眼夺目,又犹如灯塔,给黑暗中的人们指出一条光明大道,同时,也照出妖魔鬼怪的原形嘴脸,使他们无处藏身。作者以形象、简洁的语言,勾勒出鲁迅的为人与性格。(2)强调说明新的时期我们仍然需要鲁迅精神,鲁迅精神永远指引我们前进。10.第段引述了鲁迅先生的八句话,这些话有些是鲁迅的原话,有些略加改造。这段话中句子的语气是怎样逐步变化的?这样写有
16、什么作用?参考答案:从陈述到反问到祈使,语气越来越强烈;语言富于感染力和鼓动性。引述鲁迅先生的话,更充分体现了鲁迅的思想和精神,表现出鲁迅的一贯风格。同时表达作者提出我们今天如何学习鲁迅的愿望。四、语言表达及应用11.下面两个句子用对比和比喻的方式写出人与人之间应具备的关系,请你也用这种方式写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应具有的联系。示例:理解、信任是填平鸿沟的基石;怀疑、疏远是割开感情的利刃。参考答案:(1)热爱、保护是播种绿色的种子;践踏、破坏是制造沙尘的机器。(2)亲近、敬畏是浇灌花卉的清泉;远离、亵渎是摧残草木的风霜。12.阅读下面四则广告词或道路警示语,回答问题。不溶在手,只溶在口。(某巧
17、克力豆)自12月31日起,大西洋将缩小一半。(美国某客机)一毛不拔。(上海梁新记牙刷)事故多发路段,小心驾驶。(某事故多发路段)(1)从中选一则,对其创意或效果进行评价。(2)第则是从直接警示的角度拟写的交通安全广告。按要求变换角度改写这则警示语。(任选一题作答。)A.从委婉警示的角度:B.从幽默警示的角度:参考答案:(1)评价:这则广告既反映了巧克力豆不沾手的特点,显示了它与别的巧克力不同,又暗示了该巧克力豆口味好,以至于消费者不愿让巧克力豆在手上停留片刻。这则客机广告,不正面说客机飞得快,而说大西洋面积缩小了。这种“侧面”说法,巧设悬念,引人入胜,曲径通幽,意味深长。牙刷质量的好坏,主要看
18、牙刷毛的耐用程度,“一毛不拔”可以说是质量的极致。这里贬词褒用,耐人寻味。(2)改写:(A)示例:为了你和家人的幸福,注意交通安全。温暖的家,等着你安全归来(B)示例:不要吻我,我怕羞。开慢点吧,我们已忙不过来。棺材铺13.下面的寻物启事,从内容上看,有若干欠妥当的地方,试对其正文部分作修改。寻物启事 本人于昨日下午2时46分,在人民体育场到幸福路5号楼的途中,不慎丢失一条围巾。该围巾夹在自行车的货夹子上,特点是长条的、棕色的、柔软的。有拾到者,请与幸福路五号楼2l号罗联系。本人必有重谢!失主敬启年月日参考答案:应改为“下午3时左右”(因为原文时间非遗失围巾时间)。应删去(属多余信息)。应删去
19、(围巾“柔软”与否,与寻物无关)。改为“不胜感激”(围巾价值不高,不可能重谢)。14.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受教育程度与对未来生活变化的预期的关系单位:预期小学以下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本科以上悲观10.88.66.95.34.22.1持平21.023.820.017.515.715.2乐观37.142.053.863.870.174.1不确定31.025.619.213.310.08.5(1)根据上表内容,自选角度,撰写一条一句话新闻。(2)要将上表最主要内容作为例证用在调查报告之中,请用简洁的文字加以表述。答案示例:(1)受教育程度与对未来生活变化的预期关系密切(或:相关性影响极为显著)。受教育程度愈高,对未来生活乐观的人愈多。受教育程度愈低,对未来生活悲观的人愈多。(新闻角度可以不同,只要符合上表内容即可。)(2)受教育程度与对未来生活变化的预期的相关性影响极为显著。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者对未来生活持悲观预期者为10.8,持乐观预期者为37.1;而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者对未来生活持悲观预期者仅为2.1,持乐观预期者高达74.1。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