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德阳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历史试卷,历史部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试题重点考查: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手工业的发展、康乾盛世、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双百方针”、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雅典民主政治、英国议会制改革、罗斯福新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多极化趋势加强、韩非思想主张、1787年宪法、维新变法思想、两次工业革命等主干知识;注意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调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份注重考查基础的好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共8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
2、后,将答题卡交回。2本试卷满分100分,90分钟完卷。第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新唐书百官志:“唐之官制,其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而大抵皆沿隋故”。下列制度符合该论述的有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二府三司制A BC D【考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答案】 A 解析:“唐之官制,其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而大抵皆沿隋故”体现了隋朝制度的开创性,科举制、三省六部制都是隋朝创建,正确;内阁制是明朝创立,二府三司制是宋朝创立,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故选
3、:A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的制度变迁的相关内容准确把握。2读图1,图片记载的是一份关于盐井开采的盐业契约。由此可知当时王姓出地基,蔡姓出工本,井出之日,地主每月煎烧柒天半昼夜,蔡姓等每月煎烧贰十贰天半昼夜俟井出大水之日为始,蔡姓等煎烧拾壹年为率;倘若出火,亦照股均分图1 同盛井约(1779年)A盐业专营制度已被彻底打破 B资本主义萌芽得到迅速发展C出现了部分近代经济的特征 D官营企业主动吸纳民间资本【考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手工业的发展【答案】 C 解析:从“同盛井约中王姓出地基,蔡姓
4、出工本照股均分”可分析出当时盐井开采运行方式是股份制。同盛井约是一份关于盐井开采的盐业契约。该契约用土地、劳动力、资本入股,明确相互的责权利,用契约形式固定下来,各方分别签字画押作为共同遵守的约章,不得随意更改。凭具有公证作用的中间人在上面签字证明各方商妥入股的合作意愿和条件。表现形式为股票证书,属于无面值股合约(股票)性质,与比例股股票相似。仅从一张合同不能说明盐业专营制度已被彻底打破,A项错误;盐业契约里没有体现雇佣关系,B项错误;盐井开采的盐业契约体现了近代的合同的特征,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官营企业的问题,D项错误。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3西
5、方史学界将“始于康熙平三藩的1681年,止于乾隆退位的1795年之间的历史”称为“High Qing”。下列可为这一观点提供的依据是A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大一统国家进一步巩固B中小市镇向边疆拓展,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C对外交往空前频繁,中外文化交流渐入佳境D学术文化全面繁荣,科技成就领先西方国家【考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康乾盛世【答案】 A 解析:从材料中所述时间信息可分析出“High Qing”是指康乾盛世,体现了清朝前期经济、政治的高度发展,与之相一致的是农耕经济的繁荣和大一统国家的巩固,A项正确;资本主义发展缓慢,B项错误;清初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C项错误;清
6、初实行文化专制,科技成就落后,D项错误。故选: 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清朝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相关内容准确把握。4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据此推断合理的是,作者A关注民族危机,主张教育救国 B质疑华夷观念,推崇西方文明C顺应时代潮流,主张与时俱进 D忧虑社会革命,怀念清朝统治【考点】C2近代中国反侵略
7、、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答案】 D 解析:从材料的描述内容可分析出,乡村知识分子在清朝灭亡、中华民国建立的情况下,没有采用最新的公历,而沿用农历,仍使用清朝末帝宣统的年号,并称辛亥革命为“变乱”,都反映出作者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作者认为“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说明其忧虑社会革命,怀念清朝统治,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教育问题,A项错误;“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说明作者对列强持反对态度,B项错误;该乡村知识分子并不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没有顺应时代潮流,C项错误。故选: 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
8、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辛亥革命的影响准确把握。5在胡适看来,中国人在文化上所面临的“真正的问题可以这样说:我们应当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可见,胡适主张A反对传统,全盘实现文化西化 B中西结合,重构中国的新文化C坚守传统,抵制资产阶级文化 D中体西用,将西方文化中国化【考点】R2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答案】 B 解析:从材料中“我们应当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可分析出胡适主张,中西结合,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
9、,保存和发展本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从而重构中国的新文化,B项正确,没有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抵制,A、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主次问题,D项错误。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准确把握。6据某学者回忆,毛泽东在1952年指示,“中国历史很长,建议在中科院设立三个研究所,把中国史分为三段来研究,第一所研究古代,止于汉;第二所研究魏晋到鸦片战争前;第三所研究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办一个杂志,定名为历史研究,方针是百家争鸣”。该指示A标志着“双百方针”的确立B有利于学术领域的繁荣发展C划分的历史阶段影响至今 D确立了革
10、命史观的指导地位【考点】Q4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双百方针和现代教育的发展“双百方针”【答案】 B 解析: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标志着“双百方针”的确立,A项错误;“双百方针”是指“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毛泽东对中国历史的指示,有利于学术的繁荣,B项正确;毛泽东的历史阶段划分已经不被使用,C项错误;革命史观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故选: B图2 深圳市人口数量统计图【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双百”方针的内涵准确把握。7读图2,图中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折射出
11、户籍制度改革滞后成为全国移民浪潮的缩影A BC D【考点】K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 C 解析:统计图体现了深圳从1984年后无户籍人口数目超过户籍人口数目,与改革开放有关,正确;统计图体现了大量农村剩余人口进入深圳,不会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错误;无户籍人口数目不断增加,说明户籍制度改革的滞后,正确;仅从深圳人口数量不能说明全国的移民浪潮,错误。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图表关键信息的准确分析,并对改革过程中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准确把握。8“城邦个体公民的福祉取决于城邦的兴衰,城邦的兴衰取决于道德的兴衰,道德的兴衰取决于城邦公民灵魂之善恶。
12、”这一观点说明古希腊城邦A抑制了公民的个性发展B重视公民素质的培养C治国以人文主义为指导 D形成了多元政治格局【考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答案】 B 解析:古希腊城邦重视公民的个性发展,A项错误;“城邦的兴衰取决于道德的兴衰,道德的兴衰取决于城邦公民灵魂之善恶”说明重视公民的素质,B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人的作用,C项错误;材料与多元政治格局无关,D项错误。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希腊公民素质与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关系的准确把握。9读表1,表中内容反映出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是表1 英国议会改革的历史进程表时间
13、结果1832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1867年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了选举权1884年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基本上实现了男性户主的选举权1918年一部分妇女首次获得普选权1928年21岁以上女子获得选举权1969年18岁以上男女均获选举权A主要以和平的方式扩大民主 B代议制民主呈现渐进性发展C选举权逐步转移到社会下层D男女选民获得同等政治权力【考点】B1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英国议会制改革【答案】 B 解析:表格主要反映的是民主政治范围的扩大,没有涉及民主的方式,A项错误;从1832年到1969年英国的民主范围不断扩大
14、,体现了民主的渐进性特点,B项正确;表格主要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农民、工人、妇女获得选举权,体现的是民主范围扩大,“选举权逐步转移到社会下层”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男女选民获得同等政治权力”不能说明工业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工人农民的选举权扩大,D项错误。 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确如在于对表格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近代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特点的准确分析、理解。10对历史事件的分类整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一位同学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分为两类:a类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b类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其分类标准是A是否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是否是向国外学习为主的改
15、革C是否导致原来社会性质的改变D是否以解决民族危机为其目的【考点】M1 K2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答案】C 解析:美国罗斯福新政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中国改革开放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A项错误;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都是向国外学习为主的改革,B项错误;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没有改变社会性质,俄国废除农奴制和日本明治维新改变了社会性质,C项正确;美国罗斯福新政是为了解决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中国改革开放是为了改变落后的经济体制,俄国废除农
16、奴制也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巩固沙皇统治,只有明治维新是解决民族危机,D项错误。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中外各国的改革的性质、作用准确把握。11读表2,表中的数据变化折射出表2 19451971年美国黄金储备与对外流动负债统计表(单位:亿美元)时间(年)黄金储备对外流动负债黄金储备对外流动负债19452456793108%19601782103846%1968121331366%19711021678151A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建立到瓦解的过程 B美国由最大债权国变为最大债务国的过程C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D美元逐步丧失其在国际货币中的领导地位【考点】N1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7、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答案】 A 解析:1945年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与对外流动负债的比率由3108%下降到151,折射出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建立到瓦解的过程,A项正确;图表数据不能体现最大债权国和债务国的信息,B项错误;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不能说明美元霸权地位的丧失,今天美元仍占据领导地位,D项错误。故选: 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表格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发展历程准确把握。12读图3,英国学者约翰夫杰弗在历史焦点一书中认为,20
18、世纪90年代世界的基本强国可以被看作构成了两个三角形的结构,美国同时占据了两个三角形的顶点。图中最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是 图3A B C D 【考点】G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答案】B 解析:“20世纪90年代世界的基本强国可以被看作构成了两个三角形的结构,美国同时占据了两个三角形的顶点”中的两个三角形分别代表政治大国和经济大国,说明美国处于经济大国和政治大国的顶点,不能体现同时占据,错误;中美国同时位于两个三角形的顶点,符合题意,正确;不能体现经济大国和政治大国,错误;不能体现美国位于顶点,错误。 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片关键信息的
19、准确分析、理解,并对两极格局终结后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的相关内容准确把握。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O1 B1 13(24分)“法”被列为“汉语盘点2014”年度国内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1)依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思想主张。(2分)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主张在当时的进步意义。(4分)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
20、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王希原则与妥协)(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指出“妥协”在调和当时美国国内矛盾方面的具体表现。(6分)由此,谈谈你对当时“妥协”的认识。(4分)材料三 清末“预备立宪”大事记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揭开“预备立宪”序幕。1906年,出洋考察大臣回国,并奏说,立宪可使“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7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在中
21、央筹设资政院,各省筹设谘议局。1908年,清政府又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期,同时颁布以保障“君上大权”为核心内容的钦定宪法大纲,但也限制了皇帝的权力,规定了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规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权组织形式。此后两三年,还颁布了各种法律的草案,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的范畴。1909年,多数省份设立谘议局,多由立宪派主持,积极开展立宪活动。1911年,清政府组成立“责任内阁”,在13个内阁大臣中,皇族占7人,人们讥称它为“皇族内阁”。(据人教版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等整理。)(3)长期以来,人们对清末立宪的认识有两种主流观点:认为清末“预备立宪”是一场政治“骗局”,是“假立宪”; 清末“预备立宪”
22、推动了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的进程。请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进行剖析。(8分)【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韩非思想主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答案】 答案:(1)主张:执法公正、平等。(2分)意义:有利于打击特权阶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4分)(2)表现:通过确定联邦制,调和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通过确定参议院和众议院不同的选举规则,调和了大州和小州的矛盾;通过确定黑人奴隶的人口折算,调和了南方和
23、北方的矛盾。(6分)认识:“妥协”是克服建国初期邦联体制弊端的有效途径;“妥协”是各利益集团斗争和谈判了结果(或:妥协也是一种政治智慧);“妥协”为以后美国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范例;(每点2分,答出两点给4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3)答案一:观点:这一观点成立的理由是:从目的看,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皇位永固”;从内容看,以保障皇权为核心;从结果看,最终成立了“皇族内阁”。(6分)这种观点是站在阶级斗争的立场看待,有一定局限性,没有看到预备立宪的客观进步性。(2分)答案二:观点:这一观点成立的理由是:从内容看,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推进了法制建设;从影响看,预备立宪传播了宪
24、政知识,培养了一批具有初步宪政素养的知识分子,为我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为后来的临时约法提供了一些启示(或:形成了君主立宪政体,推动了我国政治体制的变革。)(6分)这种观点是站在近代化(民主化)的立场看待,也是将这一事件放在较长的历史长河中进行考察,较为合理;但该观点也有一定局限,未能看到立宪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2分) 解析:(1)“主张”从材料中“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体现了执法公正、平等;“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直接作用和深远意义(2)“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1787年宪法的内容(联邦制、参众两院的选举、黑
25、人的选举权)归纳;“认识”,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归纳,是当时解决体制弊端的有效途径,是各方利益集团斗争的结果,为美国社会的稳定提供范例。(3)此题考察对观点的剖析,可以任选其一分析,如果选择第一种观点,可以从清末新政的目的、内容和结果分析,最后还需要对其评价,指出其实质是站在阶级斗争的立场看待,没有看到其进步性;如果选择第二种观点,可以从内容、影响归纳其推动了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的进程,最后仍需要分析其实质,说明其局限。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分析、理解,综合归纳。R1 I2 14(28分)义利论是关于道德规范与物质利益的关系及人们如何对待两者关系的理论。阅读材料,回
26、答问题。材料一 所谓养之之道何也?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也。何谓饶之以财?人之情,不足于财,则贪鄙苟得,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其制禄,自庶人之在官者,其禄已足以代其耕矣。由此等而上之,每有加焉,使其足以养廉耻,而离于贪鄙之行人情足于财而无礼以节之,则又放僻邪侈,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为之制度。婚丧、祭养、燕享之事,服食、器用之物,皆以命数为之节,而齐之以律度量衡之法。(王安石上仁宗皇帝万言书)(1)依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对义利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义利观产生的时代背景。(8分)材料二 表3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近代中国义利观的演变”为课题收集的史料表史料观点评价顽固派
27、“夫士习之坏,向第阴背夫义以从利耳,今则显然逐利,并不知有义之名。民风之坏,向第尚力而未能重德耳,今则长幼无序,且并不知有贵贱之分。”(筹办夷务始末)A洋务派“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张之洞劝学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但仍然没有突破封建地主阶级的伦理思想体系的范畴。维新派“故天演之道,不以浅夫、昏子之利为利矣,亦不以谿刻自敦、滥施妄与者之义为义,以其无所利也。庶几义利合,民乐从善,而治化之进不远欤。”(严复天演论)B(2)材料二的观点折射出近代中国人对“义与利”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6分)参考材料二中评价洋
28、务派观点的方法,选择顽固派或维新派的观点进行评价。(2分)材料三表4 老约翰D洛克菲勒(18391937年)的创业史年表(部分)1870年 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1879年 通过暗中以低于票面价值的价格、许以回扣或别的企业不曾给予的好处等手段,形成了遍及全美的标准石油托拉斯。1890年 公司经控制了全美的大多数石油行业,也控制了全世界石油工业70%以上的市场。1892年 创办芝加哥大学,开历史上独家对一所大学捐款之最。1902年 建立教育总会,是一战前最大的、有系统地资助黑人教育的组织。1911年 美国最高法院裁定标准石油公司违反了反托拉斯法,并将它拆分为34家新公司。1913年 创建洛克菲勒基
29、金会,其宗旨是促进“知识的获得和传播、预防和缓解痛苦、促进一切使人类进步的因素,以此来造福美国和各国人民,推进文明”。(据CCTV节目组公司的力量 、资中筠财富的归宿等)图4(创作于1903年)(3)据材料三,指出洛克菲勒创业史的突出特点。(6分)并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解读图4所示漫画的寓意。(6分)【考点】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变法思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答案】答案:(1)认识:肯定物质利益对人的重要性、主张满足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但反对人过分地追求物质利益,主张以制度限制人的物质欲望。(4分)时代背景: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北宋政府“三冗”
30、问题严重,国家财政入不敷出;传统儒家义利观的影响。(答出两点给4分)(2)趋势:由重义轻利到以义为主、以利为辅,再到义利并重。(6分)评价:顽固派(A):是封建地主阶级伦理价值观的反映,不利于近代早期中国工商业的发展。(2分)维新派(B):突破了传统的义利观,是资产阶级伦理价值观的反映,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分)(3)特点:发展迅猛;采用不正当手段;注重回馈社会;适时调整经营模式。(答出三点给6分)寓意:洛克菲勒借助资助芝加哥大学来掩盖其谋求控制(垄断)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或:讽刺洛克菲勒借对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美化自己)。(2分)解读:警示政府重视对托拉斯的抑制(或:警示政府要调控
31、社会财富的分配);引导企业更多地用财富回馈社会,推动文明进步。(4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认识”,“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也。何谓饶之以财?人之情,不足于财,则贪鄙苟得,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其制禄,自庶人之在官者,其禄已足以代其耕矣”体现了肯定人对物资的追求,“人情足于财而无礼以节之,则又放僻邪侈,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为之制度。婚丧、祭养、燕享之事,服食、器用之物,皆以命数为之节,而齐之以律度量衡之法”体现了通过制度限制人的物质欲望;“背景”,可以结合北宋经济、政治和思想因素回答。(2)“变化”,“夫士习之坏,向第阴背夫义以从利耳,今则显然逐利,并不知有义之名”体现了
32、重义轻利的观念,“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体现了以中国传统观念为主,西学为辅,“庶几义利合,民乐从善,而治化之进不远欤”体现了义利并重;“评价”,对洋务派义利观的评价可以从封建统治者的价值观出发,同时注意其对近代工商业发展的阻碍,对维新派的义利并重的评价可以从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出发评价。(3)“特点”,从1870年到1890年洛克菲勒公司就已经控制了全美的大多数石油企业,体现了其发展迅猛的特点,“1979年,通过暗中以低于票面价值的价格、许以回扣或别的企业不曾给予的好处等手段”体现了采用不正当手段的特点,洛克菲勒创办了芝加哥大学和教育总会体现了注重回馈社会,1911年当公司被拆分的时候,创建了洛克菲勒基金会,体现了适时调整经营模式的特点;“解读”,首先需要从漫画中提炼出寓意,即洛克菲勒利用大学来美化自己,其次需要对寓意进行解读,可以从漫画的本身目的解读,一方面警示政府,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回馈社会。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分析、理解,综合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