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版语文鲁人版必修二文档:第二单元 探索科学奥秘 测评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19863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版语文鲁人版必修二文档:第二单元 探索科学奥秘 测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2019版语文鲁人版必修二文档:第二单元 探索科学奥秘 测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2019版语文鲁人版必修二文档:第二单元 探索科学奥秘 测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2019版语文鲁人版必修二文档:第二单元 探索科学奥秘 测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2019版语文鲁人版必修二文档:第二单元 探索科学奥秘 测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18-2019版语文鲁人版必修二文档:第二单元 探索科学奥秘 测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18-2019版语文鲁人版必修二文档:第二单元 探索科学奥秘 测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18-2019版语文鲁人版必修二文档:第二单元 探索科学奥秘 测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18-2019版语文鲁人版必修二文档:第二单元 探索科学奥秘 测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18-2019版语文鲁人版必修二文档:第二单元 探索科学奥秘 测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18-2019版语文鲁人版必修二文档:第二单元 探索科学奥秘 测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18-2019版语文鲁人版必修二文档:第二单元 探索科学奥秘 测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18-2019版语文鲁人版必修二文档:第二单元 探索科学奥秘 测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18-2019版语文鲁人版必修二文档:第二单元 探索科学奥秘 测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在中国传统政治中,周制、尚文、礼乐是一组连续性的概念。人们之所以推崇周制,原因在于它的尚文,即孔子所谓“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而周制之所以被认为是尚文的,原因则在于它在诸多治国方略中选择了礼乐,有一套贯通天道人心的价值体系:首先,就礼乐与人内在精神欲求的关联看,它是“尽精微”的。孔子云:“礼云礼云,玉帛云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就是强调礼乐在人心灵深处的奠基性。其次,就礼乐与天道自然的关系看,它是“致广大”的。礼记乐记

2、云:“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则将礼乐看作了充塞天地、洋溢万物的普通概念。那么,在心灵的精微与天地的广大之间,礼乐如何存在?礼分为礼制、礼仪、礼容、礼器等诸多维度,乐则可分为乐德、乐语和乐舞。在礼乐之间,礼为人的行为建立秩序,为了使这种秩序洋溢出生机、活力,要以乐弘礼;乐作为使人性释放的力量,则极易导致人欲的泛滥,所以又要反过来以礼节乐。礼与乐两种相互制衡的力量,共同塑造了一幅和谐社会的理想图景。至孔子时代,诗与乐分离,礼乐并举被进一步具体化为诗、礼、乐三分。个体的成人之路和国家的致太平之路,统一被规划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式的三段论。这样,在由周制、尚文、礼乐、诗礼乐等一系列

3、概念规划的价值体系中,又进一步显现出一种阶梯式的上升之路,即在诗、礼、乐之间,存在着次第性的超越关系,乐境代表了理想政治所能达至的最高境界。至此,我们当能总结出一个儒家政治次第上升的价值序列:首先,在礼乐与刑政之间,刑政是现实性的,礼乐是理想性的;其次,在礼乐之间,乐对礼具有超越关系。再次,春秋晚期,虽然诗与乐发生了分离,但在根本意义上,中国上古时期的诗、乐、舞是不分的,它们共同归属于“乐”这个大概念。据此,如果说“乐”代表了中国政治追慕的最高境界,那么理想的政治也必然是被富有乐感的艺术表征的政治。从以上分析看,礼乐作为中国传统政治的核心概念,它既具有内在的深邃性和饱满性,又具有外在的弥漫性和

4、上升性。就其深邃性而言,它奠基于人的自然本性,即“人不能不乐”(荀子乐论)。就其饱满性而言,它以诗、礼、乐、舞等艺术方式诉诸人间教化,使现实世界成为一个被诸种艺术元素配置而成的美好世界。就其弥漫性而言,礼乐不仅规范人世,也通达自然,从而使礼的秩序和乐的和谐成为一种贯通天地人神的宇宙精神。就其上升性而言,礼乐在世而超越。按照儒家的三世说,人类社会按照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顺序进化,其中的“太平世”正是礼乐政治最终实现的时代。据此来看,如果说审美精神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的灵魂,那么诗、礼、乐、舞等则是它的践履和展开形式。(选自刘成纪中国美学与传统国家政治,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

5、的一项是()A.礼乐有一套贯通天道人心的价值体系,它关照到了人的精细微妙的精神欲求,也关照到了自然万物的广博深厚的境界。B.周制、尚文、礼乐、诗礼乐呈现次第性超越关系,礼境高于诗境,乐境高于礼境,乐境代表理想政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C.没有礼,则易导致人欲的泛滥;没有乐,则易导致社会缺少活力;礼和乐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社会的理想图景。D.礼乐基于人性,通过诗、礼、乐、舞等艺术方式使现实世界成为美好世界,也使礼的秩序和乐的和谐成为一种宇宙精神。解析:原文说是“诗、礼、乐之间,存在着次第性的超越关系”,并非“周制、尚文、礼乐、诗礼乐存在着次第性的超越关系”。答案:B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

6、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诗与乐原本是合为一体的,至孔子时代,礼与乐分离为诗、礼、乐,这使得人的成人之路和国家的致太平之路同步进行。B.礼分为礼制、礼仪、礼容、礼器等诸多维度,乐则可分为乐德、乐语和乐舞;礼注重秩序,乐注重活力,礼乐互相制约。C.礼乐充盈于人的心灵深处,反映了人的自然本性,礼乐也与天地万物和谐同在,共同构建了世界的生动有节制的秩序。D.上古时期的“乐”包括了诗、乐、舞,它超越了礼,如果它代表了中国政治追慕的最高境界,则理想的政治具有艺术的表征。解析:原文第二段说个体的成人之路和国家的致太平之路,是统一被规划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三个路径,但并未说个人的成人之路和国家之路是

7、同步进行的。答案:A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朝选择了礼乐作为治国方略,因此周制被认为是尚文的;因为尚文,所以周制被人们推崇;周制、尚文、礼乐构成一组连续性的概念。B.在中国的传统政治中,注重刑政反映了儒家政治现实主义的一面,而追求礼乐则反映了其理想主义的一面,礼乐为现实注入了审美理想。C.作为中国传统政治的核心概念,礼乐具有其饱满性,只有将诗、礼、乐、舞等艺术方式诉诸人间教化,才能构建一个美好的现实世界。D.“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表明大乐、大礼充塞于天地之中,并与之和谐共存,这是礼乐“至广大”的特征的具体体现。解析:原文强调的是:在中国传统政治的特

8、定前提下,诗、礼、乐、舞可以构建一个美好的现实世界,而不是泛指一切时代、一切政治范畴。原文也没有“只有才”这种绝对的条件关系。答案: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世界末日的相逢美阿瓦罗兹诺斯亨利林德尼斯用咖啡匙度量人生。一切开始于亨利与妻子埃琳看到总统在电视上发布新闻。他们聆听总统严肃的声音时,埃琳握住了亨利的手。总统宣布说,侦测到一支由外星巨舰组成的舰队在接近太阳系。外星舰队将于四周后抵达地球。他要求大家保持冷静。“我要去给我俩冲点浓缩咖啡。”亨利说道。浓缩咖啡是他们留在特殊时刻喝的饮料。“甜心,你知道的,我已经戒掉咖啡了。”埃琳说话间与丈夫没有视线接触。“你

9、怎么了?”“我告诉过你我要戒咖啡。就在上周。我们与提尔曼一家吃饭时。派特关于咖啡是多么酸性的观点讲得很好。”亨利回想不起那天的谈话,“我们还有一个月好活,你却担心咖啡对健康的影响?”埃琳喘气道:“你认为这是一次侵略?”“要是外星人打算探索未知世界或与地球人接触,他们会派来一艘飞船。眼下是整整一支作战舰队。”他手指向电视屏幕上颗粒感明显的视频画面,那是太空探测器从太阳系的遥远边疆发送回来的画面。“你总是个悲观主义者。”“就算我弄错了,情况也会变糟糕。地球人不会做出妥当的反应。我们需要立刻离开城市。我们可以去我老爸的那栋旧木屋。”他的手从埃琳的手上松开。她选择在最糟糕的节骨眼上戒掉咖啡因,那不代表

10、他也得剥夺自己喝咖啡的机会。“我要去冲杯浓缩咖啡。然后我们要打点行李。”外星舰船的画面填满了屏幕。那些舰船外形丑陋笨重,大得可怕,足足有岛屿般大小,表面有参差不齐的金属凸出物以及不可思议的舱门、炮塔和天线,像是用聚合物和金属制造而成的昆虫。太空是黑色的,舰船是深灰色的。它们越来越近。每一分钟都在靠近。每一秒钟都在靠近。埃琳依旧不情不愿,一边抱怨,一边说亨利是偏执狂。但她还是帮他打点行李。两人往货车上装上物资,开车到了位于加利福尼亚北部的破败木屋。当收音机里开始播放报告,他感到自己差不多被证明是正确的。到处都是骚乱与洗劫。超市与仓库里值钱的东西被洗劫一空,民众为留下来的东西而斗殴打架。总统宣布国

11、家进入紧急状态,征召预备役部队。而那仅仅是开始。亨利与埃琳在木屋里度过了三星期,身边仅有几本书与一台收音机。白天的时候,亨利一直忙忙碌碌,钓鱼狩猎。到了晚上,两人会聊天。或者说试图聊天。两人的对话从何时起变得如此勉强?他每天给自己冲两杯咖啡,定量分配最后一罐咖啡粉。假如两人都喝咖啡的话,每天就只有一杯的份了,但埃琳拒绝喝咖啡。如果我们连一杯咖啡都不能分享,我们还能分享什么?亨利心想道。第一个星期之后,两人基本上就不说话了。有天晚上,亨利听见了发动机的声音。他望向窗外,看见一辆福特皮卡车停靠在木屋旁。一男一女下了车。他走出木屋,手里拿着步枪。“你们擅闯了私人领地。”他说道。“我们不想惹任何麻烦,

12、”男子说,“我们只是要找个安全的地方。外面很危险。我们能至少睡一宿吗?天色都黑了。”两个小孩坐在福特车的后座上凝视着他,眼睛睁得大大的。亨利抬起步枪。“去看看别的地方。”闯入者们狼狈地回到了福特车内。“我不敢相信你那么做了。”埃琳从门口向外喊道。“我们的物资有限,不够与陌生人分享。”亨利说道。“我嫁给的那个亨利永远不会回绝那些被吓坏了的小孩。”埃琳说,“你人变了。”“是世界变了,埃琳。你得要适应它。”到了早上,她打点了一包衣服,“我要开车回家。”他没有试图说服她放弃念头。在外星人预定抵达地球的日子的前一天,亨利的咖啡喝光了。他冲泡了最后一杯咖啡,品味它的芳香,然后把咖啡放在了床头柜上。就在手枪

13、的旁边。多年以来,咖啡教会了他许多事,就连这有关适可而止的最后一课结果也很有趣。有趣,但最终仍旧毫无意义。就像外星人到来后的世界末日中万物的遭遇那样。没有咖啡,也没有埃琳。亨利大声呼了口气,抛开了记忆和自我感觉,对咖啡杯与手枪之外的一切物事都如若不见。然后,他小口慢抿,喝下那杯温热的棕色液体,微微一笑。一分钟后,在不到一英里之外,有头麋鹿突然听到枪声响起,惊吓得愣住了片刻。次日,外星人带着礼物抵达了地球。礼物包括弯曲时空的能力、开拓性的数学定理和稳定的冷聚变,以及一种好吃得人间难觅的烤肉。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开篇“亨利林德尼斯用咖啡匙度量人

14、生”一句,具有引出下文故事情节的作用,同时暗示了主人公的悲剧性结局,含蓄蕴藉,耐人寻味。B.亨利得知外星人将抵达地球的消息时,悲观恐慌,为了躲避外星人的侵害和地球人的骚乱和洗劫,做通了妻子的工作,和她来到加利福尼亚。C.亨利本来是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但外星人到来的消息使他变得极度偏执、自私,当福特皮卡车闯入他的“领地”时,他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枪。D.小说以亨利和埃琳的分歧为主要矛盾,以亨利逃避外星人的侵略为主要情节,利用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表现了对地外文明的隐忧。解析:D项,亨利和埃琳之间的分歧并非主要矛盾,“外星人的侵略”只是亨利的臆想,“表现了对地外文明的隐忧”概括不当。答案:

15、D5.“咖啡”在小说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结构上起到了线索的作用,从开始得知外星人即将抵达地球的消息到最后外星人抵达地球的前一天,陪伴着亨利的“咖啡”贯串始终。内容上暗示了主人公亨利的悲剧性命运。开篇“用咖啡匙度量人生”“浓缩咖啡是他们留在特殊时刻喝的饮料”,到外星人抵达地球前一天把咖啡喝完,暗示了亨利生命的终结。主题上寓意深刻。咖啡最终没有平复亨利对外星人的敌视和恐惧,他固执地、毫无意义地以死来表示对地外文明的抗拒,令人深思。(答出两点即可)6.小说的最后一段可以删掉吗?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案:示例(1)小说的最后一段不可以删掉。以外星

16、人向地球人示好结尾,不留悬疑,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外星人带来了高端的科学知识和稀罕的生活用品,寓示着地球人应以乐观的心态去看待地外文明,从而使主题得以升华。外星人带来有益于人类的礼物与亨利的荒唐臆想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亨利命运的悲剧色彩。外星人的表现也是对面临危难时人性扭曲的地球人一种善意的提醒,同时也有一定的科学启发性。(2)小说的最后一段可以删掉,小说起于主人公亨利得知外星人即将到来而开始喝咖啡,终于喝完最后一杯咖啡而自尽,故事情节就已经非常完整了。删掉最后一段内容,布白留疑,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使小说主题更加集中,无论外星人对地球人友好还是敌视,亨利的行为都从反面提醒人类应以积极乐观

17、的心态和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地外文明。更充分地照应题目世界末日的咖啡。(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裴文中:把75岁当作57岁过如果不是裴文中的坚持,那块著名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或许还要在地下沉睡多年。1928年底,周口店龙骨山遗址的发掘已触及一处坚硬岩层。按照常理,这意味着工作已近尾声,很难再有什么新的发现。主持工作的几位大腕学者先后离去,留下裴文中负责扫尾工作。此时,挖掘现场一片冷清,只有裴文中依旧相信,如果凿开这些最坚硬的岩层,也许会有更大的收获。他果然如愿以偿,在一处岩洞中,裴文中挖出了这块“著名的头盖骨”,他脱了上衣包裹起来,“像抱着一个婴儿似的”,小心翼

18、翼地走回办公室。随后,他向北京发回了一封中国乃至整个世界考古史上最为著名的电报:“顷得一头骨,极完整,颇似人。”没有人知道一举成名的裴文中当时的心情。此前,他只是周口店发掘工作的后勤管理人员,负责管理杂务。这块头盖骨化石的出土翻开了人类学研究史上的全新一页,“直立人”这一古人类演化阶段得以确立,人类的历史也向前推进了近50万年。西方学者称赞他的工作达到了人类考古学上“一个壮丽的顶峰”。此后数十年中,裴文中先后主持了资阳人遗址、丁村遗址、巨猿化石产地、水洞沟遗址、萨拉乌苏遗址、观音洞遗址等多处重要遗址的挖掘工作。如今,在中国辽阔的考古学地图上,这些遗址都是不可或缺的标志性地点。早期旧石器研究的基

19、础理论大多由西方学者提出,有些理论用于中国的具体情况时会导致研究陷入僵局。比如法国学者基于西欧石器材料提出的基本方法就一度使周口店研究陷入困境。裴文中不囿于法国方法,在多方尝试、探索后,铺设了中国旧石器考古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为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搭建起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框架。裴文中还把研究领域扩大到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首先提出中石器时代的研究课题。1935年裴文中在广西发现大批打制石器和个别的磨制石器,提出这些遗存可能属于中石器时代;1943年裴文中在内蒙古调查试掘,否定这里属于旧石器遗存,把该遗址和黑龙江哈尔滨顾乡屯都作为中石器来处理,并强调细石器在这个时期的作用。在他观点的启示下,人们对于

20、细石器的起源、时代和分布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古生物体形增大定律”每一个古生物分支都是从小的体形开始,逐渐增大,在达到最大的时候灭绝。裴文中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撰文质疑这一定律,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践,最终使该定律修正为:在达到最大,并开始缩小的过程中灭绝。作为“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者,裴文中一度认为这就代表着中国境内最为原始的文化,但后来发现了比“北京人”更为古老的遗址,他马上放弃了自己的观点。裴文中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野外考察中度过的。1932年新婚后的第五天,他就回到了周口店。第一个孩子出生时,他在野外接到电报,赶回北京探望母子,手里还拿着一本专

21、业书籍。在一次内蒙古的考察中,要穿过一片大沙漠,车子无法通行,当时已60多岁的裴文中和年轻人一样,骑着毛驴一路前行。裴文中在50多年的科学生涯中重视野外实践,足迹几乎遍及全国。1978年参加全国科学大会,裴文中在会上豪迈地表示:“要把75岁当57岁过。”此后,裴文中和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数次到张家口、贵州、洛阳等地考察,像年轻人一样爬上爬下,拿着放大镜看着各种痕迹,神情之专注、精力之旺盛可与年轻人相比。晚年的裴文中仍不断选取,锐气不减,在学生张森水的辅佐下,承担了对北京猿人石器工业的综合研究。面对这一庞杂的材料体系,裴、张二人用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用大量科学数据展示北京人的石器技术与类型的特点和演

22、变,解决了周口店石器工业的发展变化问题。辞世前一个月,在给友人的信中,老先生还这样勾画自己接下来的考察路线:9月去柳州,再去杭州,最后到安徽和县;明年去满洲里裴文中重视考古人才的培养,曾担任四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的班主任,并亲自授课和辅导野外实习,培养大批考古工作者,他还常常利用外出考察之际举办有关考古学的讲座。裴文中先生是古人类学界和考古学界的一代宗师,广泛的考古实践、渊博的知识素养,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是他在学术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的保证。(有删改)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后勤管理人员裴文中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在中外考古学界引起很大轰动,

23、这对于主持工作的几位大腕学者来说是很大的讽刺。B.裴文中用广西、内蒙古、黑龙江等地的考古发现,证实了中石器时代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启发人们对细石器有更深入的认识。C.裴文中常常利用外出考察之际举办考古学讲座,培养考古人才,他广泛的考古实践、渊博的知识素养受到人们欢迎。D.本文通过记述裴文中刻苦自学成才、深入野外考察的传奇经历,表现了一位考古学家淡泊名利、献身考古事业的崇高精神。E.裴文中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获取很多第一手资料,他的新发现和新观点推动了我国考古研究方法的创新和考古学的深入发展。解析:A项,“是很大的讽刺”不当,文中无此意。C项,文中说的是“广泛的考古实践、渊博的知识素养,不断探索、

24、勇于创新的精神,是他在学术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的保证”。D项,“自学成才”无体现;文章重点谈的也不是人物的“淡泊名利”,而是为事业献身的精神。答案:BE8.裴文中在考古学研究方面有哪些创新?请简要概括。(4分)解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要紧扣题干中的“创新”。第三、四段是筛选信息的关键区域。参考答案:铺设了中国旧石器考古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为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搭建起相对完整的框架;扩大研究领域,首先提出中石器时代的研究课题;质疑并修正美国学者提出的“古生物体形增大定律”。9.在考古实践和研究中,裴文中有时极力坚持,有时马上放弃。对他的坚持和放弃,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解析:

25、要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坚持的是什么,放弃的是什么。要分析从中展现出的人物品质。参考答案:观点:裴文中的坚持和放弃是追求真知的科学精神的体现。在发掘周口店龙骨山遗址时,裴文中不盲从权威,极力坚持向下挖掘,成为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第一人;在发现了比“北京人”更为古老的遗址后,裴文中马上放弃了“北京人”代表着中国境内最为原始的文化的观点,表现了对学术科学性的尊重;裴文中坚持该坚持的,放弃该放弃的,体现了很高的科学素养和唯物主义精神。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王汝训,字古师。隆庆五年进士。除元城知县,累迁光禄少卿。吏科都给事中海宁陈与郊者

26、,大学士王锡爵门生,又附申时行,恣甚。汝训抗疏数其罪,言:“与郊今日荐巡抚,明日荐监司。每疏一出,受贿狼籍。部曹吴正志一发其奸,身投荒徼。吏部尚书杨巍亦尝语侍郎赵焕,谓为小人。乞速罢谴。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天下惟公足以服人。今言者不论是非,被言者不论邪正,模棱两可,曲事调停,而曰务存大体。是惩议论之纷纭,而反致政体之决裂也。乞特敕吏部,自后迁转科道,毋恶异喜同,毋好谀丑正。”是时,巍以政府故,方厚与郊。闻汝训言引己且刺之,大恚,言:“臣未尝诋与郊。汝训以寺臣攻言路,正决裂政体之大者。”乃调汝训南京。未几,其子杀人论死

27、,与郊悒悒卒。汝训入为太常少卿。孟秋,飨庙,帝不亲行。汝训极谏。帝愠甚,以其言直,不罪也。寻进太仆卿,调光禄。汝训先为少卿,寺中岁费二十万,至是滥增四万有奇。汝训据会典,请尽裁内府冗食,不许。(万历)二十二年,改左佥都御史。汝训性清介,方严疾恶。巡按御史南昌彭应参亦雅以强直名,相与力锄豪右。乌程故尚书董份、祭酒范应期里居不法,汝训将绳之。适应参行部至,应期怨家千人遮道陈牒。应参持之急,檄乌程知县张应望按之。应期自缢死,其妻吴氏诣阙诉冤。帝命逮应参、应望诏狱,革汝训职。汝训家居十五年,起南京刑部右侍郎。召改工部,署部事。初,矿税兴,以助大工为名。后悉输内帑,不以供营缮。而四方采木之需多至千万,费

28、益不訾。汝训屡请发帑佐工,皆不报。在部岁余,力清夙弊。中官请乞,辄执奏不予,节冗费数万。卒,赠工部尚书,谥恭介。(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二十三,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B.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C.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D.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

29、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解析:根据句中虚词、对称句式、固定句式可先断开,再根据句意断开其他。答案:A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在古代可指变动官职,通常指晋升或调动;某些时候也指贬谪、放逐,如“迁客骚人”“迁谪”。B.孟秋,为农历七月,立秋、处暑二节气所在的时段;仲秋为农历八月,白露、秋分二节气所在的时段;季秋为农历九月,寒露、霜降二节气所在的时段。C.豪右,指豪门大族。中国古代,右表示尊贵,左表示贫贱,如“闾左”多指贫苦人居住的地方。D.谥号是人们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以及有功绩的平民按其生平事迹

30、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解析:D项,谥号应是由朝廷授予的,“有功绩的平民”不在授予之列。答案: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汝训正直果敢。他直言列举陈与郊的罪行,提出科道应当坚持,然而因当权者是陈与郊好友,王汝训被调往南京。B.王汝训为公节俭。他做少卿时,请求朝廷将内府的冗食全部减去;在工部理事时,坚决不予宦官经费,从而节省费用数万。C.王汝训疾恶如仇。董份、范应期行为不轨,王汝训准备将他们绳之以法;因操之过急,导致范应期自杀身亡,王汝训被革去职务。D.王汝训勇于担当。修建大殿需要很多经费,在工部为官的他多次请求发放钱财补助,并大力整治过

31、去的陋习。解析:C项,“操之过急”的应是彭应参。答案:C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每疏一出,受贿狼籍。部曹吴正志一发其奸,身投荒徼。(5分)(2)孟秋,飨庙,帝不亲行。汝训极谏。帝愠甚,以其言直,不罪也。(5分)解析:(1)关键词:疏、狼籍、发、奸、荒徼。(2)关键词:飨庙、极谏、愠、以。参考答案:(1)每次上疏一出,到处受贿。部曹吴正志一揭发他的罪行,就被贬到荒远的地方。(2)孟秋时节,祭祀祖庙,皇上不亲自去。王汝训极力劝谏。皇上很愤怒,但因为他言语正直,没有治罪。参考译文王汝训,字古师。隆庆五年中进士。授职元城知县,逐渐升到光禄少卿。吏科都给事中海宁陈与郊是大

32、学士王锡爵的门生,又依附申时行,很专横。王汝训上疏列出他的罪行,说:“陈与郊今天推荐巡抚,明天推荐监司。每次上疏一出,到处受贿。部曹吴正志一揭发他的罪行,就被贬到荒远的地方。吏部尚书杨巍也曾对侍郎赵焕说他是个小人。请求皇上罢官斥责。科道本是议论国事的,不吭声的人被提拔,直言进谏的人被贬退。有时直言冒犯皇上,还蒙皇上宽容。但稍稍涉及当道的人,立即遭到贬斥。言官犯言直谏不难,请诛奸邪却很难,这是为什么呢?天下唯有公正才能让人信服。现在言官不论说的对还是不对,被议论的人不论是正是邪,都模棱两可,从中调停,说必须要顾大体。这是苦于议论纷纷,反而导致了政体的分裂。乞求皇上特令吏部,以后升迁,转入科道,不

33、要厌恶异己喜欢同类,不要美化阿谀之人而丑化正直的大臣。”这时,杨巍因为在官府,与陈与郊交情深厚。听到王汝训言词中引用了他的话讽刺陈与郊,很生气,说:“我没有诋毁过陈汝郊。王汝训以光禄侍臣身份攻击言官,正是严重分裂政体的人。”于是将王汝训调往南京。没有多久,陈与郊因儿子杀人犯了死罪,郁郁而终。王汝训入朝廷为太常少卿。孟秋时节,祭祀祖庙,皇上不亲自去。王汝训极力劝谏。皇上很愤怒,但因为他言语正直,没有治罪。不久,他升为太仆卿,调往光禄寺。王汝训先前为少卿时,寺中每年花费二十万,到这时滥增四万多。王汝训依据会典,请求将内府多余的人裁去,皇上不许。万历二十二年,他改任左佥都御史。王汝训生性廉洁、耿直,

34、方正严肃,疾恶如仇。巡抚御史南昌彭应参平素也以正直、严厉著称,两人互相支持全力锄除豪门。乌程原尚书董份、祭酒范应期居家行为多有不轨,王汝训正准备将他绳之以法。刚好彭应参到了,与范应期有仇的人家千余人遮蔽道路,呈上牒子。彭应参操之过急,命令乌程知县张应望抓住他。范应期自杀身亡,他的妻子吴氏到官府喊冤。皇上命令逮捕彭应参、张应望在狱中审问,革去王汝训的职务。王汝训在家十五年后,起用为南京刑部右侍郎。后召改为工部,兼理部事。起初,矿税兴起,以资助修建大殿为名。后全部输入内库,不足以营建大殿。而四方采伐树木的费用多达千万,经费更加不够,王汝训屡次请求发放钱财补助工程,都没有得到答复。在工部一年多的时间

35、里,大力整治过去的陋习。宦官请求经费,就上奏坚持不给,节省无益费用数万。死后,被赠为工部尚书,谥号恭介。(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415题。点绛唇咏梅月宋陈亮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注南宋淳熙十五年冬,词人从浙江东阳赴江西探望辛弃疾,共商恢复中原、抗击金军的大计。返回后写下此词寄给辛弃疾。雨僝云僽(zhu):梅月屡次遭受雨和云的折磨。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第一句“一夜相思”直抒胸臆,表现了词作主旨对朋友辛弃疾的思念之情,为下文用梅、月抒发情怀做好铺垫。B.“瘦

36、”,即清瘦、瘦劲,清澈的池水边,梅花枝条横斜,疏朗有致,这里运用了比拟手法,表现了梅枝遒劲有力的风姿。C.“小窗如昼”一句侧面写月,“情共香俱透”正面写梅,这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嗅觉角度,表现了词人对梅、月的流连。D.“清入梦魂”意蕴丰富,“清”既指月亮的清辉,亦指梅花的清香;清辉幽芳伴人入梦,体现了梦境的和谐、温馨。E.“千里人长久”化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对远方友人的祝愿,又正面写月,意境绵邈,含蓄委婉。解析:A项,对词作的主旨分析错误,这首词托物言志,并非表达思念之情。D项,“梦境的和谐、温馨”分析不恰当,这里的“清”写出了词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E项,“正面写月”分析错误,应为“

37、侧面写月”。答案:BC15.这首词借梅、月抒发了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分析。(6分)参考答案:这两句以物喻人,明写梅花和月亮虽屡遭雨、云的折磨,却始终未改清韵,实则抒发了词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虽遭打击、不改初衷(信念坚定、不屈不挠)的精神。(意思对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三峡中,郦道元用“,”来概括峡江两岸峰峦紧密相接的特点。(2)张衡传中表明张衡“不慕当世”,与“所居之官,则积年不徙”相照应的是“,”。(3)赤壁赋中,苏轼主张要从不同的层面看问题,他用“”一句表达了自己从变化的角度看待世间万物的观点。答案:(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举孝廉不

38、行连辟公府不就(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第卷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传统家书离我们越来越远,然而,家书寄寓着历史、亲情、文学、道德、礼仪、艺术等丰富内涵而历久弥新,愈加珍贵。B.我们决不能做纸上谈兵的赵括、夸夸其谈的马谡,伟大事业不是喊破嗓子说出来的,没有一锄一犁的耕耘,再美好的愿景,终究也是空中楼阁。C.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深受观众的好评。有专家指出:背诗词,一定要从童年开始,长此以往,才能达到像节目中选手那样令人惊叹的诗词储备量。D.设置“第三卫生间”,是为了解决女儿协助年迈不便的老父

39、、儿子协助步履蹒跚的母亲、爸爸协助年幼胆小的女儿等难以启齿的如厕问题。E.在诗词间徜徉,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星罗棋布的中国人文景观,恰恰是因为有了历史与人文的熏染,才在百阕千词中,焕发出诗性的力量。解析:A项,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符合语境。B项,空中楼阁:多用来比喻虚构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符合语境。C项,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不符合语境。D项,难以启齿:很难开口(说出事情的真相)。使用错误。“如厕”不属于无法或很难说出的事情真相。E项,星罗棋布:形容多而密集。符合语境。答案:CD18.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40、分)A.城际铁路是专门服务于相邻城市间的快速、便捷、高密度客运专线铁路,它的列车设计时速在200千米及以下。B.近年来,中国基础设施发展快,管理能力迅速提升,在拉美国家的城市安全等领域的管理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C.南水北调到华北地区,将缓解这一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的现状,对缓解水资源形势、改善生态环境带来深远影响。D.现在许多年轻人感受不到传统节日的欢乐,这是由于他们不了解节日内涵,又没人分离民俗活动的欢乐所导致的。解析:A项,“200千米及以下”不合逻辑,应该是“不高于200千米”或“200千米以下”。C项,“缓解水资源形势”成分残缺,可改为“缓解水资源紧张形势”。D项,“由于导致的”杂糅。

41、答案:B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3分)司马迁采用纪传体的方式让血重新流回历史的血管,历史恢复了心跳。为什么后来那些同样采用纪传体的历代正史却不能有这样栩栩如生的效果呢?这就要提到太史公书中另一独特的东西:细节。个体复活,历史会复活;只有细节生动,个体才会复活。,司马迁那么关注细节,他云游天下,就是要在史料之外搜罗活生生的细节,寻找生命的原始形态,他不惜动用自己的想象来弥补细节的不足,恢复生命的血肉。A但只要就而然而因而B但只有才而所以甚至C/只有才但然而因而D/只要就但所以甚至解析:处表转折,让司马迁跟“后来同样采用纪传体的”构成对比;处选“只有才”表必要

42、条件,也是唯一条件,且跟后文“只有细节生动,个体才会复活”构成呼应;处是因果关系,填“所以”,处表递进,填“甚至”。答案:B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字。(5分)“丹书铁券”是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信物。,是因为早期的铁券是以朱砂填涂其上的文字。用朱砂填涂文字,可使颜色纯正,又能使色彩经久不褪;以铁为券,取其坚固、久存之意。明初,朱元璋创建了历史上最完备的铁券制度,。如其颁授对象,仅限于立有军功,被封为公、侯、伯的勋臣;,仅限于本人和后代犯罪不加刑。参考答案:之所以称“丹书铁券”从法律上对“丹书铁券”进行规范

43、至于权限范围(意思对即可)21.下面是某市“图书馆还书流程图”。请用一段文字表述这个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5分)参考答案:读者入室验证还书,如果不过期,归还书后,管理员直接把书归库上架;如果借书过期,管理员要根据规定收取图书借阅逾期费,并把书还回归库上架。管理员每月统计当月图书借阅逾期费金额,上缴财务。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大自然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她可以启发人们去思索生活,去寻求生命的意义。高山教人以刚强,溪流教人以欢快,菊花教人以高洁,绿茵教人以质朴,大海教人以胸怀豁达,森林教人以庄重沉静,如此

44、等等,不一而足。请你结合自己的思想经历,以“大自然的启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写作提示这是一道颇具特色的话题作文试题。写作此文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根据作文材料的行文特色,特别是写作要求,要写好这篇作文,最好选用托物言志的散文体裁;第二,认真审读作文材料,仔细揣摩写作要求,从作文审题方面,切实把握好从大自然中得到的人生启迪的话题导向,并以此作为立意的基点。例文沙洲的芦苇我爱芦苇,我爱沙洲之上初春的芦苇苇芽尖尖,光泽莹莹,贮满了生命的淡泊和纯朴。春日伊始,乍暖还寒时候,沙洲的芦苇已悄悄地伸展开它的根须,汲取着泥土中些许的营养,生机萌动,破冰拔节,茁壮生长。虽然它

45、清醒地知道,这里没有温室,没有肥料,没有农人勤恳的呵护,没有梨园歌手柔情万种的歌咏和赞叹,但它们只要有湛湛的蓝天、朵朵的白云,便觉知足,便觉愉悦而惬意。有了这些,它们就可以在第一缕阳光溜进眼眸的时候,开始平凡而诗意的生活,演绎朴素而淡泊的生命乐章。我爱芦苇,我爱沙洲之上秋日的芦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披霜的芦苇最可诠释不屈的坚韧和刚强。秋风瑟瑟,百花凋零,而芦花却开得圣洁而潇洒;严霜袭来,百草枯萎,而沙洲的芦苇仍然凛然挺立,不屈不挠。君可知,在历史的时空中,沙洲的芦苇曾被三国争雄的烽火烧得满目疮痍,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年“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时候,沙洲的芦苇又是葱葱绿绿,风采无限

46、;君可知,在汗青的记忆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为燕国铲除暴秦踏上了千古不归路,而沙洲上的芦苇则伴着萧瑟秋风,伴着高渐离的击筑声,沙沙作响,为荆轲壮行;君可知,在抗战的史册中,日寇的铁蹄曾肆意地践踏北国白洋淀沙洲的芦苇,然而霹雳一闪,无边的火海把日寇的残暴和淫威烧成了灰烬。我爱芦苇,我爱春夏之际沙洲上的芦苇苇叶飘举,苇秆亭亭。此时此刻,沙洲的芦苇最能给人“和睦和谐,与人为善”的微妙启迪。你看,河水涨了,湖泊满了,一片片沙洲次第隐没,芦苇便怡然自得地融进河湖港汊的大家庭。红鱼在芦苇中穿梭,青蛙在芦苇的脚跟鸣唱,调皮的蜻蜓一只只、一群群在苇叶之间、芦花之上盘旋嬉戏,而芦苇则像极

47、了敦厚的兄长,它不恼不怒,一株株、一丛丛,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为大家庭搭建起凉棚,任风雨敲击摧残亦无怨无悔。举目芸芸众生,放眼山山水水,我要说,我爱芦苇,我爱在水一方的沙洲的芦苇。这一片芦苇,青翠欲滴,郁郁葱葱,深深地扎根于沙洲之上,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摇曳着尘世的沧桑,滴溅着生命的启迪,教我心境淡泊,教我朴质刚强,教我与人为善,教我每天笑迎那一轮温馨的朝阳我爱在水一方的沙洲的芦苇!点评本文作者审题准确,描写极富文采,字里行间饱含感情。作者借沙洲芦苇,体悟出“淡泊纯朴”“坚韧刚强”“和谐处世”的人生哲理,层次清晰,逻辑严密。“红鱼在芦苇中穿梭任风雨敲击摧残亦无怨无悔”这段文字颇有诗情画意,艺术而形象地体现了主旨情感,令人击节称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