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高考历史练营 第二季(4)一、选择题1出现上述不同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佛教的传播和进一步盛行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C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 D雕刻工匠的审美观念差异2这种变化反映了怎样的一种趋势( )A南北文化交流的特点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C佛教传播加强的趋势 D雕刻艺术不断成熟完善的趋势历史上的一些改革尽管在形式和内容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本质却有着截然的不同。回答34题3春秋与战国时期的改革最主要的区别是( )A是否涉及政治改革 B是否涉及经济改革 C是否由有地主阶级领导 D是否涉及军事改革 4在同一时期的雅典则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使雅典走向了民主政治,这个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2、( )A希腊全民的民主政治B奴隶主的民主政治C平民的民主政治D封建贵族的民主政治公元前53世纪,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尽管相距甚远,也没有什么联系,但历史竟然有惊人的相似,两地几乎同时都进行了影响深刻的改革。回答56题5公元前594年开始的梭伦改革对雅典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不包括( )A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B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D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了楷模作用6商鞅变法中为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而产生决定影响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
3、土地私有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一些史书文献和文学作品,都是重大改革的历史见证和补充说明。回答79题7史记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资治通鉴记载道:“秦被甲百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空)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 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 )A连坐法 B奖励军功C奖励耕织D重农抑商8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 )A中庸和不偏不倚 B法律面前
4、人人平等 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 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9下列现象能反映孝文帝改革中生活习俗改进内容的是( )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来源:学,科,网Z,X,X,K中原地区广泛流行吃烧烤 洛阳商业发达,成为贸易中心 中原地区农田大量得到开发A BCD10公元前4世纪一位雄辩家曾说:“德拉古的法律,不是用墨水写的,而是用血写的。”它是在说明( )A德拉古法典是用严刑峻法来维护贵族的利益B德拉古法典的制订过程充满了血腥与斗争C德拉古法典在实施中遭到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贵族强烈反对D德拉古法典没有任何进步意义11与现在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责相似的古代雅典的民主机构是( )A四百人会
5、议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十将军委员会 12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 )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 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中央集权建立起来 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进爵的机会A B C D二、非选择题来源:学*科*网Z*X*X*K13(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材料二:神瑞二年(415),又不熟,京畿之内,路有行馑。(冯太后、孝文帝)听民就丰,行者十五六。朕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材
6、料三:“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若永居恒北,复值不好文之主,不免面墙耳。”材料四: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拔氏。夫土德,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臣旧将自代(诠: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请回答: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孝文帝为什么要将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8分)来源:学科网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意义。(4分)材料四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一措施?从材料中找出孝文帝进行这一改革的论据。(4分)来源:Z&xx&k.Com14(20分) 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并回答:梭
7、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各为了实现什么目标?两幅图片中的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两个人的活动有没有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各自的结局是怎样的?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法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师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
8、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的社会影响。 (3)材料三中的作者对“王制遂灭,僭差亡度”所持态度如何?你如何评价?参考答案1-5 CBCBC 610ABADA 1112CB13(16分)(8分)接受汉族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受北方少数民族威胁;避开鲜卑保守势力;平城经济落后,而洛阳是数朝
9、古都。(一点2分)(4分)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控制;(1分)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1分)使洛阳重新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2分)(4分)改鲜卑姓为汉姓或改汉姓(2分);“魏之先出于黄帝”(2分)14(20分)梭伦:主要是提高平民的地位,化解政治危机,稳定社会秩序。商鞅:富国强兵。两幅图展示的都是改革前反对派或保守势力对改革的质疑、反对,主要是因为:改革就意味着的利益的重新分配和调整,那些拥有财富和地位的人当然不肯轻易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因此极力为自身利益辩护。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的社会问题:梭伦改革提高了平民的地位,扩大了民主,使雅典走上了民主化的道路;而商鞅变法则使秦国废除了旧制度,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国的霸业奠定了基础。 但他们同时又存在着局限性:梭伦改革带有折中色彩,结果贵族和平民都对他不满,后来只好外出游历;商鞅变法则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压迫,遭到了权贵的抵制,商鞅最后被迫害致死。15(1)按军功赏罚;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剥夺旧贵族特权;法不阿贵;废井田,开阡陌。来源:Zxxk.Com(2)社会秩序安定,国力增强;奴隶制度被废除,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3)否定。该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一种进步的社会运动。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