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秋历史新教材必修一中外历史刚要(上)练习检测: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1891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秋历史新教材必修一中外历史刚要(上)练习检测: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秋历史新教材必修一中外历史刚要(上)练习检测: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秋历史新教材必修一中外历史刚要(上)练习检测: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9秋历史新教材必修一中外历史刚要(上)练习检测: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9秋历史新教材必修一中外历史刚要(上)练习检测: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19秋历史新教材必修一中外历史刚要(上)练习检测: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19秋历史新教材必修一中外历史刚要(上)练习检测: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19秋历史新教材必修一中外历史刚要(上)练习检测: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19秋历史新教材必修一中外历史刚要(上)练习检测: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19秋历史新教材必修一中外历史刚要(上)练习检测: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19秋历史新教材必修一中外历史刚要(上)练习检测: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19秋历史新教材必修一中外历史刚要(上)练习检测: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19秋历史新教材必修一中外历史刚要(上)练习检测: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19秋历史新教材必修一中外历史刚要(上)练习检测: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19秋历史新教材必修一中外历史刚要(上)练习检测: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19秋历史新教材必修一中外历史刚要(上)练习检测: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19秋历史新教材必修一中外历史刚要(上)练习检测: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学业达标1下列关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时间发生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八一三事变A BC D答案B解析时间是1931年;时间是1937年7月7日;是1932年;时间是1935年;时间是1937年8月13日,正确的顺序排列是,故选B项。21936年,日本统帅部在帝国军队的用兵纲领中规定,“以中国为敌时,其作战要领如下:初期目标是,占领华北要地和上海附近,保护帝国权益和日本侨民。”为此,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A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B华北事变八一三事变C七七事变一二八事变D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答案D解析七七事变是1937年

2、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侵占中国华北要地,乃至全中国而直接派兵进攻华北要地的侵略事件;八一三事变是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为占领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而直接派兵进攻上海及其周围地区,并逼迫国民政府投降的严重事件,故D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的重要步骤,与材料信息不符;一二八事变是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为转移国际视线以便在东北成立伪满洲国而袭击上海的事件,时间不符;华北事变是1935年日本为了在华北扶植傀儡,成立第二个伪满洲国而策划的一连串事件的总称,其主要手段是策划“华北五省自治”,并非直接派兵攻占华北要地,与材料中“作战要领”“占领华北要地”等有效信息不符。故排除A、B、C三项。3抗战初

3、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所示正面战场的战役是()A百团大战 B淞沪会战C台儿庄大捷 D太原会战答案B解析从图片中的主要作战区域可以看出这反映的是抗战初期在上海地区进行的淞沪会战,故选B项。百团大战作战区域在华北,台儿庄大捷作战区域主要在山东,太原会战作战区域在山西,A、C、D三项与图中区域不符,排除。4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日罗店第四军溃退,但左右各部队未动摇,故未致大害。保定阵线如常,山西平型关幸获大胜,此晋局转危为安之机乎。”材料表明()A国共两党实现了全方位合作B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C平型关大捷增强其抗战信心D正面战场不再是抗战主战场答案C解析

4、根据“山西平型关幸获大胜,此晋局转危为安之机乎”可知,平型关大捷增强其抗战信心,故选C项。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为抗日救亡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主要是军事合作,但不是全方位的合作,排除A项;全民族抗战的局面是从七七事变开始的,排除B项;材料时间是1937年9月23日,是全面抗战的初期,正面战场是抗战主战场,排除D项。5蒋介石在台儿庄大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日本军人认为失败的原因是中国方面“集中国力”导致的。由此说明()A全民族抗战是此次胜利之源B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军事路线C日本惧怕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战场D国民党军事方针受到中

5、共抗战政策影响答案A解析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知,蒋介石认为台儿庄大捷是因为前方和后方的共同奋斗,日本军人认为失败的原因是中国“集中国力”,据此可知,此次胜利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结果,故选A项。国民党并没有放弃片面抗战军事路线,排除B项;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战场的抵抗,多以失败而告终,且从材料不能得出日本惧怕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战场的结论,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6台儿庄战役中,张云逸所率新四军一部积极配合淮河沿岸的国军部队,阻击日军北犯。这表明当时()A共产党积极配合国民党作战B抗日战争由此爆发C台儿庄战役是共产党领导的D抗日战争由此进入了相持阶段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新四军积极配

6、合国民党部队的进攻,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战,A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爆发,B项错误;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领导的,C项错误;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陷,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D项错误。71938至1940年间,上海、汉口、南京三地内迁四川等西南地区的民营工厂数分别是104家、90家、10家,包括了冶金、机械、电气、化学等工业。这些内迁企业()A改变了工业发展不平衡局面B成为持久抗战的重要依靠C避免了战争带来的破产命运D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38至1940年间”“民营工厂内迁四川等西南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内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日本

7、侵略对民族工业造成的破坏,但更重要的是对保障抗战胜利和后方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B项正确。C项不是民族工业内迁的最主要影响,排除;民族工业内迁可以推动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但并未改变工业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排除A项;民族工业内迁与新中国的工业基础无关,排除D项。8有学者认为:“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的认同感。”这表明抗日战争()A导致中国知识分子流离失所B促进了内地经济发展C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D维护了中国国家主权答案C解析材料“造成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的认同感”表明

8、抗日战争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意识的增强,A、B、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91937年9月,毛泽东发出指示:“要实行这样的方针,就要战略上有有力部队处于敌之侧翼,就要以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集中打仗为主。”毛泽东在此所说的共产党军队的抗战“方针”是()A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B从侧翼辅助正面战场的抗战C集中优势兵力分割歼灭敌人D以空间换时间延缓日寇进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37年9月”可知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提出了发动群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以分散的兵力在战略上打击敌人侧翼的方针,反对集中兵力对敌作战,可见毛泽东所说的共产党军队

9、的抗战“方针”是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敌后抗战的方针,排除B项;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01938年1月,中共领导的华北敌后第一个省级抗日民主政府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晋察冀分局书记彭真在延安向中央政治局系统地报告了晋察冀边区的各项政策和基本经验,毛泽东称赞这个报告是“马克思主义的”,号召大家向晋察冀边区学习。这表明()A晋察冀边区是中国抗战的总后方B毛泽东高度重视晋察冀边区的工作C晋察冀边区政府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性D敌后抗日根据地从此得到广泛发展答案C解析陕甘宁边区是中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故A项错误;因为晋察冀边区政府是中共领导的

10、华北敌后第一个省级抗日民主政府,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性,所以毛泽东号召大家向晋察冀边区学习,故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敌后抗日根据地从此得到广泛发展,故D项错误。11下表信息反映的战役是()开始时间战斗次数破坏交通线拔掉据点1940年下半年1800多次2000多千米近3000个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C枣宜会战 D百团大战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中给出的时间、破坏交通线、拔掉据点的战果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百团大战。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本发起大规模进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D项正确。淞沪会

11、战爆发的时间是1937年,台儿庄战役爆发的时间是1938年,枣宜会战爆发的时间是1940年5月,A、B、C三项时间均与材料不符,故排除。12关于“皖南事变”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这一事变B表明国民党反共倾向明显增长C中共从政治上打退了反共高潮D中共从军事上进行了彻底反击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没有从军事上予以彻底反击,D项错误,符合题意。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这表明国民党反共倾向明显增长;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A、B、C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13“红歌”不是抽象的革

12、命口号,更不是单纯的政治符号。它能够广泛流传而且经久不衰,主要在于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内涵。下列几首红歌所反映的内容可以归为同一时期的是()过雪山草地保卫黄河地道战延安颂A BC D答案D解析过雪山草地是长征时期的作品;保卫黄河地道战延安颂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故选D项。14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列不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史实是()A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B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C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D组建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答案D解析D项是国民党政府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后配合盟军的军事行动,符合题目要求。A、B、C三项都是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

13、史实,与题意不符,排除。15中国远征军军歌这样唱道:“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下列有关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说法,正确的是()A取得了抗战最大胜利B配合了英美军队抗击日寇C在敌后战场牵制日军D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典型体现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配合了英美军队抗击日寇,故选B项。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指的是台儿庄战役,排除A项;缅甸战场不属于敌后战场,排除C项;中国远征军没有中国民众的参与,不是全面抗战路线的体现,排除D项。16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论述:“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个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

14、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这一论述出现在()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D项正确。17“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和会场后面“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交相辉映。会场两侧张贴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标语,四周24面党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24个春秋。该会议()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A BC D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和“中国共产党走过的24个春秋”可知是中共七大,毛泽

15、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正确,故选A项。18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A8月15日 B9月2日C9月3日 D9月9日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故C项正确。191

16、9371941年,中国独立抗击了100多万日军,到抗战胜利时,日本230万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牵制在中国,中国战场消耗了日本全部战争开支340亿美元中的120亿,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9万多人。这说明抗日战争()A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B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D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答案C解析材料“中国独立抗击了100多万日军”“日本230万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牵制在中国”“中国战场消耗了日本全部战争开支340亿美元中的120亿”“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9万多人”反映了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故选C项。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

17、武装斗争的开始是指1927年南昌起义,排除A项;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排除B、D两项。201945年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促使日本法西斯投降的因素有()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中国战场的总反攻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日本天皇的软弱A B C D答案A解析1945年8月9日苏联参加对日作战,1945年7月中国战场开始总反攻,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投掷两颗原子弹,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说法正确。日本法西斯投降与天皇性格无关,排除。故选A项。等级提升一、选择题1

18、下图所示为抗日战争前期的某次重大战役,该战役()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使中国的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C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战役D在敌后战场有效牵制了日军答案A解析由地图右下角图例可知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从作战地点可以判断出这次战役是淞沪会战,这次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故选A项。B项的标志是武汉、广州的失守,与图中区域不符,排除;C项是指百团大战,其作战区域在华北,与图中区域不符,排除;淞沪会战属于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D项说法错误,故排除。2以下是太原会战中国军队指挥系统表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黄绍竑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

19、爱源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第18集团军(即八路军)总指挥朱德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它主要说明了()A太原会战的作战部队都是蒋介石嫡系B太原会战最重大的胜利是台儿庄战役C太原会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D太原会战中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抗战答案D解析太原会战中国军队指挥系统包括国共双方,由此体现了太原会战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战,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不符合材料,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的一部分,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31941年底,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中国长沙守军顽强坚守,不断挫败日军进攻。在多处给予来犯日军重大打击,最终来犯之敌狼狈逃窜,日寇重新退过新墙河,恢复战

20、前态势。此次会战为长沙数次会战以来首次全面胜利。中国军队的此次作战()A全面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守态势B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C提升了国人和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信心D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及这次会战以弱胜强的结果,联系此次会战之前国民党正面战场会战大多数以失败告终的情况分析可知,中国军队的此次作战提升了国人和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信心,C项正确。A项明显夸大此次会战的影响,排除;B项属于淞沪会战的影响,排除;D项属于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排除。4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沦陷区进行了敌后游击战。据统计到1940年前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达到鼎盛时期,人数达100万人左右,一度成

21、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这一现象说明()A国民党始终在积极抗击日军B国民党军队坚持抗战成为中流砥柱C国民党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D国民党的敌后抗战牵制了日军力量答案D解析材料“国民党军队在沦陷区进行了敌后游击战一度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反映了国民党的敌后抗战牵制了日军力量,故D项正确。“国民党始终在积极抗击日军”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力量逐渐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故B项错误;国民党主要在正面战场作战,不是敌后战场,故C项错误。51937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由北大、清华和南开大学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设文、理、工、法商4个学院、17个学系。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理

22、工学院增添了化学战争、堡垒工程、当代工业三门课程;文学院增添了国际形势、国际概论等课程。这表明()A教育被纳入国家垄断的体制之中B高等教育开始同国际标准接轨C政府致力于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D教育发展与国家战略需要结合答案D解析材料“理工学院增添了化学战争、堡垒工程、当代工业三门课程;文学院增添了国际形势、国际概论等课程”说明,抗日战争影响到大学专业的设置,即教育发展与国家战略需要相结合了,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教育被国家垄断,故A项错误;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抗战前就已经和国家标准接轨,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涉及抗战时期大学的内迁,没有体现出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61943年8月,国民党

23、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答案A解析国民党禁止刊载不利于自身专制统治的名词,目的是维护其一党专制的局面,故A项正确。材料中国民党禁止刊载“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词语不利于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抗战的领导权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中禁止刊载“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词语会加剧同其他党派的矛盾,故D项错误。7民国二十九年九月

24、二十二日新蜀报的社论写到:“华北方面,我军采取英勇的攻势,所获战果,最为伟大,在三年抗战中,创造了敌后游击战争少有的辉煌记录。”该社论评论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C百团大战 D太平洋战役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民国二十九年”可知是1940年,由材料“华北方面”“在三年抗战中,创造了敌后游击战争少有的辉煌记录”等信息可知是百团大战,C项正确。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太原会战是1937年10月至11月,中国第二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太平洋战役是美英对日作战,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8194

25、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反映了()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B放弃炮兵骑兵与敌决战C只依靠政府军队抗战D中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4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应该重兵卒”的意思是应该发动人民群众进行全民族的抗战,故D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表象的解读,没有反映实质,排除;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与中共坚持抗战的政策不符,故错误;只依靠政府军队抗战属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故C项错误。9有学生在查阅日本投降资料时,找到一份报纸,(中央社东京一日路透电):日本帝国大本营遵麦克阿瑟元帅之训令,通令国内

26、外之各日军司令向盟军司令无条件投降。中国方面(东三省方面者在外)及台湾、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之日军,将向蒋委员长投降。据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持续时间最长世界人民的团结合作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因素A BC D答案C解析材料中“中国方面(东三省方面者在外)及台湾、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之日军,将向蒋委员长投降”这种分战区受降的方式,体现出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结合史实分析可知,世界人民的团结合作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故选C项。10据统计

27、,“民族”一词在1911年年底前,申报可检索出的条目为243条,而到了1939年,则高达2369条;“中华民族”一词在申报首次出现是在1912年,1939年则达到了372条。这些变化的关键因素是()A国民革命运动推动了反帝斗争日益高涨B红军长征宣传了北上抗日主张C百团大战等捷报鼓舞了民众抗日的信心D全面抗战激发了空前的爱国热情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导致“民族”“中华民族”等词大量出现,故D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的时间是1924年到1927年,故A项错误;红军长征时间是1934年到1936年,故B项错误;百团大战爆发于1940年,不符合材料时间

28、,故C项错误。11抗日战争的初、中期,日军的侵华步伐被有力遏制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党军队顽强阻击日军的进攻B共产党军队在敌后不断打击日军C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有力配合D侵华日军的整体实力在急剧下降答案C解析结合史实分析可知,抗日战争的初、中期,由于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有力配合,日军的侵华步伐被有力遏制,C项正确。A、B两项虽属于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不符合抗战初期和中期的特点,排除。12二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材料反映了()A美国难以抗击法西斯军队的进攻B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力

29、量C中国战场的抗日战争即将失败D只有中国军民才能抗击日本侵略者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牵制了日军的大部分兵力,大大减轻了美英苏等国的压力,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故中国是世界反西斯战争的重要力量,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B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力量,而不是美国难以抗击法西斯军队的进攻,排除A项;C项说法错误,且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只有”说法太过于绝对,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二、非选择题13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作准备向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5年前后,

30、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材料二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

31、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答案(1)准备:发展内地军工企业;改善交通;增加国防建设费用。背景: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抗日救亡运动兴起。(2)建立统一的经

32、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内迁。(3)为长期抗战提供了经济支持;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改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造成了官僚资本的膨胀;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可知,其准备主要有利于发展内地军工企业、改善交通、增加国防建设费用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时间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从日本侵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角度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信息“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

33、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可知,国民政府采取了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内迁等举措。第(3)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抗日战争、区域开发、工业布局以及民族经济等的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14近代以来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变化反映了中国的沉浮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纪念馆正前方的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

34、战争。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材料二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材料三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摘编自王建朗抗日

35、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一个战役。(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答案(1)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逐步发展为全面侵华战争。(2)“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等。敌后战场:百团大战。(3)影响: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洗刷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成为了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解析第(1)问,十四年抗战的依据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局部抗战。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能得出材料针对的是抗日战争,故“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是指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小问例子,结合全面抗战后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基本史实概括即可。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对中华民族自信心、民族尊严的影响、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方面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