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分达标4一、单选题1(2021山东烟台)鸦片战争后的谈判中,“负责交涉条约的人如伊里布、耆英,黄恩彤诸人知道战前广东地方官吏的苛捐杂税是引起战争原因之一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海关的收入比以前还要多,所以他们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这反映出当时(B)A部分官员思想认识较为开明B官僚阶层缺乏近代外交观念C经世致用用于外交D协定关税利于增加政府收入【解析】清朝一些官员没有认识到关税主权的受损,还认为是外交成功,说明清朝官僚阶层缺乏近代外交观念,并非思想认识开明,故选B项,排除A项;材料与经世致用思想无关,排除C项;海关的收入比以前还要多,并非协定关税执行的结果,这和商品贸易数量增加关系密切
2、,排除D项。2(2021河南郑州)鸦片战争前的经世思潮主要是批判社会现实、呼吁变法,用以解决社会危机;鸦片战争后,经世思想家倡导巩固边疆海防、师夷长技,进而发展为向西方学习。经世思潮的这一演进表明(D)A学术学风追求务实革新B士人阶层勇担社会责任C有识之士华夷观念淡化D经世思想体系走向开放【解析】从材料中的“倡导巩固边疆海防、师夷长技,进而发展为向西方学习”等信息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的经世思潮主张学习西方,这一变化反映出经世思想体系走向开放,故答案为D项;鸦片战争前的经世思潮本来就追求务实,A项反映不出变化,排除;勇担社会责任是中国士人阶层一贯的主张,B项不能反映变化,排除;向西方学习并不表明
3、华夷观念淡化,排除C项。3(2021天津宝坻)鸦片战争后,一些开明士大夫开始觉察到空谈义理无法解决现实问题,他们开始呼吁“更法”“改制”,提出了一系列新主张。这些主张(A)A丰富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涵B表明变革制度成为社会共识C突破了传统夷夏观念的束缚D标志着“西学东渐”现象的开始【解析】根据材料“一些开明士大夫开始觉察到空谈义理无法解决现实问题”“更法”“改制”等信息可知,这些士大夫认识到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并呼吁“更法”“改制”,提出了一系列新主张,丰富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涵,A项正确;变革制度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史实,即在19世纪末,不符合题干时间,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鸦片战争后一些有识
4、之士提倡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益的新主张,没有涉及到传统夷夏观念,无法得出突破了传统夷夏观念的束缚的结论,C项错误;“西学东渐”现象在明朝中后期已经开始,D项错误。4(2021河南新乡)下表为咸丰初年户部银库数量表(银数单位:万两,1鞘1 000两)。据此表可知,当时(A)年份旧存银数新收银数地方上缴税款支出银数实有银数1851844.096 2850.852 9约6 095鞘、500匣956.991 0737.958 11852737.958 1836.183 7约3 661鞘、220匣1032.617 2541.524 61853541.524 6475.339 7约2 543鞘、130匣847
5、.174 6169.689 71854169.689 7499.612 7约4 490鞘503.101 9166.200 5A农民起义导致财政困难B协定关税致使税收锐减C清政府的统治面临瓦解D五口通商增加地方收入【解析】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政府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出现财政困难的局面,A项正确;协定关税中的税收只是海关税收,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排除B项;C项是武昌起义的影响,排除;从材料可以看出,地方收入并没有增长,排除D项。5(2021辽宁沈阳)下表是广州、上海18441855年对英进口总值变化表。年份广州所占百分比上海所占百分比年份广州
6、所占百分比上海所占百分比184487.412.6185058.441.6184577.622.4185157.942.1184671.228.8185250.649.4184769.730.3185337.962.1184866.833.2185442.157.9184963.936.1185521.878.2据此可知(D)A协定关税导致两地贸易地位变化B清政府对列强的海关税额逐年提升C中国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区位因素对列强商品输出产生影响【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上海自18441855年对英进口总值比重逐渐上升,这主要和南京条约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有关,反映出区位因素对列强商品输出产生影响,D
7、项正确;协定关税适用于所有通商口岸,A项错误;材料无法得出清政府对列强海关税额逐年上升的结论,B项排除;此时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并非是“完全”,C项排除。6(2021广西桂林)19世纪中期,上海周边的南浔、震泽等地丝商将买进的土丝按等级分发给农户或小作坊再次缫制成经丝,专供出口,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局面,时人称为“洋经丝”,其价格也远高于未经再加工的丝。这一现象可以反映当时(C)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出超地位B近代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C传统手工业积极适应市场变化D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制作用【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19世纪中期,上海周边一些地区将土丝制成经丝,用于出口,出现了产销两旺的
8、局面,可见传统手工业积极适应市场而出现的变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故C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上海周边地区,且没有进口与出口的对比,所以不能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出超地位,故排除A项;近代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是在19世纪末,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手工业积极适应市场而出现的变化,而不是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作用,故排除D项。7(2021辽宁大连)1861年洪秀全“改政”,把“太平天国”国号改为“上帝天国”,后又改为“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每当李秀成奏言时,天王“言天说地,并不以国为事”,并“专信同姓之重”,重新起用不得人心的两个兄长及外甥等人。由此可知,太平天国后期(D)A天父天兄的
9、地位不断强化B军事实力受到严重削弱C逐渐摆脱宗教迷信的束缚D政权的封建化色彩浓厚【解析】根据材料“1861年洪秀全重新起用不得人心的两个兄长及外甥等人”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秀全为了巩固领导地位,重用亲属,其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显现,封建化色彩浓厚,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洪秀全通过“改政”神化自己,并非加强天父天兄的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与军事无关,故B项排除;改国号为“上帝天国”并没有摆脱迷信,反而借助神强化自己,宗教迷信色彩增强,故C项错误。8(2021福建龙岩)1894年5月,李鸿章在奏折中谈道,“洋商贩运机器在中国口岸改造土货,本系条约所无”“如果洋商贩运机器进口,自行制造”,应该
10、饬令“查明禁止”。这反映了当时(A)A西方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B洋务派的强国梦初步达成C清政府拒绝签订马关条约D外资企业开始在华建立【解析】根据材料“机器进口,自行制造”可知,材料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列强不再单纯地商品输出,转而在中国从事制造,对华进行资本输出,A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面对列强的资本输出,李鸿章主张饬令“查明禁止”,但没有体现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强国梦的达成,并且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此时,甲午中日战争还未爆发,C项错误;外资企业在鸦片战争后就已在华出现,D项错误。9(2021江西鹰潭)梁启超说:“今日商务之繁盛者,斯密氏原富(国富论)之论为之也。西国之兴,不过近数百年,其所以兴者,
11、种因虽多,而生计学(经济学)之发明,亦其最要之端也”。由此可见,梁启超(C)A欲促进民族工业发展并与西国商战B认识到国家经济实力的竞争是首要C欲将西方经济学与救亡图存相结合D反对晚清政府对民族经济进行干预【解析】材料大意:当今经济繁荣,是因为受国富论影响。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原因虽然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经济学(即自由主义)的推动。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应该学习西方的自由主义学说,以此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故C项正确;早期维新思想中就有商战思想,康梁的维新思想有所发展,不只停留在商战层面,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学说对一国经济发展乃至世界地位的重要性,而不是搞经济竞争,故排除B项;康梁等人反对的是晚
12、清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故排除D项。10(2021安徽滁州)光绪年间,有学者言道:“近顷西俗东渐,国人争弃绫罗缎锦,崇短衣革履,而江浙丝业扫地以尽”。这表明当时(A)A西俗东渐引发时人担忧B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西式服装取代传统服饰D“实业救国”思想萌发【解析】据题意可知,随着西方风俗在中国的传播,西式服饰兴起,而中国传统的丝织业则受到冲击,说明西俗东渐引发国人对传统丝织业的担忧,故选A项;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就已经开始瓦解,排除B项;西式服装兴起不代表取代了传统服饰,排除C项;根据国人服饰的变化无法说明“实业救国”思想的萌发,排除D项。11(2021山西太原)孙中山在刚写完上李傅相
13、(李鸿章)书时,曾对陈少白说:“吾辈革命有二途径,一为中央革命,一为地方革命。如此项条陈得李鸿章采纳,则借此近身,可以实行中央革命,较地方革命事半功倍。”这反映出孙中山(C)A自此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B希望清廷接受资产阶级革命C对清政府革新尚存一线希望D已为资产阶级革命做好准备【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时提出了改良主张;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革命”实际是指清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这说明孙中山对清政府革新尚存一线希望,故C项正确。孙中山是在上书失败后才真正走上民主革命道路的,故排除A项;此时孙中山希望清廷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故排除B项;此时孙中山尚未建立革命团体,尚未进行革命准备
14、活动,故排除D项。12(2021安徽芜湖)近代中国入境旅游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人在华旅游只限于通商口岸;天津条约打开了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的大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入境旅游基本放开。这一变化(D)A揭开中国近代化的序幕B瓦解晚清的朝贡体系C创新了社会发展的模式D体现殖民主义者的意志【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入境旅游是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产物,为外国人借旅游之名侵犯中国主权,从事不法活动提供了便利,体现了殖民主义者的意志,故D项正确;揭开中国近代化序幕的是洋务运动,故A项错误;晚清朝贡体系的表现形式是朝贡贸易,材料无法体现晚清朝贡体系瓦解,故B项错误;由题干无法得
15、出创新了社会发展的模式,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21北京海淀)材料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大事年表时间大事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授予一批伦敦商人贸易的垄断权,成立东印度公司,垄断对中国、印度、印尼等国的贸易。英国女王、贵族和一些政府官员也参与了投资。1699年东印度公司将英国毛纺织品输入中国,发现无人购买。1720年东印度公司将中国的茶叶等商品运往欧洲,赚取丰厚利润。1730年东印度公司五艘商船来华,共载白银58万余两,货物只值13 711两,白银占比高达97.7%。1736年东印度公司开始购买畅销欧洲的棉布“南京布”。1757年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进口量猛增,饮茶在英国社会各个阶层普
16、及。1773年东印度公司将鸦片输入中国广州,并垄断了对清朝的鸦片走私。1797年东印度公司取得鸦片生产制造的垄断权,利润逐年增加。1818年东印度公司为了独霸鸦片贸易,发动了马拉塔战役,最终控制了印度西部地区。1829年英国国内工业资本家猛烈批评东印度公司对清朝的贸易垄断。1833年英国政府取消东印度公司对清朝的贸易垄断权。后来东印度公司获得收益的重要途径为贷款给印度农民,让其从事鸦片生产,再将收购来的鸦片贩卖到广东。1858年东印度公司被撤销。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等阅读上表,指出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地位的阶段变化并评析。【答案】阶段变化:16001829年为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垄断阶段
17、,18291858年为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垄断权丧失阶段。评析:16001829年,英国处于商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推行重商主义,积极开展海外贸易扩张,在此背景下英国政府授予东印度公司贸易垄断权。东印度公司通过垄断茶叶、瓷器、棉布、鸦片贸易,赚取丰厚利润,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提供了条件,提升了英国的综合国力,也向欧洲传播了中国的茶文化。18291858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国内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自由贸易,重商主义时代的贸易保护主义已经不适应英国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英国政府终止了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垄断权。鸦片贸易成为主要收入,鸦片贸易危害了中国人的健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18、。林则徐开始禁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向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东印度公司代表英国殖民帝国的利益,它在不同阶段的对华贸易的政策,体现的是它作为一个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为谋取利润不择手段的本质。它的兴衰,与英国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密不可分,从获得垄断权到丧失垄断权,是英国由贸易保护主义走向自由贸易的必然结果。【解析】阶段:运用时空观,按照要求以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地位得失为标准,可将其划分为16001829年垄断阶段和18291858年垄断权丧失两个阶段。评析:综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时代背景、表现和结果等方面,分别对两个阶段展开辩证评析,最后归纳总结,得出基本规律或认识,如指出东印度公司代表英
19、国殖民帝国的利益,其不同阶段的对华贸易政策,体现了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为谋取利润不择手段的本质,东印度公司的兴衰,与英国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密不可分,从获得垄断权到丧失垄断权,是英国由贸易保护主义走向自由贸易的必然结果。14(2021山东青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京师大学堂章程首先确定了晚清以来被尊为国策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分为天文、农学、工学、商学、医学等十科,“中学”包含经史子集和理学传统)的办学宗旨。京师大学堂规条中规定:“五经四子书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万古而常新,学者果能切实敦行,国家何患无人才,何患不治平。”摘编自胡鹏林从京师同文馆到京师大学堂材料二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
20、国宗旨。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备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法制经济、手工、体操等。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根据材料指出京师大学堂章程与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在课程设置上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答案】不同:京师大学堂章程:保持传统的儒家经典和理学为主体又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全面废弃了儒学传统,采用西式教育体制,西学内涵从自然科学扩大到社会科学和人文学术等领域。原因:19世纪末,在民族危机空前加剧的时代背景下,康梁等人领导戊戌变法,积极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真理,也试图从儒家经典中寻找变法依据;20世纪初,随
21、着共和革命思潮涌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和君主专制,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与传统割裂成为风潮。【解析】不同:京师大学堂章程:根据材料“京师大学堂章程首先确定了晚清以来被尊为国策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分为天文、农学、工学、商学、医学等十科,中学包含经史子集和理学传统)的办学宗旨”可知,京师大学堂章程保持传统的儒家经典和理学为主体又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根据材料“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备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法制经济、手工、体操等”可知,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全面废弃了儒学传统,采用西式教育体制,西学内涵从自然科学扩大到社会科学和人文学术等领域。原因:京师大学堂章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创建于1898年戊戌维新运动之中。当时民族危机空前加剧,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戊戌变法,他们一方面积极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的真理,另一方面也试图从儒家经典中寻找变法依据;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根据材料“南京临时政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随着共和革命思潮涌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和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与传统割裂成为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