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6课芣苢 插秧歌课时检测(附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19741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课芣苢 插秧歌课时检测(附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6课芣苢 插秧歌课时检测(附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6课芣苢 插秧歌课时检测(附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6课芣苢 插秧歌课时检测(附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6课芣苢 插秧歌课时检测(附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课芣苢 插秧歌课时检测(附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芣苢插秧歌一、语言基础专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薄言有之有:取得,获得B薄言掇之 掇:拾取,摘取C唤渠朝餐歇半霎 渠:他D秧根未牢莳未匝 莳:收割解析:选D莳:移栽、种植。2下列各句中的“与”的意义及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照管鹅儿与雏鸭B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C功与日月齐光兮D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解析:选BA、C、D三项均为连词,和。B项,介词,替、给。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东周初年至春秋末期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B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辕固)、鲁(申培)、韩(韩婴)、毛(毛苌)四家。

2、C“诗经六义”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D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解析:选A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2)采采芣苢,。采采芣苢,薄言襭之。(3)插秧歌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开篇便写“插秧”的忙碌情景:,。(4)插秧歌中“,”两句点明是在雨中插秧,从句中不难领会雨之密、之急、之大,否则,不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答案:(1)薄言捋之(2)薄言袺之(3)田夫抛秧田妇

3、接小儿拔秧大儿插(4)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5下面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怡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请通过想象再现诗句画面,补写出画线句子的场景。要求:突出人物的神态、动作;想象合理;每处不超过45个字。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夕阳西下,余晖泼洒,映照着村落四野,村巷深处到处都是晚归的牛羊。_。野鸡鸣叫,声声在耳,满眼是已经秀穗的小麦,树上的桑叶稀稀落落,想必那吃足桑叶的蚕儿早已休眠,丰年在望,想想都让人高兴。_。此情此景安逸舒心,让人羡慕,令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答:

4、解析:解答此题,要根据题干的提示信息,抓住原句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诗句内容分析,注意整首诗的情感。处,扣住原诗中的“念”字和“候”字,不难想象出长者热切惦念孙儿的神情;处,农夫劳作归来,见面却依依而语,可见心境平和,生活闲适。参考答案:一位慈祥的老人正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拄着拐杖,倚着院门,伫望、迎候着孙儿归来劳作的农夫荷锄归来,停下脚步与老人悠闲地聊天,开心地谈着收成,久久不愿离去6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字。劳动教育成为今年教育领域的高频词: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等。劳动教育不仅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社

5、会发展对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要求。劳动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最厚实、最质朴、最关键的部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这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亦能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劳动却长期缺位,种种因素也导致劳动教育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该如何让青少年发现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乐趣、创造劳动价值、享受劳动成果,依然是一个待解难题,考验着教育者、家庭以及社会的智慧。答:解析:本段材料共五句话。第一句讲“劳动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高频词”;第二、三句主要讲“这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亦能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剩下两句主要讲“劳动

6、教育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据此即可得出答案。参考答案:劳动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高频词,它关涉青少年综合素质与身心健康,但推进和实施劳动教育存在困难。二、阅读理解专练(一)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桃夭诗经国风周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归:出嫁。(f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蓁蓁(zhn):草木茂盛的样子。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出嫁姑娘,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B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春天美

7、好的景象。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欢乐热烈的气氛。C第二章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D第二、三章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娘婚嫁后生活的美满幸福。解析:选B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轻娇媚。8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答:解析:结合文本,根据比兴手法的修辞作用作答。参考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

8、鲜明,意趣盎然。(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晚风二首注杨万里其一晚日暄温稍霁威,晚风豪横大相欺。做寒做冷何须怒?来早一霜谁不知!其二晚风不许鉴清漪,却许重帘到地垂。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注这两首诗作于光宗绍熙元年(1190)初。前一年冬,杨万里受命充当迎接金国使者的接伴使,他一向力主抗金,但此时却要充当迎送金使的奉陪人员,内心非常痛苦。晚风二首正是在这一特定背景下写成的。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傍晚太阳的威热稍减而并未完全止息时,晚风就趁机豪横欺人,写出了晚风的张狂和凶暴。B“何须怒?”“谁不知!”,一斥问,一感叹,表达出诗人的正气凛然和对晚风做派

9、的嗤之以鼻。C第二首诗前两句中的“不许”和“却许”,都表现并强化了晚风的威力,风浪和重帘就是明证。D这两首诗咏物明志,托物以讽,寓作者的感慨议论于准确、生动的形象之中,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解析:选C“却许”讽刺“晚风”的无力,想吹掉重帘却办不到,而非“表现并强化了晚风的威力”。故选C项。10请赏析第二首诗的最后两句。答:解析:先解释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意象、时代背景及作者情感进行分析。参考答案:眼前平野开阔没有山岭遮拦落日,阳光照到西窗上一直到月亮升起。晚风的淫威掩盖不住日月的光辉,暗示了南宋王朝虽弱但仍有希望。抒写了诗人的忧愤之情和光明不灭的坚定信念。(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秋日

10、田家杂咏(节选)黄燮清注嗟彼豪华子,素餐厌膏粱。安坐废手足,嗜欲毒其肠。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园居知风月,野居知星霜。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注黄燮清:晚清诗人,少以贫四处充任幕僚,有短暂的从政为官经历。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两句对“豪华子”发出感叹,讽刺他们生活奢侈无所事事,态度立场鲜明。B百姓生活艰辛,粮食来之不易,与“豪华子”的“安坐”“嗜欲”形成强烈反差。C七八两句诗人对比自己舒适的园居生活和农民艰苦的野居生活,内心觉得很惭愧。D诗歌就稼穑之事发出议论,流露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和同情,具有积极意义。解析:选C“诗人对比自己舒适的园居生活和农民艰苦的

11、野居生活,内心觉得很惭愧”错误。通过分析可知,七八两句的含意是诗人因为身居田园,所以更了解农民劳作的艰苦,表达的情感是诗人对劳动者的同情。12诗歌最后两句“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中的“君”指代的人不同,情感表达也会有差异,请对此具体分析。答:解析:本诗先写“素餐”的“豪华子”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不知稼穑之艰难,与终年辛勤劳作的农家形成鲜明对比,揭露了不平等的社会现实,通过议论,表现了诗人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和对劳动的赞美,流露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和同情。结合诗歌的主旨可知,“君”的第一种身份可以指代“豪华子”,作者有意让这些生活奢侈的“豪华子”来看看农民收割的场面,借此来告诫他们不要奢侈浪费,要珍惜农民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君”的第二种身份可以指代“为政者”,诗人让“为政者”来感受农民劳作的艰辛、生活的不易,提醒为政者关心民生,尊重劳动;“君”还可以指代可以读到此诗的读者们,诗人为读者展现农民丰收的场景,既可以让读者了解劳动者收获的喜悦,更能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即对来之不易的粮食的珍惜和对劳动者的赞美。参考答案:可以指代“豪华子”,诗人告诫“豪华子”不能奢侈浪费,要珍惜农民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可以指代“为政者”,诗人提醒“为政者”关心民生,尊重劳动;可以指代读者,诗人面向读者描绘丰收场景,既可以让读者了解劳动者收获的喜悦,又能表达诗人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和对劳动的赞美。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