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课菱角的喜剧清朝刘开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同是橘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生物的生长有其一般的规律,但也有其特殊的情况。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秦牧先生的菱角的喜剧就诠释了这样的道理。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秦牧(19191992),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当代著名作家。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1938年开始在广州的报刊上发表作品。秦牧杂文是他的第一本集子。他的散文作品风格独树一帜,被誉为“散
2、文一绝”。小说、童话、戏剧、诗歌、文艺理论领域等都有著作,故又被喻为“一棵繁花树”。著作有土地、花城,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2背景探寻菱角的喜剧是作者在建国十周年的时候写的。当时文章的题目叫作复杂。这篇文章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1958年在我国经济领域里出现了不少违背事物客观规律的现象,这类错误的出现又反映出了一些人在认识上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于是作者认为有必要在文学创作中表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之类的题材”(长河浪花集序。文章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于1959年写成的,后来收入散文集长河浪花集时,作者将文章的名字改为菱角的喜剧。名言警句与“学无止境”相关的名句1玉不琢,不成器
3、。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5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6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清刘开问说围绕论点多方论证谈菱角的喜剧的议论特点秦牧认为,“文学艺术应该能够使人发出爽朗的笑声,我们必须有更多的巧妙的手法,去搔人家精神上的胳肢窝”。他喜欢采用老朋友林中散步、灯下谈心的方式道古论今,谈天说地,只是一经作者发掘就富有启迪性的含意,便有审美性趣味,一些貌似平常的事例,经他点化应用,常常警策动人,妙趣横生。菱
4、角的喜剧一文的主要论点是如何认识事物的复杂多样,围绕这一论点,作者从两方面进行了论述:(1)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两种不同的认识方法。一种是“站在正确的立场上的聪明人”,另一种是“自己”。(2)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正面的例子:一个农民认识天气条件。反面的例子:良种变劣种;山洞养猪有的成功,有的没有成功却失败。(3)从两个方面指出掌握事物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方法。一方面是要“广泛地吸取古今中外人们艰苦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另一方面是“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类文品悟感情和认知(1)第段主要论述什么?大地有高山和峡谷,人间有高尚和卑下。人世中充满着七情六欲的烟和雾,一切亲情、友情、爱
5、情犹如四面八方的风笼罩着这个烟雾交错的世界。立于天地间,谁能够脱离红尘的牵绊,谁能抛开一切俗念?(2)“庄子”“屈原”的认知为什么没有穿越“感情的烟雾”?古今中外又有几人能够穿越感情的烟雾?像庄子的豁达放逸吗?像屈原的忠诚爱国吗?庄子虽然能与鲲鹏为友,能穿透世间有为的境界,但他却无法脱离尘世的纷纷扰扰。屈原放弃一切而忠诚于国,却赴清流来保全自己的清白。庄子和屈原都把自己放在广阔无垠的宇宙外层,却不知在他诞生之日,地球上的灰尘已把他们都打上了人间的烙印。于是,无论怎样去俯视这宇宙,都是带着感情的牵绊,仿佛地面有无数的线牵连着各处器官,你又如何能够把这层烟雾拨开?(3)列举孔子的例子有什么作用?大
6、智大贤的古圣人尚且如此,渺渺众生又岂能拨开世间的云雾?曾有云“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但孔子亦凡夫,这世间的真真假假,是非曲折,迷离而复杂,孔子又有什么本领把一切都看透?人人心中都有牵绊,于是,在每一个十字路口,人们都要徘徊,或寻思未来的道路,或在心中掂量谁轻谁重,或衡量谁是谁非。或逢大的抉择,则更是瞻前顾后,唯恐与谁有隙,或冷落了谁。没有谁知道你心中的曲折。然而,我们早已习惯去适应别人的需要,让人生的太阳通过别人反射而获得。真理无人能推翻,因为他早已与人们认知世界的心理息息相关。在感情的牵绊下,一切都有了约定俗成的定论。中国是一个人情大国,小至亲朋好友间礼尚往来,大至国际间谈判都特有人情
7、味。不能否认悠久的历史风情早已浇铸了这种情感,也不能否认这种情感的价值,但铁的原则又怎能让人情去牵绊和综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难道还要人情做后盾,去开辟未来的辉煌吗?世界需要的是认知,是开拓,而非人情面前扭曲的对与错,善与恶。(4)画线的句子中写“鲲鹏翱翔在蓝天”有什么用意?感情让认知陷入迷惘的泥潭,让认知像拴了线的鸟雀而无法像鲲鹏般翱翔在蓝天。真正的认知便是要拨开人间的烟雾,脱去感情的外衣,让真的世界犹如初生婴儿(5)结尾化用了谁的名句?原句是什么?般纯洁地再现于眼前。莫为感情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词赏析采莲曲梁简文帝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风起湖难度,莲
8、多采未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问题小思:请赏析“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的妙处。答:点击文本菱角的喜剧主要告诉我们:世间万物是复杂多样的,认识事物绝不能绝对化、简单化。运用示例世间万物,各具形态,各有特性,精深莫测,奥妙无穷。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往往只是它的一个方面或两三个方面,殊不知它还有第四面、第五面、第六面“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更要独具慧眼,切莫因感情遮望眼,切莫因认识下妄言。时代在变,社会在变,理念在变,人性也在变,而认知更应随之而变。附“文外悦读”问题提示【类文品悟】(1)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述了题目中的“感情”。(2)庄子和屈原都置身于宇宙外层,没有从世俗角度去看社会、看世人,忘记了世间万物都是带着感情的牵绊的,所以没能够把这层烟雾拨开。(3)证明圣人也难以摆脱世间感情。(4)作者巧借“鲲鹏”这一形象,敞开胸襟,以其“扶摇直上九万里”的精神,来激励国人能穿越感情的烟雾,正确地去认知。(5)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原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词赏析运用拟人手法,“傍”是“依偎”的意思,“牵”是“拽”的意思,赋予“荷丝”“菱角”以多情依恋,表达了采莲过程中的愉快陶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