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19420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一)课内部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意无误的一项是A. 竹篙 (ho) 斑斓(ln) 笙(shng)箫 凌侮(w)B. 踟(ch)蹰 榆(y)阴 青荇(xng) 篱(l)墙C. 炕凳(dng) 油漆 (q) 河畔(bn) 漫溯(shu)D. 漂泊 (b) 酱(jing)碗 火钵 (b) 寂寥(lo)【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意无误的一项”,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正误。本题中,A项,“竹篙”的“篙”应

2、读go,指撑船的长竹竿。“斑斓”的“斓”应读ln,灿烂多彩。C项,“河畔”的“畔”应读pn,江湖、道路等旁边。“漫溯”的“溯”应读s,很随意地逆流而上。D项,“寂寥”的“寥”应读lio,寂静空旷,冷落萧条。故选B项。【点睛】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如鲜多半考的是xin的音。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

3、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2.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B.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本题针对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设题,考生可以把词语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是否合乎语境。本题中,A项,“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中“切齿”古今意思一致,都指咬紧牙齿,形容非常愤恨。B

4、项,“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中“婚姻”古义:结成姻亲关系,指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C项,“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中“穷困”古义指无路或是困境窘迫,今义一般指生活窘迫或是生活贫困。D项,“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中“行李”古义指“出使的人”;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故选A项。3.下列划横线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B.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C.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D.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都是“谢罪”的意思。A 告辞, 拒

5、绝B 召见, 被C 以-为边邑, 浅陋。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4.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B.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C.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D. 夫晋,何厌之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B.C.定语后置D.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就是定语本来应该放在中心词的前面,结果放在了中心词的后面。宾语前置就是宾语本来应该放在谓语的后面结果放在了前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顺序本来应为太子及知其事者宾客,群臣侍殿上者应为侍殿上者群臣,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应为:秦王金千斤,邑万家购之。何厌之有应为有何厌考点:本题考查

6、文言文句式的能力。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文言文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等。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A. 夜缒而出,见秦伯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B. 项伯杀人,臣活之 素善留侯张良C.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群臣怪之D. 范增数目项王 邻之厚,君之薄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都是名词作动词。B项都是使动用法。D名词作动词。C项第一个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第二个没有用法。考点: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现象。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词类活用分为: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的意动、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为动用法等。(二)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6

7、.十年来,他的病一直不见好转,他怎能不忧心忡忡且耿耿于怀呢?A. 正确 B. 错误【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耿耿于怀”,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句中是说病情多年不见好转,内心担忧,不合语境,使用错误。故选B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

8、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7.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A. 正确 B. 错误【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9、句中说“平均主义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可见其已经过时,符合语境,使用正确。故选A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8.这篇文章结构本来已十分严谨,编者无端在中间加了两段,真

10、是狗尾续貂。A. 正确 B. 错误【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句中说的是“编者在中间加了两段”,而非“结尾”,不合语境,使用错误,故选B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

11、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9.我一连几次都没有考好,真是屡试不爽,心情很糟糕。A. 正确 B. 错误【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的意思。从语境来看,句中说“一连几次都没有考好”,由此可知

12、,“屡试不爽”被误解为“没有成功”,属望文生义。故选B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如本题中的“屡试不爽”就属于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0.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

13、文,长此以往,学生目无全牛。A. 正确 B. 错误【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句中说“肢解了课文”,句中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属于望文生义,使用错误,故选B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如本题中的“目无全牛”就属于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

14、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1.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A. 正确 B. 错误【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15、“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参加盛典或观看热闹儿),使里巷空阔冷落,不是街巷空空无人之意,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句中说“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可见此处误把“万人空巷”理解为“街巷空无一人”,属于望文生义,使用错误。故选B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如本题中的“万人空巷”就属于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

16、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2.解放军的纪律严明,令行禁止,不许有半点差错。A. 正确 B. 错误【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纪律严明,执行认真。句中形容解放军的纪律严明,符合语境,使用正确。故选A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

17、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3.我们中国青年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到1976年的“四五”运动,青年们都是首当其冲,同阻碍历史前进的反动势力英勇搏斗。A. 正确 B. 错误【答

18、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句中说中国青年“同阻碍历史前进的反动势力英勇搏斗”,符合语境,使用正确,故选A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

19、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4.如今,她脸上早已没有了刚下岗时的期期艾艾的神情,浑身上下透着成功者的自信。A. 正确 B. 错误【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句中形容“神情”,属于对象不当,使用错误。故选B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

20、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5.这个刚刚十一、二岁的小书法家,竟写出一笔龙飞凤舞的草书,笔力雄健,风格豪放,令人不禁叹为观止。A. 正确 B. 错误【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21、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至极、完美之至。句中形容小书法家的作品,从前面“龙飞凤舞的草书,笔力雄健,风格豪放”等内容来看,应是赞美小书法家的作品,符合语境,使用正确。故选A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

22、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三)成语运用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在案件的调查过程中,他利用职权和各种关系假公济私,为犯罪嫌疑人他的小舅子开脱罪责,激起了极大的民愤。B. 传统教学观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认识,即所谓课堂教学,无非就是传递书本知识,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个人接受能力。C. 我国物权法在经历13年的争论和立法机构高层人士空前绝后的7次审读之后,最终于今年3月份获得通过。D. 由此可以进一步看出,美国所需要的世界秩序应该是天下惟美国

23、左右逢源,并非真的允许“和而不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A、假公济私:假:借;济:帮助。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此处应为“徇私舞弊”。C、空前绝后:指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也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此处语意过重。D、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此处望文生义。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7.下列各句中,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夏季减肥食谱中,有四种食物位于爱美女士们的黑名单,被排除在减肥食物之外,千万碰不得,否则会让你的努力 !可下半场的最后5分钟内,我们差点将全场的努力 ,所以说我们要拿下一场比赛还是要在5分钟之后才

24、能确保,在最后5分钟内,对手有3次很好的机会,如果我们想要成为“英东杯”冠军,就要避免这些状况。这90户业主不肯退铺,让大华公司以回购商铺的方式解决大润发购物中心困境的努力 。A. 毁于一旦 功亏一篑 前功尽弃 B. 前功尽弃 功亏一篑 毁于一旦C. 功亏一篑 前功尽弃 毁于一旦 D. 前功尽弃 毁于一旦 功亏一篑【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毁于一旦”,于,在;一旦,一天。在一天的工夫全被毁掉。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一下子被毁掉。“功亏一篑

25、”,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前功尽弃”,功,功劳;尽,完全;弃,丢失。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第一句中,句中是说“让你的努力”全部白费,应使用“前功尽弃”。第二句中,句中“下半场的最后5分钟内,我们差点将全场的努力”在此时全部毁掉,应使用“毁于一旦”。第三处,句中说“这90户业主不肯退铺”让大华公司以回购商铺的方式解决大润发购物中心困境的努力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故选D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

26、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鲁迅对呐喊中的人物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于他高超的写作技艺,更因为他对国民劣根性深刻地思考与认识。59岁现象,即有些干部一直廉洁奉公,但想到自己马上要退休了,就趁机捞一把,往往是因收受贿赂而东窗事发,受到起诉。他接管我们班

27、之后,深感头疼,因为全班学生的成绩良莠不齐,几个前任班主任都干了不长时间,然后都摇头叹气,无奈走人。文化层次决定文明程度,这话可能没错,而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恰恰是高文化层次人群的见利忘义,有时达到利令智昏的程度。唐朝诗人王维被边塞的奇景震撼,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名句。无独有偶,宋代范仲淹在边塞军中也对这样的风光作过描写。亲爱的旅客朋友,又到了说晚安的时候了,车窗外已是万家灯火,夜色阑珊,希望你今晚能有一个好的心情,明天再见。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

28、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句中使用前一个义项,使用正确。“东窗事发”,见于元代六一清钱塘遗事二东窗事发,传说宋代秦桧曾与妻子在自己家的东窗下定计杀害了岳飞,后来秦桧得病而死。他妻子请方士做法事,方寸说他看见秦桧在阴间带铁枷受苦,秦桧对他说:“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后来用来指罪行、阴谋败露。符合语境。“良莠不齐”,指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莠,狗尾草,比喻品质坏的。句中形容班级的成绩,对象不当。“利令智昏”,贪图私利使头脑发昏,丧失理智。使用正确。“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

29、似,多用于贬义。句中的语境是褒义的,用在此处属于褒贬失当。“夜色阑珊”,阑珊,将尽,衰落;夜色阑珊,指夜色将尽。句中望文生义,误把该成语理解成“夜色正浓”,使用错误。故选D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

30、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四)病句运用19.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 如果某些大国不改变其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狂妄自大的态度,那么,谁也难以预料这世界是否还会有和平的一天。B. 旨在培养中小学生爱国热情的德育打卡制度,由于一些单位和个人的认识问题,出现“走过场”现象,的确让人叹息。C. 冲突双方在民族仇恨的驱使下,虽然经过国际社会多次调解,紧张的局势不但没有得到缓和,反而愈演愈烈。D. 通常,在脑肿瘤患者手术前,医生要获得其大脑的扫描图像,以便确定肿瘤的位置和了解肿瘤附近血管的状况。【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

31、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C项,“冲突双方在民族仇恨的驱使下,虽然经过国际社会多次调解,紧张的局势不但没有得到缓和,反而愈演愈烈”结构混乱,前一句“冲突双方在民族仇恨的驱使下”只有主语和状语,缺少谓语,意思还没有说法,然后就转换到另外的主语“局势”上了。故选C项。【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

32、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兴驻艺术展示中心展示学校美术教师的艺术成果,还引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桃花坞木传承人顾志军,成为推动创新型文化人才不断涌现的坚实载体。B. 虽然有国有资源作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C. 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软实力”硬不硬、强不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

33、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D. 选票上候选人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在多年实践中证明简便易行,也可以避免人为造成候选人获选机会不平等的情况。这样做,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保障选举人和被选择人的民主权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和辨析。A语序不当。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颠倒。“不仅”应放在“艺术展示中心”之后。B词语重复。“可说”“堪称”重复。D句式杂糅,“按姓氏笔画为序”应为“按姓氏笔画顺序”或“以姓氏笔画为序”。点睛:掌握六类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语病的方法有: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判断语句是否有毛病)、主干枝叶

34、梳理法(先检查句子主干之间是否有语病,再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词、修饰语和修饰语之间是否有语病)、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结构造一日常用的句子,两相比较,从而判断原句是否有语病)。尤其是对出现标志性词语的句子的检查。1、否定词。多次出现“不”、“没有”之类的否定词,可能出现语病,即句子字面意义可能和要表达的意义正好相反。2、两面词。若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等两面词,该句子可能搭配不当。3、关联词。一个语句出现了关联词,我们要想到,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是否放错了位置等。4、介词。极容易出现语病。5、并列词组。常常犯有前后部分搭配不当的毛病。5、数词。容易造成歧义或与前后词语上矛盾

35、。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网络词语“刷朋友圈”表达的其实是“看朋友圈”的意思,“刷”这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看”的动作,加大了表达的趣味性。B. 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C.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在借鉴西方城市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城市封闭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被要求逐步对外开放。D. 被誉为“中国大天鹅之乡”的荣成保护区,为确保大天鹅安全越冬,每年都准备足量的食物进行人工投食,保护这些来自远方的“贵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

36、和辨析。A项搭配不当,“加大”与“趣味性”不搭配,可将“加大”改为“增强”;B宾语残缺,在“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后加“的政策”或“的规定”。C项另起炉灶导致结构混乱,将最后一句改为“要求城乡封闭的内部道路逐步对外开放”二、阅读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我叫田栀毓(作者:庄学)夹河滩田村的田医生爹妈给的名字叫田栀毓,写着复杂,叫着也别扭,不够铿锵,不知是祖上哪一位有点墨水的祖爷爷给起的,改不了了。可是村里人都喜欢叫他田医生。有一年,在西藏当兵十几年的村民田崇义带回了一种怪病,浑身酸痛需要喝藏酒泡雪莲才能消除病症。可是内地哪有藏酒雪莲随时供他喝呢?就寻偏方,求到了本村田医生的

37、名下。田医生与田崇义聊天过后,给他一瓶泡了切片茎块的酒。泡的是何物?田医生笑笑,小人参呗。田崇义严格按要求日酌二两,不出旬日,酸痛减轻并消失了。田崇义请田医生吃了喝了,田医生才把话挑明,啥小人参?萝卜片,做幌子的。田医生凑近了小声说,主要是信石,大热剧毒,一点点而已!田崇义听了,酒杯颤颤巍巍半天送不到嘴里。后来,田医生凭着自己的大胆,出奇招,从阎王爷那儿拽回来几个乡亲,名声大噪。就凭这,田医生泰然自若地领受着村人们的目光仰慕和话语问候。田医生富态,领袖样的背梳头,身材高高大大,走在村街上不疾不徐,自然是昂首挺胸,有时目光也平视了,对迎面走来的人很随意地回应:嗯,嗯,都吃过了?田医生好医,文革中

38、参加过县里赤脚医生培训,也读过几本开宝本草嘉祐补注本草本草纲目的,回到村里开办了大队的医务室。田医生看病有趣,前堂坐诊,问问患者病情,然后踱到一块床单遮掩后的卧室翻看医书,照本宣科,对症下药,在方子上增增减减,病症重的,剂量就略大些,从未出过医疗事故。日月如梭,大队医务室也从从容容地变成了“栀毓诊所”。那年仲夏,村民豆娃家的小儿子腹胀如鼓,送县医院花钱若干也没查出病因,豆娃凄惶惶地把孩子抬回村里。有人建议叫田医生看看,豆娃有些不屑,讥诮地说,人家县医院都看不好,他田栀毓中球!说罢,豆娃稍一愣怔:田栀毓,天治愈?莫非真中?豆娃就把儿子送到了田医生处。田医生尽管询问着病情,心里却打鼓,说还是到省城

39、的大医院看看吧。豆娃手里是灯草没有,那还上得起大医院?他“噗通”一声给田医生跪下了。田医生无奈,先给病人开了几副止痛的药,然后品味自己拍孩子小山样的肚腹的感觉。田医生其实也沉默了,孩子的肚腹内如果有肿瘤状况,医院早就开刀取出了。不妨弄些泻药试试。医院都治不好,我就不能一试?田医生一时胆壮,随手在地里采摘了一些蘑菇做引子,将芒硝一同熬了叫孩子服下,不多久,那孩子疼得大汗淋漓呼爹叫娘满床打滚。田医生也汗流如注脸色苍白,说了声我回去取药,就慌慌张张跑回家中收拾了,脚如捣蒜般地往外乡躲。田医生衣衫不整地跑到洛河边上,坐下喘息。夏阳聒噪的阡陌上草木葳蕤,洛河水莹莹灼灼,天色湛蓝,褐鸟翻飞成舞。好美的生命

40、图像啊!田医生目光呆滞,脚步不曾再移动半步。回想自己一生,眼前晃来晃去的都是紧闭双眼惨死的恐怖面孔,自己的憨大胆与谋财害命何异!田医生对着“哗哗”奔流的洛河叹息道:时来信石益人,运退芒硝夺命。远处村里一片喧嚣,豆娃带了几个人奔田医生而来。田医生身如筛糠般地抖个不停,嘴里讷讷不成句。豆娃又是一个“噗通”地跪下,连叩三个头,仰起脸时,尖尖的额头上一片灰土印记中渗出了丝丝血迹。豆娃涕泗长呼:神医呀!神医!如此一声呼喊,田医生的脸色由苍到白,由白到润,由润到红,鼻子眼又都重新回到脸上,神态也自然起来。原来孩子痛后腹泻不止,生生地泻出了无数发硬发黑的血块。过后,孩子开始喊饿,没事了。就这么简单。第二天,

41、村里人照常到“栀毓诊所”看病取药,却只见大门紧闭,门上一纸公告告诉村人,诊所从此停业。寻找田医生,家人说是到普陀山旅游了。家人还告诉来者,以后不要再叫“田医生”了,就叫“田栀毓”吧,田医生出门的时候交代过的,说,我叫田栀毓!(有删改)注:信石:中药名,原名砒石,大热剧毒,加工制品为砒霜;芒硝:中药名,由矿物提炼而成,有通便消肿功效。22.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小说叙事语言间用白话与文言,同时大量引入地方方言,富有乡土气息。善用民间形象的譬喻,如“捣蒜般地往外乡躲”,活画出田栀毓急切、恐慌的情态。B. 田栀毓治病善于利用病人心理。给田崇义的药用“小人

42、参”泡酒,给豆娃儿子开药用蘑菇作引,目的是使病人相信他医术的神奇,平常食材也能治得大病。C. 小说巧妙地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洛河边“阡陌上草木葳蕤,洛河水莹莹灼灼” “褐鸟翻飞成舞”,意在通过描写美好的生命图景,烘托出逃难中的田栀毓迫切的求生欲望。D. 小说用生动而轻松的笔调详叙田栀毓两次奇招治病的故事,却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医者的生命伦理与民间就医心态严肃深刻的反思,言近而旨远。23. 小说在塑造田栀毓这个形象时,重点突出了他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24. 田栀毓逃向外乡路上,用一句“时来信石益人,运退芒硝夺命”表达了自己行医半生的感慨,请结合全文理解分析这句话的含义。【答案】22.

43、 D 23. 蛮憨大胆,敢治各种疑难杂症,敢将剧毒之物入药。喜爱本行,自学医术多年,常年开办诊所,为乡人治病。非常自信,因以奇招治好了几个大病,从而对自己的医术颇为得意。知错能改,善于自我反省。灵活心细,善于观察病征,酌情取舍。 24. “时来信石益人”是说运气好的时候用剧毒的信石也能治好怪病,赢得名声和尊敬;“运退芒硝夺命”是说运气不好时,芒硝差点使人丧命;因此领悟到自己的医术有限,再也不能凭运气和胆量行医。【解析】【2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

44、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A项,“间用白话与文言”错误,从文中来看,小说主要以口语叙述为主。B项,“目的是使病人相信他医术的神奇,平常食材也能治得大病”错误,选项对目的分析错误,从文中来看,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掩盖他用药的大胆。C项,“烘托出逃难中的田栀毓迫切的求生欲望”错误,选项分析不够完整,“迫切”与景物特征不符,除了“求生欲望”,更有对生命价值的领悟和反思。故选D项。【2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在塑造田栀毓这个

45、形象时,重点突出了他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得从人物的言行概括,即注意描写“田栀毓”的语言、动作、行为、心理的句子,从中概括答案分析人物形象要防止戴高帽,任意拔高,再有分析不可单一化,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多侧面的,因此,不要只抓一点,不计其余,应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概括,最后要分条写出,做到准确、简洁、有条理。“后来,田医生凭着自己的大胆,出奇招”“田医生凑近了小声说,主要是信石,大热剧毒,一点点而已!田崇义听了,酒杯颤颤巍巍半天送不到嘴里”,这表现出田栀毓

46、的胆大;如“就凭这,田医生泰然自若地领受着村人们的目光仰慕和话语问候。田医生富态,领袖样的背梳头,身材高高大大,走在村街上不疾不徐,自然是昂首挺胸,有时目光也平视了,对迎面走来的人很随意地回应”,这表现出人物的自信;“田医生好医,文革中参加过县里赤脚医生培训,也读过几本开宝本草嘉祐补注本草本草纲目的,回到村里开办了大队的医务室”,这说明田医生爱好行医这一职业;“家人还告诉来者,以后不要再叫田医生了,就叫田栀毓吧,田医生出门的时候交代过的,说,我叫田栀毓”,这说明田医生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表现出人物知错能改的特点;“然后品味自己拍孩子小山样的肚腹的感觉孩子的肚腹内如果有肿瘤状况,医院早就开刀取出

47、了。不妨弄些泻药试试。医院都治不好,我就不能一试”,这说明田医生善于观察,心比较细。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答题。【2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辞了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田栀毓逃向外乡路上,用一句时来信石益人,运退芒硝夺命表达了自己行医半生的感慨,请结合全文理解分析这句话的含义”,考生要分析“时来信石益人,运退芒硝夺命”的含义,要结合全文。“时来信石益人,运退芒硝夺命这是他在逃亡路中的感慨,也是对自己行医的概括,结合后边情节可以知道主人公是善于反思之人,对从医也热爱,据此可概括出含义。前一句“时来信石益人”是田医生说自己

48、运气好的时候拿“信石”这一毒物也就救命,指的是上文给田崇义治病一事;后一句“运退芒硝夺命”是说自己运气不好的时候“芒硝”差点让人丧命,指的是豆娃家小儿子治病一事。田医生在这种反思中意识到不能凭运气来给人治病。【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

49、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就可以推知整句的含义;从分析句子的位置入手,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很重要,做题时应从分析句子的位置入手;从分析句子的表达入手,这一方法适合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带有赏析的性质,需要还原修辞意或者揭示警戒意或表明双关意;不要人为拔高,这是把句子本身没有

50、的意思强加给作者,这种强加性通常是因为不从句子实际出发,而是把一些不找边际的“思想性强”的优美文词往上加;要学会多角度理解文中的句子。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段(1)黑孩双手扶着风箱杆儿,炉中的火已经很弱了,一绺蓝色火苗和一绺黄色火苗在煤结上跳跃着,有时,火苗儿被气流托起来,离开炉面很高,在空中浮动着,人影一晃动,两个火苗又落下去。孩子目中无人,他试图用一只眼睛盯住一个火苗,让一只眼黄一只眼蓝,可总也办不到,他没法把双眼视线分开。于是他懊丧地从火上把目光移开,左右巡睃着,忽然定在了炉前的铁砧上。铁砧踞伏着,像只巨兽。他的嘴第一次大张着,发出一声感叹(感叹声淹没在老铁匠高亢的歌声里)。

51、黑孩的眼睛原本大而亮,这时更变得如同电光源。他看到了一幅奇特美丽的图画:光滑的铁砧子。泛着青幽幽蓝幽幽的光。泛着青蓝幽幽光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像一个大个阳梨,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须须像金色的羊毛。红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苞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红萝卜的线条流畅优美,从美丽的弧线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光芒有长有短,长的如麦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老铁匠的歌唱被推出去很远很远,像一个小蝇子的嗡嗡声。他像个影子一样飘过风箱,站在铁砧前,伸出了沾满泥土煤屑、挨过砸伤烫伤的小手,小手抖抖索索当黑孩的手就要捉住小萝卜时,小铁匠猛地窜起来,他踢

52、翻了一个水桶,水汩汩地流着,渍湿了老铁匠的草铺。他一把将那个萝卜抢过来,那只独眼充着血:“狗日的!公狗!母狗!你也配吃萝卜?老子肚里着火,嗓里冒烟,正要它解渴!”小铁匠张开牙齿焦黑的大嘴就要啃那个萝卜。黑孩以少有的敏捷跳起来,两只细胳膊插进小铁匠的臂弯里,身体悬空一挂,又嘟噜滑下来,萝卜落到了地上。小铁匠对准黑孩的屁股踢了一脚,黑孩一头扎到姑娘怀里,小石匠大手一翻,稳稳地托住了他。(选自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文段(2)黑孩走出桥洞,爬上河堤,钻进黄麻地。黄麻地里已经有了一条依稀可辨的小径,麻杆儿都向两边分开。走着走着,他停住脚。用手背揉揉眼睛,抽泣了一声,继续向前走。走了一会,他趴下,爬进萝卜地

53、。那个瘦老头不在,他直起腰,走到萝卜地中央,蹲下去,看到萝卜垅里点种的麦子已经钻出紫红的锥芽,他双膝跪地,拔出了一个萝卜,萝卜的细根与土壤分别时发出水泡破裂一样的声响。黑孩认真地听着这声响,一直追着它飞到天上去。天上纤云也无,明媚秀丽的秋阳一无遮拦地把光线投下来。黑孩把手中那个萝卜举起来,对着阳光察看。他希望还能看到那天晚上从铁砧上看到的奇异景像,他希望这个萝卜在阳光照耀下能像那个隐藏在河水中的萝卜一样晶莹剔透,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但是这个萝卜使他失望了。它不剔透也不玲珑,既没有金色光圈,更看不到金色光圈里苞孕着的活泼的银色液体。他又拔出一个萝卜,又举出阳光下端详,他又失望了。以后的事情就变得

54、很简单了。他膝行一步。拔两个萝卜。举起来看看。扔掉。又膝行一步,拔,举,看,扔看菜园的老头子眼睛像两滴混浊的水,他蹲在白菜地里捉拿钻心虫儿。捉一个用手指捏死,再捉一个还捏死。天近中午了,他站起来,想去叫醒正在看院屋子里睡觉的队长。队长夜里误了觉,白天村里不安宁,难以补觉,看院屋子里只能听到秋虫浅吟,正好睡觉。老头儿一直起腰,就听到脊椎骨“叭哽叭哽”响。他恍然看到阳光下的萝卜地一片通红,好像遍地是火苗子。老头打起眼罩,急步向前走,一直走到萝卜地里,他才看得那遍地通红的竟是拔出来的还没有完全长成的萝卜。 “作孽啊!”老头子大叫一声。他看到一个孩子正跪在那儿,举着一个大萝卜望太阳。孩子的眼睛是那么大

55、,那么亮,看着就让人难受。但老头子还是不客气地抓住他,扯起来,拖到看园屋子里,叫醒了队长。 (选自莫言透明的红萝卜)文段(3) 我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就写了我个人的一段亲身经历。当时,我在一个离家不远的桥梁工地上给一个铁匠拉风箱,白天打铁,晚上就睡在桥洞子里。桥洞子外边就是一片生产队的黄麻地,黄麻地旁边是一片萝卜地。因为饥饿,当然也因为嘴馋,我在劳动的间隙里,溜到萝卜地里偷了一个红萝卜,但不幸被看萝卜的人捉住了。那人很有经验,把我的一双新鞋子剥下来,送到桥梁工地的负责人那里。那时我的脚只有三十码,但鞋子是三十四码的,为的是能够多穿几年,因为小孩子的脚长得很快。我穿着一双大鞋走起路来就像电影里的

56、卓别林一样,摇摇摆摆,根本跑不快,否则那个看萝卜的老头子也不可能捉到我。 桥梁工地的负责人在桥墩上挂上了一张毛主席的宝像,然后把所有的民工组织起来,在桥墩前站成一片。负责人对大家讲了我的错误,然后就让我站在毛主席像前向毛主席请罪。请罪的方式就是先由犯罪人背诵一段毛主席的语录,然后就忏悔自己的罪行。我记得自己背诵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段语录里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损坏老百姓的庄稼”的条文,与我所犯错误倒是很贴切,尽管我只是一个饥饿的顽童而不是革命军人。我痛哭流涕地对毛主席说:“敬爱的毛主席,我对不起您老人家,忘记了您老人家的教导,偷了生产队里的一个红萝卜。但是我实在是太饿了。我今后宁愿吃草

57、也不偷生产队里的萝卜了”桥梁工地的负责人一看我的态度不错,而且毕竟是一个孩子犯了个小错误,就把我的鞋子还给我,让我过了关。 但我在大庭广众面前向毛主席请罪的场面被我的二哥看到了。他押我回家,一路上不断地对着我的屁股和肩背施加拳脚,这是那种抓住弟妹把柄时的半大男孩常有的恶劣表现。回家后他就把这事向父母做了汇报。我的父亲认为我丢了家庭的面子,大怒。全家人一起动手修理我,父亲是首席打手。父亲好像从电影里汲取了一些经验,他找来一条绳子,放在腌咸菜的盐水缸里浸湿,让我自己把裤子脱下来-他怕把我的裤子打破-然后他就用盐水绳子抽打我的屁股。电影里的共产党员宁死不屈,我是一绳子下去就叫苦连天。我的母亲一看父亲

58、下了狠手,心中不忍了,就跑到婶婶家把我的爷爷叫了来。爷爷为我解了围。爷爷说:“奶奶个熊,小孩子拔个萝卜吃,有什么了不起?值得你这样打?”根据这段惨痛的经历,我写出了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莫言神秘的日本与我的文学历程)25. 下列说法中,恰当的一项是A. 莫言有着和透明的红萝卜中的小黑孩相似的偷萝卜的经历,由此可见,小黑孩就是莫言自己,这篇小说是写实的,是自传体。B. 在小黑孩眼中,萝卜能泛着青幽幽蓝幽幽的光,泛着金色,这是一个饿极了的孩子因为饥饿过度产生的幻觉,作者借此主要想表明在那个时代,饥饿是带给孩子的最大的摧残。C. 小铁匠和小黑孩抢夺这个萝卜,是因为小铁匠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淬火技术,

59、已经可以做铁匠铺的传承人,如果这个萝卜被别人吃了,会动摇他至高无上的地位。D. 在作家创作中,有时候或多或少地会有作家的经历在里面,所以,了解一个作家的生平经历,有助于我们对作品深入理解。26. 下列说法中,恰当的一项是A. 萝卜变得透明,变得晶莹,这是魔幻现实主义在本文中的一种体现,这种手法,有时候也被莫言应用到他的其它作品中。B. 看园子的老头看到小黑孩偷萝卜,没有因为他是一个孩子就放过他,毫不犹豫地报告给了队长,说明老头是一个没有爱心的残忍的人。C. 莫言在神秘的日本与我的文学历程中谈了自己曾经偷萝卜的经历,这说明作者有着知错就改的高贵精神品质,这也是作者能使透明的红萝卜成为成名作的根本

60、原因。D. 莫言的父亲因为莫言偷了萝卜,就用蘸了盐水的鞭子打他。莫言的哥哥也因为他偷了萝卜打他,可见莫言成长在一个没有亲情的家庭里。27. 文章在这两处选段都提到了金色的萝卜,文段(1)中小黑孩看到了金色的萝卜,文段(2)中小黑孩希望拔到却没有拔到金色的萝卜,试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作用是什么?【答案】25. D 26. A 27. 文段一和文段二都提到“金色的萝卜”,两处内容形成呼应;从主题上来看,“红萝卜”是意蕴丰富的象征物,体现了小黑孩在不幸的生活中对纯洁、幸福或者另一种世界的憧憬;从象征意义来看,第一处的“红萝卜”象征小黑孩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而第二处的“希望拔到却没有拔到金色的萝卜”暗含了

61、作家对生活的失望和悲剧性评价。【解析】【2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中,恰当的一项”,要求选出“恰当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A项,“由此可见,小黑孩就是莫言自己,这篇小说是写实的,是自传体”错误,并不能因为莫言有着和透明的红萝卜中的小黑孩相似的偷萝卜的经历,就认定小说中的人物就是作者本人,应该是以本人的经历为原型而塑造了小说中的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B项,“萝卜能泛着青幽幽蓝幽幽的光,泛着金色,这是一个饿极了的孩子因为

62、饥饿过度产生的幻觉主要想表明在那个时代,饥饿是带给孩子的最大的摧残”错误,文中说的是“光滑的铁砧子。泛着青幽幽蓝幽幽的光。泛着青蓝幽幽光的铁砧子上”,由此可知,“泛着清幽幽蓝幽幽的光”的是铁砧,而非“萝卜”,而那个金色的萝卜象征着幸福的生活,而“萝卜”也就成了黑孩的一种追求。C项,“小铁匠和小黑孩抢夺这个萝卜,是因为小铁匠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淬火技术,已经可以做铁匠铺的传承人,如果这个萝卜被别人吃了,会动摇他至高无上的地位”错误,选项对二人抢夺萝卜的原因分析有误,抢夺萝卜是饥饿所致。故选D项。【2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63、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中,恰当的一项”,要求选出“恰当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说明老头是一个没有爱心的残忍的人”错误,材料二中说“他看到一个孩子正跪在那儿,举着一个大萝卜望太阳。孩子的眼睛是那么大,那么亮,看着就让人难受”,由此可知,“没有爱心”“残忍”一说错误。C项,“这说明作者有着知错就改的高贵精神品质,这也是作者能使透明的红萝卜成为成名作的根本原因”错误,文中说“根据这段惨痛的经历,我写出了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莫言讲述这段经历是说明自己创作的经历,不能说这是透明的红萝卜成为成名作的根本原因。D项,“可见莫言成长在一个没

64、有亲情的家庭里”错误,文中说“但我在大庭广众面前向毛主席请罪的场面被我的二哥看到了。他押我回家,一路上不断地对着我的屁股和肩背施加拳脚,这是那种抓住弟妹把柄时的半大男孩常有的恶劣表现。回家后他就把这事向父母做了汇报。我的父亲认为我丢了家庭的面子”,父亲认为“我”丢了家庭的面子,同时家长在家长的眼中,“偷盗”是不可饶恕,这涉及品质问题,家长借助这样的方式来让孩子记住并改正“偷盗”的恶习,并非“没有亲情”。故选A项。【2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中的形象,把握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在这两处选段都提到了金色的萝卜,文段(1)中小黑孩看到了金

65、色的萝卜,文段(2)中小黑孩希望拔到却没有拔到金色的萝卜,试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作用是什么”,这是针对小说中的物象设题,考生可从结构的呼应、主题、萝卜的象征意义等方面分析,能围绕一点言之有理即可。首先到文段一和文段二圈出写“红萝卜”的内容,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这两处“红萝卜”的象征意义,如文段一中,小黑孩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看到了金色的萝卜,此时的“萝卜”是美好生活的象征,这就表现出小黑孩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而文段二中,小黑孩希望拔到却没有拔到金色的萝卜,这其实也就代表这种希望的落空,包含了一种悲剧性的评价,这两处内容之间形成呼应。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点睛】解答物象作用题,要看清题干要求

66、,注意设问方式。“物象”作用题的提问方式一般分为两类。一是限定角度,如“小说中那块活泼有趣的玉蟠螭在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方面有何作用,请分别作简要分析”,这个题目明确限定了答题角度。考生只需要从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两个方面回答就可以。二是笼统提问,如本题“文章在这两处选段都提到了金色的萝卜,文段(1)中小黑孩看到了金色的萝卜,文段(2)中小黑孩希望拔到却没有拔到金色的萝卜,试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作用是什么?”。这个题目设问比较笼统,考生作答时要全面考虑。然后要认真阅读文本,明确思考角度。解答“物象作用”题,一般可以从情节安排、形象塑造、主题表达、情感抒发、手法运用、读者感受等角度思考。阅读下面的文言

67、文,回答下面小题。任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人。自幼已矫然不群,邃经术,文力雄健。中进士第,知雍丘县,抚民如伤。县枕汴流,漕运不绝,旧苦多盗,然未尝有获者,人莫知其故。伯雨下令纲舟无得宿境内,始犹不从,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趣京师者护以出,自是外户不闭。使者上其状,召为大宗正丞,甫至,擢左正言。时徽宗初政,纳用谠论,伯雨首击章惇,曰:“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向使其计得行,将置陛下与皇太后于何地!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臣闻北使言,去年辽主方食,闻中国黜惇,放箸而起,称甚善者再,谓南朝错用此人。北使又问,何为只若是行遣?以此观之,不独

68、孟子所谓国人皆曰可杀,虽蛮貊之邦,莫不以为可杀也。”章八上,贬惇雷州。伯雨居谏省半岁,所上一百八疏。大臣畏其多言,俾权给事中,密谕以少默即为真。伯雨不听,抗论愈力,且将劾曾布。布觉之,徙为度支员外郎,寻知虢州。崇宁党事作,削籍编管通州。为蔡卞所陷,与龚玦、张庭坚等十三人皆南迁,独伯雨徙昌化。奸人犹未甘心,用匿名书复逮其仲子申先赴狱,妻适死于淮,报讣俱至。伯雨处之如平常,曰:“死者已矣,生者有负于朝廷,亦当从此诀。如其不然,天岂杀无辜耶!”绍兴初,高宗诏赠伯雨直龙图阁,又加谏议大夫,采其谏章,追贬章惇、蔡卞、邢恕、黄履,明著诬宣仁事以告天下。淳熙中,赐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任伯雨列传)【注】纲舟

69、:成批运送货物的船只。2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旧苦多盗,然未尝有获者 苦:苦于B. 时徽宗初政,纳用谠论 谠:正直C. 若贷而不诛 贷:推卸D. 俾权给事中 权:担任29. 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B. 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C. 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D. 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30. 下

70、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任伯雨自幼与众不同,做雍丘县县令时,爱民如子,大力整顿漕运,使其境内不再受盗贼之害。B. 任伯雨担任左正言时,上书徽宗,揭发章惇有篡位的野心。而据北使之说,辽主曾对章惇屡次称善。C. 任伯雨多次谏言,大臣很畏惧他,皇帝也告诉他不说或少说,后因党事被革职,又被迫迁往昌化。D. 任伯雨对朝廷忠心耿耿,徽宗曾经重用他,他死后高宗诏赠他为龙图阁,加赠谏议大夫。31.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使者上其状,召为大宗正丞,甫至,擢左正言。(2)用匿名书复逮其仲子申先赴狱,妻适死于淮,报讣俱至。【答案】28. C 29. D 30. B 31.

71、 (1)朝廷使者上奏了他的事迹,伯雨被召,担任了大宗正丞,刚到任,又提升为左正言。(2)(奸人)用匿名书信又抓了伯雨的第二个儿子申先,将他下狱,恰逢妻子在江淮去世,子捕妻逝的消息一齐送到。【解析】【2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若贷而不诛”中“贷”如解释为“推卸”,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文中是说“如果宽恕而不杀他,那天下的大义就无法阐明,大法就无法确立

72、了”,由“不诛”“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等可知,句中的“贷”应解释为“宽恕”“饶恕”。故选C项。【2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这段话是说“章惇长久窃取朝廷大权,欺骗朝廷,流毒百官,趁先帝变故的仓促之机,就表现出篡位之意,看不起陛下,不再有做臣予的恭敬”,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惇”“朝柄”“国”

73、“上”“搢绅”“先帝”等,然后依据句式特点、语法结构等进行排除,如“窃”是动词,宾语是“朝柄”,A项,“窃”没有宾语,排除;C项,“窃朝柄”结构完整,且“迷国罔上”“毒流搢绅”结构整齐,该选项把这两处都拆散了,排除;“乘”意思是“趁着”,句中是说趁着先帝变故的仓促之机,而非“趁着先帝变故”,排除B项,故选D项。【3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辽主曾对章惇屡次称善”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二段说“臣

74、闻北使言,去年辽主方食,闻中国黜惇,放箸而起,称甚善者再,谓南朝错用此人”,由此可知,辽主是对中原罢黜章惇称善。故选B项。【3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上”,上奏;“其”,代词,他的;“状”,行状,业绩;“为”,动词,担任;“甫”,刚刚、才;“擢”,提拔。第二句中,句中省略主语“奸人”;“仲子”,二儿子;“适”,正好,恰逢;“死于淮”,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淮死”;“报讣”,子捕妻逝的

75、消息;“俱”,一齐;“至”,到。【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

76、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

77、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

78、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

79、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文言文译文:任伯雨字德翁,是眉州眉山人。从小已经很强

80、地表现出与众不同,深入钻研古代经典,文章雄健有力,中进士等级,做雍丘县县令,管理下级如同捆扎湿物(那样急切严厉),安抚百姓如同对待自己的伤口(那样周到细心)。雍丘县靠着汴河,水道运货的船只络绎不绝,从前为盗贼多而苦恼,然而不曾抓到过盗贼,人们不明白其中的缘故。伯雨下令成批运送货物的船只不能在雍丘境内过夜,开始船家货主还不听从,伯雨就下令,东下的船只,用斧头砍断它的缆绳,前往京城的船只,护送着出境,从此雍丘百姓家的门可以不关闭。朝廷使者上奏了他的事迹,伯雨被召,做了大宗正丞,刚到任,又提升为左正言。当时徽宗刚开始执政,采纳正直的言论,伯雨首先揭发章惇,说道:“章惇长久窃取朝廷大权,欺骗朝廷,流毒

81、百官,趁先帝变故的仓促之机,就表现出篡位之意,看不起陛下,不再有做臣予的恭敬。假使他的用心得以实行,将把陛下与皇太后放到什么地方呢!如果宽恕而不杀他,那天下的大义就无法阐明,大法就无法确立了。我听北方的使者说,去年辽主正进食,听到中原罢免了章惇,放下筷子起身,接连称好,说宋朝错用了这个人,北方的使者又问,为什么(对他)只像这样放逐贬谪呢?从这件事看来,(对章惇)不只是如孟子所说国人都说该杀,虽然是蛮貊之邦,也无不以为该杀的。”奏章上了八次,皇上贬章惇到雷州。伯雨处在谏官的位置半年,上疏108份。大臣们惧怕他的多言,皇上让伯雨做给事中,私下告诫他少说或不说是根本。伯雨不听,批评朝政的言论更加强力

82、,而且将上奏疏弹劾曾布,曾布察觉了这件事。调任度支员外郎,不久到虢州主持工作。(后来)崇宁年间官员结党的事发生了,伯雨被削掉官职发送通州。又被蔡卞陷害,与陈璀、龚玦、张庭坚等十三人都南迁,(可)去昌化的只有伯雨。奸人还不甘心,用匿名信又抓了伯雨的第二个儿子申先,将他下狱,妻子在江淮家中又刚去世,子捕妻逝的消息一齐送到,伯雨对这两件事跟平常一样,他说:“死的已经死了,活着的对朝廷有罪,也合当从此诀别。如果不这样,上天难道会枉杀无罪之人吗?”绍兴初年,高宗颁诏追赠(已故的)伯雨为龙图阁,又加赠谏议大夫,采纳他的谏章,追贬章惇、蔡卞、邢恕、黄履,明确了被诬陷的宣仁事件来告知天下。淳熙年,赐谥号忠敏。

8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山坡羊西湖杂咏春 (薛昂夫)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注】面。扣逋仙,访坡仙,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船,休放转;杯,休放浅。【注】生绡:没经过漂煮的丝织品,可以作画。32. 下列关于这首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逋仙”是林逋,“坡仙”指苏东坡,作者将两人称为“仙”,表现了对二人的崇拜。B. “扣逋仙,访坡仙”写作者想要游遍西湖的迫切心情,也体现了西湖丰富的文化底蕴。C. “船,休放转;杯,休放浅”的意思是虽夜深路远,却不愿划船返回,还劝友人继续饮酒。D. 该曲表达了作者贪恋西湖美景,不想返回却又担心天晚、归路遥远的矛盾心情。33. 请

84、分析“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32. D 33. 比喻,写远山一片青翠,湖面就如白娟般光洁,每走一步都都如同一幅山水画。这三句作者写春日的西湖,赞美了西湖的一步一景、风光如画。形象生动地写出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解析】【3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这首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85、,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却又担心天晚、归路遥远的矛盾心情”错误,从曲中来看,“管甚”的意思是“不管”,“管甚月明归路远”说的是不管天色已晚、归途尚远也要游遍西湖。选项曲解诗歌意思。故选D项。【3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分析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考生要先明确诗句所写的内容,

86、然后看用了什么修辞,最后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面”,意思是“远山一片青翠,如同青黑色的染料,湖面就如白绢般光洁,每走一步都都如同一幅山水画”,前两句中使用两个“如”把“山光”“湖光”分别比作“淀”“练”,第三句中虽然没有使用比喻词,但句中使用“生绡”这一喻体来比喻所见的景象,“生绡”是指没经过漂煮的丝织品,古人用来作画,所以也指画卷。作者使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西湖的美景,表达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和喜爱之情。【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

87、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 (3)对比; (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 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34.补写下面句子的空白处。青树翠蔓,_,参差披拂。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野芳发而幽香,_。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亲小人,远贤臣,_。_ ,并怡然自乐。庭下如积水空明,_,盖竹柏影也。重岩叠嶂,隐天蔽日,_,不见曦月。策之不以其道,_。苔痕上阶绿,_。【答案】 (1). 蒙络摇缀 (

88、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 佳木秀而繁阴 (4). 濯清涟而不妖 (5).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6). 黄发垂髫 (7). 水中藻荇交横 (8). 自非亭午夜分 (9). 食之不能尽其材 (10). 草色入帘青【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络”“缀”“佳”“繁阴”“濯清涟”“倾颓”“髫”“藻荇”“材”等。三、写作35.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珍珠蚌壳里的夜

89、,有多长?不再思量,不再思量,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请根据这首诗蕴含的哲理,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答案】让生命在磨难中闪光珍珠在蚌壳里孕育,漫漫长夜,暗无天日。唯有超越苦闷忧伤,不被泪水淹没,生命才会闪光。“死生亦大矣。”哪一个生命的诞生,不伴随艰辛;哪一个生命的成长,不饱含坎坷;哪一个生命的闪光,不历尽沧桑。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八年是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多少次,他痛苦绝望。但生命之火不能熄灭,他吟出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没有一个人的生

90、命里只有顺风顺水。在被击倒之后,不要被情绪泪水所困,重新站起来,站的更高。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是啊,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而唯有这些能够化苦难为力量,在泪水和困境中崛起的人,才能闪光生命。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者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阿尔卑斯山壁立千仞,上面有探险者的身影。撒哈拉沙漠一望无垠,上面有跋涉者的脚印。面对人生的历练磨难,无数令人震撼的故事在回荡。他们摆脱泪水迷茫,不退却,诠释生命因磨难而闪光的辉煌。“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放逐,放逐。

91、没有心灰意冷,没有沉沦堕落,而是心境的豁然高远。无论贬谪在哪里,他活得有滋有味,困苦变成了清风明月。东坡一如抟扶摇九万里的大鹏,不受挫折的羁绊。“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磨难和打击成为诗人的刻骨铭心和精神高高屹立的财富。沧海桑田,方显英雄本色。花拳绣腿,不堪一击,只会让生命黯淡无光。最美的生命和精神是愈挫愈勇。“达人秀”总冠军刘伟,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他年轻的生命,没有因失去双臂而一蹶不振。擦干眼泪,付出比常人多无数倍的艰辛,用脚弹出了让世人感动的绝美钢琴。每一个生命都可以成为这个世界的最美,正如刘伟歌中所唱。只要你超越苦难,经得起磨砺。相信,你的生命,终会大放异彩!【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富含哲理性的材料作文,构思时,可根据对这首诗歌大意及蕴含的哲理来分析,珍珠在蚌壳里熬过了无数的黑夜,经受了无数的磨难,但它没有沉沦,没有被艰难困苦压趴下,它摆脱了无数的痛苦、郁闷和“忧伤”,终于成长为一颗晶莹的珍珠。“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是关键句,它告诉我们:生命离不开苦难,只有经历了痛苦,战胜磨难,才能铸就生命的辉煌,让生命在磨难中闪光。也可材料话题延伸,联想,从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原则,对生活生存、人生意义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