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版新教材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1-1 课时1 反应热焓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21630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5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新教材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1-1 课时1 反应热焓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版新教材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1-1 课时1 反应热焓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2版新教材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1-1 课时1 反应热焓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2版新教材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1-1 课时1 反应热焓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2版新教材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1-1 课时1 反应热焓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22版新教材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1-1 课时1 反应热焓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22版新教材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1-1 课时1 反应热焓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22版新教材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1-1 课时1 反应热焓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22版新教材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1-1 课时1 反应热焓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22版新教材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1-1 课时1 反应热焓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22版新教材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1-1 课时1 反应热焓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22版新教材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1-1 课时1 反应热焓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22版新教材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1-1 课时1 反应热焓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22版新教材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1-1 课时1 反应热焓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22版新教材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1-1 课时1 反应热焓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22版新教材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1-1 课时1 反应热焓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22版新教材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1-1 课时1 反应热焓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022版新教材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1-1 课时1 反应热焓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一节 反应热课时1 反应热焓变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要求1.知道内能是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物质的聚焦状态的影响。2.能辨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形式,能解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3.认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用焓变表示。1.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理解反应热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会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不断完善和改进测定方法。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本质,正确认识和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3.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形成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观念,正确理

2、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概念。自主学习必备知识知识点一 反应热及其测定1.体系与环境以盐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为例体系:将试管中的盐酸、NaOH 溶液及 发生的反应 等看作一个反应体系,简称体系。环境:与体系相互影响的其他部分,如盛溶液的试管和溶液之外的空气等。2.体系与环境的热量交换反应热热量:指因温度不同而在体系与环境之间 交换或传递 的能量。反应热: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 释放 或从环境 吸收 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想一想1 如下图操作,用手触摸烧杯外壁,可感觉到有明显的热量放出,该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属于反应热吗?为什么?答案:不属于。浓硫酸溶于水不是化学变化,所以放

3、出的热量不属于反应热。3.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1)实验装置: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中各仪器(或物品)的名称填在横线上。简易量热计示意图 温度计 玻璃搅拌器 (2)实验测量数据a. 反应物温度(t1) 测量:测量混合前50mL0.50molL-1 盐酸、50mL0.55molL-1 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取 两温度平均值 ,记录为起始温度t1 。b. 反应后体系温度(t2) 测量:将酸、碱溶液迅速混合,用 玻璃搅拌器 匀速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 最高温度 ,记录为终止温度t2 。c. 重复实验操作两次,记录每次的实验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3)实验数据处理可以将本实验中溶液的密度均近

4、似视为1gcm-3 ,反应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该反应放出的热量Q ,则可计算出生成1molH2O 时放出的热量。(4)实验结论大量实验测得,在25 和101kPa 下,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 时,放出57.3kJ 的热量。想一想2 某同学将简易的量热计的外壳换成保温瓶,改成如下装置,分析一下改进后的装置有何优点?答案:改进后的装置保温绝热效果更好,实验结果误差更小。知识点二 反应热与焓变1.内能内能是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和物质的 聚焦状态 等影响。2.焓与焓变(1)焓:一个与 内能 有关的物理量

5、,符号为H 。(2)焓变:中学阶段认为,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热等于反应的焓变,用符号 H 表示,常用的单位是kJ/mol (或kJmol-1 )。3.焓变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关系(1)放热反应: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能量,反应体系的焓减小,H 为 负值 ,即H0 。(2)吸热反应:反应体系从环境中吸收能量,反应体系的焓增大,H 为 正值 ,即H0 。判一判1.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2.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的变化( )3.伴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4.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总焓大于生成物总焓时,反应放热,H 为负值( )4.从微观角度理解反应热的

6、实质以反应H2(g)+Cl2(g)=2HCl(g) 的能量变化为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化学键反应中能量变化断裂或形成1mol 化学键的能量变化断裂或形成化学键 的总能量变化HH吸收436kJ共吸收 679kJClCl吸收243kJHCl放出431kJ共放出 862 kJ结论H2(g)+Cl2(g)=2HCl(g) 的反应热H= -183kJmol-1 ,分析表明, 化学键断裂和形成时 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想一想 下图为氟利昂(如CFCl3 )破坏臭氧层的反应过程示意图。(1)上述过程中涉及化学键的断裂,过程 中断裂了哪种化学键?(2)已知过程 可表示为O3+Cl=ClO+

7、O2 ,你认为过程 中O+O=O2 是吸热过程还是放热过程?答案:(1)过程 中断裂的是CCl 键。(2)过程 中一氧化氯得到能量分解生成的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成氧气,O+O=O2 是新键形成的过程,为放热过程。互动探究关键能力探究点一 实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情境探究现在我们取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哪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测出该反应的反应热呢?以下是需要的一些物理量。Q=cmtQ :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m :反应混合液的质量。c :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t :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我们如何得到上述数据呢?通过以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设计(1)实验装置(2)实验操作先分别测出50m

8、L0.5molL-1 盐酸和50mL0.55molL-1NaOH 溶液的起始温度,求其平均值(t1) 为反应前混合液的起始温度。将两溶液迅速混合,充分反应后读取混合液的最高温度(t2) 为终止温度。重复上述步骤和两次。(3)实验数据处理某实验小组测定数据如下: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1/C终止温度t2/C温度差(t2-t1)/C盐酸NAOH 溶液平均值温度差平均值 125.025.225.128.53.43.4 224.925.125.028.33.3 325.625.425.529.03.5将两溶液密度都近似认为1gcm-3 ,则两溶液质量都为50g ,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

9、1 ,此时产生的热量Q=cmt=c(m酸+m碱)(t2-t1)=4.18Jg-1-1(50g+50g)3.41.42103J=1.42kJ 。由盐酸(NaOH 溶液过量)的量计算出生成H2O 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 ,所以根据计算公式H=-Qn(H2O)=-1.42kJ0.025mol=-56.8kJmol-1 。实验感悟1.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对象应为强酸、强碱的稀溶液。2.关于中和热的理解(1)中和热是指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 时的反应热。(2)浓的强酸和强碱溶液在发生中和反应的同时还会发生溶解,溶解要放出热量;浓的弱酸和弱碱溶液在发生中和反应的同时还会发生电离

10、,电离要吸收热量,故放出的热量均不完全是中和热。例如,利用同样的方法测定氨水与醋酸的反应热,则所测H-57.3kJmol-1 ,即中和热数值小于57.3 。(3)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时,1molH+ 和1molOH- 反应生成1molH2O(l) ,若放出57.3kJ 的热量,则表示为H+(aq)+OH-(aq)=H2O(l)H=-57.3kJmol-1 。3.为保证盐酸完全反应,实验中应使用等体积的0.55molL-1NaOH 溶液与0.50molL-1 盐酸反应。4.不考虑装置的隔热因素,能引起实验误差的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1)操作方面实验过程中液体洒落到桌面上混合酸碱溶液时,

11、动作缓慢用温度计测量酸溶液的温度后未清mathrm洗而直接去测量碱溶液的温度(2)读数方面温度计的读数有误差量取溶液体积时,读数有误差(俯视、仰视的问题)探究应用1.(2021天津高二期中)用50mL0.50mol/L 的盐酸与50mL0.55mol/L 的NaOH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反应热。下列关于实验和中和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条件下实验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B.玻璃搅拌器可用铜质材料代替C.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D.在25 和101kPa 下,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 时,放出57.3kJ/mol 的热

12、量答案:C解析:隔热层只能减少热量损失,无法避免热量损失,故题图条件下实验过程中有热量损失,A 错误;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用铜质材料代替玻璃搅拌器会增加热量损失,故不能用铜质材料代替玻璃搅拌器,B 错误;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则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C 正确;热量的常用单位是kJ 而不是kJ/mol,D 错误。2.(2021安徽池州高二月考)某实验小组用0.50molL-1NaOH 溶液和0.50molL-1 稀硫酸进行中和热的测定。.配制0.50molL-1NaOH 溶液。(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mLNaOH 溶液,至少需要称量NaOH 固体 g 。(2)从下图中选择称量NaOH

13、固体所需要的仪器: (填字母)。名称托盘天平(带砝码)小烧杯坩埚钳玻璃棒药匙量筒仪器序号abcdef.测定稀硫酸和NaOH 溶液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3)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取50mLNaOH 溶液和30mL 稀硫酸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填写表中的空格,然后通过计算得出温度差平均值为 。实验编号起始温度t1/C终止温度t2/C温度差(t2-t1)/C稀硫酸NAOH 溶液平均值126.226.026.130.1225.025.225.131.2325.925.925.929.8426.426.226.330.4近似认为0.50molL-1NaOH 溶液和0.50mo

14、lL-1 稀硫酸的密度都是1gcm-3 ,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 ,则中和热H=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上述实验结果与57.3kJmol-1 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a. 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 量取NaOH 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c. 分多次把NaOH 溶液倒入盛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d. 用温度计测定NaOH 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稀硫酸的起始温度答案:.(1)5.0(2)abe.(3)H+OH-=H2O(4)4.0 ; 4.0 ; 6.1 ; 3.9 ; 4.1 ; -53.5kJmol-1 ; acd解析:(1)实验室中没有245mL 的容量瓶

15、,可以用250mL 的容量瓶配制,至少需要称量NaOH 固体的质量m=nM=cVM=0.50molL-10.25L40gmol-1=5.0g 。(2)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且易潮解,要在小烧杯中称量,称量固体氢氧化钠所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小烧杯和药匙。(3)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4)4次实验的温度差分别为4.0、6.1、3.9、4.1 ,第二次实验数据无效,温度差平均值为4.0+3.9+4.13=4.0 。50mL0.50molL-1 氢氧化钠溶液与30mL0.50molL-1 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5L0.50molL-1=0.

16、025mol ,溶液的质量为80mL1gcm-3=80g ,温度变化T=4.0 ,则生成0.025mol 水放出的热量Q=mcT=80g4.18Jg-1-14.0=1337.6J=1.3376kJ ,所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1.3376kJ0.025mol-53.5kJmol-1 。实验结果53.5kJmol-1 与57.3kJmol-1 相比偏小。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a 选;用量筒量取NaOH 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取的NaOH 溶液体积偏大,放出的热量偏高,中和热的数值偏大,故b 不选;分多次把NaOH 溶液倒入盛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热

17、量散失较多,测得温度偏低,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c 选;用温度计测定NaOH 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稀硫酸溶液的起始温度,测得的温度差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d 选。探究点二 反应热与焓变情境探究.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这些能量往往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所以一般将放出能量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问题1:由实验可知,(a)、(b) 所涉及的实验都是化学变化吗?都是放热反应吗?请你列举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各列举1个即可)。答案:提示 二者都属于化学变化。(a) 是放热反应,(b) 是吸热反应。碳燃烧属于放热反应,

18、碳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的反应是吸热反应。问题2:请你用能量图表示实验(a) 的能量变化。答案:提示 问题3:将实验(a) 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对该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有影响吗?答案:提示 没影响,铝粉和铝片本质一样,都是固态铝,放出热量不变。.金刚石(钻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钻石曾经被认为是爱情的象征,象征着忠贞与纯洁。在100kPa 时,1mol 石墨可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 的热能。问题4: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吗?答案:提示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问题5:1mol 石墨与1mol 金刚石相比哪个总能量更高?你认为金刚石和石墨哪个更稳定?答案:

19、提示 在100kPa 时,1mol 石墨可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 的热能,说明1mol 石墨的能量低于1mol 金刚石的能量,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探究归纳1.化学反应的实质和特征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所有燃烧反应酸与碱的中和反应金属与水或酸的置换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Ba(OH)28H2O 与NH4Cl 的反应C 和CO2 的反应C 和H2O(g) 的反应3.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4.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比较类型比较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定义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

20、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形成原因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与化学键强弱的关系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表示方法H0H0注意:通常情况下,物质越稳定,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破坏该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需要的能量就越高,即该物质中化学键的键能就越大,反之亦然。5.反应热、焓变、焓的比较反应热焓变焓概念在等温条件下,化 学反应体系向环 境释放或从环境 吸收的热量某过程中,生成 物的总焓与反 应物的总焓 之差物质所具 有的能量符号QHH单位kJ/mol数值正值表示反

21、应吸热;负值表示反应放热只有正值联系反应热 焓变(等压);H=H (生成物)-H (反成物)注意(1)物质三态之间变化也有能量的变化,这种变化也 可称为焓变,但是这种焓变不属于反应热 (2)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 恒压条件下,化学反 应的反应热与焓变相同。 即在没有明确说明的情况 下,中学阶段一般认为反应热和H 相同 (3)H 与反应条件无关,所以使用催化剂等不会改变 反应的H6.焓变的两种计算方法(1)根据物质具有的能量来计算。H=E (生成物)-E (反应物)(2)根据化学键来计算。H=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 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 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探究应用例1

22、 CO(g) 与H2O(g) 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二者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CO(g) 和H2O(g) 具有的总能量大于CO2(g) 和H2(g) 具有的总能量C.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D.1molCO2(g) 和1molH2(g) 反应生成1molCO(g) 和1molH2O(g) 要放出41kJ 热量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 错误,B 正确;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故C 错误;由题图可知,所给反应为放热反应,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1molCO2(g) 和1molH2(

23、g) 反应生成1molCO(g) 和1mol1molH2(g) 反应生成1molCO(g) 和1molH2O(g) 要吸收41kJ 热量,故D 错误。解题感悟判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依据与误区(1)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判断的“两大依据”理论依据: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计算依据:断裂化学键吸收总能量与形成化学键放出总能量的相对大小。(2)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判断的“两大误区”误区一:与反应条件有关。误区二:只要吸热就是吸热反应,只要放热就是放热反应。如水蒸气液化放出热量,但该过程不是放热反应,而是放热现象。例2 已知H2(g)+Br2(g)=2HBr(g)H=-102kJ/mol,其他相关

24、数据如下表所示:H2(g)Br2(g)HBr(g)1mol 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436a369则表中a 为( )A.404B.260C.230D.200答案: D解析:反应的H=(436+a-2369)kJ/mol=-102kJ/mol ,解得a=200 。解题感悟利用键能计算H 须明确反应中各物质的结构式,如 H2O 可写成H-O-H,NH3 可写成,CH4 可写成,1molH2O 含2molH-O 键,1molNH3 含3molH-N 键,1molCH4 含4molH-C 键,然后根据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计算其键能之和。迁移应用1.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液态水汽

25、化 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浓H2SO4 稀释 KClO3 分解制O2 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CaCO3 高温分解 CO2+C=高温2CO Ba(OH)28H2O 与固体NH4Cl 混合 C+H2O(g)=高温CO+H2 Al 与稀盐酸反应A.B.C.D.答案: B2.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热H=+(a-b)kJmol-1B.每生成2molAB(g) 放出(a-b)kJ 热量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molA-A 键和1molB-B 键,放出akJ 能量答案:A解析:由题图可知,1m

26、olA2(g) 和1molB2(g) 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为akJ ,形成2molAB(g) 放出的总能量为bkJ ,故H=+(a-b)kJmol-1 ,A 正确;由题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 错误,C 错误;由题图可知,断裂1molA-A 键和1molB-B 键,吸收akJ 能量,D 错误。3.对比下列几个式子:Cl+ClCl2 (放热247kJ ),O+OO2 (放热493kJ ),N+NN2 (放热946kJ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在常温下氮气比氧气和氯气稳定B.氯气、氮气、氧气常温下为气体C.在常温下氯气比氮气和氧气稳定D.氯气、氮气、氧气的密

27、度不同答案:A解析: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由题中信息Cl+ClCl2 (放热247kJ ),O+OO2 (放热493kJ ),N+NN2 (放热946kJ )可知,氮气中化学键的键能最大,所以在常温下氮气比氧气和氯气稳定,由键能大小不能判断物质的状态、密度等,故选A 。4.某些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化学键H-HBr-BrI-ICl-ClH-ClH-IHBr键能/(kJmol-1)436193151247431299366(1)1molH2 在2molCl2 中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kJ 。(2)在一定条件下,1molH2 分别与足量的Cl2、Br2、I2 反应,放出热量的大小的顺序是 (填字母

28、)。A.Cl2Br2I2B.I2Br2Cl2答案:(1)179 (2)A解析:(1)1molH2 在2molCl2 中燃烧,参加反应的H2 和Cl2 都是1mol ,生成2molHCl ,则放出的热量为431kJmol-12mol-436kJmol-11mol-247kJmol-11mol=179kJ 。(2)反应H2+X2=2HX 中,若1molH2 和1molX2 反应生成2molHX ,就有1molH-H 键和1molX-X 键断裂,2molH-H 键形成。放出的热量Q(HX)=2E(HX)-E(HH)+E(XX) 。将题表中数据代入可算得:Q(HCl)Q(HBr)Q(HI) ,故H2

29、在Cl2 中燃烧放热最多,在I2 中燃烧放热最少,故选A 。评价检测素养提升 课堂检测1.古代诗词中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等质量的水和冰相比,冰的能量更高B. 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石灰石煅烧是吸热反应C. 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变化只有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 苏轼石炭并引“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所指高温时碳与水蒸气反应为放热反应答案: B解析:冰的温度低于水,相同质量的水和冰,水的能量更高,故A 错误;石灰石煅烧是分解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属于吸热反应,故B 正确;煮豆燃豆萁过

30、程中发生燃烧,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同时有部分光能,同时豆里面也会发生化学变化,会放出热量,存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C 错误;碳与水蒸气反应为吸热反应,故D 错误。2.(2021 天津蓟州高二月考)关于中和热测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碱液稍过量的目的是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B.该实验可以在保温瓶中进行C.用强酸、强碱的稀溶液来测定中和热,误差最小D.本实验中温度计测量三次温度:第一次测量盐酸温度,第二次测量NaOH 溶液温度,第三次测量混合溶液的稳定温度答案: D解析:做一组中和热测定实验,需要用温度计测量三次温度:第一次测量盐酸温度,第二次测量NaOH 溶液温度,第三次测量混合溶液的最高

31、温度,而一次完整的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一般需要重复实验2至3次。3.如图所示,有关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a 表示的是吸热反应的能量变化B.图b 中反应物比生成物总能量低C.图a 可以表示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反应的能量变化D.图a 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图b 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答案: B4.(2021浙江高二期中)已知N2(g)+O2(g)2NO(g)H=+181.5kJmol-1 。某科研小组尝试利用固体表面催化工艺进行NO 的分解,若用、分别表示O2、N2、NO ,则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分解NO 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吸附到解吸的过程中,能量状态最低的

32、是c 处B.图示过程中,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释放的能量C.a 到b 的过程中放出热量D.该反应中的固体催化剂起到反应载体的作用,将改变该反应的H答案: A解析:由题图可知,a 状态为NO 被吸附到催化剂表面,b 状态为NO 变成N 原子和O 原子,断裂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c 状态为原子结合成N2、O2, 形成化学键需要放出能量,反应2NON2+O2 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释放的能量,故A 正确,B 错误,C 错误;固体催化剂起到反应载体的作用,但不改变始态和终态,反应的H 不变,故D 错误。5.(2021辽宁大连高二月考)50mL0.50mol/L 盐酸与

33、50mL0.55mol/LNaOH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2)若三次平行操作测得数据中,起始时盐酸与NaOH 溶液平均温度相同,而终止温度与起始温度差(t2-t1) 分别为3.3 、3.5 、4.5 ,则最终代入计算式的温度差的平均值为 。(3)下列对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A.一组完整实验数据需要测温度三次B.量热计中的隔热层可以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散失C.可用铜做的搅拌器代替玻璃搅拌器,因铜和盐酸不反应D.在量取NaOH 溶液和盐

34、酸的体积时均仰视,测得中和热将偏大(4)用一定浓度的盐酸和NaOH 溶液测得中和热为H1 ,若将盐酸改为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醋酸,测得中和热为H2 ,则H1 与H2 的关系为H1 (填“ ”“ ”或“= ”)H2 ,理由是 。答案:(1)玻璃搅拌器 (2)3.4 (3)C (4) ; 醋酸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将盐酸改为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醋酸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少解析:(1)由简易量热计的构造可知,题给装置缺少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搅拌器。(2)三次的温度差分别为3.3 、3.5 、4.5 ,第组数据偏差较大,舍弃,温度差的平均值为3.3+3.52=3.4 。(3)一组完整实验数据需要测温度三次,第一次

35、可测酸溶液的温度,第二次可测碱溶液的温度,第三次测混合后的最高温度,故A 正确;实验的关键是装置的保温,隔热层可以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散失,故B 正确;金属铜的导热性很好,用铜做的搅拌器代替玻璃搅拌器,会导致热量的散失,实验结果偏小,故C 错误;在量取NaOH 溶液和盐酸的体积时仰视,则实际量取的体积偏大,NaOH 和HCl 的物质的量增大,反应放出的热量增多,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大,故D 正确。素养视角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种自加热罐头,如白米饭罐头、红烧肉自热罐头等。这类罐头可以让消费者吃到热的食物,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口感。1.自热食品包装中有两包发热剂,在这两包发热剂中最适合盛放的物质是

36、(填序号)。A.熟石灰和水B.生石灰和水C.氯化钠和水D.氯化铵和氢氧化钡晶体答案: B2.某种自热食品的自热包上标注的成分是铝粉、生石灰、小苏打,自热包打开后加水即可大量放热。加水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不可能是 (填序号)。A.2Al+Ca(OH)2+2H2O=Ca(AlO2)2+3H2B.Ca(OH)2+NaHCO3=CaCO3+NaOH+H2OC. 2Al(OH)3=Al2O3+3H2OD.CaO+H2O=Ca(OH)2答案: C3.研究表明,水分含量高的罐头较水分含量低的罐头更容易加热,原因之一是水分含量高的介质热传导性要优于低水分介质。但是水分过多,也会造成加热效果不好,其原因是 。答案:水会吸收大量热量,造成加热效果不好4.为了对比各种自加热罐头中的加热剂的加热效果,某同学根据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量装置,设计了如下一个简易装置。采用的试剂有:加热剂A 、加热剂B、200mL 水。该实验通过测定加热剂使200mL 水升高的温度来比较加热剂的加热效果。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填序号)。A. 实验过程中有一定的热量损失B. 图中实验装置缺少玻璃搅拌器C. 加热剂和水应同时迅速倒入烧杯中D. 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主要作用是固定小烧杯答案: A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